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53 1234
發新話題
列印

淞滬會戰-日稱血肉磨坊之羅店南馬穚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上海的淞滬會戰實施其實在蔣委員長心中是很難決策的一個方案,因為許多將領大都都不贊成打。主要礙於中日有停戰協議,但日軍不斷的挑釁,與我軍發生衝突;大多將領都想避免戰事擴大,且就算打自我損傷極大。於是蔣委員長召見陳誠:「一、即赴華北向晉、陝將領說明中央之決心與應抗準備;二、赴上海視察張文白部作戰,並協助之;三、速釐定戰鬥序列。」陳誠當即提出自己未擔任與抗戰有直接關係的職務,究以何種名義去完成上述任務?是否與何商議(何應欽),又一身不能同時分赴二地(此時陳誠負責盧山教導團)。蔣問:「以何種名義為宜?(是乎不想何參一腳)」陳誠答曰:「如果領袖對余欲機動的使用,可給一高參名義。」蔣對曰:「仍以行轅為佳。」
 但行轅的任職並未發表;委員長乃於八月十八日當天給參謀總長程潛發去一份「任命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的命令。當晚陳誠與白崇禧以及黃紹竑等高層參加會商戰鬥序列,十九日陳誠與熊式輝同赴上海戰場視察;二十日返回。蔣委員長問熊式輝上海視察情形能不能打,熊回曰:「不能打。」後蔣委員長又問陳誠,陳誠回曰:「非能打不能打問題,而是打不打的問題。」蔣進一步問其含義,陳誠續曰:「敵對南口,在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敵若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鐵路南下直赴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淞滬戰事以牽制之。」蔣聽後說:「一定打。」陳則回應若打,須向上海增兵。於是陳誠謀劃幫助了蔣的決心,因而舉行了大規模的淞滬會戰。(參考陳誠的回憶錄)
  而說到上海淞滬會戰大家第一印象大概是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長和楊惠敏及八一四空戰。但在中日近代戰史中淞滬會戰,中國方面以謝晉元的四行倉庫記載為多,其他的記載甚少。而日本方面郤是記載血肉磨坊之羅店為多,因為羅店爭奪戰日軍損傷之大是日對中作戰以來所未遇到抵抗和損傷。而羅店則是當時蔣的王牌,陳誠的十八軍11師所駐守。以前聽陸志家伯伯回憶印象來概述。
    如果看過諾曼第大空降中的溫斯特上尉,於一場戰鬥中升了上尉副營長而後變營長。讓人覺得很厲害,其實中國國軍也有,在淞滬會戰中,11師33團2連上尉連長陸志家。因在固守羅店南馬橋附近要點,全營官兵對日作戰多日僅存的數人,而陸為當時僅存最高階級。仍固守不退,而後接替防務部隊(胡璉)回報彭善師長;隨即調升為32團3營副營長,而後調升為3營營長(因此陸伯伯在胡璉印象很好,爾後胡璉任師長時讓陸擔任11師33團英雄團團長)。而11師在彭善師長的領導下,先打破了以往所學的,單兵距離拉長,運動時採分批前進;使班的攻擊正面窄及防守正面變寛,使得人員損傷減少,也就是延用至今的分散兵力集中火力。重機以佔領制高以射程遠來壓制接近來犯敵人,輕機講求彈道低升以側射來犯之敵。火砲講求統一運用指揮,先以牽制主要登陸來犯日軍;不讓敵人登陸上岸。若上岸之敵將其打散分批圍殲,如不能則佔其地利;利用有效的建築物於日軍消耗戰。
  於是在這小小的羅店,18軍11師與日軍展開拉鋸戰,戰死幾千日軍,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而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而11師與日軍相互爭奪羅店達4次之多,陣地丟了再奪回;苦戰四個多月,雙方損傷慘重,日軍爾後遇到18軍11師都能避則避,如無絕對優勢絕對不與之衝突。而日稱18軍11師為土木工程隊。
  而十一師在此次羅店爭奪戰傷亡有第十一師代理團長韓應斌,副團長薛先維、曹金輪負傷﹐營長傷亡18人。和18軍第六十七師師長李樹森被日机炸傷右臂。而作戰前陳誠曾與彭善和羅卓英(第三戰區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十八軍長)說:『只要完成任務就算18軍和11師即使打光打沒了在不惜。』,也因此在國軍大約三個月後,開始實施向大後方轉近時。18軍11師已在羅店與日軍苦戰了近四個多月,蔣委員長才電令陳誠令18軍突圍進入江西與侵華日軍戰鬥,行軍中途實施整補訓練。而18軍之六十七師黃維在國軍實施轉近時,陳誠任命在蘇州河南八字橋-廳頭鎮等地據點掩護國軍後撤遇到慘烈血戰,有的團己傷亡殆盡,又覆命前往安亭車站掩護另一大部隊後撤。至使67師幾乎傷亡殆盡。陳誠果然說到做到;為了完成任務不惜把自己所創的18軍打光在所不惜,67師黃維其實本身用兵方略平平常造成部隊傷亡過大,但是他官運很好。爾後的未來居然在徐蚌會戰時把陳誠及胡璉辛苦創建18軍幾乎全毀;這是陳誠和蔣委員長所未料到的。
  而18軍先後産生了1個副總統(陳誠)、5個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兩任海軍總司令、1個空軍總司令、1個勤聯總司令、20多個軍長,爲各軍出産人才第一.因而造成各派系的妒嫉,也造成爾後被變成動員師及裁撤為動員旅的命運。

[ 本文章最後由 海鵬部隊 於 2012-05-31 05:37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a0921194 金錢 +1 加分致敬 沒有前面英雄 就沒有後繼勇士 國軍傳承 要的就是光榮史 部隊 2013-10-06 11:31

  • SkyBlue 金錢 +1 2012-06-02 23:52

  • 60砲長 金錢 +2 請海鵬兄弟加閱讀權限. 2012-06-02 20:38

  • 陸一特 金錢 +1 讚!讚!讚! 2012-05-31 14:15

  • 臥底小弟 金錢 +2 八字橋真的很小一座,比士林橋還小很多.... 2012-05-31 10:11

  • 猛沃營參一 金錢 +10 2012-05-31 09:31

老爸11師結果我官校畢業抽籤居然抽到117師.軍旅生涯12年.除了2年多的外島(東引),基本到退伍都是在117師(精進案變117旅)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海鵬部隊 於 2012-05-31 05:26 發表
  上海的淞滬會戰實施其實在蔣委員長心中是很難決策的一個方案,因為許多將領大都都不贊成打。主要礙於中日有停戰協議,但日軍不斷的挑釁,與我軍發生衝突;大多將領都想避免戰事擴大,且就算打自我損傷極大。於是 ...
土木系十八軍十一師,的確是一支敢打能打耐打的部隊,記得老毛子曾告誡過下屬,遇到十一師,能閃即閃,不要與之為敵,在老毛子心中,幾百萬的中央軍,唯獨十一師讓其膽寒過!!

系統公告:厚~這篇不多給摳摳對不起你,多送給你50元!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Roy1970 金錢 +1 2012-05-31 10:00

1546T 空降特戰62旅精誠連 (步四營四連60砲組一砲下士砲長)

引用 TOP

原來如此我117師才會招人忌妒最後成後備旅
可惜可惜,這也是喪失大陸國土之原因一在發生

引用 TOP

抱歉插一下花

前一陣子跟公司老董(70歲了)閒聊

原來他老人家是十三期預官, 民國五十二年在金門17師, 據他說當時駐地是金西

講到興高采烈時還把宣傳彈的構造畫在紙上跟我說明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120砲士 金錢 +2 讚!讚!讚! 2012-11-15 16:33

  • 陸一特 金錢 +1 讚!讚!讚!他一定被宣傳彈嚇過! 2012-05-31 18:35

無座力砲是我的最愛, 雖然它已被時間淘汰

引用 TOP

說到四行倉庫,有一部電影,好像叫【八百壯士】
有一橋段,林青霞飾演楊惠敏,冒險游泳送國旗

某年到上海四行倉庫,想起上述情節,不尤納悶
隔著蘇州河的四行倉庫,河面不是很寬,是可以游泳
旗幟包裹石頭綁紮緊實,應該可以丟到倉庫,或者
拆下腳踏車的內胎,做成大支彈弓彈射,一樣可行
不須冒險學DHL─使命必達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工四火箭砲長 金錢 +1 偶懷疑是..虛構的故事... 2012-11-16 06:43

  • 射手穿甲彈 金錢 +3 學長大大我也曾經在蘇州河畔跟您有相同的想法.... 2012-06-03 08:57

  • 60砲長 金錢 +2 林青霞沒扔過手榴彈,臂力不足. 2012-05-31 22:48

引用 TOP

淞滬會戰的歷史意義極大:

1.它改變了日軍作戰方針,日軍本來是想模仿蒙古和滿清模式(日本的模仿能力一向很強),
由北往南打,可以迅速征服中國.但是淞滬會戰一打就打了三個月,日軍傷亡頗大,不得不增兵東向而來.
結果原本由北往南打的戰略變成由東往西打.

中國的地形是東低西高,越往西地勢越高,於行軍作戰就越不利,致使日軍最後深陷泥淖之中而無法自拔.

2.上海地區是國際大都會,洋人頗多且通訊發達,淞滬之戰震動國際視聽,英.美媒體大加讚揚我國軍英勇作戰,
同時對日本極盡挖苦之能事.對日後國際社會同情中國抗戰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日本軍閥也很會記仇,
對英.美媒體一直很感冒,就是從這時候開始.

紐約時報曾畫過一張很有名的政治漫畫,畫的是"一個日本軍閥張著流口水的大嘴,刁著一個中國女人".
日本軍閥對這一則漫畫一直懷恨在心,同時又發揮了日本人善於模仿的民族性,把這張畫改成:
"羅斯福張著血盆大口,口中刁著一個日本女人".
想想也蠻好笑的 ...

系統公告:厚~這篇不多給摳摳對不起你,多送給你85元!

發揚傳統國粹,振興民族文化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14.33.4.x 於 2012-06-01 01:12 發表
不可否認日本人很會打仗,而中國人就是一盤散沙@@..要不是中國人夠多死不完才能撐到八年後靠原子彈結束戰爭
也是要有不怕死的中國人
敢面對武器裝備精良及訓練較優的日本軍
就算知道去到戰場
是九死一生
也是勇敢前進!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14.33.4.x 於 2012-06-01 12:38 發表

說的也對啦不管市被逼去被抓去和志願去都是九死一生,還好台灣人是幫日本人打仗
錯啦 就算生為陛下赤子 為皇國興廢而勇敢出征 免不了還是要死人
由1937(民國26年,昭和十二年)至1945(民國34年,昭和二十年)
台灣人擔任軍夫,軍屬而出征者 126750人
由1942(民國31年,昭和十七年)至1945(民國34年,昭和二十年)
台籍日本軍人 80433人
兩者合計 207183人
戰歿者 30304人
死亡率 14.63%
這個比率以參戰國軍人來說不算低 幸而台灣雖遭受盟軍轟炸 但並未成為戰場 因此民眾傷亡人數較低
手插魚籃避不了一身腥 打仗不死人 沒可能ㄟ代誌
來 老師 音樂
http://www.cjwlfs.org/78/78_44.htm

[ 本文章最後由 阿達天兵 於 2012-06-01 16:1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Jen 金錢 +1 1895為抗日而戰;1937為日而戰...歷史的荒唐..生不逢辰的人! 2012-06-02 20:42

  • 浪花 金錢 +3 2012-06-02 11:53

阿達天兵 體能智力 人人搖頭 驗退回家

引用 TOP

1945年前後的台灣,實在可憐
差點會精神錯亂,尤其被日本徵召去大陸打仗
那種時空錯亂的情況,不亞於今日
還好,台灣夠堅強,挺住了
有空有錢時,偶爾打共匪是必要的啦

引用 TOP

中日兩國系出同源,原本應為兄弟,而不應為敵.只是少數軍國主義份子,受近代西洋殖民主義所蠱惑,
輕視中國並發動侵略戰爭實為不智.

至今日本和歌山縣仍有徐福墓,許多日本人自認自己是秦朝的後代,如:秦.羽田.福山...等姓,被認為與秦朝有關.
另外,日本古代有所謂"古墳時代",墓中出土許多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鏡,顯見中日古代貴族交流極早.

所以今日不論是站在中國或日本立場的人,為何會互相輕視對立,唉!~實在令人不解..

發揚傳統國粹,振興民族文化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asong 於 2012-06-01 22:52 發表
1945年前後的台灣,實在可憐
差點會精神錯亂,尤其被日本徵召去大陸打仗
那種時空錯亂的情況,不亞於今日
還好,台灣夠堅強,挺住了
有空有錢時,偶爾打共匪是必要的啦
日本在台灣實施徵兵已是戰爭末期 台籍日本兵出征主要以南洋區域為主 台籍日本兵並未大量出現在侵華日軍中 不過以軍夫,軍屬身分隨軍在中國活動的是有一些 其實日本人還是心存忌憚 侵華日軍中一直有為數不少的朝鮮籍日本兵 但除海南島外派台灣兵去中國依然有所顧忌
自國民政府轉進來台 由於八年抗戰記憶 對台籍日本兵一直保持鄙視態度 而蔣氏由於須要日本政府支持 始終未能仗義執言為台籍日本兵 向日本政府討取應有的賠償
而日本政府亦缺乏道義 竟然對日本籍與台籍前帝國軍人 採取歧視性的差別賠償 這與德國政府誠心解決的悔罪態度有天壤之別 個人認為由此已知日本終究能成領袖國家
台籍日本兵的產生與其個人無關 而是歷史與現實狀況的必然產物 台灣自1895(明治二十八年)割讓 固然由於台灣人積極抗日 以致遭受日軍大肆屠殺 但無疑日本人在台灣也從事相當建設 這對台灣現代化有深遠的貢獻 台灣數百年間對北京的清政府 始終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而台灣動亂頻仍也令統治者頭痛不已 所以對台灣一直採勦撫政策但求無事 而日本人據台後建鐵路興水利 所以台灣人(本島人)對日本人(內地人)逐漸產生夥伴情感  
1912(大正元年)起由一次世界大戰及戰後的自由風潮 日本對台統治展開另一面貌 總督也由軍人改為文人 而此時出生的台灣人 生在日之丸旗下 長在日之丸旗下 他們由於受到全面日本教育與文化影響 基本上與內地人(日本人)已極其相似 而這批大正郎正是台籍日本兵的主力
古人說以己量人謂之恕 當我們了解台籍日本兵所處的時空環境 實在無須也無權去苛責他們 做日本人讀日本書都非其自願 即然如此也怎能責備彼等為日本打仗  
光復後這些戰士雙重受害 戰敗的日本固然不聞不問 而國民黨政府更是敵視到底 他們只有謹言慎行才能委曲求全 隨著時光逝去 台籍日本兵即將成為歷史
但生為台灣人的我們 卻不可遺忘必須引為殷鑑 只有堅持做自己的主人 才不會讓悲劇再此發生
http://culture.edu.tw/index/home ... it/ffc239da6418.flv
臺灣第一批軍夫的回憶—何亦盛先生訪談記錄

[ 本文章最後由 阿達天兵 於 2012-06-03 17:4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工四火箭砲長 金錢 +1 讚!讚!讚!正是家父的經歷...家父佐世保第八特別陸戰隊 駐地海南島 2012-11-16 06:52

  • 胤禛 金錢 +3 被強征入行伍~真是委屈求生存 2012-11-14 21:40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3 讚!讚!讚!精闢分析,我很讚同, 2012-06-03 07:08

阿達天兵 體能智力 人人搖頭 驗退回家

引用 TOP



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發表五條御誓文:
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
二、上下一心,盛展經綸。
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國之基業。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因而漸趨富強,藉由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狀態;伴隨著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助長其後軍國主義之抬頭。東瀛四島僅三十餘萬平方公里,極度缺乏天然礦產資源須完全仰賴外援,更無法支應一億人口之所需,因而盯上了隔鄰自乾隆朝後期,已由盛極而衰且閉關鎖國,滿清治下的中國東北,自此種下了侵華戰爭的禍根。
今日回顧戰史緬懷先烈之餘,也應當時刻警醒歷史教訓,釣魚台現今日本仍倨傲的強行占有,即知軍國主義隨時都有可能死灰復燃,當下台灣內部之亂象,堪憂。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美工兵 金錢 +3 中華民國萬歲 2012-06-03 07:41

引用 TOP

小弟多年前曾經向一位將級的長輩請教過松滬戰役的意義
當時這位長輩的一些分析,,令小弟受益匪淺,這邊與各位先進分享

長輩表示,日本當時號稱3月亡華,其實是有根據的
1.日軍當時估算雙方戰力,認為日軍1個連可抵中國軍隊1個團(吃空缺、裝備及訓練不足、戰術落後),
   而我方基本上也同意這種戰力比
2.中國軍閥林立,不團結,可利用金錢、女人及權位分化
3.日軍自華北,沿津浦線鐵路等南北運輸要道南下,後勤補給及部隊運動都容易,
  且攻擊面和運補線垂直,中國軍隊最後會退守至福建廣東一帶,再利用海軍2邊夾攻;
  且日軍打過長江,佔領南京後,中國軍隊士氣應該整個瓦解(聽起來好像國共之戰),。

所以,當時為了避免真的被3月亡華,就必許扭轉日軍由北向南的攻擊軸線,
因此要在華東主動開闢戰場,吸引日軍,讓日軍改由東西攻擊軸線(以上為德國顧問團多年前的建議)

選中上海原因如下
1.如老楊大大所說,國際都市容易引起注意,且租界眾多,日軍重武器及空軍轟炸會有顧忌,怕傷到洋人,引起國際干涉
2.當時華東沿岸,上海日本駐軍最多,可有效引起日本注意
3.當時中國最精銳部隊為德裝師,大多是黃埔領軍的南方部隊,在上海有地利之便,避免南軍北戰,水土不服
4.由蔣中正主動發起大戰,一來可表示抗日決心,二來可以掌握國內軍事主動權,成為真正的軍事領袖(相較其他軍閥)

這時,我就問了,日軍應該也不是傻瓜,為何會中計,真的扭轉軸線?
長輩表示,要讓日軍改變既有計畫和優勢,這個餌就必須夠大,
德裝師基本上是中國最精銳的部隊,只要吃掉德裝師,3月亡華就更容易實現了,
這就像下棋,我讓你抽掉我的車,來改變盤勢,
萬一餌不夠大,目的沒達到,反而平白被吃掉一些部隊,
同時當時軍閥們都懷疑將中正的抗日決心,不下重本,很難達到說服軍閥和日軍參謀本部,
所以當時蔣中正基本上是幾乎把所有本錢都丟下去了。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220.135.32.x 於 2012-11-14 19:01 發表
小弟多年前曾經向一位將級的長輩請教過松滬戰役的意義
當時這位長輩的一些分析,,令小弟受益匪淺,這邊與各位先進分享

長輩表示,日本當時號稱3月亡華,其實是有根據的
1.日軍當時估算雙方戰力,認為日軍1個連 ...
上海戰役後這些已經殘破的精銳又派去守南京,城陷之後日本擄獲大批戰俘,其中許多是德式師成員
日軍為絕後患,把戰俘屠殺殆盡.自此經十年苦心養成的德式師基本上已經報銷.
戰術上,蔣介石輸得徹底.戰略上,此仗引來國聯譴責及歐美對日本的禁運,導致日軍日後去捅珍珠港
這個馬蜂窩,所以老蔣到底是天縱英明還是愚不可及,似乎日後的發展給了答案.
(或應該說運氣站在蔣介石這邊)
日軍在華發動最大的攻勢是"一號作戰",目的在打通中國交通線及攻佔美軍空軍基地,此仗打得國軍
丟兵卸甲,損失數十萬人,看得盟軍直搖頭.作戰期間桂系等雜牌將領坐觀大量嫡系部隊被擊潰,致使
"中央軍"損失大量的幹部與有經驗兵員,也對日後的內戰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號作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 ... 2%E4%BC%9A%E6%88%98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dragon690 金錢 +3 讚!讚!讚! 2012-11-15 12:04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2012-11-14 22:42

  • 散漫充員官 金錢 +1 大戰略也許是對的,但戰術和守將唐生智...後門.杭州灣金山衛..就.... 2012-11-14 20:05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3 讚!讚!讚!砲長,好文,謝謝, 2012-11-14 19:46

引用 TOP

印象中,知兵堂最近出二本新書,二戰中的中國丶二戰中的日本,

西方外國人看中日戰爭,有人評價,

日本,晚了十年侵略中國戰爭,

中國,早了十年抵抗日本侵華,
(那時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黃金十年歲月,國力人民知識高速成長)

ps. 本文無自貶國格之意,如有得罪之處,請見諒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jacky_chiou 金錢 +5 讚!讚!讚! 2012-11-15 13:52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2012-11-14 22:42

  • 胤禛 金錢 +2 說實情何來自損之言 2012-11-14 21:42

  • 無線報務 金錢 +10 讚!讚!讚! 2012-11-14 20:42

  • 散漫充員官 金錢 +1 2012-11-14 20:24

  • 60砲長 金錢 +2 宋子文說,日本低估了中國,而中國高估了自己. 2012-11-14 20:01

陸軍野戰砲兵六三三營砲一連(春日山連)
二兵:抬彈手兼彈種選定手(俗稱下砲班)
基地:測量下士,退伍:履車保修下士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