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8.191.x 於 2013-11-17 13:53 發表
當年他"叛逃"方向是乘機飛向蘇聯老大哥而去
若當初是飛來台灣方向~
這會又是怎樣的一個歷史?
一名大將(黃克誠),
七名上將(劉亞樓、楊至誠、蕭華、李天佑、劉震、洪學智、黃永勝),九 ...
黃克誠(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興人,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黃克誠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之後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之後陸續擔任中央紅軍紅四軍第12師第35團團長、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等,隨後跟隨主力進行戰略轉移,併到達陝北,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和紅軍總政治部部長。八年抗戰期間,陸續擔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第二、四、五縱隊政委,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等職位,並參與創建蘇北抗日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其歷任天津市委書記、湖南省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等職位。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直言批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被誣陷為「反黨集團」而被撤職受迫害。文革後復出,任中紀委書記等。1986年,黃克誠在北京去世。
劉亞樓(1910年—1965年),原名劉振東,福建省武平縣客家人,192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參加紅軍。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戰略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上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任空軍司令員。抗戰時期與解放戰爭時期屢立奇功,有“智將”的美譽。
楊至成(1903-1967)黃埔5期
貴州省三穗縣人,侗族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的開拓者和重要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一九二六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連指導員。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二十八團一營連長,井岡山留守處主任,紅四軍、紅十二軍副官長,紅軍大學校務部部長,紅軍總兵站站長,軍委總供給部部長兼政治委員,軍委先遣工作團主任,紅一方面軍後勤部部長,黃河兩延衛戍司令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一九三八年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一九四六年回國。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人民解放軍軍需部部長,華中軍區軍需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財經委員會委員,中南軍政委員會輕工業部部長,中南軍區後勤部部長,中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兼院務部部長,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蕭華(1916年-1985年8月12日),中國江西興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蕭華1928年加入共青團,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時年僅14歲。他從興國縣團委書記起步,1930年在毛澤東視察興國時向其彙報工作,受到其賞識,不久就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紅軍總政治部青年部部長。少共國際師成立後,蕭任該師政治委員,後調任紅二師政委,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開始後,任八路軍115師政治部副主任兼343旅政委,在山東開闢根據地,先後擊敗鹿鍾麟、石友三等部隊。抗戰勝利後,率部渡海搶佔東北,任遼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副政治委員、特種兵司令員,他是長春圍困戰的主要指揮者之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蕭華歷任空軍政治委員、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蘭州軍區第一政委等職。1967年7月25日,蕭華在文革中受衝擊,被關入獄中長達7年。1983年6月,出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蕭華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時年僅39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最年輕的上將。
蕭華喜歡作詩,是著名歌曲《長征組歌》的作詞者。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生於廣西臨桂縣鄉間,1928年參軍,1929年跟隨李明瑞改投中國共產黨,參加百色暴動,屬於紅七軍。1934年(20歲)升為紅三軍團紅五師師長,率部進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6團團長,1938年升343旅代旅長,國共戰爭時期任第四野戰軍第38軍軍長,1949年任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第2、3屆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銜上將,1970年9月27日在北京病逝,年56歲。
其他的懶得找了 總之就是那些在被一路圍勦的萬里長征中還活著的 在抗戰和國共內戰後也還活著的 最後都能成為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