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你來幫幫忙!

跟岳父閒聊時談到臺灣,明朝的海禁是眾所皆知,從閒談中再加上從網路翻找資料得知如下。

1684年4月,臺灣納入大清帝國版圖,設立大清帝國福建省臺灣府。清朝康熙年間平定臺灣之後曾適當解除海禁。在17世紀初期對於臺灣的統治是採消極政策,治台政策儘量以較低的成本來經營建設,並鼓勵人民開墾,先將十幾萬在荷鄭時期就已居住在臺灣的漢人強制遣返大清帝國內地原籍,再對內地人移民臺灣嚴格限制,禁止攜帶家眷,但大清帝國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險偷渡來台,在臺灣西半部各地落腳定居,後來慢慢開始有向臺灣東部開墾的行列,但為數不多。由於初期清廷派來的官吏素質粗劣、官民間語言的隔閡、以及清廷對臺灣住民的高壓政策等,造成武裝起義或騷擾事件不斷發生,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年的戴潮春事件,被稱為清朝統治下臺灣的三大「叛亂案」。

由於隔海而治在管理上諸多不變,開始嚴格執行海禁,後來考慮到閩地百姓生計困難,同意適當開禁;從雍正二年降旨准廣東人移民台灣,這適當的開禁直到乾隆末期才有所轉變,也因平叛之後深感管理不變,仍嚴格限制婦女來台,這早期來開墾人士的婚娶對像首要對像便是平埔族。

據岳父所述其在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期間,也有人向他聊起過人文地理植物等等,他們後來有談到一個問題,在臺灣"原住民"這一名詞還未出現時算起,至今仍有不少人習慣罵人"番仔",依血統而言,當父系這邊的漢人與母系平埔族通婚後,其後代的血統自然也包含平埔族,而早期來台開墾的先民,在島上沒有漢人婦女可以選擇時,婚姻對像自是平埔族為先,所以罵人"番仔"不也正是在罵自己,因大多數先民來台免不了娶平埔族女子,依人口比率除了當年攜家帶眷轉進臺灣的那少數人,你我血液裡也都有流著平埔族的血統。

而客家人在中原動蕩歷史中,因躲避戰亂而客居他鄉,前些年回鄉下時看到一本對岸提供給宗親會的族譜,對岸同姓宗親真是到處都有,但也因搬遷等因素,語言也相對的轉變,客語不再是唯一語言,搬到哪就融入到哪,這不也是現在臺灣現在的模式嗎?在鄉下見到堂弟堂妹們,與我年紀相當的還會開口說客家話,再往下就通通說國語,語言的傳承在此也漸漸地流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貓哥 金錢 +1 讚!讚!讚!我很贊同 2012-07-01 00:07

  • 二黃 金錢 +2 讚!讚!讚!阿偶也算素"番仔"第3代澑 2012-06-30 10:00

  • 陸一特 金錢 +1 台灣還有好多個平埔族喔! 2012-06-29 17:36

  • 工四火箭砲長 金錢 +1 偶跟老婆都講客家話..奇怪勒..跟孩子孫子都講北京話.....(((((((淚. 2012-06-29 09:44

新訓  陸軍206師617旅5營營部連

部隊  陸軍獨立73旅裝甲砲兵營第3連

營區依舊在~但卻是二個消失在歷史中的部隊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