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陸軍第33師的資料~~

黃埔之光333師(一)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軍友坦克貓所發表文章,謹此致謝。)

333師是源自國軍第2師,與其兄弟師234師「長城部隊」前身第25師,自抗戰以來都是隸屬第52軍。國軍在來臺之前其戰略單位大都是以「軍」為單位,而大部分的軍都是由一個師發展擴編而來,這個師通常也是那個軍的主力部隊。例如國軍著名如18軍的11師、第5軍的200師、新一軍的新38師和新六軍的新22師等都是該軍的王牌部隊。比較例外的是抗日鐵軍的74軍51、57、58師(日軍稱為三五部隊),另外就是第52軍,雖然不同時期有加入其他的師級單位,但自始至終第2師和第25師都在第52軍的序列,簡而言之,這兩個師就是第52軍的代名詞。兩個師無論從淵源、戰力基本上都不分軒輊,所以兩個師在訓練上或是在戰場上,也是良性競爭對手。

從黃埔軍校教導第一團到第2師
民國13年(1924)9月,孫中山接受蘇聯顧問的建議,決定在黃埔軍校以軍校師生為核心幹部建立兩個教導團,然後再逐步擴大。教導團是軍校的附屬部隊,直接受軍校領導,因而亦稱之為「校軍」。教導團的編制採取「三三制」的原則,每團1000多人,中、高級幹部由軍校教官和少數一期畢業生擔任,下級幹部由軍校畢業生和少部分社會招考的學兵擔任。
教導團從籌備到創立過程中,蔣中正傾注極大心血,凡是與教導團相關的各種規章、條文,蔣幾乎都親手擬訂。教導團在第一次東征的各個戰役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黃埔軍校打出聲威,力量也不斷擴大。民國14年4月,教導第一、二團成立黨軍第一旅,由第一團團長何應欽兼任旅長,全旅歸校長蔣中正節制調遣。5月黨軍擴充成師,何應欽為第一師師長,隨後又陸續成立第四、第五兩團。
北伐成功後,蔣中正為擴充嫡系部隊及掌握粵軍,民國17年7月將第3、第14、第54三個師以及教導第一團編為第2師,轄三旅六團(17862人)。第9軍軍長顧祝同降任師長。該師連長以上幹部大部分以教導第一團的黃埔畢業生為主,此時第2師已名副其實為中央嫡系部隊。民國21年3月黃杰(黃埔一期)升任師長。

長城抗戰之古北口戰役
東北淪陷後,日本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華北地區。日本以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滿洲國為由,與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民國22年1月1日日軍在山海關製造「假手榴彈事件」,忍無可忍的中國士兵也扔下了一顆手榴彈,日軍兒玉中尉當場斃命,日軍藉機不斷從東北增加兵力,集中陸海空三軍向山海關城內發起猛烈進攻,歷時三天戰鬥,1月3日山海關失陷。
日軍很快轉向進攻熱河、察哈爾省一帶,力圖先佔領長城北部地區,再攻破薊鎮、宣鎮長城防線。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先後調集14個軍20餘萬東北軍,企圖保衛熱河和長城,阻止日軍進關。但是東北軍元老、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日軍不費一槍一彈輕取承德,10萬東北軍不戰而退,張學良無奈辭職,3月12日起由何應欽接替張學良指揮。
國民政府緊急派遣西北軍、中央軍協助東北軍防禦100多個長城關口。在江西剿共的徐庭瑤率中央軍第17軍(第2師、第25師、第83師),負責防守古北口,古北口又稱虎北口,是長城重要關口,但由於縱深狹窄徐庭瑤的17軍只能分批投入,首先是第25師披掛上陣。


長城抗戰的作戰地圖,圖中明顯看到第17軍防守的古北口是長城關口中      最前沿的位置,也是日軍最為猛攻的關口。

民國22年3月10日日軍在火砲掩護下進行正面的偵察性進攻,11日第8師團主力向右翼陣地進攻,制高點將軍樓失守,並佔領古北口關口,日軍乘勝包圍第25師。第25師經過苦戰佔領北山,師長關麟徵被彈片擊中,令杜聿明為代師長,鑒於傷亡慘重,準備撤退,請示徐庭瑤軍長同意後,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門一線構築陣地。12日日軍在重火砲和飛機的支援下,開始猛攻,13日杜聿明動員一切手段聯絡被打散的部隊,恢復建制以南天門為中心,固守陣地,等待後援。徐庭瑤軍長令黃杰的第2師接管第25師的防務,第25師撤回補整。
關東軍第8師團從14日起停止進攻,第2師利用作戰間隙,加強陣地構築。4月16日日軍西義一中將率第8師團、第6師團、第8旅團、第8騎兵聯隊和蒙偽軍5000人,配合飛機70架、戰車130多輛向南天門發起猛攻。第2師固守陣地傷亡慘重,4月23日日軍3000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向南天門再次發起進攻,先後4次攻擊被擊退。24日日軍向421.2高地發起集團進攻,戰至10點左右,421.2高地失守。從4月21日到25日,第2師雖然殲敵3000左右,但自己也傷亡6000多人,徐庭瑤調劉戡的第83師接防南天門,第2師撤回補整。
     至此,中國軍隊在古北口以上萬人的傷亡代價,抵抗武器裝備佔優勢的日軍近70天。參與此次戰役的第17軍軍長徐庭瑤、第2師師長黃杰、第25師師長關麟徵、第83師師長劉戡均獲得青天白日勳章。長城戰役結束後,17軍的番號撤消,民國23年7月第2師按第一期調整師編制改組,並逐步換裝德式裝械。


長城抗戰結束後17軍的將領們合影,17軍軍長徐庭瑤是中國裝甲兵之父,第25師的杜聿明和邱清泉在徐庭瑤的推薦下陸續成為國軍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5軍的軍長,第2師師長黃杰後調任稅警總團總團長(近3萬人的超級大總團),鄭洞國在離開52軍後也當上中國駐印軍軍長,這兩師可謂是名將如雲。


第52軍
民國25年3月,師長黃杰調任稅警總團總團長,由副師長鄭洞國(黃埔一期)代理師長。12月西安事變發生,第2師集結於潼關,對西安採取包圍態勢。民國26年1月事變解決後回駐徐州。
民國26年5月第2師代師長鄭洞國真除師長。同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2師與第25師編為第52軍,由第25師師長關麟徵任軍長。8月,第2師開赴平漢線北段之滿城、保定、新安鎮修築工事。9月,同日軍戰於保定,繼而撤守邢臺。11月入林縣山區開展遊擊,成功偷襲日軍安陽機場。民國27年3月,第2師參加徐州會戰,52軍是攻擊兵團,是擔負戰場上關鍵性的任務。
臺兒莊大戰前日軍磯谷師團瀨谷支隊攻陷滕縣後,以一部沿津浦線南下,企圖直犯徐州,遭到佈防於運河沿線的鄭洞國第2師截擊。後日軍爭奪臺兒莊,兩軍展開巷戰,國軍逐次反擊,奪回被日軍佔領的市街。日軍為解臺兒莊正面之危,速以第5師阪本支隊(相當於團)從臨沂馳援,進至蘭陵北面的秋湖地區,即被第52軍包圍。民國27年4月3日,第五戰區發起全線反攻,激戰數天,殲滅日軍瀨谷支隊大部、阪本支隊一部共萬餘人,其餘日軍殘部於7日撤退。曾在臺兒莊大戰中與第52軍較量的阪垣征四郎說:52軍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


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其中一場重要戰役,是抗戰以來第一次的勝利,意義非凡,是以川軍、西北軍和中央軍前仆後繼以5萬傷亡所換來的代價。圖中是中日兩軍為爭奪臺兒莊,兩軍展開巷戰。

民國27年7月,師長鄭洞國調升第98軍副軍長,調第40師副師長趙公武(黃埔潮州一期)升任師長。8月,第2師參加武漢會戰,於江西瑞昌東北地區作戰20餘日,以損失過重而撤往湖南醴陵,接受安徽保安部隊之兵源補充。11月開赴新牆河南岸據守,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民國28年9月,第2師開赴永安休整,民國29年52軍納編由原河南省保安隊改編的第195師。
日軍進駐越南後,中國之西南門戶大開,為防止日軍攻擊雲南,民國30年,關麟徵的第九集團軍率52軍第2師、25師、195師和54軍由湖南經廣西入雲南,這支裝備優良、訓練有素的國軍在滇南守備國境達4年之久,使日軍不敢輕舉妄動。民國31年7月15日,第2師師長趙公武升任第52軍副軍長,由副師長劉玉章(黃埔四期)遞升師長。52軍一直到民國33年才奉命強渡怒江,與從印度、緬甸打回來的遠征軍會師。34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開赴越南海防受降。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黃埔之光333師(二)

國軍第六大主力
抗戰勝利後為了與共軍搶佔東北,34年11月52軍由美軍船運秦皇島,52軍自第一次長沙會戰後,已有4年沒有打過仗,而且不知為何原因換裝美軍裝備時僅為半美械部隊〔三個師裝備一個美式輕裝步兵師的武器配備,師砲兵營配備75山砲,而非105榴砲,且僅有第2師有師山砲營,共12門山砲;並混用國造武器〕。共軍在內戰時將國軍全美械部隊中戰鬥力最強的稱為五大主力(第5、18軍、74軍、新1軍、新6軍),但52軍的第2師和第25師畢竟是有光榮傳統的部隊,雖然裝備不如五大主力,但與共軍交手勝多敗少,共軍不得不稱52軍為國軍第六大主力。而且52軍因善於長途奔襲,亦號稱「千里駒」。
民國37年3月第2師師長劉玉章升任軍長,9月遼瀋戰役開始時,經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衛立煌許可,52軍未隨廖耀湘的西進兵團解錦州之圍,反而南下搶佔出海口,從瀋陽出發,只花了兩天半時間,急行軍150公里到達營口,與林彪東北野戰軍激戰於營口,10月31日開始進行敵前海上撤退,第2師部分部隊因宣懷輪意外起火,而葬身火窟。軍長劉玉章率52軍共一萬多人撤至葫蘆島,後來再船運至江蘇常州整補。52軍是唯一建制勉強完整從東北撤退的軍級單位。


營口撤退海軍派遣10艘艦艇支援52軍營口撤退,圖中的太康艦也是其中一艦,當時的艦長是黎玉壐。

52軍軍長劉玉章,這位光頭將軍是在國共內戰中少數能對共軍造成威脅的國軍將領。劉玉章心直口快,也不失為至性之人,有一次部下認為不公有怨言,他挺身而出,大罵說:「我愛你們,我是雞巴,你們是雞巴毛,拔哪一根我都疼,我對誰都一樣,絕對公平,都是他媽雞巴毛的給我下去!」這一罵,部下變成下部,也都罵服了。

上海保衛戰月浦戰役
月浦是屏障上海吳淞、寶山的重要陣地。國軍築有密集的鋼筋水泥地堡群,構成縱深防禦體系,易守難攻。湯恩伯特派52軍守衛該地。民國38年5月12日解放軍粟裕三野10兵團28、29軍開始對月浦攻擊。52軍連續擋住十幾次解放軍排山倒海般攻勢,以掩護國軍從上海撤退。5月24日,吳淞口外軍艦上的湯恩伯密令各部隊準備登船撤離上海,25日第52、54、12軍及第4第99師和各特種兵團均已集結在高橋、 吳淞一帶地區,陸續登船離開。52軍實際最後撤離上海時只撤出5千人(戡亂戰史記載52軍撤出2.05萬人)。但這5千人卻成為民國38年後中華民國陸軍的第一主力。
52軍在上海周邊月浦、楊行、劉行一帶與三野10兵團28、29軍激戰,使三野主力傷亡損失8000餘人以上,28、29軍大傷元氣,國軍稱為「月浦大捷」,此役可比後來的古寧頭大捷。52軍能攻善守,遼西會戰從營口撤離,上海戰役從吳淞口撤離,仿佛是兩次敦克爾克大撤退的國軍版,撤離之前還分別給林彪和粟裕手下的共軍重大打擊,可說是北踢東野一腿,南打華野一拳,鏖戰解放軍兩大野戰軍。


52軍軍長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應屬25師出身的第一任軍長關麟徵和第2師的陸軍一級上將光頭將軍劉玉章,劉玉章更是少數給予解放軍重大打擊的國軍將領。

天下第一師
民國38年5月52軍先撤到舟山,後至臺灣再到澎湖,陸軍將首都榮譽團士兵、第7補訓總隊第2團、第73軍殘部,陸續撥補第52軍充實戰力。40年12月,第2師參加全軍檢閱,成績名列第一。
41年6月第2師與第40師一部併編為第33師,民國44年11月,軍部所屬師級部隊不再固定,軍建制部隊僅為軍司令部及軍直屬部隊。第2師番號後來變更為第33師、第333師,代號為埔光部隊,而有「天下第一師」稱號;第25師變為第34師、第234師,代號為長城部隊;兩師皆為國軍主力。
333師歷經前瞻師時期(民國50年-民國58年)、裝步33師時期(民國58年-民國59年))、重裝師時期(民國59年-民國73年),民國73年起陸軍步兵師停止外島與本島之輪調,333師即一直駐守南部地區隸屬第四作戰區管制。
因應國軍「精實案」兵力整建,步兵333師於民國87年7月1日在高雄改編為摩步第298旅,部隊代號「埔傳」,為傳承埔光部隊光榮歷史,而沿用「埔光」隊名與隊徽,至此333師正式解編。
民國93年4月「精進案」實施後,摩步298旅於同年6月25日在屏東營區與裝步395旅合併編成機械化步兵第298旅,仍代號「埔傳」,為國軍首支成軍的機步旅。298旅於102年7月1日正式更銜為機步333旅,同時恢復「埔光」隊名與隊徽,埔光部隊再度加入國軍戰鬥序列,延續光榮傳統。
(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軍友坦克貓所發表文章,謹此致謝。)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哈密瓜 金錢 +3 2015-04-22 06:21

  • 坦克貓 金錢 +4 讚!讚!讚! 2015-04-21 22:38

  • 修槍的 金錢 +2 2015-04-21 20:00

  • yilitseng 金錢 +5 讚!讚!讚! 2015-04-21 13:50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5-04-20 22:17

  • SkyBlue 金錢 +6 讚!讚!讚! 2015-04-20 21:24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讚!讚!讚! 2015-04-20 20:52

  • 馬蹬一號 金錢 +3 讚!讚!讚! 2015-04-20 18:27

  • 671G2FO 金錢 +3 讚!讚!讚! 2015-04-20 16:14

  • 1253-671HQ 金錢 +2 讚!讚!讚! 2015-04-20 14:51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