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國軍裝甲兵

網路上找了一下,並沒有找到類似的相片,但模型倒是有出,而且註明是諾曼地登陸時美軍坦克七四一營第一連(Company A, 741st Tank Battalion)的

原來聯結被移除了,另外來張相片吧


[ 本帖最後由 M2_4.2 於 2008-05-05 22:32 編輯 ]

引用 TOP

薛曼 DD啊..(Sherman Duplex Drive)
是個會"游泳"的傢伙..



資料如下,請參閱: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erman_DD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4%E9%9B%AA%E6%9B%BC&variant=zh-hant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那個是涉水套件,台灣的海陸M-41有類似的呼吸管
我在網路上有找到一篇介紹M4的文章

http://www.britannica.com/eb/art-40595

引用 TOP

請教Roach-H及284-sam大:根據30多年前的“路(邊)透(露)社”以及謠言指揮部指出,國軍第一批的M48戰車,並不是自美國購入,而是在其他友邦危難時,派戰車登陸艦至友邦搬來,以便“保存友邦未來復興實力”,不知此事可信度有多少?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08-05-13 23:07 發表
請教Roach-H及284-sam大:根據30多年前的“路(邊)透(露)社”以及謠言指揮部指出,國軍第一批的M48戰車,並不是自美國購入,而是在其他友邦危難時,派戰車登陸艦至友邦搬來,以便“保存友邦未來復興實力”,不知此事可 ...
這小弟倒是頭一回聽說....不過嘛,個人是覺得,什麼都有可能,只不過要"證實"不是很容易就是了.(缺乏強有力的公開證據)

一些小事情:
1.當年M48不是一次大批換裝,記得最早是四個裝甲旅先各裝備一個連,裝甲旅原裝備漸次轉編給其他單位或是除役.
  (裝甲騎兵團(x2)or重裝步兵師師屬戰車營(x12))
2.我軍所謂的M48A3,大部分都是A1跟A2改裝而來,因此油箱空間大減,續航力也為之下降.
  這問題也延續到後來改裝的CM12,基本上么兩的"過渡性質"比么么還高,可是這兩者都還在服役.
  (應該都會破20年吧)
3.傳說我軍真正的M48A3是國人獻款購買的"自強戰車連",不過這事小弟還沒有真正證實.
4.我軍的M48都沒有裝配"紅外線探照燈"(裝置在砲盾上),原本用來固定探照燈的固定處,
  後來被利用來裝置"精是槍架".(次口徑槍架)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謝謝Roach-H大。不過既然是"路透社"消息來源,總是要打些折扣的。
"自強戰車連"還有空軍的"自強中隊"(F-5戰機),我記得那時還有捐款過,不過那時還是學生,意思意思一下

引用 TOP

國軍某部隊的M4雪曼,後面司令台旁邊的看起來像霞飛

引用 TOP

國軍的M-18驅逐戰車(來自榮民文化網)

引用 TOP

國軍的T-26戰車(同樣來自榮民文化網)

引用 TOP

國軍M-60火砲射擊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08-05-17 04:16 發表
國軍某部隊的M4雪曼,後面司令台旁邊的看起來像霞飛
看不出來是哪個營區,不過........

紅黃藍三色的三角形,是某校部隊戰車專用之標誌才對啊!!
這場景看起來又不像某校,怪怪........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裝甲兵我不熟(其他兵種也好不到哪),找到的地方說是”少康部隊”

引用 TOP

早年吳佩孚手下的裝甲列車(還有迷彩!),這樣的武器二次大戰後好像各國都不用了



[ 本文章最後由 M2_4.2 於 2008-05-17 11:31 編輯 ]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08-05-17 10:46 發表
裝甲兵我不熟(其他兵種也好不到哪),找到的地方說是”少康部隊”
舞蹓寺..(好像也有人叫他五六日.. )
記得少康的三角形應是用白色,其他如雷霆用紅色,迅雷用黃色,天山用藍色...等等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08-05-17 10:57 發表
早年吳佩孚手下的裝甲列車(還有迷彩!),這樣的武器二次大戰後好像各國都不用了
這玩意當年在中國叫"鐵甲車",後來沒落的原因主要是機動範圍受限太大(只能在鐵路上走).
加上飛彈技術的興起,使裝甲列車最後為之憑恃的超大口徑重炮逐漸走入歷史,
基本上在戰爭中不再重要的東西,誰還會趨之若鶩呢?

以德國的800mm列車砲"古斯塔夫"舉例來說(原為準備轟擊法國馬奇諾要塞而由克魯伯鋼鐵所開發,不過沒用上),
重量1350t,最大射程47km(榴彈4.8t,穿甲彈7.1t),射速15分/1發.
行進必須用到兩條平行鐵軌,俯仰射角0~60度,左右射角改變必須靠事先鋪設的鐵軌彎曲段,
(因為它實在太大,沒有辦法搞華格雷旋車盤)
指揮官編階上校,整個單位全部共4100人,開設射擊陣地視情況約需一週以上.
這玩意的實際戰例也只有在克里米亞半島對塞瓦斯陀浦要塞開過砲而已,(五天也才K了48發)
再來就供起來拜了.....

以前有個人寫畢業論文時,可能是想充字數吧?把裝甲列車跟戰車混在一起,當成裝甲兵起源...
後來還把論文拿來出書,可惜此君看來是個標準學院派,基本上對戰車的認知似乎還是太少,
寫完論文以後看來也並沒有對此再繼續深入研究,所以出書也沒有對於論文中的錯誤加以修改,
唉....我又離題了..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