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癌末急救 浪費生命????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49.216.24.x 於 2022-07-31 20:15 發表
在「救到底」與「好好走」之間
「死都不插管」? 簽「放棄急救」同意書,先 ...
疫情8千死36%簽DNR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3/6500629

放棄急救插管的紅線應該畫到哪?

臨床判斷標準為有無機會拔管及肺部功能,
若狀況極差,估插管後兩周無法拔管,須氣切裝呼吸管,傾向不插管急救、不電擊。

DNR推動超過20年家屬多正面看待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3/6500672

疫情爆發還推DNR? 醫護壓力大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3/6500675

疫情之下醫療量能已經緊繃,搶救人命都來不及,
還得依規定抓時間詢問確診者「病危時同意不插管、不電擊」,令醫護人員相當難為

==

類癌症
炎?癌?
因故不便作細部檢查,
即使作細部檢查醫師也只是確認提高些判斷率,不保證確診
數次在午夜/凌晨"緊急招回"家屬
及"寢室熄燈"時段推床去送檢

適逢疫情管制陪病人數/資格時
鄰床看到我們家屬
還問醫護,我們怎們可以進來這麼多人
醫護回"特例"
當鄰床已經"蓋棉被"
我們近午夜才結束檢察回病房,吵到他們
知道我們為何"特例"進來這麼多人的原因吧(攤手)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8.x 於 2022-08-01 06:45 發表

監視設備跟本是 嗶~聲 日夜吵整天,吵鄰床算什麼?吵整層病房!從角落病床傳到門口護理站。護師久久才來巡看一下,可見 嗶~  還算相對正常?!
住單人房的恐怕也被吵的不好睡

看護的八卦,那週前後,作仙三位 ...
開刀後 我的腎臟很少排尿  加利尿劑才開始有排不完的尿
但更慘的是  我的心臟 讓某個設備一直叫一直叫
叫到最後受不了囉  關起來  給我吃了四五天的心臟藥
不然整個加護3  就a6病人的機器最吵

說真的  進加護是很不得已了 雖然有比較好的照顧
但是咧  每個病人噹幾聲  如果不打嗎啡
不吃安眠藥  又不打針的  真的就不用睡了
躺整天 還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時間一久
精神真的會錯亂  尤其在疫情嚴重的時間點
沒有家人可以去探病(最多視訊)  我是因為家屬在醫院內任職
跟同事打過招呼 給我特別的關照
其他的病人一直喊著要回家要回家啊
(家人不讓她回去)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Alona 金錢 +12 保重 祝平安。 2022-09-30 08:36

  • 明日記憶 金錢 +12 早日康復 2022-08-11 17:42

  • 大山 金錢 +12 祝你身體健康喔! 2022-08-02 09:53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0 2022-08-01 22:00

引用 TOP



「年老」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和《每日郵報》29日報導,死亡證明紀錄,女王是英國時間
9月8日下午3時10分(台灣時間同日晚間10時10分),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過世,
死因僅記載是「年老」,未寫其他因素。

這張死亡證明上由死亡通報人、女王女兒安妮公主簽署,並記載著女王父親喬治六世國王(King George VI)、母親伊莉莎白(Elizabeth Bowes-Lyon)的姓名。


   
百姓市要先由病房護理站拿醫師開的"手稿",再去住院櫃台開"打字版"
如果遇到周六晚上,還要等到周一早上才能作業.

在軍方外島的條件,若也遇到周六晚上,24小時通報?
請問 "營參一" , 您怎麼辦 ?

引用 TOP

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89/6840000?from=redpush


陳文茜裝上人工血管。 圖/擷自臉書

陳文茜裝人工血管「不停滲血」創醫院記錄 自認康復可能性不到1%

2022-12-15 08:57 噓!星聞 綜合報導
近來她在曝光裝上人工血管,卻因為體質異常會不停的滲血。天天,直到血停。
至於人工血管架子,七天換一次,人工血管一年換一個血管

  
當時老爺子的膽管支架也是,不停流血-輸血.原計劃用自費支架,可以不用像健保支架半年就要換一次,因為不停流血,加/換裝塗藥/加包膜支架,才解除流血警報.但是膽汁滲漏出體外依舊不斷.

引用 TOP

系統提示: 該文章被管理員或版主隱藏

引用 TOP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970/6960380

新手家屬陪病經驗告白:醫病互動、照顧與工作之間的拉扯

廖郁雯 09 Feb, 2023





廖郁雯
輔仁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雙主修食品科學系畢業。
過去五年投入工會運動,
曾任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


醫界相關自稱新手[家屬]那我們路人更是菜

家離醫院不算太遠,騎機車十分鐘可以抵達
-大醫院的分院又如何
沒人沒設備,總院都在哀,難怪分院都往總院送,

從大小便、翻身拍背、協助進食等等,相當仰賴陪病者的協助。
子女都在外縣市工作,媽媽理所當然地變成陪病者首選。
不過,媽媽如何兼顧工作和陪病?
媽媽的體力如何能夠同時承受日夜休班表和照顧工作的「第二輪班」?
-疫情兵荒馬亂時期,陪病都成奢求,
病人從急診時期就只限一人還不許[建議]換班,避免群聚[感染]效應
病人也應景[硬頸]一分鐘都不願家屬留置在病床旁
即使住院需有陪病,也因為無力操持這些專業動作,需請看護
但當時,看護也需先用PCR篩檢名額入住,院方不建議家屬急著先入住陪病,把健保額度用掉
看護方面也極度缺人,院方駐點的,缺人.外院也沒人灑廣告招攬.認識的看護機構也是調不到人

當我的朋友面對育兒和顧老的需求,
常常鼓勵朋友們「照顧不離職」,
自己從過去到現在的工作,也以讓一般大眾能夠「照顧不離職」為目標來推動、倡議改善勞動法令。
怎麼輪到自己遭遇問題的時候,卻自私地希望媽媽能夠離職好好照顧爸爸為優先?
防疫規定入住加護病房禁止陪病,每日家屬只能探病30分鐘。
-還稱幸,病人多次發病危緊急招喚時,都是周末輪休
殊不知,病人早就是三天兩天,就在午夜時分急叩奔總院,
以緊急病例為由放行家屬特例入院探視處理病情[簽署處置同意書]

聘請住院看護的擔憂與困境
一來是剛入院時爸爸的病況還不穩定,我們心中期待可能過沒幾天就會出院,覺得「忍一兩週應該還好」,
再考量到爸爸的個性難相處
-調派看護都要一二周,院方也不建議我們急著把健保篩檢額度用掉
病人個性難相處,家人都屢次被趕回家,不要在病床邊待命
[原因之二是家人們也是高風險慢性病人,一是高齡三高,二是腦出血病史]

要錄音錄影,必須徵求醫療人員同意
遠在台北工作的我,不能夠及時配合探病時間,再加上媽媽有時候無法詳細轉達醫師的敘述或轉述我的詢問,後來便徵求醫師的同意,讓媽媽簡短錄影或與我進行視訊通話。
-不是都有賴?
雖然我們也是低度網民,堅持不用賴
院方也是極力推薦用賴
直到遠在工作中的家屬,才跟看護以賴確認一些事情
傳統的電話,其實尚可撐持醫病的聯繫
[院方本身其實有床邊分機,不理解連院方都捨棄這種連絡方式]

雖然很老套,卻很重要:
病人的健康是由很多醫院內部的工作者,
包含,看護、清潔人員、醫療人員、醫院內的超商店員、保全、資訊室工程師等勞工們,24小時輪值對健康有害的夜班所換來的。
-工作中的家屬...未列的傳遞/傳送勞工

引用 TOP


請家庭看護孩要排隊跑公文考積分
天龍人可以帶著看護瞎拼滿手名品
低端人口連看護都排不到

在醫院還高調表示不好意思讓小護師換尿片
就好意思讓老妻媳婦小孫女換尿片
就排不上看護
又連探視就被驅出病房
連同宗小住院醫師都被病患整
看護會有好臉色待遇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123312/6967215
訓練不足、語言不通 家庭看護移工陷3輸困境
「照護品質低落,對看護、被照顧者、家屬,是三輸局面。」

「第一次有人用家鄉話跟我溝通,終於聽懂在說什麼。」
台勞沒人要做低薪看護啊
阿公阿嬤也聽不懂外勞看護在說什麼耶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123312/6967217
社工建議:平台分享照護撇步 激勵移工
風聞的是看護分享的是哪裡待遇好又輕鬆
然後就落跑了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123312/6969300
回響/落實看護移工訓練 就近受訓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 ... dn-breaknews_ch1010
地方美意到宅指導照顧技巧 仍待推廣

https://sdgs.udn.com/sdgs/cate/123312

今年起,看護移工入境雖要接受至少八小時訓練,
但專家質疑欠缺配套,呼籲政府提升照護品質。

不管是不是台籍或外籍甚至是家屬親為
八小時訓練
速成班喔

引用 TOP

https://www.liver.org.tw/newsView.php?cat=4&sid=1952

2023/2/25【聯合報】愛肝達人站/有膽結石,留著當舍利子?
膽結石是現代文明病之一,國人中有膽結石的比例滿高的,有人與膽結石和平共存一輩子,但共存不和平的也比比皆是。

在以前沒有腹腔鏡手術的時候,開一個膽囊切除手術,要在肚皮上劃一大線,把內臟露出在醫師眼前,再腹中取物把膽囊切除掉。
近年來,腹腔鏡手術發達,只要在肚皮上鑽幾個小洞,傷口小,復原又快,二、三天就可出院,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內視鏡裝支架不叫"開刀", 在內視鏡檢查室就做了]

如果沒有痛過,有些人可長相左右。
都沒有發作過,將來往生後就是「舍利子」了,
但一旦有痛過,只要一次就非動刀不可了,因為有一次,一定會有第二次,

輕則膽囊炎,
重則引發敗血症,甚至膽囊破裂,造成腹膜炎,
甚至因太晚處理引起敗血症而往生的也時有所聞。
[膽管炎/癌,骨狗查"炎",跑出"癌"><||| ,
因為沒有進一步確認是否為機率及高的"癌"來處理]
[但處置到最後也是以休克狀況往生]

=======================================
https://udn.com/news/story/7272/6986076

【青春名人堂】張瀞仁Jill/等待大門未知子的日本

2023-03-06 00:00 聯合報/ 張瀞仁Jill  
《派遣女醫》裡如孤狼般的米倉涼子
都是反映某種日本女性心目中的烏托邦。
大門未知子是日劇《派遣女醫》中的主角,
擁有高度專業技術、在職場上我行我素的外科醫師。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 ... -catenewnews_ch1005

udn/ 元氣網/ 名人/ 林思偕

林思偕/臨終之前 病歷之外

2023-03-05聯合報元氣周報 / 林思偕  

癌症末期,簽了DNR,在醫院走完最後一程。

病人臨終前幾天,住院醫師失語了,主治醫師的教學紀錄空白了。

到頭來,人生是一個放手的過程。

醫師大都會壓抑死亡。
淡化它,不張揚。
查房時快速通過,沒有評論。
病歷上沒有「病家觀點」的記載。

最後一刻終於到來。

住院醫師寫下:
急救藥物的使用,維生系統的撤除,死亡時間的宣告。

臨終病人仍清醒的時刻,神經格外靈敏,
他們咳嗽、腹瀉、關節痛、呼吸困難等各種不適症狀都會被放大。
醫師應該積極處理。

[每個人的臨終都各不相同,雖然有部分的歷程是一樣的,
但不是每個人都會以同樣順序出現相同的跡象和症狀,即使他們都死於同一疾病。
有些跡象和症狀會完全沒有出現。

當臨終者停止進食,便會在接下來的幾星期內過世;

但須記得的是,病人不是死於沒有進食,而是死於潛在疾病,
而且他們的消化功能已經減緩,因此沒有能力吸收 ]
[張口呼吸、呼吸幾下又暫停一下,這是病人臨終前的重要指標。
瀕死嘎嘎聲:因咽喉肌肉無力將聚集喉]
===================================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230629
病主法實施4年檢討 專家聚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用高促補助

攸關尊重病人醫療自主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已4年,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舉行公聽會,邀集學者專家探討實務經驗及改進之道,專家聚焦在「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費用過高,導致普及性不高等問題,促衛福部編列經費補助。
諮詢要花費2、3千元,變成只有特定有錢、知識階級會做,但應要更普及大眾,讓所有人都能接受諮詢。
      

引用 TOP

o話:開刀成功,病患往生
同病房,一位膽管醫治半年.另位,先後置入導管二支止血.



「隱藏版癌王」!逾6成病友確診已晚期存活期難破一年大關 - 經濟日報
money.udn.com › money › amp › story
膽道癌(或稱膽管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並非罕見癌症。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一旦確診多已進入晚期。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5/7046364
台灣近年膽道癌患者以4%比例增加,其中肝內膽管癌發生率最高,但多無典型症狀,常被界定為肝癌。
雖手術切除病灶是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不到3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後容易復發,存活率低。
近年免疫治療加入治療方案,有3成病友腫瘤明顯縮小,平均存活期超過1年。但費用是一大負擔,療程至少要上百萬。

過去鮮少會認為膽道會罹癌,因此膽道癌過去常被界定為肝癌,
亞洲發生率相較歐美高,台灣近年膽道癌患者以4%比例增加。

膽道癌包括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及膽囊癌、壺腹癌,


腫瘤形成原因不明,但已知的風險因子,包括:

1.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

2.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
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

3.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

4.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

5.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

6.膽管良性瘤,
如:膽管乳突狀瘤病。

7.肥胖。

8.糖尿病。

9.抽菸、酗酒。

其中肝內膽管癌發生率最高。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 ... n-catebreaknews_ch2

心肌梗塞年輕化

   嚇鼠  胸部刺痛 放著約一天就沒事 但又神經兮兮 怕是 心血管出現粥狀硬斑塊剝落

年輕人好發原因多與「吸菸」有關,又合併高油脂飲食,以及常不自知已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問題,因此容易突發急性心肌梗塞。
胸悶是急性心肌梗塞常見的典型症狀,患者會感覺「一塊大石頭壓在胸口」,出現胸口緊緊的、呼吸喘不過氣的情形,同時可能合併冒冷汗、下巴麻、左肩麻、惡心、嘔吐等輻射痛、轉移痛,若胸悶等不適超過15分鐘未緩解,顯示症狀已無法靠休息解決,應盡速就醫檢查及治療。
心血管阻塞主因是受高膽固醇影響,心血管出現粥狀硬斑塊,使得血管硬化,一旦在壓力、溫差劇烈變化等情形下,容易造成斑塊剝落阻塞血管、血流,引發心肌梗塞。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48.x 於 2022-12-15 15:55 發表
陳文茜裝人工血管「不停滲血」創醫院記錄 自認康復可能性不到1%

2022-12-15 08:57 噓!星聞 綜合報導
近來她在曝光裝上人工血管,卻因為體質異常會不停的滲血。天天,直到血停。
至於人工血管架子,七天換一次,人工血管一年換一個血管...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051685

大腸瘜肉「冷切除」出血率低 台灣研究將改寫國際指引

2023-03-23 16:15 聯合報/ 記者邱宜君/台北即時報導  

大腸癌已經連續15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第一名,每年一萬多人罹癌,

可惜的是,許多人切除瘜肉後發生出血,

「阿不就切個瘜肉,好好的人怎麼搞成這樣」
這類抱怨層出不窮,

臨床上發生嚴重出血機率大約是千分之2.6,
需要以內視鏡、血管攝影栓塞等方式止血,有時甚至要輸血。

      
裝膽管炎支架也是會"血崩" ~ 裝第二支包膜,才止血.
血管攝影,幾次急件,推去檢查都看不出來出血點

引用 TOP


公視 和平歸來 第五集 速記

相對這三年的 Sars-2  雖然好很多
但還是有一些問題

劇情反觀
被繼承的是丈夫,肝膽感染,重病狀態時,核酸/快篩限制探病時數,往生後家屬緊急召回入院辦手續,算是有最後一面,不像是確診往生即刻套兩層袋即刻火化,大悲無淚是難免

一邊看劇一邊對照這二年的情況

引用 TOP

         

https://reading.udn.com/read/story/7347/7108548

陳美娟/該急救,還是該放手?

2023/04/21 聯合報/ 陳美娟(新北中和)


午,一切開始失控──媽媽高燒昏迷、叫救護車送急診、血壓太低要打升壓劑、做電腦斷層、醫生說敗血症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是膽發炎,到醫生要我們討論要插管還是電擊……等到我們五個兄弟姊妹都到齊在加護病房外時,面對的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的DNR同意書。

「我覺得可以插管,不要電擊。」
「還是不要插管?媽媽已經八十八歲了……」

哽咽的聲音響起。「大家再想想……」「難道你們都不想先救一次嗎!」

啊,明明前幾天才回來看媽媽,跟她說笑陪她做運動,怎麼一下子就翻天覆地?
我們都清楚知道:想留下媽媽的人,是捨不得媽媽走;
不忍心留住媽媽的人,是捨不得媽媽痛。

留?還是不留?

==
當家屬說「假如出事就不要救了」醫掙扎這種病人該不該救到底 - 元氣網
health.udn.com › 元氣網

· DNR,全名為Do-Not-Resuscitate,亦即「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家屬常限於「放手就是不孝」、「病人還年輕、醫療還是無限可能」

對於急救無效病患... 身為醫師我能做的只有給祂一個房間 - 元氣網
health.udn.com › 元氣網

==
悄悄的 近百老鄰居 也上去一起作伴了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0.0.x 於 2023-04-21 10:26 發表
陳美娟/該急救,還是該放手?
"「我覺得可以插管,不要電擊。」
「還是不要插管?媽媽已經八十八歲了……」
哽咽的聲音響起。「大家再想想……」「難道你們都不想先救一次嗎!」"

這種事以前也會很困擾,但真的經歷過的就不會...
簡單,要救也可以,就問一個問題就好
"救回來後誰要負責照顧,再有狀況負責送回來醫院"
誰敢站出來說願意就可以救...
但九成九的狀況都會是誰開了第一槍問到這個
之前說要救的全都會突然靜音不回話,然後開始各種甩鍋..
接下來就是各種互推跟爭執

儒家的教育,用講的都很會講...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陸軍獨立42旅旅部連

引用 TOP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2057/7176686
傅志遠專欄:病人性命與醫師面子,哪個重要?
   
2023-05-21 元氣周報 傅志遠


以為已經控制住出血,但鮮血仍源源不絕從腹部深處流出,我找不到也控制不了出血。

雪上加霜的是,病患因持續低血壓與低體溫,開始出現凝血功能失調,
經驗告訴我,這是死亡的前兆。

手術難免會有併發症,例如手術後流血、感染之類,任何手術本來就不可能保證沒有併發症,會出問題的常是:當併發症出現時,醫師沒有發現,或礙於面子沒有積極處理(某種程度,再次手術等於承認了前次手術有問題),因而錯失治療時機,造成更大的傷害。

跟病人的命比起來,醫師的面子其實微不足道。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