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全民「白目」

引用:
原文由 小瓜呆 於 2010-03-10 08:56 發表
很抱歉,我認為幾位軍友們都太隨性了,跟著弱智的媒體與名嘴起舞,楊志良說的其實都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台灣社會的理盲到了荒謬的地步。

兩蔣時代為了維持帝制,又維繫「民主」的門面,所以中央政府不改選,但地方則拼命改。而且地方要切割得雞零狗碎,這樣才能培養派系。金山萬里為什麼是台北縣而非基隆,林口龜山為什麼要一個台北縣一個桃園縣,嘉南平原裡為什麼要分台南嘉義兩縣(還有雲林一部分)
小瓜呆大,您講得大方向沒錯,但是「帝制」跟地方制度部份,可能有些出入。敝人認為這是日據(治)時代留下的遺緒。我們先看資料
1 1945當時台灣的行政組織:總督府、州/廰、市/郡、街/庄的行政體系。
2 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
3 當時台北州下轄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和九郡約等於現在基隆+北市+北縣+宜蘭。新竹州約等於現在桃竹苗三縣。台南州約等於現在雲嘉南三縣
4 林口當時屬台北州新莊郡林口庄,龜山屬新竹州桃園郡龜山庄。當時已經分屬不同北、竹二級單位,非關老蔣。
5 金山萬里當時分屬台北縣基隆郡金山庄萬里庄,當時郡役所設在基隆市。當時已經分屬不同三級單位(約等於鄉),非關老蔣。
6 台南州下轄台南市、嘉義市、斗六郡、虎尾郡、北港郡(以上是現今的雲林全部)、嘉義郡、東石郡(以上是現今嘉縣的全部),新營郡、曾文郡、新化郡、北門郡、新豐郡(以上是南縣),分得更細(敝人不大願意用雞零狗碎),照這個來看,日本比老蔣還要帝制,可是事實哩?

兩蔣雖然做錯了很多事情,但是這一件,不完全是他們的過。就事論事,我想這樣才不會落入楊所講的「濫情又理盲」。

[ 本文章最後由 通作排 於 2010-03-10 11:42 編輯 ]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小瓜呆 於 2010-03-10 10:33 發表
日治時代行政區的劃分,絕對比老蔣來台後的改制合理。我舉例來說,老蔣將日治的台南州(嘉南平原)分為嘉義、台南(裡面再分個台南市)、雲林縣,就不會讓台南縣長變成超大派系首腦;新竹州分成桃竹苗也是同樣道理。靠近基隆的瑞芳萬里金山畫進台北縣,讓基隆市長不會太大(以前基隆港的重要性不等同於今天),台北縣也有更多小派系,而不是一兩個能掌控全縣的大派系,那都是帝制思想下精算的結果。
  小瓜呆大,您說的大方向我同意,因為老蔣在東北也幹過這種事情,分成九省,四川也幹過這種事情,分出西康省,也有人認為這是分權的手段。
  可是在台灣來這次行政區域的劃分,跟地方派系可能沒有關係,畢竟日治時代的州轄區過大,郡轄區又過小。試想若今日台北縣仍轄北市、北縣、基隆、宜蘭,這樣要怎麼行政,基隆宜蘭等人口較少,較為偏遠的地方,一定得不到關愛的眼神,不要說縣長有沒有份,要是鄉鎮市長官派,豈不更慘。要是用郡/市當分割標準,就會有50個縣市長,日治的行政區,個人覺得,好像買衣服,XL過大,S過小,找不到L和M等正常大小的。只有當時日治的庄/街比較合適,約等於現在鄉鎮市的大小(日治時代有264街/庄),我不知道當初老蔣這樣分割是否有什麼私心,但是就結果論而言,大方向是對了。
  還有,我還是強調就事論事,我不是老蔣同路人啊,說是同路人就太抬舉小弟了。

[ 本文章最後由 通作排 於 2010-03-10 11:55 編輯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