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AK-74

AK74離題轉MK-II中...
手榴彈算是很古早就發明的熱兵器,點火-投擲-引爆.
第一次世界大戰算是手榴彈有個突破性的快速演進.當時法德兩軍在手榴彈種的開發上算是走在先端.
德軍的手榴彈就在這個階段定型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棍棒式

上面這張照面就是一戰期間德軍壕溝戰攻堅組員,裡面可以看見手榴彈投擲手身上背負的手榴彈數量
其實在德軍壕溝攻堅組裡面,還有配備M18衝鋒槍(國府也有仿造通稱:"花機槍")以及單兵鏟(肉搏砍人用)
火力已經在當時其他國家算出色與大膽

而這張是二戰期間一名德軍,注意看兩個大袋子,裡面擺的就是手榴彈.
實際要上火線時,會把袋口打開,露出木柄尾段(尾段蓋子打開,保險拉環露出)

而棍棒式的手榴彈,並不是德軍的專利(德軍也王梨造型,跟雞蛋造型這類手榴彈,這類就比較偏向化學燃燒彈種),二戰俄軍也有棒狀造型手榴彈,不過彈體上有十字交叉紋路,大小也小了一號.
而國軍在抗戰期間也生產過這類型的手榴彈,而這類手榴彈也隨著國軍撤退帶進了台灣(在台灣也該有生產過)
左岸...到目前的部隊中還可以看見此類手榴彈

MK-II這"王梨"造型手其實也不是老美想出來的.剛才提到的一戰法國已經有此設計.
到了二戰期間,同盟國的美,英,法都有近乎相同的手榴彈(拉掉保險環,手握住保險壓板,投擲後壓板彈開,信管啟動引火,引爆),相對的軸心國的義大利也有一樣造型的手榴彈(比較偏短圓罐型),只是保險壓板比MK-II大面積多了,感覺上很像"瓶蓋"然後延伸出一大片到彈體旁邊(剛好握住)
這類手榴彈重量都在500-600gw之間

而在亞洲的日軍也是採用王梨造型手榴彈,印象中有兩種,大小差滿多的.大的看起來反而像"玉米"!小的就如以下照片這個....

二戰中日軍的手榴彈引爆異於我們印象中的方式(很不保險)
首先將保險環拉掉(照片是用咬的,但那是耍帥.電影看多的人才會相信這招),請注意他握彈方式.信管端是朝下
然後大力敲擊堅硬平面.如:鋼盔,地面的石頭,或是自己的鞋跟. 此時信管已經擊發開始倒數計時
再來就是投擲.
也就是因為在投擲手尚未丟出之時,彈體已經處於隨時可以爆炸(一站法軍也有這類手榴彈,常在壕溝內往後伸手準備丟擲,結果卻不經意的撞到後面堅硬部分卻不知道...就給爆了!),再加上品質上多少有NG品出現...倒楣的,可能一敲信管就直接爆了!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軍普遍影養失調過勞體力下降.大顆手榴彈分發給貧血阿兵,結果丟不到10幾公尺,自己先掛的例子也接連出現...!

MK-II造型原意是希望破片能均勻分散,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理想.
越戰起,美軍改用蘋果造型的手榴彈,為了提升彈片分散效果,直接在彈體裡面裝入鋼珠.彈體外表的破片效果反而不像鋼珠來的好了.國軍的手榴彈感覺上好像沒有看過什麼較大的研發成果出來(沒看過什麼報導).MK-II似乎還是主流(唉...),下部隊是有看過罐體式的煙霧彈跟燃燒彈,不過這也是仿美式裝備

手榴彈也是可以改裝成詭雷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0-02-20 02:27 編輯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