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停止移防後 金門有哪幾個師

引用:
原文由 chiarong 於 2009-05-19 19:34 發表
報告坦克貓大大大~ 哈!
如您說~
群為旅級單位,群部連等同於旅部連!
服役期間遇連長輪調本島!
即是與獨立裝甲73旅旅部連少校連長對調!
至於群部連所配備的坦克(全防區妥善率最高的 ...
報告chiarong大,您所述有誤..
群之位階低於旅,戰車群僅有群部連以及三個戰車營,或許群可說是團級單位比較恰當.
但是69年至精實案前的舊制裝甲旅,除旅部連及兩戰一步外,
尚有砲兵營、支援營、裝騎連、反甲連、通信連、工兵連與憲兵排等單位.

701群理論上隸屬於金防部直接指揮(前期),但據版上軍友指出,701群在精實案前已改隸284師管轄.

另,通信73群與戰車703群並不一樣喔...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chiarong 於 2009-05-19 20:19 發表
報告Roach-H大大~
您說的也是!
我說的"旅"是師級下轄的步兵旅!
因為本島沒有相同的群(旅)級單位故與獨立旅各級幹部對調!!
報告阿榮大,不好意思,我忘了步兵師那邊的旅...
裝甲旅是獨立旅,所以編制比較大,抱歉抱歉...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當兵在馬祖 於 2013-07-15 20:28 發表
所謂的〝蔣緯國事件〞不知所指為何?若是指〝湖口趙志華事件〞──那是民國五十三年初發生的;裝甲師改編為旅是民國五十八年于豪豪章任總司令時,基於戰術、戰略層面的考量;尤其是參考1967年中東戰爭以色列大勝,以軍裝甲部隊編裝的啟發;兩者相差五年多,歷任四個總司令──劉安琪、高魁元、陳大慶、于豪章,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明明是純粹軍事上的作為又要泛政治化!而且是先編裝成四個裝獨旅,後來又引進若干M─48再增加86、95兩個旅。不是ㄧ次編成六個旅。板上裝甲兵的長官甚多,行行好!出來詳細說明ㄧ下!      謝謝!
說真的解釋到真的有點累了,怎麼講都還是有人會這麼認為,謠指部的強大戰力果然不容小覷.



  裝甲旅之名稱,最早出現是在39年3月,但當時叫「裝甲兵旅」,而且這是「以大裝小」的幌子,事實上應該是裝甲兵司令部的等級(裝甲兵旅旅司令部),下轄五個總隊(教導總隊同年底裁撤),各總隊編有三個戰車大隊,兩個裝步大隊,一個裝砲以及一個裝汽大隊(各大隊均為營級,裝備數幾乎都未滿編),而後來43年改編為裝甲師時,旅司令部也的確改組為裝甲兵司令部。

  58年實施「嘉禾一號」案,將裝甲兵第一師、裝甲兵第二師及步兵三三師改編為三旅制之裝甲師以及裝步師。裝甲兵第一師下轄之各戰車營與裝步營,原分由三個戰鬥指揮部所指揮,改為第11、12及13旅等三個旅,裝甲兵第二師之三個戰鬥指揮部改編為第24、25及26旅等三個旅,步兵三三師改為裝步師,並由第97、98及99團改為第37、38及39旅等3個旅。這時裝甲第一、二師之主要打擊兵力亦擴編到轄有五個戰車營及四個裝步營 (兩個裝甲旅及一個裝步旅)﹔裝步三三師則編制有四個戰車營及五個裝步營(一個裝甲旅及兩個裝步旅),裝甲旅兩戰一步,裝步旅兩步一戰。

  59年針對編裝予以檢討,以「裝甲與裝步師之部隊編組過於龐大,行動調度上顯得鈍重遲滯,不符合未來作戰之需求」的結論為依據而實施「嘉禾二號」案,將兩個裝甲師解編,改編為四個獨立裝甲旅(編餘戰車部隊則撥入重裝步兵師為師屬戰車營,陸續編成共12個)。69年實施「陸精一號」案,再將兩個裝甲騎兵團改編為兩個裝甲旅,自此開始到「精實案」實施這十餘年的時間,六個裝甲旅的番號(51旅、42旅、73旅、64旅、95旅、86旅)在裝甲兵部隊編制史上存在的時間最久,也最為深植人心,印象最為深刻。

  「嘉禾二號」案之獨立裝甲旅編制,基本架構為兩個戰車營、一個裝步營、一個裝砲營,外加一個支援營(保養連、運補連、衛生連)以擔任後勤支援與保修之功能。旅部轄有數個直屬單位分別為旅部連、通信連、裝騎連、反裝甲連、工兵連、化學兵連以及憲兵排。但獨立第四旅則是一個戰車營以及兩個裝步營的裝步旅型態,直到67年10月的「火牛二號」案才調整成裝甲旅。

  88年「精實案」實施,編成的裝甲旅的主力是三個戰車營及兩個裝步營,裝步旅是兩個戰車營及三個裝步營,而584旅則是個例外,主力是兩個戰車營及一個裝步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大山 於 2013-07-21 14:13 發表
坦克…在當時是戰車群的禁忌 ,好像是阿共才說的名詞...
禁不禁忌小弟是覺得還好,不管對面怎麼用用什麼,個人是對於"音譯"頗為反感.
照說是語文沒法找出相對應的辭彙才被迫使用音譯,除了英語以外,有多少語文是照用"tank"的音譯?
中文沒必要音譯吧.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明日記憶 金錢 +1 2013-10-21 22:39

  • 大山 金錢 +3 說錯時,會被教官白眼一會兒… 2013-07-21 15:36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27.51.52.x 於 2013-10-21 13:54 發表
坦克叫坦克,是因為剛研發出來時,為了保密,裝在大水櫃(tank)中,所以後來坦克才叫坦克
此可見維基「坦克」條
西方人都這樣稱呼了,我們自然也就這樣叫,例如有部電影叫坦克大決戰
所以應該和對岸怎麼叫沒關係
我猜我們軍隊正式名稱叫裝甲,應該是因為軍隊總不能有個兵種叫坦克兵,有個學校叫坦克兵學校吧?這種名稱怎麼聽怎麼怪。哈
我想你大概不知道,在當時的中國也有將其譯之為"唐克車"的,"坦克"只是另外一種譯法.
而且你真的有看清楚維基百科是怎麼寫的嗎?裝在大水櫃咧....
英文條目還指出了三種來源咧:
The word tank was first applied to the British "landships" in 1915, before they entered service, to keep their nature secret. Several explanations of the precise origin of the term have been suggested, including:

1.It arose in British factories making the hulls of the first battle tanks: workmen and possible spies were to be given the impression they were constructing mobile water tanks for the British Army, thus keeping the production of a fighting vehicle secret.[

2.The term was first used in a secret report on the new motorised weapon presented to Winston Churchill, then First Lord of the Admiralty, by British Army Lt.-Col. Ernest Swinton.

3.A biography of Winston Churchill states that, to disguise the device, drawings were marked "water carriers for Russia." When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title might be shortened to "WCs for Russia," the drawings were relabelled "water tanks for Russia," and eventually the weapon was just called a tank. (In fact, the prototype was referred to as a water-carrier for Mesopotamia [see below]. The Russian connection is that some of the first production Tanks were labelled in Russian "With Care to Petrograd," as a further security measure.)


國軍從民國18年起正式的部隊名稱就從未出現過"坦克"一詞.
戰車隊,戰車營/戰車教導營,裝甲兵團,機械化師,戰車團,裝甲兵旅,裝甲師,裝甲旅....我怎麼找不到叫"坦克"的單位?

再來講西方人的稱呼;
不好意思,並不是每個國家都這樣稱呼,我挑幾個在二戰時期有能力製造生產的國家來舉例:

德國叫Panzer
法國叫Char de combat
義大利叫Carro armato
日本叫戦車
瑞典叫Stridsvagn
匈牙利叫Harckocsi
波蘭叫Czołg
俄國叫Танк

其他還有很多國家確實也沿用英語的tank沒有錯,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裝甲兵學校的前身是交輜學校,等於掛在交通與輜重兵科裡頭,後來分離出來,改名為機械化學校,再來才又改為裝甲兵學校.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