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馬祖兵點名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16:55 發表
各位曾經為馬祖奉獻的大哥們好~
我是個在寫馬祖南竿海防據點論文的研究生
小女子我對軍中生活不太了解
但我很有熱誠想了解及記錄這些歷史經驗
想請各位大哥們協助我了解您當年駐守前線的生活

我的論文是以南竿 ...
同學好``請問是歷史所`社會所`政治所`````???


"馬祖南竿海防據點論文"

請問這論文的參考書目`能找到100本以上嗎??
口述歷史部份`只能當補強證明``是不能徵引的``就算你訪問到200位南竿戰士``但也只能當補強吧```

以學院派來說``口述歷史部份``在取得學位方面``似乎是不被承認為徵引證據的```

因此```您又對軍中生活不太了解``又想了解及記錄這些歷史經驗``想請各位大哥們協助了解當年駐守前線的生活

當年``我也曾想寫類似題目```看過`"迷霧中的士兵"吧?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

跟您的題目很類似``您是後寫者``所以至少要有1.5倍的功力```

就像小弟的教授說的```這種題目``應該再等30至50年``或許出版的書多了``或許國防部全都解禁了```

否則``這種題目的難度太高```小弟配服您的勇氣與膽識```加油了````

引用 TOP

轉貼``

迷霧中的士兵─1920年代

目錄
導論
一.研究動機
(一)朦朧的舞台,無聲的演員
(二)Diana Lary的啟發
(三)傲慢與偏見─中國軍隊的形象問題
(四)非黑即白間的兩難,二分法的困境
二.概述主要資料來源
(一)蘇聯軍事顧問回憶錄的再利用
(二)國內相關資料的引用
(三)大陸出版品的使用
第一部分:軍閥時期的中國軍隊
楔子:著眼點
一. 軍隊與士兵的依存關係
二. 面貌複雜的中國軍隊
〈第一章〉中國軍隊的地域化與私人化
一.岔路的起點
二.地域性的差異
三. 私人化的軍隊
〈第二章〉 中國軍隊的編制
一. 官方說法
二. 口說無憑─軍隊編制的實際狀況
(一) 對軍力習慣性的誇大
(二) 充字號的狀況所在多有
(三) 數字管理不上軌道
(四) 吃空缺的問題
〈第三章〉 軍隊的人員增補
一. 軍官的養成與升遷
(一) 官方的軍官教育體系
(二) 軍官教育體系的崩壞
二. 士兵的招募
(一) 士兵的來源
(二) 士兵素質的問題
(三) 速成的募兵途徑
(四) 關於素質問題的解決之道
〈第四章〉 中國軍隊的武裝
一. 武裝金字塔
二. 軍隊的武器來源
(一) 中國的軍火自製能力
(二) 進口軍火─武器的另一來源
(三) 中國軍隊使用的武器
附記:軍閥時期的戰場氣氛
一. 缺乏動機的戰爭
二.士兵與槍枝的依存關係
〈第五章〉北伐前夕的國民革命軍
一. 與眾不同的國民革命軍?
二. 1924年,廣州的軍隊狀況
(一) 滇軍與桂軍
(二) 粵軍
(三) 湘軍
(四) 空軍與海軍
三. 北伐前夕的軍隊狀況
四. 附錄─關於國民革命軍的新編制
第二部分:國民革命軍士兵的生活
〈第六章〉士兵的服裝與相關配備
一.概論中國士兵的服裝
二.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形式
(一)基本服式
(二)服裝的顏色問題
三. 士兵服裝的補給
四. 基本服裝以外的相關配備
(一) 綁腿
(二) 鞋襪
(三) 鋼盔
(四) 雨具
〈第七章〉士兵的收入來源
一.薪餉
(一) 不上軌道的薪資系統
(二) 薪餉的數字與發給的情況
(三) 薪餉與物價指數的對照
(四) 發薪水的實況
(五) 欠餉的問題
(六) 鬧餉
二. 軍餉之外的收入來源
(一) 搶劫
(二) 高額的作戰獎金
(三) 國民革命軍的狀況
(四) 年節犒賞
三.傷亡撫卹及退役輔導問題
〈第八章〉士兵飲食的相關問題
一.士兵在營房內的伙食
二.伙夫的工作
三.在野外用餐\r
四.覓食所遭遇的困難
〈第九章〉士兵的醫療與衛生相關問題
一.傷患的救治
(一)戰場上的急救體制
(二)後方醫院的狀況
二.環境衛生問題
(一) 居住環境的問題
(二) 維護環境衛生的問題
第三部分:戰場上的國民革命軍士兵
〈第十章〉行軍與補給的狀況
一.行軍的道路狀況以及阻礙行軍的因素
(一) 路途的遙遠與運輸工具的原始
(二) 道路狀況與相關問題
(三) 缺乏地圖的問題
二.士兵的行軍狀況與相關問題
(一) 士兵的行軍能力
(二) 行軍的苦況
(三) 行軍間的休息頻率
(四) 由軍事觀點來看行軍上的問題
三.補給的搬運─關於運伕的使用
(一) 運伕的招募與使用
(二) 大費周章─火砲的搬運
(三) 雇用運伕時遭遇的問題
〈第十一章〉戰場通訊及情報收集
一.戰場上的通訊方式
(一) 長波無線電
(二) 短波無線電
(三) 電話電報通訊
(四) 由人員傳遞訊息
二.戰場上的情報收集與嚮導的採用
(一) 雇用嚮導
(二) 利用探子察看軍情
(三) 情報工作的不足
〈第十二章〉國民革命軍的火力問題
一.初期的武裝狀況
(一) 蘇聯軍械的使用狀況
(二) 短暫的火力優勢
二.火力不足問題的浮現
(一) 自產軍火不敷使用
(二) 常態性的因補於敵
(三) 彈藥缺乏的情況
〈第十三章〉國民革命軍的作戰方式
一.國民革命軍的慣用戰法
(一) 戰鬥秘訣?
(二) 衝鋒作戰法的效果
(三) 對刺刀訓練的重視
二.國民革命軍作戰時所面臨的問題
(一) 大量的人力損失
(二) 強調進攻而輕忽防守的弊病
(三) 指揮幹部訓練不足,作戰時缺乏彈性
(四) 射擊訓練不足的問題
(五) 對戰場情況掌握不良
(六) 落伍的攻城戰法
三.有進無退─論連坐法
結語


同學好``

章節不變``把上面的題目改成'"馬祖南竿海防據點之研究"'參考書目100-200本`````

難度真的太高了```如果沒有特殊理由`或特殊背景```那就勸您`````

如果``您的教授也是陳永發```那就另當別論了`````

引用 TOP

那個太詳細了~
我比較著重探討的是空間的使用與變遷
以及組織與編制等等
比較想了解各據點空間的使用及扮演的角色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ㄚ炮 於 2009-05-16 21:02 發表

她在返馬行程第2則留言.說其非退役軍人.
卻以憲退註冊登錄自稱小女子
我是用我朋友的帳號啦~
因為我申請不通過
但是因論文急促
想請各位大哥幫忙~
如有冒犯~不好意思!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阿三 於 2009-05-16 21:15 發表


同學好``請問是歷史所`社會所`政治所`````???


"馬祖南竿海防據點論文"

請問這論文的參考書目`能找到100本以上嗎??
口述歷史部份`只能當補強證明``是不能徵引的``就算你訪問到200位南竿戰士``但也只能當 ...
我是建築史領域的
口訴歷史是作為輔助阿~
而且我有調查的照片作輔助~
所以應該還站ㄉ住腳啦!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23:46 發表


我是用我朋友的帳號啦~
因為我申請不通過
但是因論文急促
想請各位大哥幫忙~
如有冒犯~不好意思!
小姐``參考看看吧```

某博士論文計劃之部份`此人為少校除役`軍事背景比您佳`但他寫的很慢`遭遇很大的蒐集史料之困難``您最好寫快一點``不要比他慢``或是方向不要對衝```希望對您有幫助````

兩岸軍事對峙下金門馬祖駐防地下掩體官士兵生活之研究
(1979?)


壹、        研究動機與目的:

孫子有云: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
自古以來,金門、馬祖諸島即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明、清以迄現代,經歷倭寇、海盜、漢、滿之爭戰,及荷西日葡之覬覦;一直到近世兩岸之軍事對峙,金馬始終是各方爭奪之焦點。
民國六十八年(1979),中共與美建交後,始放鬆對金馬的軍事壓迫,兩岸停止砲擊,雙方持續數十年之砲戰正式畫下休止符。爾後,除零星事件衝突外,金馬已無大規模之軍事爭戰。但兩岸在不同的政體下,仍維持高度緊繃之軍事對峙,近三十年來,駐守金馬之國軍部隊因應備戰,尚長期生活居住於地下掩體中。
    地下掩體為一通稱,含碉堡、堡壘、坑道等;指建築於地下,其上加固防禦工事,可於砲擊或其他軍事行動中提供掩藏、掩護,以保護掩體內之人員物資車船等;並可提供兵員長期生活之建築設施。
有關駐軍在地下掩體之生活記錄,目前一般書籍雜誌或文獻,大多僅介紹軍事武器、建築硬體,較缺乏生活層面之記載;若干有關外島部隊生活研究,其重點亦放在生活壓力與適應問題上;加上中華民國國軍記錄偏向戰史,甚少著眼官士兵於掩體中之生活形態、生活文化之記錄。
而今金馬駐軍漸次裁撤,經歷裁軍案、精實案、精進案…十數萬大軍已所剩無幾;且營區土地歸還百姓,地下掩體逐漸消失,掩體內官士兵生活記錄,更是難以搜羅!

``````

四、        預期之困難:
  
    1、  地下掩體之功能種類繁多,負有特殊任務之碉堡未必能尋找到兩名以上之經歷,恐遇單一孤證。
    2、  資料是否為真實記事,或誇大其辭,甚至為宣傳文章。
3、  面對同一事件之看法、記憶不同。
4、  碉堡、掩體部份已不存,對照實況之困難。
5、  將千頭萬緒之訪談資料,作一清楚歸納呈現。
6、  文字史料蒐集之困難,各類文章書籍報章雜誌,及國家文物資料庫、國防部、軍史館、史政局、黨史館、國防大學之典藏、各專刊、傳單等文書資料皆不足。
7、  軍方之阻礙,或擔憂洩漏軍機而使資料有所保留。

民國26年(1937)公布施行之「要塞堡壘地帶法」,已是70年前訂定之法條,但國防部對此法條仍相當重視;雖然衛星地圖及網路之傳播,已令要塞堡壘毫無機密可言,但國防部之保守態度,處理碉堡掩體之相關資料,仍需步步為營,避免觸法。

``````

論文大綱

    本文擬分六章。

    首章為緒論,除了外島官士兵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外。有關地下掩體之生活記錄實在太少,針對軍人生存於濕冷之碉堡中,那段日子是如何渡過的?只能找到部份吉光片羽;因此只能從戰史、兩岸關係、申訴制度、生活壓力、裁軍政策等相關領域之資料來抽離探討。另外,希望能對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有較清楚之敘述;可能的話,能夠針對研究方法再下一番功夫,這對本文之研究應有相當助益的。

    第二章討論地下掩體之歷史背景及建築類型、配置。
    掩體之型式,一般依建物大小規模可分為:坑洞、碉堡、堡壘、據點、地道、地下工事、大型坑道等。其中小型掩體僅容一人藏身,大型掩體可綿延數十,甚或數百公里之遙。
本文依金馬作戰區掩體實際使用功能,將地下掩體分四類型:
1、戰鬥型:孤堡、雙堡、連堡、子母堡、大型據點、坑道等。特色是掩體中射口林立,戰鬥武器皆置於堡內,通常屬一線據點。
2、陣地型:各式槍堡、砲堡等。特色是人員與戰鬥武器分置,通常屬二線據點或重裝備據點。
3、業務型:掩體單純作為掩飾、掩藏、儲放裝備、提供兵員居住。特色是堡內不置武器、少見射口。通常屬指揮、醫護、後勤、補給等業務單位據點。
4、大型坑道:如九宮、翟山、瓊林、太武坑道、八八坑道、北海坑道等。特色是掩體建築壯闊、鬼斧神工、寬廣且長。通常為指揮中樞、停放車船航空器、或作特殊任務使用。

至於掩體之建築、位置與配置,舉凡碉堡大小、位置、建築模式、配置戰備沙、戰備水池、逃生通道、射口、附近據點、支援部隊、前後接應部隊、碉堡任務、防守目的等部份都屬於討論之部份。另包括論述設備與編制含人員、武器、存彈、裝備、服裝(套數、夏冬、值勤、構工服)、床舖、淡水、盥洗設備、電源、電器、公文箱、置物櫃、薪水、加給、主副食等。

第三章探討官士兵之勤務工差。
戰備:操課、體能、換防、下基地、高賓、雷霆、碧海演習等。
衛勤:衛哨裝備、時間、次數、夜行軍、衛哨守則、衛哨失職等。
業務:業務承接、洽公、裝備保養、維修、裝檢。
工差:掃地、助割、拉砂、敲石、拉船、岸勤、各項工差等。

第四章討論生活層面。
食衣住行:溼、冷、廚房、加菜、內務、儀容、交通、私物。
人員掌控:調職、到部、集合、七查二點、作息、放假、受訓、支援、退伍。
階級:學長制、申訴制度、階級服從、領導風格。
軍民互動:民居、小店、煙酒物品、小店西施、簽帳。
其他:狗、蛇、特產、偷竊、鬥毆、堡內和諧、休閒、生病。

第五章為精神層面。
通訊:信件、電話、網路、家屬、子女、女友、兵變。
心戰:莒光日、三講班、政戰教育、反共、反台獨、為何而戰。
恐懼:老兵欺負新兵、不當管教、本質學能、孤獨、黑暗、生死威脅、逃兵、自裁、水鬼摸哨、退伍前途。
獎懲福利:勞軍、生日、記功嘉獎、休成功假、節慶、返台、公喪事慰榮選舉假、處罰、禁假、禁閉、違犯軍紀。
其他:艱困、趣聞、憾事、撫卹、難忘之事、重大血案及後續之影響。

    第六章結論部份,除了對整體研究成果做一綜合分析,對本論文不及之處做一番檢討,更希望能指出相關課題將來可以嘗試的方向。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23:57 發表


我是建築史領域的
口訴歷史是作為輔助阿~
而且我有調查的照片作輔助~
所以應該還站ㄉ住腳啦!
建築史```還oK啦```

記得有位中正理工的寫過碉堡建築``

但您寫的看來是配置與使用```他寫的是營造```似乎沒相衝``加油吧``您的題目小弟記住了``希望不用多久就可在國家圖書館看到您的大作```

小弟不是馬祖兵`無法幫忙```小弟是金門兵``只是對於有關金門或碉堡的學術文章較有興趣````

`馬資網應該上過了吧?``版上南竿的軍友不少``應該會有人回應您``祝您順利````

睡覺去了````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23:43 發表
那個太詳細了~
我比較著重探討的是空間的使用與變遷
以及組織與編制等等
比較想了解各據點空間的使用及扮演的角色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我覺得這論文困難度還是有,畢竟許多據點的管轄權仍屬軍方,而且可能還涉及到相關法令問題。再來整體的年代來說區分複雜,依年代來區分,那有部隊的移防問題,有據點重新整建編號的問題,而且雖說要做田野調查,但是困難度真的還有很多未知的問題須做克服。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23:43 發表
那個太詳細了~
我比較著重探討的是空間的使用與變遷
以及組織與編制等等
比較想了解各據點空間的使用及扮演的角色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各位弟兄!
  不要說我八卦不要說我古板,請盡量不要對這類探索詢問的資料蒐集作太多的說明
畢竟我們不知道還有哪些地區現還有效用(不像有些已經是大家都知道鏟除或是公開的)
講多有壞沒好,當過兵的都知道.真的不需要我再作太多解說
要找你要的資料,網路上有,找的到算你有用功,但是我不希望從這不經意的流出什麼可以讓人有心利用的點滴
  據點之空間使用跟變遷就是很簡單,就是你那20個月吃喝拉撒睡的家,變遷就是鐵打的軍營流水的兵
組織就是你身邊的弟兄跟你自己,編制就是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至於扮演的角色就是保護你們可以安心上網網查資料寫報告
   我沒有鬧場的意思(都幾歲了...當你講師甚至副教授資格都夠了),但是你問的東西跟提到的字眼已經多少犯到老兵當年索受訓練的警戒心底線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09-05-17 01:57 編輯 ]

引用 TOP

我贊同阿丸的想法。

寫論文﹐如果不嚴謹﹐沒有價值﹐若我或朋友們披上道袍﹐做指導教授﹐也不會通
過。鄉野調查﹐或耆老訪談﹐有人文的價值﹐但如何分辨對方是否老胡塗或未老先
胡塗或是像我這般信口開河的車大砲﹖所以它必得在出版後經過辯難和時間的考驗
才有參考價值。

如果只從建築的角度來研究碉堡﹐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擎天崗附近有好多座應是反空
降用的碉堡﹐可能就近調查﹐丈量﹐更為容易﹐一般教授對不辭辛苦走道路得來的
結果也比較重視。

一點意見供您參考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aryyih 於 2009-05-16 23:43 發表
那個太詳細了~
我比較著重探討的是空間的使用與變遷
以及組織與編制等等
比較想了解各據點空間的使用及扮演的角色
不好意思~麻煩各位了!
丸大`葱大`軍犬大`RO大說的對``

這題目太敏感``難怪有教授說`30或50年後再寫```

空間的使用與變遷...............不好意思`這些都是國防機密```
組織與編制....................講出來真的會有人被關的````
各據點空間的使用及扮演的角色.....「要塞堡壘地帶法」可不是擺好看的````

小姐`````雖然我相信您不會是共軍弟兄```但基本的警戒心``您似乎```還是先通過國防部吧```


這題目的難度太高``
國防部自己退伍的少校(他老爸是中將退役`和郝杯杯是16期的同學)都寫不出來了```
可知此題目太敏感了``學那位中正理工的``寫寫碉堡營造就好了``不要去試探國防部的底線````

相信您不會是共軍弟兄來刺探機密````所以````另起爐灶``或換個方向吧``或50年後再寫吧```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軍犬士 於 2009-05-17 01:02 發表


我覺得這論文困難度還是有,畢竟許多據點的管轄權仍屬軍方,而且可能還涉及到相關法令問題。再來整體的年代來說區分複雜,依年代來區分,那有部隊的移防問題,有據點重新整建編號的問題,而且雖說要做田野調查, ...
做這類的論文困難度一定有~也很努力在克服
我就是不想跟大家都一樣寫聚落類的論文
才想挑戰看看的~
您說的那些重新整建編號的問題我有發現了
正也是麻煩所在

引用 TOP

謝謝丸大`葱大`軍犬大`RO大```

小弟警戒心太差了``當爽兵當太久了````該自我檢討````

一旁自行立正悔過`檢討去了````

(變的太肥`體能太差``那個伏地挺身三個基數```就自動跳過`讓過了```)

自行悔過```學DAVEN大```禁閉十天```十天後再上線```

(沒有啦``因為5月底有事要忙``所以閉關去了```等忙完再上來跟各位大畫老虎和蘭花```)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阿丸 於 2009-05-17 01:55 發表


各位弟兄!
  不要說我八卦不要說我古板,請盡量不要對這類探索詢問的資料蒐集作太多的說明
畢竟我們不知道還有哪些地區現還有效用(不像有些已經是大家都知道鏟除或是公開的)
講多有壞沒好,當過兵的都知道.真的 ...
先與阿丸大哥道歉
我真的沒有要冒犯到老兵當年索受訓練的警戒心底線
我論文的範圍有避開目前仍駐軍的部份
僅做閒置或釋出的據點研究~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阿丸 於 2009-05-17 01:55 發表


各位弟兄!
  不要說我八卦不要說我古板,請盡量不要對這類探索詢問的資料蒐集作太多的說明
畢竟我們不知道還有哪些地區現還有效用(不像有些已經是大家都知道鏟除或是公開的)
講多有壞沒好,當過兵的都知道.真的 ...
謠指部消息來源
目前各軍事有關的網站上
雖然沒人因為言論而被有關單位邀請去喝茶、喝咖啡
但政府還是有單位在注意中
所以千萬別去試線

[ 本文章最後由 坦克 於 2009-05-17 15:15 編輯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