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軍事新聞

這篇寫得蠻切實的,可以看一下

史上最硬教召:一位後備役女性士官的親身體驗
https://watchout.tw//forum/H3VDvznZ6O4RBuCdeCNS
作者簡介|摳尼(Cony),曾就讀軍校2年,服志願役 6 年,陸軍中士退伍。目前正就讀研究所,經營 Podcast「微叛逆女孩」,討論性別與國防議題。

我是一名常士備役,後備役女性士官。身為一名女性退伍軍人,過往是被豁免在教育召集之外,這樣的豁免,對我來說卻是一種排除。因為無法教召,所以我的後備軍人身分並不被重視,也不會有其他針對軍事專長的訓練,更不會有晉升的管道。這樣的性別區分方式,直到去年(2023年)才被打破1,開放女性加入教召的行列,至於未來會不會有女性後備軍人的晉升管道,仍然有待觀察。

國防部在2023年開放女性後備軍人自願報名參加教育召集,接受訓練複習軍事專長。
女性備役軍人自願參加教召,希望複習軍事專業能力保衛台灣
在退伍前,我跟我的連隊弟兄說:我退伍了,但若國家需要我,我會再次回來。這也是在開放女性參與教召後,我會連續兩年申請自願教召的原因──我重視我的後備軍人身分,也相信自己過往的軍事專業能力在接受複訓後,能夠再次為軍隊所用。戰爭若爆發,我也願意拿起槍來守護台灣。

儘管我樂意接受後備軍人教育訓練,然而,至目前為止,我參與過的兩次教召經驗,都讓我感受到軍方長期忽視後備軍人,不論是7天(舊式)教召或是14天(新式)教召,都沒有達到該有的訓練強度。教召做到的頂多就是把後備軍人集中,提供給他們新式個人裝備後,重新適應軍隊早睡早起的生活。受召集部隊本身不夠清楚自己該做些什麼,甚至也沒有能力提供後備軍人該有的訓練及裝備,後備軍人將面臨到的戰時狀況,在教召期間也幾乎沒有提到。

參與這次14天教召期間,我也清楚看見後備軍人長期遭受忽視,如何影響軍隊的訓練與戰力。

「戰爭來的時候,會拿起槍來保衛國家的舉手!」這是輔導長在第二天夜間的政戰課程時,對全體召員們的提問。在場除了我舉手外,其餘一百多位男性召員中,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反倒是許多人抱著看好戲的心態看著這場「表態大會」。輔導長當下也沒有特別說些什麼,就自顧自地繼續講起了政戰官科在軍隊中的重要性,對於剛才提問的回應狀況,似乎早也習慣了。這個場景讓我感到震驚,因為我平常也會和一般民眾談論國防議題,卻很少看見民眾們對於軍隊有如此龐大的不信任感,但現在卻發現,不信任感最嚴重的地方,竟然就是後備部隊!

接下來幾天教召過程,著實讓我感受到,後備軍人如此嚴重的不信任感,這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後備軍人教育召集,不分性別接受相同強度的軍事訓練。
訓練過程不夠確實,教官、召員打混聊天,新式教召尚未擺脫長年累積的軍中陋習
當新式個人裝備發下來時,沒有人教我們如何使用,只能靠著一些近期退伍的召員們教;專業專長訓練時,沒有足夠的裝備供召員們使用,也未向召員們解說職責與訓練規劃;射擊訓練時,僅有少部分槍枝可供召員輪流打靶,這些槍枝也因為短時間內高強度射擊而常常卡彈;戰鬥教練時,未對召員們講解守備範圍與任務。14天的訓練中,僅戰傷救護有實際操作演練並且加以說明,能夠實際操作的原因,也必須歸功於該堂授課者為有受過TCCC訓練的醫官。

這些狀況,難道只是個別接訓單位的錯嗎?其實不然。

國防體系不重視後備軍人,導致後備軍人也不信任軍隊,更何況,大部分的人是被強迫來教召的。因此,軍隊只期待這些召員們不要出事就好,而被強迫而來的召員,自然也只希望教召期間過得舒服就好。當軍隊與召員們都抱持消極態度,這時候,任何希望接受額外訓練的聲音就會被壓制,不是被軍隊本身壓制,而是召員本身也會反彈。

其中一個例子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當時在專業專長訓練坐了一天半的板凳,也不見教官開始授課,我便按耐不住,舉手詢問是否可以開始上課。我的提議,不僅教官當場愣住,其他聊天中的召員也感到驚訝,他們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有人想要認真上課!然而,當教官真正開始授課時,這些召員便告訴我:你回來部隊,不就是長官叫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教官又不是這個單位的,你問那麼多幹麻?


14天新式教召全面換發新式個人裝備,相較於過去教召使用老舊裝備,獲得不少好評。
自願教召者擔心自己被當成異類,期待接受專業訓練,卻因同儕壓力不敢表態
另一個例子是,我發現召員中有幾位是自願來教召的男性。當我直接開口詢問其中一位召員A自願來教召的原因時,他竟然一臉驚訝和困惑的問我怎麼知道的,他並沒有向其他召員揭露自己自願教召的身分,接下來他與在旁邊聽的召員B的互動,也顯示出召員內部的反彈聲音。

召員B:「你竟然是自願來的!我覺得我被背叛了!(開玩笑口吻)」
召員A:「如果我一開始就跟你說我是自願來的,你還會跟我這麼好嗎?」
召員B:「(不假思索)才不會,自願的走開!」
召員A:「對嘛!所以我怎麼可能直接跟你說!」
召員B:「你們(指召員A和我)都當過志願役,被國軍騙那麼久,怎麼還會相信他們!」

後來我繼續詢問召員A想要自願教召的理由時,他便告訴我,他想要回來接受專業專長訓練,這也讓我瞭解到,原來,還是有人跟我一樣,希望透過教召複習專業。不過這些自願參與教召的前志願役男性,在14天教召中,從未公開提出想要受到更專業訓練的需求。因為大家心理都清楚,只要一提出加強訓練的建議,就會被其他召員被貼上「異類」標籤。


2023年5月11日,前總統蔡英文視導首次女性參與的後備軍人教召。
教召員談起國防議題,明顯深受敵方認知作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召員本身都是一般民眾,召員對於國防議題的見解,無非反映出台灣民眾受到認知作戰影響嚴重。有些人在聊天的時候直接透露出失敗主義想法,認為(台灣與中國)軍力差那麼多,解放軍打來時,就要直接投降的想法。

認知戰問題如此嚴重,但是在14天教召過程中,軍隊並沒有提供任何關於對抗認知作戰的實用內容,僅僅靠著一些召員們私下聊天時幫忙闢謠,軍方目前對抗認知戰的作為實屬不足。例如,給召員們觀看的政戰課影片,主要內容還是在歌功頌德,談論過往先賢先烈的豐功偉業。軍隊歷史固然重要,然而,教召員只有14天短短的訓練時間,難道不應該談些更具體、更貼近實戰與現代的內容嗎?

新式教召仍有檢討改善空間
14天的教召雖然號稱史上最硬教召,然而,時間拉長,更多訓練的窠臼、不符合時代需求的現況也都會暴露出來,新式教召立意良善,但是國防部不應該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甚至習以為常。

武器裝備不足、人員訓練不到位、軍民互不信任、認知作戰影響嚴重,每一個問題都很值得被好好討論。

後備軍人是軍隊與民間接觸的重要接點,也會是未來戰事中,很重要的守備力量。若能好好運用,絕對可以在全民防衛的動員中,扮演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14天新式教召上路,我們期待更充分的召訓時間,可以帶給召員更專業的軍事訓練;而完善的訓練體驗,將會帶給召員投入防衛任務的自信心,扭轉民眾對於軍隊的負面看法。期盼新式教召,還能做的更好!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海巡第六指揮部63大隊631中隊_軍犬士~>632中隊_軍犬士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