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些網路上有關296師的資料,資料稀少零散,還請多多指正。
296師是存在時間很短的部隊,前身為民國36年在東北新編的暫編62師(師長劉梓皋),隸屬新6軍。
37年10月遼西會戰(共軍稱遼瀋戰役)時,暫編62師參與塔山之役。
遼西會戰結束東北淪陷,暫編62師撤至葫蘆島編入52軍改番號296師,師長仍為劉梓皋,隨52軍再撤至江蘇常州整補。
38年5月底上海保衛戰結束,52軍撤至舟山群島((鄭為元教授的論文說296師撤出上海時有5000人),6月由舟山群島再撤至澎湖;7月,52軍調台灣,駐防於新竹、苗栗、宜蘭。
52軍的2、25、296三個師38年6月到台灣後,隨即調澎湖,7月又調回台灣,駐防新竹、苗栗、宜蘭等地。東南行政公署長官陳誠,以52軍在上海保衛戰建功(月浦大捷),同意52軍仍以3師之軍整編(其他撤台各軍幾乎都縮編為2個師或1個師,也有些軍併編為其他番號)。
296師不是52軍班底,所以在8月底整編為幹部師,只留下1373名班長以上軍、士官幹部與技術士兵,其他士兵全部分撥給第2、25師。
296師編成幹部師後,受令調廈門編入第5軍,尚未出發,就接到第5軍來電說,金廈已進入作戰狀態,要296師暫緩前來。陳誠令296師原地待命(296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碑」即為此時所立。),但以296師與52軍"建制不融洽",所以仍命296師歸第5軍。296師等到10月25日古寧頭之役後,還是到了金門第5軍旗下。
52軍整編後,又調入40師,仍為3師之軍,38年11月登步之役後調舟山群島,39年5月調回台灣。
金門古寧頭之役後,38年12月296師調金門增強防務,隸屬第5軍, 39年底移防馬祖(師長劉明奎) ,40年改番號為獨立13師,41年中有將獨立13師與傘兵總隊合編為傘兵師的擬案,41年11月獨立13師調回花蓮,43年獨立13師解編。
「陸軍二九六師剿匪陣亡將士紀念碑」民國38年原建於南苗天雲廟前,後來因為都市計劃道路拓寬,民國55遷建於苗栗市貓貍山公園。(圖片來源: photo.xuite.net/fuli19610302/11457657/6.jpg
碑文(來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atac/post/127044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