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贈獎活動】關於「校園民歌」的二三事

老楊大說的有道理,民歌其實也不盡然校園,甚至也充滿著虛假的商業化。

像王夢麟當時都30歲了,退伍很久,怎麼也算民歌手?

羅吉鎮與李碧華還被包裝成「歌唱情侶」,民歌與商業流行歌很難區別的。

引用 TOP

威爺大:

別放心上啦!我們這些中古兵談起20多年前甚至30多年前的往事,只是單純說說自己當年的想法而已。

那就像我們回憶當兵一樣,很多人是無愛無恨,當然也無回憶,不過這些人大概也不會來這裡哈拉。

加油啦!謝謝你的題目,也勾起了我很多回憶,或許我的文章裡,也應該準備用當時流行的民歌或西洋歌曲的歌詞,來趁機介紹一下當時的社會。

威爺大有自己的部落格嗎?

引用 TOP

威爺大:

家父是小學老師,但他熱中於胡琴與月琴,在京劇票房界有還有點名聲。至於家母這邊,我大舅舅生前是在歌廳吹小喇叭,讓我在年紀很小時,就有機會見到姚蘇蓉、鄧麗君、蔡咪咪等歌星。至於我姊姊,20多年前就在光美唱片工作,帶的是剛出道的洪榮宏、蔡幸娟、麥偉林、麥偉婷、楊黎蘇等人。

從前唱片業還是手工時代,真的是百花齊放,西洋翻版、日語翻唱、台語夜市、電影電視主題曲、校園民歌,好像什麼都可以做。

相形之下,現在就只能打造虛幻的偶像藝人,拼命搞演唱會又拼命搞對嘴,離音樂似乎越來越遠了。公司裡所謂的「宣傳」,淪為跑腿的小弟小妹。唱片的國際化,讓台灣流行音樂走進了更單調的絕鏡。歷史有時還真喜歡開玩笑。

引用 TOP

邰肇玫在光美出《奔放奔放》時(約69年),我姊姊還在學校讀書,她大約是71年才進光美的。

這張專輯是邰肇玫單飛之後的第一首歌,算來也是民歌手走入流行歌壇的前幾名。製作人好像還是後來風華唱片的彭國華。至於新格的《金韻獎》,是民歌運動中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民歌是我們四五年級生年輕時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那物資匱乏的時代,省吃儉用也要弄一把木吉他。到現在我還是很難接受電子音樂,我就是喜歡簡單清爽。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