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就是要這把

部隊裝備的複雜及多樣化其實也可以代表部隊面對「可能挑戰」的諸多「回應」,這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精神,國軍將舊武器封存應該也是多少保有類似的想法吧?還是一言堂的世界容不下創意的集體思考去作「挑戰與回應」的永恆循環?

引用 TOP

This is an answer of thousands dollars to a millions dollars' question.   這是一段 youtube 影片介紹美軍重啟 M14 前運伊拉克戰場的旁白,軍犬士大大說的很對。

世事多變化,無非就是「挑戰與回應」的生生不息,台灣若因政爭而空轉,或因私人利益高於國家利益的貪腐運作,不合理的昂貴凱子行為只會層出不窮,就像選舉前馬路一直在補鋪 AC 一樣。

引用 TOP

M14是一把有傳奇歷史的好槍,其前身M1格蘭特半自動步槍在二戰及韓戰均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傳統槍身在後座力點跟肩窩支點有一約四到五公分的偏離,後座力乘上這四到五公分的偏離成為一個不小的力矩,是其不利全自動射擊的致命傷,所以現代的 EBR 構型應該是不錯的改造。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