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孫立人將軍 新一軍延續

基本上,黃埔諸將領在當時皆為軍閥,君不見諸將不和,孔令晟曾說徐蚌大戰兩個將領近在咫尺,劉峙要邱清泉去就黃維之危,結果一周走不到,可能國民黨當時欠缺向周恩來這種角色,沒有一個夠份量的人居中協調,從此可看出老講的剛愎自用與小器。孫立人鋒芒過露,又不懂政治奸詐之道所以吃大虧,這是天意。有一個人寫一篇一百個偶然造成國民黨潰敗台灣,個人認為國民黨被老毛打敗乃理所當然,上下交征利,軍隊編遣又因擺不平各方勢力而失敗,所以再好的武器,在多的人,也比不上老共的欺矇拐騙詐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671G2FO 金錢 +2 讚!讚!讚!老共的欺矇拐騙詐術才是攻心為上! 2013-11-02 11:07

引用 TOP

決定國民黨軍淮海戰役失敗的六個生死瞬間

  國民黨在大陸的敗亡,真正決定性的還是淮海會戰,國民黨雖然輸掉了遼沈會戰和平津會戰,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基本還能夠維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戰的失敗則註定了它在中國大陸的徹底潰敗,所以,淮海戰役應該稱得上國共內戰決戰中的決戰。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國民黨軍拼得最狠的一場,整個戰役中雖然也有個別部隊的成建制叛變,但至多也只是軍一級,而且還基本都是雜牌部隊,基本上所有參戰的蔣介石嫡系部隊都戰鬥到了最後,即使在戰局最不利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遼沈戰役中的長春鄭洞國部、瀋陽周福成部成兵團建制的繳械投降的情況,而平津戰役中傅作義守北平,一次性就不戰而降二十多萬。

  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國民黨軍在淮海一戰中有兩個兵團司令官戰死(2兵團司令邱清泉、7兵團司令黃伯滔),軍長、師長以下戰死者數十計,其作戰的堅決程度是整個國共戰爭中絕無僅有的。而中共軍隊方面為了勝利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傷亡最大的一個,其傷亡人數比其他兩個戰役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現在回頭看淮海戰役雙方的成敗得失,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觀點。國民黨在此次戰役中,曾經有那麼多次機會改變歷史的命運,卻一個也沒有抓住。

  一、48年十月初,實際負責國民黨徐州剿總指揮的杜聿明秘密制定了一個計畫,趁華野濟南之戰後正在休整,由武漢白崇禧部牽制中野東進,集中徐州四個主力兵團向山東華野發動閃電進攻,以祥攻濟寧而收復濟南,具體計畫是:邱清泉第二兵團和孫元良第十六兵團由商邱、揚山向濟寧、兗州疾進;黃伯韜第七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新安鎮、曹八集向北攻擊前進,吸引華野主力並逼迫其在滕縣附近決戰。由於此計畫是杜聿明向蔣介石、何應欽直接彙報的,中共安插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兩位高級特工劉斐和郭汝瑰並不知情,所以華野方面對此基本上是一無所知,如果杜聿明的計畫真的付諸實施,毫無準備的華野方面肯定將面臨極大的困難,也肯定不會有後來的淮海戰役了。但是蔣預定發起戰役的十月十五日這天,蔣軍東北錦州失守,慌亂之中蔣把杜調往東北救火,而徐州的主將劉峙偏偏又是個庸才,從十月十五日到十一月六日這二十天的時間裡邊竟然毫無理由地命令四個兵團原地待命,坐等粟裕清醒過來並施以重拳。

  二、劉峙是個庸才蔣介石也不是不知道,所以蔣介石在十月二十日的會議上徵求了白崇禧的意見後,提議由白統一指揮徐州和武漢部隊,以對付劉伯承和粟裕的聯合攻勢,在當日的會上白滿口答應,並主動提出讓桂系主力張軫第三兵團開赴徐州作戰。不料到了十月三十日白又突然變卦,堅決不肯負責統一指揮,蔣介石臨戰前遲遲不能夠確定主帥是其徐蚌會戰慘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白崇禧的臨時拆臺對淮海戰役的影響是很致命的,甚至超過了劉峙在指揮上的無能。

  三、徐蚌會戰中共軍史上叫淮海戰役,按早先毛澤東的作戰計畫是第一步向運河線的淮陰、寶應、高郵守軍攻擊,爭取消滅蔣第一綏區周岩部;第二步向隴海路東段的海州、連雲港進攻,全殲蔣第九綏區李延年部,這叫先取淮陰後打海州,故稱為淮海戰役,整個計畫比後來的實際戰局小得多。當時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前線的劉伯承、粟裕都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一口吃掉徐州五十萬蔣軍,淮海戰役的真正發起人是兩位國民黨軍中將張克俠、何基灃。十一月七日華野部隊正在按原計劃發起進攻的時候,這兩個中將突然地帶領部隊向中共投降,從而也改變了中國現代史的方向。

  在當代中共官方史料中把這兩個人說成中共地下黨員,其實兩個人此前雖然和中共有所聯繫,但根本就不是什麼地下黨員。真正導致兩人叛變的原因是兩人在此前都曾大量貪污軍餉,而且兩人和當時的第三綏區司令馮治安關係一直不和,此時風聞馮治安要清查二人,慌亂之下兩個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帶著59和77兩個軍投降了中共。

  張克俠、何基灃帶走的雖然只有兩萬雜牌軍,但是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卻是決定性的,粟裕的應變能力在此時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他未等西柏坡的指示,命令華野7、10、13三個縱隊臨時變向,一槍不放就佔領了原來張克俠、何基灃的防區,築有完整工事的臨城、棗莊、賈汪、台兒莊全部落入共軍手裡,10縱直抵徐州西北三十裡的茅村鎮,控制了引河鐵橋,佔領隴海路上的大許家車站,在一夜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切斷了黃伯韜第七兵團十二萬人的退路。

  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張克俠、何基灃兩人出人意料的投降改變了徐蚌戰場國共兩軍的命運,導致國民黨軍淮海一開戰就處於一個極端不利的局面,以後雖竭盡全力無法扭轉乾坤,最終敗走陳官莊。

  四、如果蔣介石和劉峙在1948年11月初那幾天裡邊能夠有多一點的自信心,也許淮海戰役和中國現代史都要重寫。當時國民黨軍從各方面得到的情報都表明劉伯承部十萬人正在宿縣以西地區集結,當時杜聿明和邱清泉這兩位少壯派都主張以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共三個兵團(其中兩個是國民黨王牌兵團)先擊破劉伯承部六個縱隊,然後回師向東,同解放軍華野決戰,以解黃伯韜之圍。如用這個方案,蔣軍可以馬上從現有態勢發起攻擊,以三個兵團的絕對優勢,用7~9天的時間擊敗中野6個縱隊。如能夠做到這一步,只徐州會戰的第一回合,就能夠取得勝利。但是蔣介石和劉峙對黃伯韜守碾莊的信心不足,劉峙甚至認為黃伯韜至多只能夠守一周,所以否決了杜聿明的主動進攻的方案。實際上粟裕從十一月九日開始,動用了最能夠攻堅的五個縱隊日夜不停地輪番攻擊,整整打了兩個星期才解決問題,蔣介石在這種關鍵時刻他還是缺乏毛澤東的狠勁,過於瞻前顧後,缺乏那種賭徒式的精神,從而也失去了最有可能反敗為勝的一次機會。

  五、廖運周叛變直接導致黃維部突圍失敗。黃維原決定集中11師、118師、18師和110師共4個師齊頭並進,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廖運周立即派人潛往當面中原野戰軍6縱報告情況並請求乘突圍之機舉行戰場起義。考慮到4個師齊頭並進,110師被夾於中間,不利於起義行動,廖運周向黃維建議,將4個師齊頭並進改為梯次行動,如果110師先攻擊得手,其他師即迅速跟進。黃維不知是計,還拿出一瓶白蘭地,為廖敬壯行酒。並指示“戰車、大炮,一律讓110師先挑”廖運周專挑重炮帶著走,回過頭來就把炮彈砸在黃維的頭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批准廖運周起義。規定了起義部隊行進通道和聯絡信號,指示6縱做好接應廖運周師和阻擊黃維的準備。11月27日廖運周率110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在解放軍炮火掩護下,經6縱讓開的秘密通道,迅速向指定的地區開進。黃維被騙以為110師突圍成功命令後續3個師沿110師路線突圍,一進入當即遭6縱口袋陣夾攻痛擊,折回雙堆集。黃維突圍計畫失敗,軍心動搖,士氣一蹶不振。

  六、看了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後,人們應該為郭汝瑰鳴不平。這位當時的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長對於中共能夠在淮海戰役中取勝的貢獻被完全埋沒了。實際上,郭廳長在這場戰役中的貢獻決不亞于劉鄧粟等人,至少如果沒有郭汝瑰的精心策劃,杜聿明是完全能夠帶領邱李孫三個兵團撤到淮河以南的。

  杜聿明十一月三十日從徐州撤出來的時候,粟裕幾乎是絕望了,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裡邊專門有一個情節對此有很深刻的描述。郭汝瑰在這個關鍵時刻說動蔣介石迫使杜聿明改變行軍路線和行軍計畫,從而使杜部陷入粟裕的重圍。事已至此,一切都如推石下河不可扭轉了。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Norman ] 於 2009-2-13 12:04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45515

引用 TOP

時間會讓事實浮出檯面。敝人對老蔣抗日之功崇敬,對他失去大陸直覺不可思議,陳布雷的自殺是原因吧。成也黃埔敗也黃埔。老毛在圖書館的修練果真一耀昇天,眼睛雪亮,腦筋清明,用人得當,騙術無敵。當年潛伏在國民黨的間諜下場大都悲慘,但時間一久恐會平反。老共軍方一直宣揚部隊的豐功偉業與優良傳統,咱們卻一直消滅部隊傳統,好像從大陸逃到台灣的軍隊就是恥辱一般。本期傳記文學記載老共潛藏在台的大間諜吳石被抓始末,他官至中將作戰廳長,國府一舉一動都被老共掌握,這可能是白色恐怖的原因之ㄧ吧。以前的兵操練較多,雖然學力較低,但真的親愛精誠,戰鬥力昂揚,自從台灣人重掌軍隊後,貪污腐朽廢弛訓練,上下交征利,正值者黯然退休,戰力由此而降,民進黨責無旁貸。偺老祖在明朝渡台,老輩亦支持民進黨,但所見卻是.......,真正的愛台就是各安其位戮力以赴,國防經費珍惜使用,合理的訓練,賞罰分明,激發潛能,共擬願景,提升向心力,則國富民強。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