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金門環境的省思(上)

  金門,一個土地貧瘠的彈丸小島,原本土地蒼翠,林木茂盛;因地理位置扼要,自古以來屢逢兵災,亦多遭自然環境之變遷。自古闢建鹽場,採傳統燒木煮鹽的方式,明末清初鄭氏伐盡林木建造大型戰艦,以致島上童山一片,在無森林覆蓋之下,東北季風長驅直入,冬天寒冷刺骨。島民苦於風沙為害,也影響到島內的耕作。

   這是一段金門人耳熟能詳的歷史,因此戰地政務時期部隊積極造林,由於土壤貧瘠,雨水不足,選擇了防風林最常見的樹種木麻黃。當時國軍造林並無專業可言,採用木麻黃卻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木麻黃耐貧瘠、耐旱又生長快速,並適應全日照的環境。為了造林成功,軍方分配每位官兵一定的樹苗栽植及撫育,並祭出軍紀要求苗木必須存活。於是短短三十年,全島建造出連綿不絕的木麻黃樹海。此外,國軍也選用了黃槿、桉樹類、相思樹、樟樹等常見造林木。此外,由於金門缺乏水量豐沛的河川,為了留住有限的雨水,島上軍民挖掘了許多池塘、人工湖以及水庫,加上天然的河流池塘,與木麻黃樹林共同營造出金門美麗的景觀與豐富的生態。繼「海上仙洲」之後,「海上公園」又成了金門的美名。

   數十年來軍民合力營造出大片的樹林與濕地,為的是改善島上的生活環境,也創造出引人入勝的美景。許多第一次到金門的人,都為覆蓋各道路的綠色隧道所吸引,樹林過濾了塵土與烈陽,並吸收了二氧化碳,讓空氣更為清新,在樹林席地而坐,涼風吹拂,讓人感覺舒適清爽,因此許多人都認為金門「環境很不錯」,樹林搭配濕地,形成「湖光山色」的景緻,立體多樣的環境也提供了許多鳥類的棲息,創造了發展觀光的「附加價值」。

   但是這樣的好環境,在解除戰地政務後迅速被破壞;當政府宣佈金馬地區解嚴後,基於觀光客對戰地神秘面紗的好奇,地方認為觀光是一大商機,此外,開放後駐軍逐年減少,居民在失去收入來源後,為了爭取觀光的財源,也一窩蜂地投資觀光,卻未重視原有的特色就是本地的觀光資源,而學習台灣的建設模式,急速拓寬馬路,增建現代化旅館;建設這些硬體設施,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於是首當其衝的,就是多年努力營造的木麻黃林,其次就是池塘遭到填平。才沒幾年的功夫,金門景觀急遽改變,觀光事業卻如曇花一現,一蹶不振。

   當時最可惜的地方是當局及民眾並未冷靜下來思索,為何觀光會難以營造起來,卻歸咎於觀光的硬體不足。環境是觀光的根本,要發展觀光,首先就是要維護好環境,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環境,這在台灣的社會中,尤為可貴,因為台灣數十年來高度開發的結果,使得台灣城鄉嚴重都會化,加上建設「均一性」,因此許多地方都喪失了特有的文化與景觀,這使得想尋找一塊未經人工雕琢且保持自然的遊憩景點更為不易。然因為工作的繁忙與壓力,民眾對於遊憩的需求十分殷切,於是只要有這樣的處女地被發掘,就會引起人們蜂擁而至。像九份初期雖然是由電影「悲情城市」所透露出來的小鎮,但它純樸無華,因而吸引了大量人潮。只是台灣開發度過高,由於地形複雜,許多保存非常自然的地方都在崇山峻嶺,例如有大地眼睛之稱的嘉明湖、神秘色彩的雙鬼湖:::,由於交通的因素,不是每位民眾都有緣一親芳澤。金門最幸運的地方是除了到達這裡需要搭飛機之外,許多的美景與特色就近在咫尺,它讓觀光客不必耗費太多體力就能到處遊賞,也讓當地居住環境甚為優質。但是,即使有許多人看到這個隱憂而提出建言,當局仍漠視而一意孤行,建設更為變本加厲,觀光的本錢卻在急速的流失。台灣很多觀光景點都以人為的方式營造特色,那是因為這些地方特色被破壞或缺乏特色。這種「做出來」的特色通常都不能持久,因為別的地方也做的出來,唯有發揮本質的特色,觀光才能永續經營。

   金門自然環境損失最大的地方是森林的砍伐,不但民眾伐木取得空地,連縣內負責林業的林務所也在砍樹,且砍伐的對象還是金門森林建造的功臣木麻黃。一般常聽到的說法是,木麻黃僅有三十年至五十年的樹齡,過了這個年齡,木麻黃林就會開始老化衰退,其實這並非絕對。因為木麻黃是一種陽性樹種,它的成長及幼苗萌發都需要相當明亮的環境,一旦發生遮蔭,它與其他種植物的競爭就會處於劣勢,但是競爭若不激烈,它還是會繼續存活;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壽命並非僅有三十年,會有三十年即衰退的說法是在於造林方面出了問題,因為木麻黃在台灣大多運用於海岸地區防風林;雖然木麻黃耐貧瘠乾旱,卻不表示它耐鹽水,真正耐鹽的樹種是黃槿、水黃皮、海桐等海岸林構成樹種。木麻黃深根的特性使得它在成林後,因為接觸到鹽分開始衰退,因此現在台灣海岸林的營造不再單純用木麻黃了。另外,木麻黃是陽性樹,種植的方式因它的保安功能而建造成大片純林,當它成林後便形成連續遮蔽的環境,這對木麻黃來說,光線便嫌不足,但是若無其他植物競爭或人為砍伐,木麻黃還是可以繼續生長,對任何生物來說,單一環境因素的缺乏,生物的生存可以由其他環境因子補足,並不會對生長造成危害,即便是發生競爭,若未加入其他干擾(例如人為的鋤草與引火),還是會由其他穩定陰性的樹種取代成為另一種森林。

   但是金門的木麻黃生長的情況不是全然遮蔽,許多學者的研究,木麻黃並非有「三十年一到就會衰退」的理論,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青嶼一帶的木麻黃林仍有天然下種更新的情形。林務所所持砍伐木麻黃的理由是木麻黃已經中空腐朽,算是老化了,隨時有傾倒壓傷民眾的危險。民國八十八年丹恩颱風過境後,木麻黃的「老化罪名」更被確立,雖然颱風吹倒了許多樹,但接著無情的刀斧加身也讓倖存的木麻黃倒地不起,這段浩劫當時引起許多爭議。今年(九十三年)中興大學森林系呂金誠教授返金演說,直指金門林業的缺失,也提到了木麻黃根本沒有老化的問題。不久,林務所的員工在金門日報上為文替政策辯護,雖然承認造林不易,卻仍重提木麻黃的老化問題,民眾在無其他專業人士解釋之下也只能相信政府的說法;對於這點,真的要為木麻黃洗刷冤屈;試問為何樹幹發生中空就等於老化?任何木本植物到了一定年齡,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樹心中空,因為那個部分都是死亡的細胞;而且一株樹木代表的也不單是樹木的生態而已,它還提供了棲地,因此樹上有鳥類、昆蟲及真菌是必然的,當然心材髓心的部分也會遭到啃食,何況老化的樹怎麼會年年開花結果?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