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聖誕快樂火雞不快樂

引用:
原文由 哈密瓜 於 2010-12-20 19:32 發表
動物有生命!~所以就有某一些團體跟個人一直在大力倡導素食勸人不要殺生
不過一直有個疑問在心裡....那植物不也是會生老病死...這不也是一種生命嗎?....
這....這只是個人一時之感觸啦!....與信仰無關嘿!:te ...
依據道教的說法,所謂的"靈魂"分生魂(生命).主魂(思考)與覺魂(知覺),是所謂三魂.另有七魄.

人是萬物之靈,三魂俱在,生魂與覺魂會消失,唯主魂永遠不滅.

動物只有生魂與覺魂,沒有主魂.

植物只有生魂,沒有覺魂也沒有主魂.

不過這是古代的看法,現在已有科學家以精密的儀器測量到植物原來也會痛並會尖叫,
但是人類的感官卻無法感受到.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djelvis 於 2010-12-21 17:14 發表
再看看中國傳說與聖經的淵源

比對中國的古老傳說與聖經,會發現傳說與聖經,竟然有許多雷同之處。
聖經記載「上帝起初創造天地」,並按著祂的形像創造「人」,名叫亞當,後來又取他的肋骨,為他造一配偶,名叫夏 ...
哈~~~djelvis大大所說的,這個叫"基督教中國化",就與當年佛教傳入中國,後來變成"佛教中國化"是同樣道理.

宗教的本質,或者說是真面目(這樣講有點難聽),其實是出世的,絕對不是入世.就是世間所有的東西都是虛幻的,
包括國家.父母親人.財富...都須捨棄,方能追求永恆的生命.這在本質上與根深蒂固的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是相互衝突的.在宗教家的眼中,儒家那一套三綱五常.孝悌忠信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但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堅守儒家本位的知識份子爆發衝突,不得不想出一些妥協辦法,如:搞了一本"父母恩重難報經",叫人孝順父母,其實佛教原始教義跟本沒有叫人要孝順.基督教也遭到一些困難,如禁止信徒拿香拜祖先,這個又與儒家起衝突.曾子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佛教傳入中國較早,它的中國化已經經歷很漫長的時間,在民間儒釋道三家早已調和,佛道不分更是常態.
基督教雖然也有朝中國化的傾向,但是我個人覺得它的問題比較大.不論台灣還是大陸,都有一個共同現象,它在少數族群區域傳佈比較快,但是在漢人區域傳佈則較慢,而且阻力較多.可能是漢人儒.釋.道三家的傳統太深厚,而且此三家的人生哲學與神學理論俱皆博大精深,絕非基督教神學所能輕易憾動.少數或原住民族的自然原始崇拜信仰本就缺乏較深的哲學或神學體系,所以無此包袱,自然就容易接受基督教..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排長兼軍醫官 於 2010-12-22 20:55 發表


目前公認最原始的佛教文獻:雜阿含經(第92經)有段偈頌內容為:

父母及長兄,和尚諸師長,及諸尊重者,所不應生慢。
應當善恭敬,謙下而問訊,盡心而奉事,兼設諸供養。
離貪恚癡心,漏盡阿羅漢,正智善解 ...
哈...排長大所云,引經據典令小弟佩服,然而佛家所講的"孝"恐怕與儒家所講的"孝"有出入.
中國儒家所講的"孝",遠比其他哲學或宗教更細微.更注重.佛佗只是教人要尊敬父母,
然而原因何在?論述遠不如儒家."大學"教人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就是從孝悌開始做起.
從家庭倫理推及到社會倫理再推及到國家君臣倫理.
宗教的本質從骨子裡與儒家就是不相容的,儒家講的是現世的人倫義理,但是宗教卻教人要追求來世.

佛佗捨父母拋妻棄子去修行,從儒家觀點看,跟本就是個沒有家庭觀念的不孝之人.流風所及,剃度出家或削髮為尼,
隱居深山大林不問俗事,不知忠孝為何物,倘若孟子在世,勢必指其咒罵"無父無母的畜生"而後已!
孔子云:"父母在,不遠遊".連遠遊都不行,更何況躲在深山裡出家.

再如佛佗於菩提樹下苦修,折磨自己成面容枯槁且骨瘦如柴,這又違反儒家的孝道.孟子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這個又是一條!

佛佗教人尊敬父母,但是絕對不會教人要守在父母身邊盡孝道,否則怎能遠離塵世而超凡入聖呢?
至於父母死後還要守孝三年?算了吧!這些宗教家忙著普渡眾生都來不及,那可能拘執此等小仁小義呢?
..

引用 TOP

轉貼~~

拿香的洋神父 阿美族語做彌撒

【聯合報╱記者楊德宜/平鎮報導】


法國籍神父紀百祿在台無私奉獻24年,國語、阿美族語流利,入境隨俗拿香拜拜,彌撒以阿美族語、國語雙聲帶進行,周末自願成為孤苦、清寒原住民兒童的藍眼保母,他從小飽受家暴陰影而立志當神父的故事極少人知道。


53歲的紀百祿,29歲來台傳教,到處募款先後在八德市興建大湳天主堂,在平鎮市成立愛家發展中心,是桃園縣唯一用阿美族語傳教的神父。

「他們拿一柱香拜祖先,我拿三柱香拜天主。」紀百祿在大湳天主堂的十字架旁,設傳統神桌供奉牌位,他很習慣捻香,「只有拜祖先拿香,可以接受」,主要服務原住民,連彌撒都用阿美族語舉行。

紀百祿是德法混血,開口卻是原住民腔調的國語,無論在教堂、愛家中心,孩童看到他就飛撲而上,「我很喜歡小孩,神父不能結婚,很多孤兒叫我爸爸」。

紀百祿從國小就立志當神父,是因為對德籍父親的恐懼。他說,父親是成功企業家,「他很嚴格,一直打我」,父親動輒罵人,只要看到母親哭,就知道父親下班。因為讀修院不能住在家裡,他國小畢業就告訴父親說要當神父。

紀百祿說,父親反對他當神父,他只好白天上課、晚上回父親公司工作,假日去當廚師,存夠錢才脫離家裡讀完神學院。

當紀百祿派任台灣,先在花蓮縣瑞穗春日部落3年,為照顧都市原住民而再度派至桃園至今,平日婚喪喜慶隨叫隨到,假日「只留給小朋友」,教吉他、電子琴、畫畫,開車帶一票孩童上復興鄉玩水、烤肉,舉辦慶生,小孩有心事只跟他講。

阿美族的林莉平說,「小朋友只聽他的」,大家都愛紀百祿,「比聖人還聖人」,周末彌撒總來近200人,每年耶誕活動湧入500多人。

【2010/12/15 聯合報】@ http://udn.com/
-------------------------------------------------------------------------------------

天主教真准人拜祖先?是否有經過教宗的同意?
怪怪!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