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軍方:歡迎林毅夫回台 但要面對司法

引用:
原文由 60砲長 於 2012-05-16 09:53 發表
政治大和尚又出來講話了,出家人不是該六根清淨嗎?這些世俗凡事與其何干?...
引用:
原文由 當兵在馬祖 於 2012-05-16 15:41 發表
出家人莫問俗家事!
佛陀在《梵動經》提到:寡聞不達深義的凡夫,都是因為看到佛陀的「小緣威儀戒行」,而讚嘆佛陀。例如:

「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但說遮道無益之言。王者.戰鬪.軍馬之事。群僚.大臣.騎乘出入.遊戲園觀。及論臥起.行步.女人之事。衣服.飲食.親里之事。又說入海採寶之事。沙門瞿曇無如此事。」

也就是說:寡聞不達深義的凡夫,會因為佛陀不像其他出家人、祭司一般,接受信徒的布施,卻只說一些關於:政治、軍事、玩樂、食衣住行、女人、上山下海等等「遮蔽正道,又沒有益處的言論」,而讚嘆佛陀。

不過,相對於寡聞凡夫只看到佛陀的「持戒小小因緣」,賢聖弟子卻能明白佛陀所證得之「甚深微妙大光明法」而讚嘆佛陀。

我舉這段經文並非想替某人緩夾,而是我覺得:吾人在論斷別人,尤其是一位修道人的時候,除了根據他的外表言行,是否也該觀察他的內在修持?

也許,某位修行人發表的「言論內容」,不符合我們這群俗人的期待,甚至會因為他的個人威望,而產生一些效應;不過,在民主社會,我們能做的只有:指出他的不合理之處,而不是去剝奪他的言論自由。

另外,經中雖云:佛陀沒有「但說遮道無益之言」;不過,當這些「無義之言」與「法」產生連結之時,佛陀也不是完全不說。例如《雜阿含經》(1236)就記載:

眾多比丘到舍衛城乞食,聽聞摩竭提國的阿闍世王率領「四軍」(象、馬、車、步)去攻打拘薩羅國,而將波斯匿王所率領的四軍打得落花流水。

這群比丘向佛陀報告這個事件,不僅沒有遭到佛陀的喝責:「出家人不該談論政治、軍事!」佛陀反而順勢說了一首偈頌:「戰勝增怨敵,敗苦臥不安,勝敗二俱捨,臥覺寂靜樂。」

[ 本文章最後由 排長兼軍醫官 於 2012-05-16 21:54 編輯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