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26 12
發新話題
列印

二次大戰一些特別武器

二戰期間日本的裝甲車類,其時推出不少衍生車種,其中以97中戰為母體,改良甚至是放大加長車體的方式推演出後續車種多型
三式戰車算是日本陸軍最後正式量產也打算投入戰場的主力戰車,原本是打算投入太平洋戰區,但因海上捕給線已被美軍截斷,而絕對國防圈也一再縮小.三式戰車被部屬於九州以及本州關東一帶,準備作為國土防衛用.這一切都在1945/8的兩顆原子彈下去後,成批的三式戰車,除了幾台被送去美國作分析外,其他的都乖乖的溶解掉.(目前太刀基地保有一台三式戰車實體)
  其實除了三式戰車以及四式(三號放大版)之外,還有一個只做兩台試驗車的"五式戰車",這五式戰車的規格已經遠遠超過M4,美軍在日本接收到這兩台上了砲塔但沒裝上主砲的五式戰車,此車原本預定搭載75mm高射炮改的自動裝填戰車砲(最後還是沒搞定),甚至還傳說過想搭載擄獲於中國戰場上,德製88高射炮(型號忘了,但別跟德軍的88戰車砲想是一樣).
這張就是五式戰車所留下的幾張照片,可以看出車體結構分佈還是跳脫不了97式的和風造型.車體左方還可看見一門37mm副砲(95輕戰的主砲),
這種思維滿像二戰初期的歐洲多塔戰車(射角有限中看不重用),37mm砲盾上有個孔,是要架上一挺97式機槍
頗大的砲塔,就是打算塞進後作衝程大的四式七五高砲(此砲原型也式擄自中國戰場的國軍的瑞典/波佛斯75高砲)


側面可見其懸吊系統與啟動輪與惰輪,此車正面裝甲以到75mm,側面約在25-50mm(砲塔再厚點),砲塔造型相當相當的"97中改"造型放大


這張照片可以看見車體後方以及沒上主砲的砲塔正面,感覺上....恩...還是97中戰造型的放大版.很多的輪廓線條都太像了


這些照片都是出自美軍的武器分析檔案照片,車體上多少都會被美軍塗寫上文字(德軍被擄送美裝備也會這樣)
網路上還可以看見與這幾張相同的照片,只是這些寫在車體上的文字都被修改掉,那些照片都算失真了


這張就是被修改過的,可以上下比對


五式戰車要是真的出來了,應該是這個樣子...主砲的緩衝複進系統外露,感覺上不是個好設計
日本還有幻想過利用五式戰車底盤開發出類似德軍的費迪南驅逐戰車,這個就自己想想就好,看的到的資料都是一些電腦畫出來的圖,沒Fu~~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3-02-06 01:07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dragon690 金錢 +2 讚!讚!讚! 2013-02-06 23:29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2013-02-06 20:57

  • 60砲長 金錢 +4 讚!讚!讚! 2013-02-06 08:37

  • 小輝 金錢 +2 讚!讚!讚! 2013-02-06 07:55

  • 猛沃營參一 金錢 +10 2013-02-06 01:37

  • 1076班長 金錢 +2 讚!讚!讚! 2013-02-06 01:28

  • yilitseng 金錢 +4 讚!讚!讚! 2013-02-06 01:24

引用 TOP

[quote]原文由 60砲長 於 2013-02-06 09:26 發表

噸位~~45噸,不知阿本仔去那找引擎來驅動它?

  其實五式戰車的重量沒有到45T,戰鬥重量應該落在37-40頓之間
他所要搭載引擎是改自BMW原型設計,日本川崎生產的V型12缸柴油九八式800hp航空引擎,經過調教為550hp再搭配自動變速箱
(日本還有台只作一台的O-I試作車.120噸重/100mm+75mm/11人編制.是搭載兩顆這550hp引擎.這台O-I試作車有作出來,但1944年日軍相模造兵廠自行燒切解體)
  抗戰初期,國軍確實有德製防空用88釐砲,據資料顯示是不屬於長江沿岸區預.其型號查家裡資料是可以查出來,但確定是跟印象中的88戰車砲是不一樣的. 而照片上有門瑞典75高砲,那門就是波佛斯75高砲,也就是日軍擄獲後訪製的四式高角砲的母體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dragon690 金錢 +1 讚!讚!讚! 2013-02-06 23:30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2013-02-06 21:00

  • yilitseng 金錢 +2 讚!讚!讚!但"800hp航空引擎『調教』為550hp"。。 2013-02-06 13:18

  • 小輝 金錢 +2 2013-02-06 12:27

引用 TOP

[quote]原文由 60砲長 於 2013-02-06 14:15 發表

蘇聯"波波沙"?也是仿造品.べ式短機関銃

"べ式短機関銃"並不是日軍仿造的衝鋒槍類,而是100%由德國輸入的MP18系列,當時的正式名稱是"獨國一九一八年式機関短銃"(還有其他年份名稱),但統稱為"Bergmann 銃"(也代表MP18)所以被稱為"ベ式機関短銃" (ベ發音:be)

而MP18在國軍部隊裡面也出現得相當早,別名就是有名的"花機槍",除了德國引進之外,還有中國境內仿造有配備過
之前,也寫過一篇花機槍的照片說明貼在後版,不過忘了貼到哪去了

日軍在中國戰區體驗過過花機槍的近戰威力,也開發過出類似的槍械-"百式機関短銃"(可上刺刀)
百式只有少量服役,上海攻防戰時曾出現過,後來在日軍的空挺部隊中也曾出現

坡波沙的生產相當簡易,也有搭配香蕉彈夾的,老共也曾大量生產過
"雷峰"的宣傳照片,其中一張就是胸前斜掛一艇共製坡波沙

追加~~~找到啦! 花機槍
http://www.facebook.com/#!/photo ... ;type=1&theater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3-02-06 17:12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dragon690 金錢 +1 讚!讚!讚! 2013-02-06 23:32

  • 60砲長 金錢 +2 原來是原裝貨.謝謝說明. 2013-02-06 15:12

引用 TOP

"藤田兵研"那邊的兵器照片都很刁鑽的專業考古,那邊也出過幾本相當專業的二戰日軍解說書籍
買過一本解說二戰日軍軍中伙食,解說得非常清楚.

可以分為前後兩段的步槍,在日軍空挺部隊裡面也出現過(為了方便空降)
而這類分段結合的槍支,反而造成製造上的難度.(公差值掌握,以及固定方式的簡易性)
另外一種就是直接把現有槍支縮短(短槍管,短拖)搭配給騎兵部隊
38式步槍就有出過記兵槍型
http://www.facebook.com/#!/photo ... ;type=1&theater

台灣也有出過這類分段槍支...
KJ出的 仿TANAKA M700 瓦斯BB槓!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3-02-06 17:11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看到三菱閃雷試作機,讓我想到另一款十八試海軍試作戰機震雷
此機在1945年七月才在九州蓆田機場長是首次試飛,一號機因為離地拉機頭過高,螺旋槳底到地面失敗,到了八月初才才完成試飛
這張照片應該就是當時(8/3,8/6,8/8)試飛所留下來的照片

8/08試飛過引擎出問題,但也因為美軍丟了原子彈,此機就現地帶美軍接收...

美軍在接收到此機後,要求日軍將此機修復,這是當時日美雙方人員照面


德軍還有一架造型更奇特的戰機 Do335!
此機前後各搭載一顆螺旋槳引擎,機員在戰損跳傘時,需要先按鍵將後引擎給炸掉後,才可跳傘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13-07-09 02:36 發表

有DO-335就也要有日本海軍航空技術廠十八試震電的試飛影片
http://www.youtube.com/embed/hJs1O2HSosE?rel=0
這段影片相當的有趣,可以看見飛機是在一堆人的擁促輔助推動之下進入跑道
這片的拍攝時間並不是同一天完成的,而是有分兩次以上分別攝影的
  依照片中說明所敘,此片是由九州機場的工作人員所拍攝.
震雷一號機是在1945/6月完成,所以剛開始的景象應該是在1945的七月的首次試飛,
片中可以看見螺旋槳打到地面彎曲的樣子(片中也有提到),也因此首次試轉(沒飛成)算是失敗,
而真正離地的首飛是在1945/8/03,也就是影片後段的那些畫面
  地點在九州的蓆田機場 (影片中講九州機場),也就是現在的福岡機場
可以看見此機相當的高大,駕駛的是線幾乎是在二樓高

與DO335那片記錄比較起來....
拍攝時間也差了好幾年,但也可以看出影片的質感以及現場景象的蕭條差異感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3-07-09 10:2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最初有登陸艇甚至式登陸艇母艦的概念並非美國人,日本人在1930年初已經開始著手開發(EX:神州丸)
以下兩張是美軍攻下日軍南洋佔領地區的照片
這是日軍的"大發動艇", 當然也有"小發動艇"(廣東戰區出現過)
可以看出登陸艇特色的正面登陸板,而船底結構則是大異於我們印象中的美式LCM

這章可以看見老美穿著太平洋青蛙斑,此青蛙斑原本是撥發給歐洲戰線的美軍地面部隊,結果視覺效果與德軍的迷彩接近,發生過誤擊是件多起,所以整批青蛙斑迷彩轉播發給太平洋的美軍海陸部隊

大發的維基: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4%A7%E7%99%BA%E5%8B%95%E8%89%87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13-10-15 06:41 發表
德軍的Sd.Kfz. 251改裝而成的251/20 mittlere Schützenpanzerwagen zur Gefechtsfeld-beleuchtung (UHU),上配一盞60公分的紅外線探照燈,有效距離可達1.5公里。約製造60輛,一輛與六部豹式夜戰型戰車配合行動
...
若沒記錯,豹式戰車上的紅外線探照燈比這小很多,就架在車長艙蓋外前面
德軍最小的紅外線探照燈可以價在MP44上面

老美也有槍用紅外線探照燈,架在M1卡賓上面 (旁邊要有一個大電池箱)
而這裝備,國軍也曾有過幾挺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M2_4.2 於 2013-10-22 07:02 發表
德軍由於東線作戰的經驗,提出中重型野砲的需求,選定12.8公分為口徑,交克虜伯及萊茵金屬公司競標,後加上反戰車能力,成為12.8cm Pak44砲,最後是克虜伯勝出。
傳說中的試作車體...
這模型改的真的很大,可以看見當時德軍很多重裝機甲結構,車載砲就是這門了
製作相當相當漂亮的一台模型,這也是以前抓歐洲網站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這試美軍的第一代槍載夜視系統,在二戰末期已經出現.實際大量出現是在韓戰期間(打老共的夜間摸哨)
此照片只有看見槍體部分可以看前有個外加的前把,以及一條電源線.這前把就是紅外線電源夜視電源開關
很可惜的是這照片沒有看見另一個主要附件,一個大小約一個大書包的電源系統

此槍由於使用於夜間,所以追加喇叭防火貿,也不需要上次刀所以採用沒刀座的M1槍體
網路上還可以看見些後來拼起來的槍體照片,但一看就知道都是後來整理的槍體

這裝備...也曾出現在國軍的展示中過,但很可惜的是那紅外線夜視系統被拆掉(拿去研究吧)
只能看見帶前把以及喇叭防火帽的槍體以及旁邊那一大包電源系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東莒57一兵 金錢 +1 讚!讚!讚! 2014-01-10 13:52

  • dragon690 金錢 +1 讚!讚!讚! 2014-01-10 12:51

  • 阿侯 金錢 +3 2014-01-10 10:54

  • 長腿哥哥 金錢 +2 主動紅外線燈 2014-01-10 10:07

  • 小輝 金錢 +1 讚!讚!讚! 2014-01-10 10:05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 2014-01-10 09:33

  • 60砲長 金錢 +2 2014-01-10 09:22

  • thejazzart 金錢 +1 讚!讚!讚! 2014-01-10 02:53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60砲長 於 2018-08-01 10:52 發表


美國打二戰,國力的30%用來打日本,把日本打到亡國
對付德國,則用上70%的各種資源及能量,還要加上蘇聯,英,法等盟軍.
所以,德國如果沒有去捅蘇聯這個馬蜂窩,而以佔領西歐及英國為階段性目標後再
開闢東線戰場,這 ...
根據已經解密的訊息,很確定的是在1939年,德國的科學家已經證實原子核分裂的事實.並且著手進行進一步的科學驗證.而美國開始曼哈頓計畫是在1942.而此時的德國卻反而逐漸停止原子技術的開發(歐洲戰線已經耗掉不少德國的經費).曼哈頓計畫一共有30多的據點同時運作.其中"Los Alamos"是個荒地中專門蓋出來的開發重要地點.這個現在只有一萬多人的小鎮上,有個國家級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也有譯成"羅沙拉摩斯"國家實驗室)就可想像當時這裡是聚集了多少頂端科學人才讓這小地方重為美國的極尖端國防重鎮.而這裡留有當時曼哈頓計畫裡面數位關鍵人物之一的羅伯特·歐本海默,還有一位陸軍的將官(忘了名字)的銅像
曼哈頓計畫花了多少錢....有一說是當時的20億美金(NHK是說相當現在的3兆JPY),而這的經費很多是沒有經過正常的國防預算管道,而是羅斯福總統的特殊授權.曼哈頓計畫的核心科學家以及軍方將領都已經全部作仙,現在可以看到的訪談記錄影片,都是40年前所拍攝下來的訪談影片.而現在有些媒體會報導到"目前還活著的參與過慢哈頓的科學家",其實在當時都只是18歲左右在這30多個據點裡面的工作參與者,後來才當上學者或是科學家,而不是當時的核心人物.
羅斯福總統對此技術的開發,曾對這些科學家要求,"一定要趕上這場戰爭結束前"(這是有留當事者的訪談紀錄才知道的).1945/7/16首爆成功,美軍可以說是一鼓作氣的就在三周內,準備好兩顆原子彈.1945/8/06/廣島,1945/8/09/長崎.其實還有準備第三顆要丟向日本其他城市(當時轟炸清單有20多個備選城市).8/15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第三顆才停止.

[ 本文章最後由 阿丸 於 2018-08-18 00:39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2 2018-08-18 12:53

  • M2_4.2 金錢 +5 有沒有第三顆原子蛋可以隨時丟,多年以來一直有爭議 2018-08-18 02:37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