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19 12
發新話題
列印

漫談國軍槍械與火砲





3.5火箭筒
別的連有沒有配備不知道
但咱們120排就有這些傢俬
各砲班一門
是反裝甲防衛武器
但42砲就一直很不解
沒事將它配備在砲排裡幹什麼
誰會去操作它?而且要兩人操作...
如果必須用到這個玩意面對狀況
表示前面的步兵陣防線差不多已經再見一馬司
還不趕緊腳底抹油變換陣地
難道還想向敵方扔砲管丟座鈑然後與"陣地共存亡"?

但事實上排裡照編裝就是有這幾門3.5
在馬時歸兵工士保管
在台灣除了下120基地必須攜帶
在期末測宿營時要作反裝甲佈署以備教官檢查之外
師對抗營測驗都沒有帶上它們
平常日子也只有裝檢時會擺出來

至於裝備能不能用或弟兄會不會用
(正確說法應該是===敢不敢用)
從來不在長官考慮範圍
42砲就從沒見過3.5如何裝填使用
在步校也只見過教官示範66射擊
3.5好像講義上有略為提到
也參觀過兵器陳列
但是如果要真槍實彈打3.5
搞不好教官也怕怕哩...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別說親自裝填射擊
如果有軍友真的親眼見過3.5怎麼打
42砲都覺得肅然起敬
那表示真的夠資深

除了下步校120基地
非得按步訓部來文指名攜行的裝備彈藥不可外
其他師旅營對抗或測驗
帶出去的裝備越少越好
一是怕遺失二是怕搞壞
師對抗帶上全排4門砲
兩門分解上車
兩門綁在攜行車架上拖著跑
營測驗只帶兩門砲應付場面
連吃飯的傢伙==方向盤都不記得有沒有帶上
真是混的很兇

所以對35火箭筒
當然不會考慮帶著跑
沒必要給自己找麻煩....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60內膛砲是42砲排的配備之一
但42砲在馬時不清楚我們有沒有這款傢俬
(其實就算有也無用武之地
因為沒有相對應的練習彈可供使用
難不成要到步兵連借60砲彈?)
回台灣接120
倒是有見到內膛砲
還是60口徑
長官也不會管42砲及120口徑不同
舊裝備照樣跟新火砲搭配
反正也不會用到
裝檢時出現就可以
不過下120基地時要帶上
因為裝備名單上有列
但也從沒開過洋葷
砲班弟兄也不知道帶這撈什子要幹嘛用

在步校受訓時有實際看過內膛砲操作
在方基上擺2門42砲
然後在100米開外距離用石灰標示靶區
教官先做射向賦予及插上遠近標竿
一切行禮如儀
但等助教們上前準備內膛砲射擊時
砲目線是成一直線
說到這裡賣個關子
有誰看出好像有那裡不太對勁 ....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每期120砲鳳山基訓表定期間是6週
由北中南各軍團底下
某一個師裡頭的三個120砲排組成基訓中隊
而這三個排各來自不同的旅
三個基訓中隊合組一基訓大隊
每年步訓部大概要接訓6次
所以如果情況不變的話
當時在台灣每個120砲排每年都會輪到

除了忙得焦頭爛額的排長外
對身在任務繁重演習不斷的苦命步兵營裡
其他非120砲排成員來說
120砲排單獨下鳳山基地是相當令人羨慕的事
一去6個多星期
如果再包括師部先期集訓那就更長了
脫離營連掌握
沒有亂七八糟的雜務瑣事
不必在營裡被呼來喚去
在步校正常操課正常放假
三餐定時伙食菜色也比較好
天天固定時間帶隊洗澡
晚上沒事還可以上福利社
流輪排夜間(22-06)衛兵一班兩小時
大部分時間是安穩的一覺到天亮
整個就是一個爽字

42砲下過兩次120砲基地
第一回自己帶拼湊起來的八國聯軍
在步校時間是73/11/04-73/12/19
這之前先在高山頂集訓5天作先期準備

第二次是擔任隨隊砲操黑牌教官
從4月底離開連上到74/6/20前後才歸建回大坡腳
混得實在很兇
那時還偷偷地妄想說如果一直不回去報到
等兩個月後再出現拿退伍令
不知道營裡會不會發現??....
======================================

學長問原本42砲專用60內膛砲能否套用在120
答案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
我們也不會拿這些怪東西出來自找麻煩
它們還是乖乖躺在工具箱中貽養天年
裝檢時有陳列就可以了...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學長運氣不佳
沒有過外島過過當42砲當家的癮
體會一下三更半夜聽到戰備電話鈴聲大作
立刻翻身跳下床穿著內衣拎著褲子摸黑衝下交通壕
進入陣地那種刺激感

利用小畫家將記憶中的42砲陣地描繪一下
42砲為圓形半開放式固定陣地
直徑約2.3公尺
牆高約1.5公尺
牆上覆土約15公分
8對遠近標竿按方位插在覆土上
(遠近標竿只是聊備一格
砲手根本不會去瞄它們
而主要射向是參照不知道多久前
駐守在此的老前輩們
在牆面上所留下白漆標示的方位及諸元
那比甚麼都準)
還有彈藥室一座
人員避彈室一間
(不曉得建這幹嘛?
弟兄們都把保養工具及其他雜物堆在裡頭)
EE-8一具
半圓形偽裝網一具

當年在坂山時我們有6個陣地
不過只有使用3門
其他則只做表面保養
各個陣地間也有交通壕連繫
陣地內空間狹小
出射擊任務時
裡面只有班長及正副砲手操作
座鈑穩固的嵌入座鈑坑內
不必另外堆放沙包或打木樁
由於採半封閉圍阻設計
射擊時陣地內聲音非常大
連我們站在離陣地20公尺外寢室前平台上的人
都覺得耳朵嗡嗡響
(第一次來看我們射擊的新上任副營都嚇了一跳)
不知道在裡頭的砲手們怎麼受得了
回台灣下鳳山到里港打120
在開闊地型上打實彈
那聲勢就實在差多了....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陣地所屬的彈藥室還蠻深的
要彎著身體才能進去
到底裡面堆了多少砲彈沒人清楚
除了危險的黃磷彈不在裡頭外
照明彈及榴彈是堆積如小山
要把它們消化完不知得等到何年何月??

平常弟兄們在寢室或外出構工
吵吵嚷嚷嘻笑怒罵這42砲不管
但是一進入砲陣地
無論是射擊任務還是平時操課
非得聽從資深弟兄的要求不可
只有在這時候
42砲完全同意老砲手的嚴格管教
對於漫不經心嘻皮笑臉吊兒郎當的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新進弟兄不會不懂都沒關係
班長會教學長會教
他們也是這樣過來的
就怕白目又不受教
在陣地裡腦筋秀逗耍天兵
那就怨不得42砲修理

為什麼我們會如此謹慎小心
因為砲彈藥環是絕對不能開玩笑的
一顆42砲彈殺傷面積600方公尺
只要一發出錯連鎖反應整個排馬上人間蒸發
連骨頭屑都找不到
所以外島老兵一代一代所交接的
進入陣地該留神該警覺甚至該忌諱的
絕不要鐵齒不信邪
無論是言語動作還是精神態度
都得一絲不茍繃緊發條集中注意力
來到外島
誰都想平安退伍回台灣不是?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在外島砲歷書掛在每個42砲陣地彈藥室邊上
用防水膠套裝著
但要問幹什麼用的
被問的老兵都茫然不知
其實不只老兵不知
42砲的師父也不知道
他們以前半年換一次地方
連高登都得上去
火砲彈藥都是現地交接
誰鳥甚麼砲歷書?
但規定陣地裡必須要有這玩意"以備裝檢查核"
所以當最後落腳坂山
6個陣地不管火砲還能不能用
每砲一本通通有獎
不過沒人會去拿出來看裡面是甚麼東東
有次42砲好奇取出其中一本瞧瞧
喝!!還是原文的
在後面註明此砲何時射擊的紀錄欄裡
最"近"一次的"update"登記是民國6X年
差不多是10年前的"最新"記錄
阿娘喂!!!
可見當時老學長多精實

對於每門都老早超過使用年限
(或者講白點==早該報廢)的42砲來說
原文版砲歷書的存在還真是蠻諷刺的
通常射擊任務打完
彈藥士那裡報備一下
某日某時因戰備或訓練需要
射擊照明彈或黃磷彈榴彈若干
那彈藥士要怎麼向上呈報
自有承辦的固定手續
這就不干42砲的事

至於在台灣
120砲也有砲歷書
但是我們下基地打實彈
除了沒打完的榴彈再帶回繳給後勤官
其他射擊消耗完的只需交回彈體保險針插梢
(也就是如果帶40發打掉30發
10發連同彈藥箱原封不動繳庫
另外要有30個保險針插梢報交營部作帳)
至於核報整補等文書作業後勤官會自己搞定
所以砲歷書是幹嘛用的
大概從來沒人關心過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兵器連另一個兄弟排
106無座力砲及穿甲彈
很遺憾42砲從未目睹過106打實彈
其實不只42砲
和42砲差不多時間在馬下部隊的弟兄也沒人見識過
更別說後來甚至在台灣才進兵器連的大兵
在台灣才下部隊的恐怕連106砲彈長怎麼樣都不清楚
倒是50觀測槍營測驗前普測會稍微開葷

每次看到照片裡介紹長官視察無座力砲
還是火箭筒操作情形
總是看到畫面裡高級長官就直接站在砲後端詳
其他隨員一字排開顯得很嚴肅的樣子
如果這情況被咱們106老排看到
肯定又要發飆拿三字經問候
筒後噴火武器不管何時何地還是只做示範演練
砲管後面危險半徑區域內絕對不可以進入
別說只做示範又不打實彈沒有關係
任何情況下對於火砲該有的忌諱絕不能掉以輕心
難道這些長官在部隊混那麼久還不知道嗎?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我們那時有很長一段時間
106砲是不作實彈射擊
在馬時如此
回台灣也一樣
謠指部傳言是106之前常有"狀況"發生
至於甚麼狀況大家都自行加油添醋
但從沒有得到證實
總之就是因為有類似意外事故
所以測驗時只打觀測槍
不知道73或74年左右
有沒有軍友打過106的??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砲歷書應該就是火砲的出生證明加成長記錄
原文的42砲歷書曾經草草的翻看一遍
洋洋灑灑都是圖示豆芽菜及阿拉伯數字
記得有記載本門砲何時何地由誰生產製造
砲身編號及各部組件名稱
其他就走馬看花過去
(其實當時也看不懂..)
後面有發射紀錄欄
現在已不清楚首發處女彈是何時開張
但最末一筆發射紀錄是在10年多前
後來就一片空白一直到我們接手為止

"正常"的砲歷書記載關係到火砲使用年限
尤其是砲管壽命
一般情形下砲管在射擊多少發之後
就因膛線物理性磨損必須加以更換
但對於咱們一心勤儉建軍的陸軍長官而言
粗壯耐用的42砲完全不必考慮這問題
就算本門砲搞不好歷經二戰韓戰越戰
然後輾轉移交國軍
接著再移駐外島安身立命
整門砲保證還是原汁原味
曾聽後期馬祖軍友講
42砲這些老古董戰友們
在8X年末還一直在陣地裡....

老兵不死
不是甚麼壯烈的歷史事蹟鋪陳
而是有時真的死不了....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小到60砲大到240
每門"服役"中的火砲都會有砲歷書
但在咱們陸軍習慣用語裡
"服役中"跟"使用中"有時是連不到一塊的
(服役中的定義就是還沒被當廢鐵賣掉
分解熔化製成刮鬍刀片)
比如我們有6門42砲在陣地"服役"
但只有3門能用
其他3門為何擺好看的我們也不知道
反正前面駐防的人交接時這麼說
我們當然恭敬不如從命
移防時再留話給下一批人
別到時出了事怪我們沒事先提醒

大口徑火砲是否按砲歷書規定
年限壽命一到便換裝砲管這42砲不知
(42砲猜想按照陸軍長久以來優良的傳統
除了拖回兵工廠由專家處理外
部隊裡應該沒人會試圖去自找麻煩
至於外島的怎麼辦
這就要請教其他先進了)
但像81或60砲
聽說許多是殺肉版組合
在這種情況下
砲歷書也多半是聊備一格的雞肋罷了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砲管更換是非常重要的事
曾經聽以前在砲兵待過的人說
拖曳式火砲如果出現有不堪使用的疑慮
參四就必須填寫XX表報告火砲狀況
然後拖到師部4級檢查
如果判定要做砲管更換
則再拖到聯勤陸基某廠由技工動手
工作完成還要測試
沒問題才叫原單位領回

一般非專業人員是不可以隨便拆解火砲的
因為大砲不像步機槍就那些零組件
拆卸容易組裝難
沒有適當工具及參考手冊
對照技術砲令按部就班
就算組合的回去也沒人敢打
那可是要老命的

所謂術業有專攻
外島地區雖然有兵工游修
但對於更換備用砲管一事還是茲事體大
所以有狀況如何判別程度如何實施配修
還是要請有碰到實際情況的軍友說明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多謝指正
師級保養是3級才對
其實對後勤保養這塊地盤42砲是門外漢
只知道營裡有2級
(所以想當然爾旅為3級,師為4級.... )
不過在台灣
營裡2級場好像只專管車輛
其他軍械或器材有問題
除非是已經病入膏肓
不得不據實填表報告的情形外
通常都是由裝備保管負責人
(一般就是倒楣的參四(慘死)業務士)
自己到外頭民間"6級場"想法子
像連上曾經發生35火箭筒某處斷裂
42砲帶著兵工士揹著麻袋到中壢找人氬焊
或者某砲附件短缺時
全班(當然也包括42砲)一起湊份子
叫有門路的弟兄放假回去
去偷去騙去搶也要生出來

對於師部或更高層級的保修單位
咱們這種芝麻官平時還沒有上門打交道的機會
只要裝檢時不出包
演習測驗裝備沒有遺失損害
不必報賠待料
沒有紅色裝備的問題
那就天下太平阿彌陀佛了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看過一些介紹二戰戰役的叢書
像突出部之役就蠻引人的
電影坦克大決戰也是取材這次戰役
書裡面有提到師砲兵營連級火砲(155H/105H)受損時
正常程序必須送到師級配修所處理
連本身只能做一級初步保養
但在戰況緊急而火砲因射擊過多或其他原因必須更換砲管
卻又無法離開戰場後送時
往往只能由負責操作的大兵直接越級動手
否則無法射擊的火砲等於廢鐵
由此可知若情況特殊
105H/155H由砲兵連本身人力自行更換備用砲管是辦得到的
只是透過這種緊急應變措施
由砲班成員自行完成的砲管更換
至於後來有沒有發生問題
這就沒提到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學長混的很兇嘞
在步校都有排定到某特殊教室走馬看花過
這種claymore克雷莫定向人員殺傷雷應該有見過才對
但在外島42砲是沒看過
(還是佈署在隱蔽地點42砲不清楚)
第一線陣地通常都隱藏在低矮的坑道裡
射口外就是海域
如果據點位置較高
鐵絲網外都以碎玻璃構築刀山護壁防止攀爬
當然前置雷區是免不了
不過究竟確切位置在那只有當初埋設的"前前前輩"知道
聽說訓練官那裡在移防交接時都有一份圖表
但是幾十年來有無變化或者是否堪用
誰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反正時間到再留給下一個倒楣鬼去傷腦筋

我們有間庫房堆了許多戰防雷
不過彈藥士不會去動它或翻堆
誰也不曉得那些特大號台鐵便當到底放了多久
究竟算不算我們連上的帳都不甚了了
原則上長官那天心血來潮想要查
儘管自己去
有庫房有數字有帳冊
官樣文章就是這樣代代相傳
如同營參一猛沃兄傳神的"砍"字訣
咱們陸軍傳統優良的瓜清水白表面功夫
老弟兄們必定能心領神會自不在話下

193D578R6BWPN42P
269D806R6BWPN120P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