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老兵還給國家的,比政府給的多得多」

在此分享一位至感欽佩的老榮民,王貫英.曾跟隨國軍來台,作過牢.但不改其愛國熱誠.在唸五專時候,常上下學往返經過萬華時.看過王老先生驅慺的身軀,採著腳踏車四處拾荒.三輪車上總是插滿小國旗,他滿臉大鬍鬚,像是Burt'sBee鬍子老爹一樣.吸引人注意~
其略傳如下~
摘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a_ ... z5O/article?mid=535
王貫英略傳
        民國八十年四月十一日,莒光日電視教學有一個單元,專題介紹王貫英的故事。王貫英,一個平凡老人不平凡的故事,他躬身實踐了現代武訓的精神─拾荒救國。民國三十八年追隨政府來台,憑著一股反共的信念,踩著三輪車,拾荒收集廢紙,自食其力,以極微薄的收入,不僅自費出版一冊「反共三字經」,並且將平日積蓄,用以成立清寒獎學金,受益不少學子。

        王老先生只受過四年的私塾教育,當年雖已八十八歲高齡,卻仍然每天踩著三輪車,四處回收舊書報,以幾十年的辛苦累積,成立藏書豐富的私人圖書館,平時書法寫作不輟,如此用功向學的精神,著實令人感佩。王老先生以「廢物老人」自喻,日日從垃圾堆中撿拾廢物,變賣所得,購買書籍,窮畢生之力,以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孔孟學說,拾荒為業,贈書報國」為其一生願望。他說:「人生在世,要做有意義的事,服務他人」,就是這樣的人生哲學,支持他歷盡多少寒風酷暑。而他的生活起居,都在一個約略 二坪 大的斗室,房間位在地下室,顯得有點昏暗雜亂,外人看了都有些不忍,但老先生卻不以為意,有時僅僅饅頭果腹,孔子口中形容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簡直就是王老先生的最佳寫照。
        王老先生以「一級貧民」、「拾荒老人」的身份,雖居陋室仍時時不忘回饋社會,其無私無我的氣度與復興中華文化的理念,實值得我們感佩及效法,他的精神教化意義,則巳遠超過實質存在的價值。 現代人的價值觀是由金錢架築起來的,只見私利,不見公義。,像王老先生這樣不顧自己溫飽,一生執著理想,努力興學的人,在我們這個社會早已是鳳毛麟爪,繼承衣缽的傳人更是難尋,待其老成凋謝,社會上又少了一座可貴的知識寶庫。

      〈後記〉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凌晨零時五十分, 王老 先生因敗血症併發心肺衰竭,病逝於台北巿萬華私立仁濟醫院,享年九十四歲。在先生最後幾年的歲月中,接連摔倒好幾次,但每次又從病床上爬起來,繼續踩著三輪車,只要一通電話,那裡有書他就去,不論風雨,不論多寡,只因一顆懸念如何發揚中華文化的心和自我的期許,就這樣,讓先生和每天之朝陽多賽跑了幾個寒暑,只是這一次,他真的累了....

走過半世紀的拾荒歲月, 王貫英 先生靠的是崇高的理念及堅定的毅力,終其一生都致力於興學事業,相較於現今社會芸芸眾生,汲汲營營於現實及功利,益形彰顯先生之仁風義行。先生終於走了,留給世人是無形的精神典範,他無悔的堅持,就是最珍貴的財富。

.

[ 本文章最後由 耶瑟倫Excellen 於 2010-10-22 18:08 編輯 ]

Excellen~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