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22 12
發新話題
列印

破天夯 美台商會要求白宮售我戰機

每次研發出來就晾在那邊,然後就買美國的二手貨進來,如果研發的東西可以繼續升級改良,我想我們的武器雖然比不上美國的先進,但是卻也比那些二手的來的強,IDF如果政府肯繼續研發提升各項性能及配備,然後再產生衍生型態,持續使用新科技技術改善後,3代目也沒問題了,可惜官員腦到想的永遠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序列 於 2010-05-13 18:00 發表
每次研發出來就晾在那邊,然後就買美國的二手貨進來,如果研發的東西可以繼續升級改良,我想我們的武器雖然比不上美國的先進,但是卻也比那些二手的來的強,IDF如果政府肯繼續研發提升各項性能及配備,然後再產生衍生 ...
他奶奶的~~~會不會是自己研發  油水少
外購有佣金A???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行政排 於 2010-05-13 08:25 發表
雙引擎的 F-18 為美國海軍愛用軍機, 長期在鹽份高的海上作業, 應該也適合台灣的海島環境, 舉雙手贊成阿...
F18算世界上數一數二重型攻擊性戰機(排出隱匿性這一項),
現在最新的好像是F18E/F,以前美國海陸還有一行為AF-18
台灣確實有需要性能更好的戰機,而且是要能伸長拳攻擊的機種
(幹!人家都J10.蘇愷的了...)
F18性能不錯(是相當不錯),但是周邊配備又是一個綁手綁叫的問題

引用 TOP

其實漢翔研發出來的IDF戰機的性能就已經很棒了,它只有在推力的部份弱了一些,要不然射控系統跟火力均已不錯,受限於與美國的合約而不能外銷到國際市場是很可惜的事

IDF戰機發展沿革

* 回列表首頁

IDF戰機發展沿革

1980.7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指示自力研發戰鬥機。

1980.10.28 成立「鷹揚」專案小組研發戰機。

1981.7.1 專案小組在美國支援、設計下,IDF(Indigenous  Defensive Fighter)戰機首先以代號「X-
         101」型採用美國公司的J-79型單引擎設計,外型類似F16戰機。

1981.8.18 鷹揚計劃專案奉國防部核准進行。

1981.9.22 雲漢計劃專案奉國防部核准進行。

1982.6 行政院成立「自立小組」,並提出IDF戰機效益評估。

1982.6.21 AIDC與美蓋瑞公司共同投資組成國際渦輪引擎公司,研製TFE-1042-70型發動機。

1983.1 航發中心改隸中科院,並成立安翔專案,分為鷹揚(機體)、雲漢(發動機)、天雷(航電)、天劍(飛彈)等
         4個子計畫,同時進行。IDF戰機定名。

1983.3 IDF戰機完成初步設計。

1983.4.1 多次修改後,IDF戰機再度提出「X-202」型,採用兩具蓋瑞公司的TFE-1042引擎,並採用雙尾翼
           設計。

1984.5.1 IDF戰機出現C-1型雙引擎雙尾翼及C-4型雙引擎單尾翼2種機型。

1984.12.5 IDF戰機機型審查會議,經全案發展進度及設計現況檢討後,決定採用C-4型的設計。

1985.7 IDF進入全程發展階段。

1985.12.5 在台中IDF戰機審查會,經與會人員修改其飛彈掛載方式後,定名「SE-4C」。

1986.4.5 以「SE-5A」代號修改部分設計後正式定名IDF戰機。

1987.7.30 IDF模擬結構油箱研製成功。

1987.8 TFE-1042發動機試車成功。

1988.9.24 IDF-A1機燃油系統測試完成。

1988.10.10 國防部首度公開IDF型機實體模型。

1988.10.20 TFE-1042發動機在慈湖先總統蔣公陵寢前展示。

1988.12.10 首架IDF原型機出廠。李總統登輝先生命名為「經國號」戰機。

1988.12.12 參謀總長郝柏村率三軍首長前往大溪經國先生陵寢呈獻自力研發之發動機模型。

1989.2.10 參謀總長郝柏村宣佈我國自製IDF戰機10年內不會外銷。

1989.5.28 國防部稱第1架IDF戰機試飛成功。

1989.10.18 國防部長鄭為元表示:IDF戰機之發動機零件交由民間廠商生產有1,000多項。

1989.10.28 第1架IDF戰機試飛時鼻輪折損而引發爆胎。李總統登輝先生也正式宣佈進入量產期。

1989.10.30 經建會官員表示,政府將在未來10年內編列1,500餘億元台幣生產IDF戰機。

1990.2.1 參謀總長陳燊齡主持3架IDF戰機試飛次數超過100架次慶祝酒會。空軍成立IDF戰機接受小組辦公室。

1990.2.26 IDF戰機完成全機靜力試驗與100%負載試驗。

1990.5.12 首架雙座IDF-B1戰機出廠。

1990.5.12 IDF-B1雙座機首次升空試驗。

1991.3.26 4架IDF原型機完成450架次試飛。

1991.7.12 編號1002的IDF原型戰機,於例行試飛時在台中外海失事,試飛官伍克振上校不幸殉職。

1991.10.10 IDF戰機參加國慶日「華統演習」,以3機品字隊形飛行。

1992.3.9 首架IDF先導型戰機出廠並舉行移交典禮。

1992.4 空軍接收首架先導生產型機,並決定以第3聯隊第8中隊名義成立「種子教官中隊」。

1992.8.1 IDF戰機完成試飛1,000次。

1992.10 國防部因購得F-16及幻象2000-5型戰機,決定將原來生產250架IDF戰機計畫,縮減為130架。

1993.2.1 空軍成立第1個IDF戰機測評中隊。

1993.11.19 IDF先導生產階段完成。

1993.12.24 10架先導生產型IDF戰機完成移交空軍使用。

1994.1 IDF戰機進入量產,每個月生產2架。

1994.12 完成攜帶中程飛彈系統。

1994.12.28 空軍成立第1個IDF戰機「鷹揚」中隊。

1995.7.14 一架IDF戰機,因燃油系統運作故障,造成雙發動機先後熄火,並因高度不足,無法及時重新起動,而
             致失事墜毀。

1995.10.18 航發中心證實,IDF戰機緩產半年,至1996年7月恢復每月出廠交機2架的進度,目的是找出潛在缺
              失,提昇品質。

1995.11.22 IDF經國號戰機第2個作戰中隊正式成軍。

1995.12 航發中心在完成改進IDF戰機缺失,提昇全機妥善率,新出廠及返廠檢修後IDF性能穩定,而恢復以每月
          2-3架交機。空軍則給予極大飛行量以作測試。

1996.2 IDF戰機參加新加坡亞洲航空展。IDF戰機掛載由中山科學院研製成功的天劍2型中程空對空飛彈,以增強
         攔截殲滅敵機(SU-27)任務。

1996.5 參謀本部會議裁定IDF不再減產,確定總產量為130架,並於2000年全部繳送空軍完畢。目前已交機50
        架,第70架已上生產線,近期內空軍即可完成換裝第1個IDF作戰聯隊。

1997.4.15 第一個經國號IDF作戰聯隊第427聯隊在台中清泉崗基地舉行成軍典禮。

1998.2.19 經國號戰機第二個聯隊第一中隊在台南基地舉行編成點檢典禮。

1998.3.15 行政院長蕭萬長巡視承造經國號戰機的漢翔公司,該公司已完成88架,預計1999年底完成全部130架
             經國號戰機的製造。

1998.12.10 漢翔公司舉行第130架IDF戰機上架典禮,紀念第一架IDF戰機原型機出廠命名滿10年。

1999.1.7 經國號戰機第二聯隊第二中隊在台南空軍基地編成點檢典禮。

1999.10 完成第二聯隊兩個中隊成軍。

2000.1.14 漢翔公司完成130架IDF戰機產量,舉行「經國號戰機量產完成交機典禮」,空軍130架IDF戰機全數
            到齊。

2000.7.14 台南443聯隊完成IDF戰機換裝,第2個IDF戰機聯隊成軍,成軍典禮由陳水扁總統主持。

2000.8.3 國防部從2001年度起撥款給國營漢翔公司新台幣70億元,分7年支應,進行空軍「聯合反制載台」計
           畫,以經國號為基礎,增加航程、搭配先進科技和中科院研製的「雄二D」型攻陸巡航飛彈等多項空對
           地、對海反制武器,以增強經國號戰力。

2001.10.20 全部完成換裝訓練,2002年初進駐佳山基地實施基地組合訓練。

2002.3 素有「軍事聖經」之稱國際專業軍事期刊「詹氏年鑑」,登載由中山科學研究院自行研發的「經國號戰機
         球型戰術模擬器」。

2002.6.3 IDF經國號戰機陸續完成換裝訓練擔任戰備任務。

2002.12 IDF性能提升計畫第一期完成,劍二飛彈掛載由二枚增為八枚,並增加對地攻擊武器。

2003.1 IDF性能提升第二期為期3年,精進航電與射控系統。

2003.4.29 編號1617的IDF雙座戰機因訓練失事,墜毀南投東光山,兩名飛行員獲救。

2003.9.27 台南聯隊編號1625號IDF雙座戰機,在馬公外海例行訓練時因機械故障失事,飛行員兩人獲救。

2003.10.10 空軍與漢翔公司宣布,1617、1625兩架IDF雙座戰機失事原因為系統設計不良導致。

2006.4.10 IDF戰機性能提升進入第三階段—地面及空中測試,改良型經國號預定2010年正式服役。

2006.10.4 IDF戰機改良版--翔昇機,在清泉崗基地完成首次試飛。


另外轉貼一個軍事新聞
臺媒稱中美撞機時臺IDF戰機差點攻擊中國蘇-27
2010年02月20日 10:49環球網【大 中 小】 【列印】 共有評論0條

環球網消息,據台灣“中廣新聞網”20日披露,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時,台灣戰機曾在臺海上空和中國戰機目視接觸,臺方甚至已經準備開啟武器電門。

報道披露,當年美軍EP-3電子偵察機在南海和中國殲八戰機發生擦撞後不久,臺空軍IDF戰機便曾經在臺海上空,和中國蘇-27戰機目視接觸。臺方甚至已經準備開啟武器電門,所幸雙方都高度自制,事端沒有擴大。

報道稱,如今即使兩岸關係和緩,臺海軍事對峙態勢依然存在。在今年春節期間,臺空軍戰機飛行員依然保持戰備,只要命令下達,在警戒室待命的飛行員,五分鐘內就要讓戰機起飛。

縱深自衛戰鬥實施陣地搜索,夜間六時陣地關閉後,中國漁船來犯金門,105榴戰備砲驅離射擊,么發發射了........砲聲隆隆! 爽啊 ! 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再來

引用 TOP

胡鋒的性能比F-16 C/D 要強? 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不過台灣好像還沒有買過純海軍系的飛機,美國海軍的維修系統跟空軍差很遠,F-18E/F 買的到還是買不到先不管,光是維修體系就會讓空軍很頭痛,

陸軍重裝步兵269師806旅步六營步一連上等文書兵代理行政士官長兼連部組副組長

引用 TOP

IDF真的是敗在那個推力上面,平心而論IDF已經有達到輕型戰鬥機的水準了.
只是科技一直在更新,我們畢竟還是要有下一代的構思.
陸軍M60,CM11,CM12,海軍派里,諾克斯,793,794都還在前一個產業世代的技術層面上,
再加上在現在的"欠人保護"的貧血部隊操作下,
馬的...光想了一下懶蛋都會不由自主的縮了起來

國軍裝備在之前有也好幾次與俄式裝備擦身而過的經驗
(抗戰期間的I-15/16,T26.蘇聯解體後的軍購接觸)
而左岸也幾乎在我們跟法國接觸的同時,去參觀過相同的裝備
唉...勞賽啊...法國官場方也曾被國際間批評過也是個手腳不怎乾淨的地方,反正50步笑百步,半斤八兩啦.
以前老人家講的"婊無情,賊無義,客兄沒志氣"(台)真的是正好對照在這些官場爛咖的嘴臉上
算了...扯遠了!

有能力有能耐還是要盡可能自製國造,寧可剛開始是仿,但最後一定要走出自製這條路
就像現在的左岸一樣,不管是不是世界一流,但拿在手上就是有力量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Walker629 於 2010-05-13 20:44 發表
其實漢翔研發出來的IDF戰機的性能就已經很棒了,它只有在推力的部份弱了一些,要不然射控系統跟火力均已不錯,受限於與美國的合約而不能外銷到國際市場是很可惜的事

IDF戰機發展沿革

* 回列表首頁

IDF戰機發展 ...
台灣的驕傲柳   有影片有真相
Taiwan Taidong AFB IDF Aerobatics台東基地經國號戰機性能展示
http://www.youtube.com/watch?gl=TW&hl=zh-TW&v=AfPpYWZnzIQ

292D874R3BWPN♂120 大坪頂 通霄 苑裡 大安 台中港  屏東里港 后里 新竹新豐 大甲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