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45 123
發新話題
列印

可否專篇介紹空軍六聯隊屏基?

  

"少爺兵"當年是洗大澡堂? 還是有隔間的浴室?

依時期來問~
虎尾還有空軍新訓的年代?
空軍營舍,四五年級學長年代?
空軍營舍,六七年級學長年代,大概或許開始有隔間的浴室?

民國八十年上下,去成功嶺當"大專寶寶"就有新式新建營社,隔間的浴室已經不在話下
(但是偶的五專學校宿舍還是洗大澡堂 )(哭哭)

引用 TOP

為祈演習順遂,空軍第六混合聯隊及防炮部隊,6日在鄉公所官員的帶領下,數人低調至萬應祠祭祀,並由雙方共同舉行正名揭匾的儀式,也在民俗月的月尾進行普度儀式,祈求十方神明、諸佛菩蕯、先人靈祗護佑漢光演習戰機起降演訓能順利進行。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63066

要乖乖喔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當兵在馬祖 於 2022-07-04 12:00 發表
在 衛哨勤務欄目第二十四編發文回應先進軍友所稱我方無線電被韓國監聽到 為免偏離主題---有軍友提出意見---就回到自己家的來以免歪了別人的樓
看來改天遇到空軍通信頂天士官長老哥時
探探他派駐南韓時有沒有聽到台灣信號的可能性

都是機密惹的禍
近期才知道
一位相識久未往來已往生的老爺子
派駐過大漠
扼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29.x 於 2022-07-04 13:55 發表


看來改天遇到空軍通信頂天士官長老哥時
探探他派駐南韓時有沒有聽到台灣信號的可能性

都是機密惹的禍
近期才知道
一位相識久未往來已往生的老爺子
派駐過大漠
扼腕
電偵與訊號發接
是兩碼事~
不然當年駐防太平島的陸戰隊,要依靠運補時寫信,已確定島還在嗎?

引用 TOP



空軍松指部專機隊解編移撥海巡 海巡署:先建制無人機

海巡署規畫航空分署,爭取12架定翼機,空軍松指部專機部隊如欲裁編,優先裁編擁有13架定翼機的專機隊



又亂搞
當年 六聯六大 就是解編復編 移撥海軍移回空軍
桃基 成 海航 再成 航空城

行政機 除了 專機隊 海鷗救護 也跑專機
s70 年代 天觀 作 阿輝斥候機 墜
mh60 年代 機上將官 墜
還都是在東北角 海線 山線


《空戰群英》(Masters of the Air)
改編自《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唐納德L米勒的原著小說《空中英豪》

美國第八航空隊,
二戰期間,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艦隊
「美國第100轟炸機大隊」


轟炸總隊 到 新竹八大 轟炸 轉 偵照 轉 驅逐戰鬥

曼菲斯美女 又一篇

引用 TOP


許劍虹觀點:是「強大八」還是「血腥一百」的故事?

這部影集到底好不好看呢?

能否跟2001年的《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
與2010年的《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兩部前作相提並論?

關於這點,筆者認為是見仁見智。

《空戰群英》雖然把劇情拉回到歐洲戰場,
卻同樣因為老兵已經凋零殆盡的原因,出現故事過於分散的問題。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空戰群英》確實在歷史還原的程度,

尤其是,第100轟炸機大隊的歷史,
還原程度上表現還是相當不錯,

但是有太多與劇情主線不相干的故事被添加,
從觀影角度來看,還是不免讓人感到遺憾。

這部影集的名稱《空戰群英》
來自唐納·L·米勒(Donald L. Miller)的同名書籍《空戰群英》(Masters of the Air)

根據片頭畫面的介紹,
劇組團隊也不否認本片是以米勒的原作為靈感。

米勒的書講得不只是第100轟炸機大隊的故事,
而是第8航空軍的故事。

或者講更精準一點,是第8轟炸機司令部的故事,

第8轟炸機司令部是第100轟炸機大隊的上級單位,
所以米勒的書,其實是包括但不限於「血腥一百」(Bloody Hundredth)的故事。

第8轟炸機司令部,在1944年擴編為第8航空軍,
前後共指揮了48個轟炸機大隊,
外號為「強大八」(Mighty Eighth)
且除了B-17大隊外,還有B-24大隊。

考量到第8轟炸機大隊規模太大,
如果真的照米勒的原作拍,恐怕會有更多劇情分散的問題,
但內容其實反而與米勒原本的作品偏離更遠,

而且,克羅斯比中校,由麥田出版社在台灣發行過中文版,
廣受軍事迷歡迎的遺著《飛堡戰紀:100轟炸大隊血戰史》
(A wing and a prayer : the ”Bloody 100th” Bomb Group of the U.S. Eighth Air Force in
action over Europe in World War II)

野心太大卻虎頭蛇尾

《空戰群英》最大的問題,
不是到底該把焦點放在整個「強大八」還是「血腥一百」身上,
而是在於製作團隊的野心太大,
想要用一部九集的影集,就把整個歐洲戰場的故事交待一遍。

於是我們就看到劇情中,
有第100轟炸機大隊轟炸完德國後飛到北非降落,
機組人員跳傘到比利時境內,為反抗軍所營救,
甚至,英國特別行動處(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s)的敵後諜報戰。

其實納入這些劇情的本意是好的,
畢竟對納粹佔領的歐洲進行轟炸,
確實不能忽視敵後營救,及諜報戰的劇情。

問題是,敵後營救,與敵後諜報戰,的劇情,
本身就值得再去拍一部電影或者影集來介紹,

在一部僅有九集,而且開宗明義是以「血腥一百」為主角的影集中,納入那麼多的篇幅,
只怕會讓許多對二戰歷史,不熟悉的觀眾,看了不知所云。

許多與第100轟炸機大隊,乃至於第8航空軍執行的重大任務,都在劇情主線中有所省略,
包括
著名的「大禮拜」(Big Week)
及[支援諾曼第登陸]的空襲行動,等等。
--
: 本來想說什麼,想想還是算了.jpg=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47.x 於 2024-05-09 15:47 發表

許劍虹觀點:是「強大八」還是「血腥一百」的故事?...
。我先承認:多到爆。



空戰的故事總體而言是繞不過政治,
對當年歐美政治不熟的亞洲觀眾,可能真的看了霧煞煞。

空戰群英》最大的錯誤,是讓塔斯奇基的P-40變成「飛虎隊」

塔斯奇基飛行員

從第八集開始,就完全是「政治正確」服務的片段,

安排了由非裔美國人組成的,塔斯奇基飛行員(Tuskegee Airmen)登場。
劇中出現的塔斯奇基飛行員隊長,
即第332戰鬥機大隊的大隊長,戴維斯(Benjamin O. Davis Jr.),
戰後還來台灣指揮過,駐華美國空軍第13特遣隊。

著名的[海峽中線]就是由戴維斯所畫下,
可見他在維繫兩岸和平上還是有相當大的貢獻,
能夠多跟世人,尤其是華人世界的觀眾介紹
後來成為先總統蔣公好朋友的戴維斯將軍,
本來就是一件好事。

壞的地方就是,
不該在《空戰群英》裡插入塔斯奇基飛行員,

因為他們是隸屬第15航空軍,
並不直接負責第8航空軍第100轟炸機大隊的護航任務。

兩個航空軍雖然都打希特勒,
但第8航空軍從英國起飛,
第15航空軍從義大利起飛,
硬是把,地中海戰區的第332戰鬥機大隊
跟歐洲戰區的第100轟炸機大隊放到一起,
真的就是只能用「出戲」來形容,
沒有辦法好好把塔斯奇基的故事交待清楚。

而且在考據上也有不少錯誤,
例如
塔斯奇基飛行員裝備的P-40,沒有如「飛虎隊」(Flying Tigers)般的鯊魚牙,
他們在換裝P-51以後,也沒有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所以不太可能裝備對地打擊火箭。

事實上,塔斯奇基飛行員最拿手,立下最多功勳的,還是掩護轟炸機的任務,
在這部影集卻沒能表現出來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47.x 於 2024-05-09 15:47 發表

許劍虹觀點:是「強大八」還是「血腥一百」的故事?...
  U2 黑貓 飛十次下飛行線 如:王錫爵
後期 才有教官飛了19次 [最近才仙逝的教官]

大體而言,
我還是必須要說
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團隊
比史匹柏還有漢克斯,更用心拍攝二戰電影或者影集,

從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打造兩架全新的B-17轟炸機,就可以看出來。[?

筆者訪問到,第95轟炸機大隊,B-17機尾砲手史蒂文森(Larry Stevens)
就曾經歷過劇情中本來只要飛25次任務就可以回家,
結果飛到第24次的時候,增加到30次,
飛到29次的時候,又增加到35次的情況。

也表示,
在P-51出現以前,德國空軍最愛從B-17的後方掃射他們,
因此機尾砲手死亡一度最為慘重。

《空戰群英》裡想要在有限篇幅裡塞入過多故事的問題,

其實筆者寫《中美聯合》時也有一樣的問題。

然而寫書的深論的空間拍影片多,這是《空戰群英》比較吃虧的地方。

引用 TOP

   回頭翻 D槽 的資料... 除了 AV女神  U2間諜橋 網評精華 早就下載 但一直沒空看{重編輯成私人隔士資料}

「飛堡戰紀--100轟炸大隊血戰史」
沒有海盜 txt 版可讀

--
(摘自網路)
Masters of the Air 空戰群英 補遺

第100轟炸大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
美國並沒有「空軍」這個軍種編制,
飛在天上作戰的都是陸軍、海軍(含海軍陸戰隊)下轄的航空隊,

第100轟炸大隊
成軍於美國宣布參戰後的1942年1月,
下轄,418、349、350、351中隊,

起初,大隊在美國各地訓練,
因接收飛機及軍隊紀律不佳因素
加強訓練到1943年初,才被列入陸航作戰序列,

到6月時
加拿大紐芬蘭、格陵蘭、冰島,經飛抵英格蘭的索普艾波茲139航空站基地
(無線電引導台,標記為「擋泥板6號」)

編制在,第八航空軍第三航空師
(師長為大名鼎鼎,執行對日火攻種菇天罰
和戰後柏林人道運補的惡魔天使-李梅上校)
-
第十三聯隊(第95、第100、第390大隊)
前面說100大隊軍隊紀律不佳,
由在國內演訓時發生的一件事可得知:

「1943 年初,
該部隊準備前往海外。
作為部署前檢查的一部分,專家小組進行遠端培訓演習

。1943 年4 月 20 日
第 100 大隊的 21 名機組人員,最終在內布拉斯加州卡尼機場集結,
本應從他們的基地飛往加利福尼亞州諾瓦托附近的漢密爾頓機場,
飛行距離約 1,300 英里。
然而,
由於他們紀律不嚴,訓練分散,
這次演習慘敗,該部隊分散在美國西部各地。
雖然一些轟炸機成功抵達加州,
但三架最終抵達拉斯維加斯,
其中包括,尷尬的達克艾爾上校。

一架轟炸機朝相反方向飛行,降落在田納西州士麥那!
鑑於飛行員的妻子恰好在士麥那,
機組人員的錯誤旅程可能並不是嚴重的導航錯誤。

由於演習失敗,
達克艾爾]因無能而被解僱
,取而代之的是[圖納上校。
儘管指揮權發生變化,
但這種滑稽的動作和輕鬆的態度仍然是該部隊文化的一部分。」

(以上摘自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 ... dy-100th-bomb-group
以GOOGLE翻譯,人名依小說修正)

這事件也讓本來是空勤執行官(等同副大隊長)的伊根
降調為418中隊長,

表現較好的351中隊長傑克基德,升上來,

這也讓成軍初期100大隊紀律不佳的惡名廣為人知,

軍方後來調來治軍風格嚴厲的[圖納及胡格林上校來整頓軍紀
(在劇中在唸完伊根,和下機就吐血的那位長官,
被後送治胃病,還被飛行員們戲說是被氣跑的,
但後升為第十三聯隊長),

但當時飛行員普遍認為自己該是囂張好色、
一手拿著美酒一手抱著美人的好萊塢英雄風格
(其實二位布基也是,從劇中對話頗油可大略看出),
對於飛緊密編隊不屑一顧,
導致到英格蘭時戰績不佳戰損也高,
直到哈定上校的繼任者oo整軍圖治
否則
第100大隊在充斥好萊塢飛官的情形下攻防表現不佳,
再加上詐降事件
(可能是某架100大隊的飛機在戰損情形下,降下機輪呈投降樣,
但德機圍上來伴飛時,砲手們卻開火擊落)

德機不是吃素的,在天上一定先找垂直尾翼上有大字「D」的100大隊練槍,
在高戰損的情況下得到「血腥的100」渾名,
也發展出本影集的精采故事]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9.x 於 2024-05-11 06:16 發表
(摘自網路)
Masters of the Air 空戰群英 補遺...
)B-17編制及任務執行

B-17空中堡壘,和B-24解放者四發重型轟炸機,
為二戰歐陸戰略轟炸的最主力機種

,B-24為上單翼結構,
荷彈量也比B-17高,
但結構比B-17脆弱,

本劇主角B-17
因結構結實,
在任務後全機大小彈孔密佈、機翼被炸爛、只剩一具冒煙引擎的嚴重戰損狀況下,
頑強的載著機組員回基地
(B-17發展及諸元請見維基百科,非常詳盡)

B-17基本人員配置為10人,
四名軍官為駕駛艙內正、副駕駛
(正駕駛為機長坐左位,副駕駛坐右位,
但前導機,右位為任務指揮官,
副駕駛移去機尾砲塔,擔任編隊管制官)
及機鼻的投彈手、
領航員(同時操作機鼻砲位);
其他成員都是士官,
包括
飛航工程師(負責機上機械系統運作和故障排除,操作機頂砲塔)、
無線電操作員(同時操作機背砲位)、
機腹砲塔(個人覺得這位置最刺激,被吊在高空中,
因空間狹窄,機腹砲手身材為組內最瘦小)、
機尾砲手、左右腰砲手等,

中後期
前導機,裝上初期型空對地「米奇雷達」
多了一個操作手位置
-
不管天上地下,機長就有對機組的絕對權力,
但仍需全機組同舟共濟,各司其職互相照顧….

雖然飛行員是機組操作靈魂,
但轟炸任務還需投彈手和領航員協力;

投彈手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操作「諾登瞄準儀」
這種機械號稱除原子彈外的最高機密,
其作用為在投彈飛行瞄準過程中,
依據相對高度、飛機速度、風速等條件,
微調控制飛機姿態平穩,並計算得出目標最佳彈著點後,
按下投彈撥桿讓炸彈出艙,

但這是前導機投彈手的業務,
編隊內投彈手只要看到前導機投彈就跟著下蛋即可,

在瞄準過程中飛行員必需將飛機操控完全交給諾登和投彈手,
不然一個方向盤偏移就是百公尺的誤差,

這也是在缺少飛行協同訓練和個人主義影響下
,100大隊戰績不佳的原因。

領航員的工作就忙了點,
任務前簡報要知道,各航點的位置、預計到達時間、
附近敵軍機場、高砲陣地位置,
攻擊發起點、返程路線等資訊,

上天後要用無線電尋標器引導駕駛員繞著「擋泥板6號」爬升至指定高度
(尤其在穿雲層時很重要)

前導機組領航員還得依序完成,大隊、聯隊、甚至是航空師編隊
(滿天幾百架轟炸機要收攏編隊是很難的)

領航員在機上的作業
就是經由觀測地形地物、目前高度速度風速,再和地圖比對以得知當前位置,
再依任務計畫控制時程,
或者在看不見地形地物的情況下,
以六分儀、日月星相觀測、無線電信號等儀器獲得位置以引導機組機群,
這是很吃本質學能的工作,
但初期又是因為訓練不足,造成很多機組領航員只會跟著前導機飛,
戰損脫隊時無法把飛機帶英國

克羅斯比]任大隊領航官時,
就有針對領航員技術加強訓練,
使得編隊在前導機墜落時都有替補可以頂上領航避險回家。
--
那段英烈的日子    遠目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9.x 於 2024-05-11 06:21 發表
(摘自網路)
Masters of the Air 空戰群英 補遺...
北非任務拾遺

時任第3航空師長李梅上校(准將?)
規劃北非穿梭任務,
以AB特遣隊的方式,
炸完里斯根堡後,右轉往地中海和北非,以混淆德軍的攔截,
過程就是影集中所說,
但這任務100大隊,卻把三個中隊長都放上編隊,
如果都掛了,大隊也肯定完蛋,實在是個冒險行為。

李梅在北非任務前,其實有針對各大隊前導機進行教育訓練,
也狠刮了各大隊長的鬍子,

克羅斯比也因為在土隆黑表現良好
(其實是運氣好,多個作業疏失卻因而保持無線電靜默讓德軍沒能攔截)
入選秘密教育訓練
(連伊根都無權過問,課表是傑克基德和布雷克里排的)

李梅上校在特遣隊前導機上擔任總指揮
,100大隊是基德-布雷克里領導。

在炸完里斯根堡後,飛抵阿爾卑斯山時,
一些機組覺得飛不到北非,就降落到瑞士,當美女的俘虜,

但也有一些跳傘的機員,因為錯估風向,被吹回巴伐利亞。

位於特遣隊後方的的100大隊,
在飛抵地中海時,
由飄浮在海上的B-17就可以得知航向正確[><
-
駝峰 八卦
也是看著西馬拉雅群峰飛機殘骸的反光 確定航線正確

引用 TOP

美國華裔學生與羅東高中合作 重探抗戰駝峰空運史

八年抗戰期間,我國沿海均被日軍封鎖,唯一運輸物資的滇緬公路,也因日軍入侵緬甸而中斷。
  挖到 塗黑的公文書

引用 TOP

] Masters of the Air 空戰群英[

《空戰群英》以空中視角切入二戰,

故事改編自戰爭史學家唐納德L米勒(Donald L. Miller)
於2007年根據訪談與口述歷史等資料撰寫而成的書籍
《空戰群英:美國轟炸機大隊對德國的空中之戰》
(Masters of the Air: America’s Bomber Boys Who Fought The Air War)。

《空戰群英》靈感來自真實故事,更要致敬美國第八航空隊,
講述二戰期間,堪稱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艦隊
「美國第100轟炸機大隊」
出生入死,克服惡劣天候與各種難關,
把戰爭帶到希特勒家門口的故事,
這群年輕空軍幫助摧毀敵軍、經歷戰爭的恐怖,
也付出慘重無比的心理與情感代價。
-
(1)導航員因為暈機狂吐,導錯方向,
本來要往英國飛去,結果飛向法國,
幸好有及時轉彎,免於遭受高射砲攻擊

(2)抵達英國基地時,
飛機起落架故障,後來以機腹降落

(3)前往不萊梅]實戰時,
這段從飛行員準備起飛,
逐一確認飛行裝備、一路爬升都完整呈現,
也更讓人有身歷其境之感∼
後續遭受德軍高射砲、敵機的過程挺精彩,
(德國的戰鬥機感覺好強啊)
但美軍因為看不到投彈目標,任務取消折返,
不過這趟也折損了一些兵力QQ
-
美軍跟英軍作戰策略的不同,

當時英軍的策略是採夜間無差別轟炸,

美方因為轟炸瞄準器的誕生,採日間轟炸,
希望能以精準轟炸,降低無辜死傷的狀況,
並削弱德國的工業與軍事實力,
不過白天作戰的風險太高了,有敵機的攻擊,
也有濃霧的干擾,
後續劇情或許也會在這部分持續著墨
(有關精準轟炸的部分,
“失控的轟炸”這本書也有提到
-
這時代的飛行員,尤其是轟炸機飛行員的存活率很低,
勾勒出那種我只有今天,明天再說的瀟灑

首次出任務前的早餐那段,
不小心打翻鹽罐的人被要求要把鹽往後撒,
雖然是小迷信,但看了也是有點揪心

一種無奈的揪心,大家心情都很低落且敏感,
火氣都很大,沒有人知道自己會不會再回來

-
克羅斯比也是菜雞一隻,
後來戰技經驗成長,也擔任418中隊和100大隊少校領航員,
甚至是少數存留到終戰的大隊元老
人物大都會傷殘、戰死擊墜被俘〉,
少有完成25次〈後期27次〉任務退伍的完整機組
-
「謝謝你們的存在,讓我看到自己的存在」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149.x 於 2024-06-23 07:32 發表
] Masters of the Air 空戰群英[...
「在原始的100轟炸大隊中,有77%的弟兄都未能生返。
就統計學來說,他們面對了人類史上最艱鉅的處境。
空中是攝氏零下四十五度,還有高射炮火、防空炮火、戰鬥機,
實在危險得不可置信。」
-
當年轟炸德國施韋因富特,與雷根斯堡的任務,

前者是德國是滾珠軸承產量最大的地方,
而滾珠軸承是應用在多項軍用設備中的關鍵零件,
包括,飛機、戰車等等,

後者則有梅賽施密特109戰鬥機引擎組裝廠,

因此美方目標轟炸這些關鍵地點,藉以癱瘓德國工業,
摧毀其武器產能,也符合“精準轟炸”戰術的宗旨,
即以攻擊敵方咽喉點,藉此逼迫對方投降,
避免大規模的無差別轟炸,造成無辜平民死傷。

本次任務原採聲東擊西策略,
由於德軍只能防衛其中一處,

故第一特遣部隊,以雷根斯堡為轟炸目標,
但也會首當其衝的遭受德軍反擊,

隨後的第二與第三特遣部隊,
則攻擊施韋因富爾特的滾珠軸承工廠,
因此執行時機以及部隊行動的時間是關鍵,

當德軍向第一特遣隊進行大規模防禦後,
會需要回到基地重新加油再回到空中,

第二與第三特遣隊,便趁機在施韋因富特投彈。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當天執行任務前在英國先遇到濃霧延誤起飛,
第二與第三特遣隊延遲了幾小時才出發,

打頭陣的第一特遣隊在飛越比利時上空時,
遭受德軍猛烈的攻擊
(比利時早已被德國佔領,境內有數個德國空軍基地),
-

有段轟炸機已經被炸的毀損嚴重,必須棄機求生,
但有位機組員被卡在球型炮塔裡,無法逃出,
即使一度有組員想救他出來,最後也是束手無策,
大難臨前也只能先跳傘保自己,
看到卡在炮塔裡的組員絕望的神情實在令人難過 ;

還有段是由Curtis Biddick所駕駛的轟炸機,
同樣也是面臨要棄機逃生的狀況,
原先被德軍槍彈打中、以為掛掉的副駕還有一絲氣息,
故Biddick希望能讓飛機安全迫降以救同袍,
結果,迫降失敗整部飛機墜毀QQ
-

是由Austin Butler飾演的Buck Cleven自轟炸機駕駛員看出去的視角,
有到處飛竄猛攻的敵機、
被擊落的敵機或被攻擊到引擎受損偏離隊形的轟炸機、
跳傘逃生的隊員
(有的還沒打開降落傘就先高速撞上機翼掛了QQ)
砲彈煙硝、在空中留下凌亂痕跡的飛機雲等等
場景混亂壯烈,好幾條生命就在短短時間內殞落
眼前可說是殘酷至極的空中煉獄
-
墜機時的離心力會把機內所有物品甩得亂七八糟,
能爬出逃生口跳傘就是上帝恩賜
李梅上校也在第一梯隊中一起飛到北非,
經過瑞士時也有機組降落或跳傘,只是有些人被風吹回巴伐利亞
[B17的結構還是比B24強,
所以常有三個引擎被打爛,一具冒煙,
還是載著機組頑強飛回英格蘭
在克羅斯比小說內,人物也是多到數不清,實在是戰損和調動太多,
小說裡在北非任務時三個中隊長都有上機,
但大隊的戰隊指揮是傑克基德,也是100大隊初期的靈魂人物,
從胡格林、哈定到傑佛瑞上校期間,都是重要任務的空中指揮官,
當時也才24歲…這麼年輕就承受著這麼高強度的戰陣壓力
-球型炮塔逃生第三順位,
而且B-17球型炮塔對正才能夠打開進機內,
迫降跳傘時卡住只能等死QQ=0
不過B-17陣形擺出來,交叉火網真的蠻可怕的,
德軍蠻多東線王牌調回本土,最後都在攔截任務中陣亡
-
只有多架轟炸機的聯合交叉火網才能嚇阻德國戰鬥機的攻擊
越在編隊後面高度越低,甚至落後的轟炸機就是被獵殺對象
這種上百架轟炸機,再加上上百架戰鬥機護航的壯觀場面
也只有二戰才看的到了,視覺上很驚人
-
: 100大隊初期可能是飛行員英雄主義和技藝不精,
編隊飛行並不緊密,無法互相掩護,
讓德機常鑽空擊破,
但有賴大隊領導,如班奈特的苦心訓練,
讓編隊裡上從,戰隊指揮、前導機領航員、投彈手到砲手士官每人都知道自己職責,
前導機戰損了編隊裡馬上就有機組遞補上領航,
這才讓戰損率下降,
-
施韋因富特與雷根斯堡的轟炸行動,
負責護航的P-47好像沒準時抵達會合點,
最後只在護航十分多鐘情況下返回基地,
護航過程中沒遇到敵機
-
: P51出場前美軍戰鬥機受限於航程無法全程護航,
德軍往往等到護航戰鬥機返航後才攻擊
-
轟炸機編隊飛行距儀沒有近到會被友機的自衛火力擊中
此役美軍損失60架轟炸機,
戰損高到美軍高層一度考慮暫停日間轟炸,直到戰鬥機能全程護航後才恢復
-
-
另一部比較舊的電影「英烈的歲月」
裡是一架109被擊中結果去撞到一架B-17,
--
那段英烈的日子
-

引用 TOP

/彰化竹塘神秘景點「北斗飛行場」農田豎立碉堡遺跡

北斗飛行場位於彰化縣竹塘鄉與埤頭鄉之間,是二次大戰期間,日軍駐紮在此使用的軍事用地範圍,位於竹塘鄉境內,在慈航宮附近



六聯 開放時 發現跟公路超近的 屏東南區航站 跑道頭

北斗日據飛行場遺跡 更是遺留在農田之間

鐵道專家 洪致文教授 二版出書 [你不知道的飛行場[誤]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