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559100
健康主題館╱泡泡尿不一定是腎病 腎異常5徵兆評估
● 腎臟是沉默器官,疾病初期無症狀
● 40歲過後,腎功能每年下降約1%
● 勿過度進補、吃保健食品及止痛藥
驗血與驗尿 揪出腎異常
「蛋白質」是評估指標之一,不過數值出現紅字也不一定是健康出狀況,有時候熬夜、吃了高磷食物、激烈運動,也可能出現短暫性的蛋白尿。
40歲過後,腎功能每年以近1%的速度下降,如果患有三高、心臟病、糖尿病,退化速度會加快。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566900
健康主題館/年輕人忽略血壓高 小心出血型中風
近年30、40歲的年輕出血型中風患者也愈來愈多,甚至有20幾歲的患者。
很多中風患者在確診前,曾多次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俗稱小中風,即出現中風典型症狀,卻在24小時內自行改善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 ... -articlemain_ch1005
吳明賢/讓負重前行的人得到應有報酬
與現在相較,人們視野窄得多,對什麼樣的人應做什麼樣的事有深刻的成見,
只有處理攸關人命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這4科的醫師,才被視為「先生」,而且那年代,只有在校與實習成績足夠好的人,才能進這4大科。
實習時,我曾給一位中生代外科老師帶過,他對我說過的一番話,至今記憶猶新。他說,當醫師的人分4種,有金、銀、銅、鐵。以他家為例,他們三代為醫,祖父是金、父親是銀,他呢?則是銅。沒錯,這位老師那時候對著我語重心長地說:「你是鐵,醫師像公務員,現在是鐵飯碗的時代!」
醫界環境也和當初「鐵飯碗」的時候大不相同。我發現,就連自己指導的學生,選科都不考慮內科。遙想我們那年代,只有成績佼佼者才能擠入內科這扇窄門,對比今天,情何以堪?
==
拾人牙慧 心有戚戚焉 讚同此文蹭
「謝謝你們的存在,讓我看到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