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各位知道什麼叫「軍官總」嗎?

本主題被作者加入到個人文集中
民國三十四五年間, 京滬鐵路沿線流行一種三個字為一組的流行語. 將任何四個字或五個六個字的名動詞通通縮減為三個字。如新聞記者,就叫「新聞記」,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叫「立監委」,國大代表叫國大代, 復員退伍軍人叫復員退, 復員傷殘退伍軍人叫復退殘或復退傷, 青年軍第二期招生,號召青年從軍叫「青年從」等等等等。...反正任何名詞、任何新聞、習俗, 不管幾個字, 一律改成順口好叫的三個字,簡單、乾脆。

  然而有些地區性的突發事件,當地報紙大幅報導,也把新聞事件簡化為三個字,但很勉強,未造成流行。

  這些「三字經」,如立監委、國大代、復員退、傷殘兵等,看了上文就知道下文,勿需用大腦。然而「軍官總」這名詞您未聽過罷, 聽了也未必在意。

  民國三十五年全國裁兵,中下級軍官太多太多,光這批軍官的薪餉,就是國防部的沉重負擔, 有些部隊名存實亡,番號、軍師旅團營連的官員都在就是沒兵。

  這些沒事可做,無兵可帶的中下級軍官空放在那兒做甚麼呢,裁掉他們,叫他們回家吃自己去!

  每個軍官按階級發一筆錢回家,那筆錢既是生活費也是回家的路費。但是吃了飯便回不了家,要回家除非餓上三個月。至於三個月以後怎麼辦?那便是你自家的事了。國防部管不着。

  有的軍官來自川湘雲貴,陜甘寧,憑兩條腿走路,可能要走上一年半載之久,當然要坐火車搭船 ,此去數千里之遙,故鄉實在太遠了。反正回不了,不如乾脆在外面混。京滬地區是全國最富庶之區,亦是最奢華風光之區,茶樓酒肆到處林立,這些軍官,年紀最老的也不過五十上下,正是年富力壯之年,社會誘惑如此之多,那一點點錢(那時不叫遣散費,但事實上是叫他滾蛋的「遣散」費),不到三個月花個精光!

  這可咋辦?要活下去呀!這些軍人 ,一生幹的雖是打仗殺人的活兒,那是奉命,沒辦法違抗的正事,但如今要他們作奸犯科去搶掠燒殺,他們實在做不到。不能做也不敢做。更不屑做 !

  咋辦呢?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句話是現代語。但古早古早的人都懂是怎麼一回事 。他們窮則變變則通,這裡辦了簽收, 我再到那邊去,改個姓名、換個籍貫、單位、找老長官、老同事幫個忙,他去新的總隊報到,變成一個完完全全的新軍官。

  這段歷史大概沒多少人記得了,也沒有人特地去想起他了。

  當年軍官總隊全國有多少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至少二十個以上。因為民國三十五年時,蘇州就駐了一個第二十軍官總隊,無錫駐了兩個:十七十八駐無錫,中間那個十九在哪 ?沒人知道。

  二十一軍全軍大小幹部,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四川人,所以叫川軍,國民政府進駐重慶,他們叫「入川」,他們出來打仗離開四川就叫出川。有個姓王的上尉是20軍官總的,和我們閻王排長雷某某是軍校十九期的同班同學,又是四川同鄉。這兩位王哥柳哥,既是同鄉又是軍校同班同學 , 兩個人見面第一句話便是:「龜兒,你好哇」!龜兒是罵人語,烏龜的兒子,好不好聽 ?當然不好聽。但他們是哥倆好,革命伙伴,「龜兒子」是最親熱最「自己人」的招呼語。

  這位王連長,他的部隊被打垮,他被編餘到二十總隊來,無意中在街頭碰到我們閻王排長,從此他就常來串門子,其實他是想在我們師部能向他們總隊部借調到我們師來,祇要我們師部出公函借調,那邊不會不放人。

  然而事與願違,已經活動了一兩個月仍不見師部參謀處出公函。王上尉每次來找他的老同學,希望能去師部打探打探,疏通一下。但一個小小的中尉排長有啥能力能在師部參謀處、副官處這樣的大衙門活動出啥名堂來? 尤其是師部本身也有一堆附員沒辦法消化,而且各軍有各軍的傳統 、小圈圈、固執、保守、排外,尤其是來路不明,風評不好的軍官總的人,更是不受歡迎。

  「軍官總」大都是吃敗仗、打垮被編餘的中下級軍官,或者犯了過錯,而罪又不及被判軍法撤職的那些。而王上尉這種從來都是帶兵的,手下無兵可帶,那又是比死還難過。王上尉想調到我們師,也是想很快地分發到部隊基層去,他已當過連長,被分發當然至少弄個連長幹幹。然而天下沒有這等好差使、 好位置等著他老兄來。

  等了好幾個月,消息杳然,看來沒指望了,有些同僚辦了離職手續,領了一筆錢,跑到無錫十七或十八總隊去報個名,改了姓和名, 找個熟人證明一下就可以了。軍官總是收容全國各正牌、雜牌部隊編餘的附員、閒員的大收容所,只要你填個表,說出以前那個部隊的番號、級職、長官姓名,再找個人證明一下就OK。王上尉有樣學樣的照着辦了。

  軍官總總共有多少個,不清楚,但至少二十個以上罷,大家都來來去去,習以為常。軍官總沒有任何資料。只要你說得出番號、長官姓名就可以報准收容。全國軍隊當年號稱「八百萬中央軍」。三十八九年來台灣整編成六十萬國軍,一直到四十一年才建立系統資料,官兵發了薪餉手牒 (軍人早期身分證),號稱陸海空勤六十萬國軍,這以前,國防部沒有甚麼可靠的資料,所以亂 ,所以可以隨便報。隨便說。

  軍官總的中將少將都是一把一把的抓,上校團長這光景也只能降級當班長,少校上尉的只能算作「等等兵」,每天還得在大操場上出基本教練,和一般部隊的士兵一樣立正稍息,喊口號唱軍歌,數一、二、三、四。

  軍官降成士卒,甚至連普通士卒都不如,直如師管區、團管區訓練的壯丁,降到這地步,實在難以呆下去。後來王上尉又辦了一次離職又領了一次錢。剛巧長江對面的新四軍(三野? )在江南一帶暗地招兵買馬。耳傳:「老蔣不要老毛要,好鐵哪裡不打釘」等等極其誘人的宣傳,國民黨正大肆裁軍,裁得軍心動盪。開出的條件又好,王上尉便悄悄跑到江陰對岸靖江去了。靖江雖在國軍控制之下,但僅佔了幾個點,面和綫都是新四軍的,人民往來交通如常,可以通郵。王上尉給「閻王」來了封信 , 信上僅幾個字:「我現在靖江」。落一葉而知秋,老雷再笨,也知啥意思了!

   三十八九年的台灣各地,也有軍官隊,孫立人任陸軍總司令時,大肆整編,嚴格督編核實,一些閒員冗員一律編進軍官隊,後又擴充為軍官大隊,是以前軍官總的具體而微,一個軍官成了附員,進了軍官隊,他的軍官使命大概就此壽終正寢,要翻身再掌兵權,那是很難很難了。

  「軍官總」這一名詞,我說的夠詳盡了罷。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如果讓你心有靈犀就請投【威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就請給【金錢】
如果你對文章感同身受就請予【鼓勵】

引用 TOP

呃....轉載網路文章可否請記得附上原出處連結?
這算潛規則吧,也比較不會有爭議.

原文出於:張拓蕪 代馬輸卒再記
http://blog.chinatimes.com/chang ... 8/02/28/251223.html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我們鄰居就是從大陸徹軍來台.當時軍隊很亂階級也亂.有證明階級可以恢復原職.沒證明從少尉當起.有位上校沒證明被從少尉當起.後來有認識長官來做證.才又恢復原階級.差很多.薪俸

我的當兵初生地.馬祖北竿亮島.中年台中軍魂.老年野戰雄獅.走過多少路.帶過多少兵0

引用 TOP

要討論這個...可能還要再往前去追溯好幾段...

1.清末的文官及普通學制...學堂...

2.清末的武官及任用學制...學堂...

~~~~~
以上都會扯很遠..但又不得不看...因為變法後...就不是原先的八旗制...又扯到軍閥..

再來要討論各省當時的幫會組織及結構....

例如出川的是屬什麼會...(不止一個哥老會或老哥會)....(那會扯到武器的多寡)

這個也扯很遠...但又不得不看....

~~~~~
為了這些人.事.物..查看很多照片...跟幫會的書籍..一定要搭著看...

某名嘴年輕時就出過一本幫會的書...姓蔡...

青.紅..更是一定要看...
~~~
這些都無實際考證...小弟也不須替作者或出版社打廣告...有興趣去圖書館借來看...

對考證當時國軍歷史或國共內戰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
例如:殺朱拔毛的朱...也是成員...那為什麼成員間會不合...

~~~
然後..這些"黑話"...就懂了...

小弟也不懂...只是很有興趣閱讀...一點心得分享....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Roach-H 於 2011-08-14 22:30 發表
原文出於:張拓蕪 代馬輸卒再記
http://blog.chinatimes.com/changtowu/...
又有個網站可以爬文了 ...
根據以前讀過 拓蕪老~~~學長 的文章所述  
代馬輸卒, 是個比 二兵 還小的小兵兵
拓蕪老~~~學長以前做過這事.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