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文由 玄A744950 於 2013-10-04 23:42 發表
要問的就是這個,如共軍打敗仗,戰敗的部隊會受到處分
例如..關警閉.關起來,關多久......
信仰改造....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拋磚引玉,還請大家指正。
如果你看共軍的戰史,或是近年大陸網站上抄來抄去,多到氾濫的老共軍回憶,幾乎找不到用"敗仗"來形容共軍的文字。因為共軍的領導都是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怎麼可能打敗仗。
以38年11月初舟山群島的登步島之役為例,共軍二野61師3個團登陸(共軍資料只上去了2個團),打了3夜2天,又退回出發地桃花島,自己承認死傷1300多人,無1人被俘(國軍統計共軍死傷約4000人,俘虜共軍297人)。這是打勝還是打敗?
共軍戰史怎麼寫?
"解放軍登陸部隊處境困難,遂於5日晚主動撤離。至當日午夜,成功撤回桃花島。登步島戰鬥打破了國軍製造又一個金門戰鬥(指古寧頭之役)的計劃,達到了殲敵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為此後的登島作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主動成功撤回"、"打破國軍計畫"、"達到殲敵目的"、"提供寶貴經驗",這是打勝還是打敗?
絕口不提"敗"字,那如何交代呢? 那叫"未能完成任務,有負黨與人民的託付"。
"未能完成任務"的同志,向上級領導痛哭流涕的自請處分,上級領導好言安慰,勉勵再勉勵,要為犧牲的同志復仇。從此該同志該部隊奮發努力,脫胎換骨,在下一次的戰鬥中贏得光榮偉大的勝利。
檯面上不說"敗",檯面下呢? 打敗戰的指揮官或部隊如果被用"檢討"兩個字形容,那事情就大了。
"檢討"這個詞,我們這裡用的稀鬆平常,他們那裡嚴重的很。
"鬥爭"是共產黨理論極重要的基礎,人類歷史是因不斷鬥爭而進步,所以必須要鬥爭才會進步。對敵人是鬥爭,對自己人就是"檢討",不是開開會罵罵人、記個過、調個職就可以解決的。被檢討的人形同被軟禁,一次又一次的坦白交代,審查再審查。如被認定要負失敗之責,先黨內處理,開除黨職軍職之後,這個人就不是共產黨員了,再看是要逐回原籍,還是要關起來,最嚴重的認定為黨的"叛徒"殺掉。所以是"叛徒"打敗仗,黨員永遠打勝仗。
----------------------------------------
玄A744950 金錢 +5 297位没被打死,都投國軍嗎? 2013-10-05 01:18
依照當時的作法(古寧頭俘虜共軍的處理),應該是先集中到"新生營"政治教育半年一年,思想沒問題的,分散分發國軍部隊,安全資料上會註記。
冥頑不靈誓死效忠共產黨的,送到外島與大陸之間的無人島礁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回大陸,或是用廣播、喊話要老共接回。古寧頭與大二膽戰役俘虜的共軍,還有當時破獲的台灣共產黨成員,就這樣送回了幾百人。這些人回大陸後,大多下場淒慘,尤其在文革時,很多人被冠以"叛徒"之名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