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孫立人將軍 新一軍延續

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安徽廬江人。1900年生。父孫熙澤,光緒甲午科舉人,歷任登州知府,登萊青膠道台,山東審判廳長等職,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職人物。後從事教育,曾任北平中華大學校長。孫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國文和英文基礎,後孫隨父在山東期間又學德文。時孫方9歲,目睹山東租界德人對華人之欺凌,成為孫投身軍事之導引。
孫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華庚子賠款留美預科。預科共八年,孫因期間受傷病休一年,於1923年畢業。其間於1921年作為中國國家籃球隊先發陣容參加在上海舉行之遠東運動會,戰勝日本,菲律賓,獲冠軍。

孫於1923年清華預科畢業,即來美求學。孫原欲學軍事,但其父對當時北洋軍閥甚為反感,反對孫學軍事。故孫選入普渡大學學土木工程。因其預科已習工程基礎科目多門,故入三年級。1925年取得工程學士位畢業。即申請得入維吉尼亞軍校,斯時其父鞭長莫及,亦無可奈何。孫因已有學士位,故直入軍校三年級習文史,1927年以文學士畢業。畢業後赴歐考察各國軍事後返國。

孫返國後其父因原為皖系大員,欲為子在馮玉祥軍中謀一高職,但孫心氣甚高,反要自己獨立從基層去作起。1927年入即現政大前身的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學生大隊隊副。1928年,蔣介石請來德國軍官顧問團,欲建立新式國防軍。先成立陸軍教導師,孫即請調入任上尉排長,開始其一生的軍事事業。孫在教導師表現出眾,很快升任少校連長,中校營副,中校營長。1930年孫請調入憲警教導總隊任上校第一大隊長,因其好友,清華預科同期,諾維其軍校畢業的齊學啟相邀。但不久就因怒打克扣兵餉的軍需官,與教導總隊長關係惡劣。同年因德國顧問推荐,調任蔣介石的侍衛總隊上校副總隊長。然孫熱衷帶兵打仗,對衛隊無甚興趣,1932年即請調入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特科兵團上校團長。稅警總團很快擴編為6團2萬5千人,孫任第4團團長,駐防江蘇海州。

孫立人一生4次練兵,這次海州練兵是第一次,歷時6年。期間曾有短暫的離開海州執行剿共,駐防等任務。

1933年稅警總隊調江西剿共。期間參加剿共的共48個單位舉行射擊比賽。孫立人稅警第4團占了個人前十名的7位,並奪取團體第一名。劉勘83師在七琴吃緊,在稅警第4團趕來增援前就轉進了。孫以1個團接下一個師也不行的防地,打破共軍的夜襲和糧食封鎖,迫使共軍放棄對七琴的爭奪。

1936年西安事變,稅警總隊奉調到潼關。第4團奉命派一連任總司令部警衛。這個連到任後,除當日服勤務的士兵外,其餘仍按孫立人平時規定出操訓練。司令部的參謀長發現後大罵連長:“你們是來訓練的還是來擔任警衛的?”連長說:“我們團的規矩如此,除現場勤務外,每日都要不斷訓練。”參謀長說:“現在是作戰時候呀。”連長說:“平時戰時都是一樣。”參謀長說:“胡說,我不懂這些洋規矩。”

1937年抗戰爆發。稅警總團配屬張治中第九集團軍參加滬抗戰。編為一,二兩個支隊。司令官分別為何紹周,王公亮。總司令黃杰。孫立人的稅警第4團在蘊藻和大場兩處戰役中脫穎而出。當何,王皆因指揮無方而被撤職時孫立人被升為二支隊少將司令。防守蘇州河周家宅一線,與日軍血戰兩周,孫立人被日軍迫擊炮擊成重傷,全身中彈片十三處,昏迷三天。

到1941年底,所部第2,3,4團和直屬隊改編為陸軍新38師。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立刻從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緬甸遠征軍。孫立人三年練兵的心血,終於沒有白費。

遠征軍於1942年4月抵達緬甸,在孫立人的領導作戰中歷時兩年的第二次緬戰,共擊斃日軍3個聯隊長以下3萬3千餘人,傷日軍7萬5千餘人,俘虜大尉以下323人。繳獲大炮186座,戰車67台,汽車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軍傷亡1萬7千人。

孫立人率新一軍在緬甸作戰期間和戰事結束回國以前,盡全力救助緬甸華僑,故後來1950年第8軍第26軍殘部退入緬甸後得到華僑在兵源,錢糧上的全力支持,得以在緬甸站穩腳跟。

1945年6月,新一軍奉調回國,編入第二方面軍加入剿共行列。8月15日,日本向盟國投降。 國共內戰期間共軍對於孫立人領導的新一軍曾經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

1945年4月26日,升任陸軍副總司令官兼陸軍訓練司令官。7月孫立人在南京成立陸軍訓練司令部。10月,孫立人選定台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台作為示範隊。

1948年1月,鳳山陸訓部的訓練機構定名為第4軍官訓練班。青年軍201師隨後抵鳳山受訓。1948年底,孫立人兼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司令長官和台灣防衛司令。1949年8月,升台灣防衛總司令。制定實施台澎防衛計劃,構建全島防衛工事體系,整訓撤台的80萬國軍。1950年3月,升陸軍總司令。到1951年4月,台澎所有部隊10個軍都已經一年以整訓,從剛到台時紀律全無,裝備寡劣,多為抓來壯丁的一群潰兵變為編制充實,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很有戰力的軍隊。

1955年5月25日,孫立人兵變案,正稱郭廷亮匪諜案。陸軍步校少校教官郭廷亮被政工系統從校中逮捕。其後台灣即傳聞有兵變企圖被偵破,而兵變涉嫌參軍長孫立人上將。海外輿論亦予以高度關注,各種猜測俱有。8月20日,蔣介石總統令發表,稱孫立人因匪諜郭廷亮案引咎辭職。孫立人就此被軟禁在台中,在家中種花養雞,教育子女。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政治開始趨向自由。9月,原中國駐印軍老兵500餘人成立聯誼會,為首為新一軍參謀長,曾任杜聿明第5軍參謀長,陸軍副總司令的舒適存將軍,及原新38師,新22師各任團長,新一軍戰車營營長,共10位將軍。即開始為老長官孫立人恢復自由而努力。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孫案翻案的壓力頓減,媒體上關於孫立人案的聲音漸起,立法和監察院中亦再起重新調查孫立人案之要求。3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上將親到台中孫立人家中,宣布即日起孫立人有完全自由。軟禁32年後的孫立人終於恢復自由。而對當年此案的調查經過亦得各方披露。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將軍於台中家中病逝。郝伯村上將命由陸軍總部以軍禮辦喪事。12月8日發喪,靈堂內設總統褒獎令和旌忠狀,宋美齡送花圈,及李登輝等之挽額。到祭的有以國防部長陳履安為首的國防部,參謀總部,三軍各總部等各單位,民眾近萬人。出殯前,行覆旗禮,先由清華大學代表覆蓋校旗,繼由維吉尼亞軍校代表覆蓋校旗,最後由許歷農,羅本立,溫哈熊,和當任陸軍總司令黃幸強四名陸軍上將覆國旗。靈柩安置於東山墓園,鳴葬槍,吹安息號。維吉尼亞軍校即在校史館中將孫立人將軍同另兩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傑出校友馬歇爾將軍和巴頓將軍並列,永久展覽孫立人將軍生前所用的軍服,馬靴,軍帽,馬鞭,繳獲的日軍軍旗,畢業証書,和畫像。

附新一軍軍歌
(原稅警第4團團歌,新38師師歌)
吾軍欲發揚,精誠團結無欺罔,
矢志救國亡,猛士力能守四方,
不怕刀和槍,誓把敵人降,
親上死長,效命疆場,才算好兒郎。
第一體要壯,筋骨鍛如百煉鋼,
暑雨無怨傷,寒冬不畏冰雪霜,
勞苦是顧常,飢咽芘與糠,
臥薪何妨,膽亦能嘗,齊學勾踐王。
道德要提倡,禮義廉恥四維張,
誰給我們餉,百姓脂膏公家糧,
步步自提防,驕縱與貪贓,
長官榜樣,軍國規章,時刻不可忘。
大任一身當,當仁於師亦不讓,
七尺何昂昂,常將天職記心上,
愛國國必強,愛民民自康,
為民保障,為國棟梁,即為本軍先。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671G2FO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3-11-02 11:07

  • shumny 金錢 +2 精品文章 2013-11-01 12:14

引用 TOP

敬禮

226師-677旅(台)/284師851旅(金)5B3C野戰步兵-- 57機槍射手
虎嘯南雄師步5營陸軍陸戰隊 226 + 284 = 510   
隸屬我家安全局--局長(兼管君事情報).0069情報員.首席分析師
下部隊南勢埔營區當天4 天3夜250公里行軍操場集合.我留守.
金門全島大演習第二天半夜尚義機場反空降連部集合.我退伍.

引用 TOP

向孫將軍致敬/Q_Q

陸軍步兵重裝長城師
雁門三之二
發射手+伍長副砲長

引用 TOP

所謂的"孫案"..其實就是當時高層的一場鬥爭..

受益人包括當時層峰將領和太子殿下..

而被害者..孫將軍算是較"佳"的遭遇..

這案子分為前中後三期..

都有不少的犧牲者..

段澐將軍..李鴻將軍....太多太多了...

郭廷亮後來也死的可疑..


有才幹者..無法出頭..

這就是國民黨在1949年一敗塗地的緣由..

引用 TOP

基本上,黃埔諸將領在當時皆為軍閥,君不見諸將不和,孔令晟曾說徐蚌大戰兩個將領近在咫尺,劉峙要邱清泉去就黃維之危,結果一周走不到,可能國民黨當時欠缺向周恩來這種角色,沒有一個夠份量的人居中協調,從此可看出老講的剛愎自用與小器。孫立人鋒芒過露,又不懂政治奸詐之道所以吃大虧,這是天意。有一個人寫一篇一百個偶然造成國民黨潰敗台灣,個人認為國民黨被老毛打敗乃理所當然,上下交征利,軍隊編遣又因擺不平各方勢力而失敗,所以再好的武器,在多的人,也比不上老共的欺矇拐騙詐術。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671G2FO 金錢 +2 讚!讚!讚!老共的欺矇拐騙詐術才是攻心為上! 2013-11-02 11:07

引用 TOP

二齒大說的對極了 蔣的私心自用 陳誠自搞派系 黃埔派中有系 匪諜滲透 再加上地方軍閥 以及戰後接收的黨務亂臣 國民黨走上敗途 造成蔣成了<丟了中國的人> (徐蚌會戰 國民黨八十萬大軍敗給解放軍六十萬部隊 更不說六十萬部隊中有許多是陳誠戰後主張裁軍被共產黨吸收的小兵 陳是第一號罪人之一)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218.166.213.x 於 2009-06-28 02:26 發表
二齒大說的對極了 蔣的私心自用 陳誠自搞派系 黃埔派中有系 匪諜滲透 再加上地方軍閥 以及戰後接收的黨務亂臣 國民黨走上敗途 造成蔣成了 (徐蚌會戰 國民黨八十萬大軍敗給解放軍六十萬部隊 更不說六十萬部隊中有許多 ...
中國國民黨會丟掉中國大陸敗逃台灣的原因除了前面大大講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蔣身邊最親近的人把美援大量的貪污掉,造成了使用美制武器的國軍敗給了他們口中的土八路的結果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二齒 於 2009-06-27 21:42 發表
基本上,黃埔諸將領在當時皆為軍閥,君不見諸將不和,孔令晟曾說徐蚌大戰兩個將領近在咫尺,劉峙要邱清泉去就黃維之危,結果一周走不到,可能國民黨當時欠缺向周恩來這種角色,沒有一個夠份量的人居中協調,從此可看 ...
同恩來
真的是
老共的定心之人

引用 TOP

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政治開始趨向自由。9月,原中國駐印軍老兵500餘人成立聯誼會,為首為新一軍參謀長,曾任杜聿明第5軍參謀長,陸軍副總司令的舒適存將軍,及原新38師,新22師各任團長,新一軍戰車營營長,共10位將軍。即開始為老長官孫立人恢復自由而努力。


比較有具體的平反活動,是在李登輝時代才開始.

小蔣執政末年,雖已解嚴,但沒人敢跳出來講話的.

這些人,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勇敢的.其勇氣差黃信介,施明德等人遠矣.


孫將軍,是美國人欲用之取代蔣介石之人選,雙方密切溝通過程,孫將軍並沒有嚴詞拒絕.

所以也有此一說,老蔣是先下手為強.讓美國啞巴吃黃蓮.


新一軍到東北打得並不出色,除了收復四平跟長春外,並無太大作為.當然了,新一軍在東北被拆開

使用也是原因之一.

引用 TOP

君臣大忌...功高振主 必死

永遠以陸軍步兵一六八師砲兵六七一營為榮 縱然它已不存在

引用 TOP

決定國民黨軍淮海戰役失敗的六個生死瞬間

  國民黨在大陸的敗亡,真正決定性的還是淮海會戰,國民黨雖然輸掉了遼沈會戰和平津會戰,但只要能在淮海戰役中獲勝,基本還能夠維持江南半壁江山,淮海之戰的失敗則註定了它在中國大陸的徹底潰敗,所以,淮海戰役應該稱得上國共內戰決戰中的決戰。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國民黨軍拼得最狠的一場,整個戰役中雖然也有個別部隊的成建制叛變,但至多也只是軍一級,而且還基本都是雜牌部隊,基本上所有參戰的蔣介石嫡系部隊都戰鬥到了最後,即使在戰局最不利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遼沈戰役中的長春鄭洞國部、瀋陽周福成部成兵團建制的繳械投降的情況,而平津戰役中傅作義守北平,一次性就不戰而降二十多萬。

  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國共兩軍傷亡最大、戰鬥最為殘酷的一個。國民黨軍在淮海一戰中有兩個兵團司令官戰死(2兵團司令邱清泉、7兵團司令黃伯滔),軍長、師長以下戰死者數十計,其作戰的堅決程度是整個國共戰爭中絕無僅有的。而中共軍隊方面為了勝利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淮海戰役是人民解放軍在三大戰役中傷亡最大的一個,其傷亡人數比其他兩個戰役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現在回頭看淮海戰役雙方的成敗得失,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觀點。國民黨在此次戰役中,曾經有那麼多次機會改變歷史的命運,卻一個也沒有抓住。

  一、48年十月初,實際負責國民黨徐州剿總指揮的杜聿明秘密制定了一個計畫,趁華野濟南之戰後正在休整,由武漢白崇禧部牽制中野東進,集中徐州四個主力兵團向山東華野發動閃電進攻,以祥攻濟寧而收復濟南,具體計畫是:邱清泉第二兵團和孫元良第十六兵團由商邱、揚山向濟寧、兗州疾進;黃伯韜第七兵團和李彌的第十三兵團新安鎮、曹八集向北攻擊前進,吸引華野主力並逼迫其在滕縣附近決戰。由於此計畫是杜聿明向蔣介石、何應欽直接彙報的,中共安插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兩位高級特工劉斐和郭汝瑰並不知情,所以華野方面對此基本上是一無所知,如果杜聿明的計畫真的付諸實施,毫無準備的華野方面肯定將面臨極大的困難,也肯定不會有後來的淮海戰役了。但是蔣預定發起戰役的十月十五日這天,蔣軍東北錦州失守,慌亂之中蔣把杜調往東北救火,而徐州的主將劉峙偏偏又是個庸才,從十月十五日到十一月六日這二十天的時間裡邊竟然毫無理由地命令四個兵團原地待命,坐等粟裕清醒過來並施以重拳。

  二、劉峙是個庸才蔣介石也不是不知道,所以蔣介石在十月二十日的會議上徵求了白崇禧的意見後,提議由白統一指揮徐州和武漢部隊,以對付劉伯承和粟裕的聯合攻勢,在當日的會上白滿口答應,並主動提出讓桂系主力張軫第三兵團開赴徐州作戰。不料到了十月三十日白又突然變卦,堅決不肯負責統一指揮,蔣介石臨戰前遲遲不能夠確定主帥是其徐蚌會戰慘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而白崇禧的臨時拆臺對淮海戰役的影響是很致命的,甚至超過了劉峙在指揮上的無能。

  三、徐蚌會戰中共軍史上叫淮海戰役,按早先毛澤東的作戰計畫是第一步向運河線的淮陰、寶應、高郵守軍攻擊,爭取消滅蔣第一綏區周岩部;第二步向隴海路東段的海州、連雲港進攻,全殲蔣第九綏區李延年部,這叫先取淮陰後打海州,故稱為淮海戰役,整個計畫比後來的實際戰局小得多。當時無論是毛澤東還是前線的劉伯承、粟裕都沒有那麼大的野心想一口吃掉徐州五十萬蔣軍,淮海戰役的真正發起人是兩位國民黨軍中將張克俠、何基灃。十一月七日華野部隊正在按原計劃發起進攻的時候,這兩個中將突然地帶領部隊向中共投降,從而也改變了中國現代史的方向。

  在當代中共官方史料中把這兩個人說成中共地下黨員,其實兩個人此前雖然和中共有所聯繫,但根本就不是什麼地下黨員。真正導致兩人叛變的原因是兩人在此前都曾大量貪污軍餉,而且兩人和當時的第三綏區司令馮治安關係一直不和,此時風聞馮治安要清查二人,慌亂之下兩個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帶著59和77兩個軍投降了中共。

  張克俠、何基灃帶走的雖然只有兩萬雜牌軍,但是對整個戰局的影響卻是決定性的,粟裕的應變能力在此時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他未等西柏坡的指示,命令華野7、10、13三個縱隊臨時變向,一槍不放就佔領了原來張克俠、何基灃的防區,築有完整工事的臨城、棗莊、賈汪、台兒莊全部落入共軍手裡,10縱直抵徐州西北三十裡的茅村鎮,控制了引河鐵橋,佔領隴海路上的大許家車站,在一夜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切斷了黃伯韜第七兵團十二萬人的退路。

  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張克俠、何基灃兩人出人意料的投降改變了徐蚌戰場國共兩軍的命運,導致國民黨軍淮海一開戰就處於一個極端不利的局面,以後雖竭盡全力無法扭轉乾坤,最終敗走陳官莊。

  四、如果蔣介石和劉峙在1948年11月初那幾天裡邊能夠有多一點的自信心,也許淮海戰役和中國現代史都要重寫。當時國民黨軍從各方面得到的情報都表明劉伯承部十萬人正在宿縣以西地區集結,當時杜聿明和邱清泉這兩位少壯派都主張以邱清泉第二兵團、孫元良十六兵團會合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共三個兵團(其中兩個是國民黨王牌兵團)先擊破劉伯承部六個縱隊,然後回師向東,同解放軍華野決戰,以解黃伯韜之圍。如用這個方案,蔣軍可以馬上從現有態勢發起攻擊,以三個兵團的絕對優勢,用7~9天的時間擊敗中野6個縱隊。如能夠做到這一步,只徐州會戰的第一回合,就能夠取得勝利。但是蔣介石和劉峙對黃伯韜守碾莊的信心不足,劉峙甚至認為黃伯韜至多只能夠守一周,所以否決了杜聿明的主動進攻的方案。實際上粟裕從十一月九日開始,動用了最能夠攻堅的五個縱隊日夜不停地輪番攻擊,整整打了兩個星期才解決問題,蔣介石在這種關鍵時刻他還是缺乏毛澤東的狠勁,過於瞻前顧後,缺乏那種賭徒式的精神,從而也失去了最有可能反敗為勝的一次機會。

  五、廖運周叛變直接導致黃維部突圍失敗。黃維原決定集中11師、118師、18師和110師共4個師齊頭並進,向雙堆集東南方向突圍。廖運周立即派人潛往當面中原野戰軍6縱報告情況並請求乘突圍之機舉行戰場起義。考慮到4個師齊頭並進,110師被夾於中間,不利於起義行動,廖運周向黃維建議,將4個師齊頭並進改為梯次行動,如果110師先攻擊得手,其他師即迅速跟進。黃維不知是計,還拿出一瓶白蘭地,為廖敬壯行酒。並指示“戰車、大炮,一律讓110師先挑”廖運周專挑重炮帶著走,回過頭來就把炮彈砸在黃維的頭上。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批准廖運周起義。規定了起義部隊行進通道和聯絡信號,指示6縱做好接應廖運周師和阻擊黃維的準備。11月27日廖運周率110師師部和兩個團5000人,在解放軍炮火掩護下,經6縱讓開的秘密通道,迅速向指定的地區開進。黃維被騙以為110師突圍成功命令後續3個師沿110師路線突圍,一進入當即遭6縱口袋陣夾攻痛擊,折回雙堆集。黃維突圍計畫失敗,軍心動搖,士氣一蹶不振。

  六、看了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後,人們應該為郭汝瑰鳴不平。這位當時的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長對於中共能夠在淮海戰役中取勝的貢獻被完全埋沒了。實際上,郭廳長在這場戰役中的貢獻決不亞于劉鄧粟等人,至少如果沒有郭汝瑰的精心策劃,杜聿明是完全能夠帶領邱李孫三個兵團撤到淮河以南的。

  杜聿明十一月三十日從徐州撤出來的時候,粟裕幾乎是絕望了,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裡邊專門有一個情節對此有很深刻的描述。郭汝瑰在這個關鍵時刻說動蔣介石迫使杜聿明改變行軍路線和行軍計畫,從而使杜部陷入粟裕的重圍。事已至此,一切都如推石下河不可扭轉了。
本文由倍可親網友[ Norman ] 於 2009-2-13 12:04 上貼
原文網址: http://club.backchina.com/main/viewthread.php?tid=745515

引用 TOP

時間會讓事實浮出檯面。敝人對老蔣抗日之功崇敬,對他失去大陸直覺不可思議,陳布雷的自殺是原因吧。成也黃埔敗也黃埔。老毛在圖書館的修練果真一耀昇天,眼睛雪亮,腦筋清明,用人得當,騙術無敵。當年潛伏在國民黨的間諜下場大都悲慘,但時間一久恐會平反。老共軍方一直宣揚部隊的豐功偉業與優良傳統,咱們卻一直消滅部隊傳統,好像從大陸逃到台灣的軍隊就是恥辱一般。本期傳記文學記載老共潛藏在台的大間諜吳石被抓始末,他官至中將作戰廳長,國府一舉一動都被老共掌握,這可能是白色恐怖的原因之ㄧ吧。以前的兵操練較多,雖然學力較低,但真的親愛精誠,戰鬥力昂揚,自從台灣人重掌軍隊後,貪污腐朽廢弛訓練,上下交征利,正值者黯然退休,戰力由此而降,民進黨責無旁貸。偺老祖在明朝渡台,老輩亦支持民進黨,但所見卻是.......,真正的愛台就是各安其位戮力以赴,國防經費珍惜使用,合理的訓練,賞罰分明,激發潛能,共擬願景,提升向心力,則國富民強。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向偉大的抗日將軍致敬,敬禮!!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