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木麻黃的啜泣(上)

一、漫談森林生態
    我服役於金門尚處於戰地政務的時期,當時島上除了駐紮的軍隊之外,居民人口密度不高,建設活動大多是軍方的工程,這並不像一般的民生設施那樣有較大的環境干擾。當時的金門,大片的樹林覆蓋全島,這對野生動物來說是一種良好的蔽蔭。綠意盎然加上點綴其中的傳統聚落,我因此喜歡上這樣的金門,淳樸古典,處處鳥啼,蟲鳴唧唧。
   金門原本也是個覆蓋原始林的蔥鬱小島,在明末鄭成功駐紮的時代,為了建造戰艦而伐盡了島上的原木,從此金門便缺乏森林,變成了一個童山濯濯、漫天飛沙的貧瘠小島。以我對森林生態演替的認知,我覺得金門要再度恢復原始林相並非不可能,既然在明末之前,金門原本就存在大片原始林,整個環境自然有形成森林的條件。如同其他的生態系一樣,森林遭受干擾而消失之後,會重新演替發育,只要干擾不再繼續,最後環境會回到原來的生態系,因森林各樹種落下的種子仍存於土壤中,形成種子庫(seed bank),地面動植物遺體堆積分解所形成的有機腐殖質亦未除盡;然恢復的時間短則數十年,長至百年甚至千年不等,端看遭破壞後的環境狀態而定;土壤中貯藏的種子要發芽須有其適宜條件,包括有利的溫度、水分、光度、光質、以及埋藏的深度,此外,種子本身的保存壽命也是一項重要因子。原本的森林消失之後,若以上的條件皆能配合,生態就會開始恢復,也就是「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所謂的演替,是指生態系的中物種不斷出現,又不斷被其他物種取代的現象,最後某些物種會穩定的存在下來,不再有取代的發生。森林是個鬱閉的生態體系,具有遮蔭相當大的環境。與空曠地相比,光線不足,溫度低而溼度高,即使是樹木稀疏的疏林,其環境仍與空曠地有所差別。因此在成熟的森林,生存其中的樹種是不需要太多光線的,也就是說,這些樹是不能忍受空曠的環境。森林在恢復的過程中,首先登場的是一片草地,但很快的,能在強光生存的陽性樹開始出現,當陽性樹種不斷佔據原有的棲地之後,環境開始鬱閉,溫溼度也出現變化,能在弱光中生存的陰性樹就漸漸取代了陽性樹,最後構成了最終的成熟林相。此後,除非又有干擾發生,否則生態的組成是相當穩定的。

二、戰地政務時期的造林
   對於森林生態的演替過程談了這麼多,其實是為了點出金門近幾年維護林木資源方式的瑕疵。近代所看到島上的豐富生態其實是國軍無意間造就的,在大陸淪陷,政府遷台之後,金門成了反共復國的前哨站,島上居民密度不高,軍隊卻大量進駐,我想駐軍對金門最大的貢獻就是造林的成功了。由於金門缺乏森林的屏障,在東北季風盛吹的寒冬,飛沙走石,寒風凜冽;夏季缺乏蔽蔭,晴天則酷熱難當。於是國軍開始造林,金門土地貧瘠,風沙又大,因此造林樹種選擇了適應力強而防風功能大的木麻黃。軍事化管理的準則是任務下達就必須貫徹,使命未成則遭受懲罰;記得當兵時每年的造林季節,上級會從金門林務所撥發固定數量造林樹苗給各連隊的輔導長,同時要求撥發的樹苗都必須存活,否則將懲戒連隊幹部。這種「鐵的紀律」要求之下,短短三十年,木麻黃迅速成林,也完全改變了金門的景觀。綠樹的庇蔭吸引了動物的棲息,因此金門的鳥種甚多,是賞鳥人士心目中的理想天堂。當然,成林的木麻黃也提供了民生所需的「附加效益」,樹林抵擋了強風,保護內地農作物的生長;掉落的枝條在金門瓦斯水電不發達的年代,常做為燒水煮飯的薪碳用材。夏季也不再炎熱,因為樹林連綿不絕,各主要道路幾乎都是綠色隧道,烈日被隔絕於林冠層之外,這樣的居住環境實在是相當舒適。
   以前面提到的森林生態系演替過程觀之,在專業性不足及國內政治環境改變之下,國軍的造林雖然成功,工作卻只完成了一半。木麻黃是一種適應性相當高的木本植物,它能耐乾旱與貧瘠,溫度適應範圍相當寬廣,在7.2~46.7℃之間皆可生長。可惜它屬於陽性樹種,強光下生長迅速,一旦成林出現遮蔭之後,光線不足成了它生長與更新的阻礙。此外,它是深根性樹種,根系可以下達很深的土壤,但卻不能忍受較高的地下水位,因為那會妨礙根系的呼吸;一般木麻黃多做為海岸防風林的造林樹種,海岸及小海島總是不可避免地有較高的地下水位,因此木麻黃造林約三十年後便開始衰退,大樹的生長趨於遲緩,林下發芽的小苗也難以存活,其實強度的疏伐(註一)以給予充足的光線,是可以延緩木麻黃的衰退的,但這又悖離了造林的宗旨。因此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林相變更,在木麻黃林之下開始種植陰性樹,以待將來長成取代衰退的木麻黃。

三、森林的悲歌
   在戰地政務的時代,國軍其實已經在進行林相變更的工作了,他們所選擇的樹種是光臘樹,一種半耐陰性樹種,可惜的是,這項計畫進行於戰地政務接近尾聲的時期。軍管結束後,造林工作移交給縣政府執行,自此部隊的造林計畫全部夭折。開放後的金門,執政的團隊是只向「利」看的顢頇縣府,經營觀光的是短視近利的無知民眾;好不容易花費數十年成就的大片樹林,在短短的幾年之間,一片一片地倒下。雖然在缺乏長遠規劃之下,觀光盛況急走下坡,樹木的砍伐也趨於緩和,綠色隧道的最大劫數卻隨之而來。民國八十八年秋初的一個午夜,丹恩颱風如不速之客般直掃金門,重創了殘存的樹林,然最令人悲憤的是,縣府在清除風倒木的同時,也順道伐去了其餘他們所謂「搖搖欲墜」將倒的樹木,砍除的樹幹堆積如丘陵般;中山林的後山,一根根的樹木橫躺,風陣陣吹著,蕭颯而悲淒。

引用 TOP

澎湖由於東北季風大,每逢冬天由於海水遭強風村上陸地,本地人稱為(鹹水煙)冬天一到寸草難生,除了木麻黃及少數仙人掌外,全部枯黃,所以幾乎澎湖的海邊都是木麻黃的防風林,早期木麻黃除了防風外,木麻黃的針葉,是相到好的材火,枯死的木麻黃樹幹,更是逢年過節蒸年糕必須ㄉ,所以早期會趁晚上偷偷的去鋸回來,因為附近都有海防部隊看著
所以,在澎湖服役的人,造林也成為必 備的工作,往往春天夏天種好,冬天幾乎死光,所以年復一年的造林,所剩無幾,但是長時間下來,還是會看到很漂亮的防風林,改天在澎湖服役的弟兄,再踏上菊島,說不定哪一棵幸運成為大樹的木麻黃,就是你親手栽種的,也算對小島的貢獻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0935825505 於 2011-03-14 04:47 發表
澎湖由於東北季風大,每逢冬天由於海水遭強風村上陸地,本地人稱為(鹹水煙)冬天一到寸草難生,除了木麻黃及少數仙人掌外,全部枯黃,所以幾乎澎湖的海邊都是木麻黃的防風林,早期木麻黃除了防風外,木麻黃的針葉,是相到好的 ...
其實澎湖日據時代,就引進了薩爾瓦多銀合歡作為防風林,生命力與繁殖力都很強,小時候這樹種還是禁砍,如果缺了燃料還是要我們這群小朋友去當小賊,如今滿山遍野都是,廣栽木麻黃應該是我讀小學的時候,每間教室門口都挖了花圃,每位小朋友都領了一顆木麻黃的樹苗,興高採烈滿懷希望的種下去,存活率結果當然是……零。那部隊的阿兵哥更慘,再大馬路旁就像挖散兵坑一樣,沒哪麼深差不多6、70公分的深度,種下兩顆樹苗,好像還有責任制,如果沒下雨還要用臉盆打水去澆。當年林投公園裡就有木麻黃的種苗中心,樹苗的來源都出自於此,現在不知還有沒有存在?

[ 本文章最後由 1076班長 於 2011-03-14 19:58 編輯 ]

從成功嶺走向成功之路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1076班長 於 2011-03-14 16:36 發表

其實澎湖日據時代,就引進了薩而瓦多銀合歡作為防風林,生命力與繁殖力都很強,小時候這樹種還是禁砍,如果缺了燃料還是要我們這群小朋友去當小賊,如今滿山遍野都是,廣栽木麻黃應該是我讀小學的時候,每間教室門 ...
不在囉,後來苗圃是移到菜園,最後也都沒有ㄌ,現在澎湖馬路旁都種ㄌ不同ㄉ樹,我不知道品種,很高大,長ㄉ很好

引用 TOP

我也造林過 我們分配的區域在[興仁]在拱北山下和[青螺]在尖山附近 從整地 挖洞 插苗 澆水 全部一手包辦 造林真的會累死人 每天從早忙到晚 什麼事都不用幹 澎湖要種成大樹真的很難 主要是風太大 之前學長種的很少存活 至於我們種的我就不知道 如果有活也已經長成大樹了 我想 這應該也算是我們對澎湖的一點貢獻

永遠以陸軍步兵一六八師砲兵六七一營為榮 縱然它已不存在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