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台灣的八零五零正在蔓延

   台鐵 不像 高鐵 捷運 ,車種單純 又沒 平交道
班次時刻 就夠亂了 在加上這種旅遊專列 誰避讓誰啊 閉塞區間都沒空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04761

熟齡旅遊-熱門玩法篇/鐵道、郵輪 樂齡旅人好選擇
聯合報

「六十五歲以上樂齡族是未來旅遊市場的重要客群」

台灣二○一八年進入高齡化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參團旅遊比率也是全台最高。
觀光署曾估算,台灣樂齡旅遊年產值可達四百億元

三要點、九個字:退休的熟齡族群「怕孤單、好學習、愛分享」

「軌道觀光也是熟齡族的好選擇」
軌道觀光具有準點不塞車[?、時程短、交通方便等優勢,恰可解決所有煩憂,加上低碳排,也能提供更友善服務。
近年市場除了中高端的鳴日號,也有懷舊版的藍皮解憂號、鐵道加鐵馬的「兩鐵旅行」,以及登山火車等,海外更不乏列車觀光,「火車就是風景]
-

咖麻妹安怎造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931/7706158
10位女子花6小時走11公里!熟齡旅遊「純女子登山隊」找回大學時代的純真美好

50後行旅就是穿越淡蘭、再朝聖世界遺產!70歲伯征服5895米非洲最 ...
today.line.me › article › WBXvZJJ
逾70歲大哥,出征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
「熟齡的行旅,是計畫型旅遊,無法說走就走。」

-
都馬要便宜又大碗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04766
熟齡旅遊-熱門玩法篇/一站式服務免奔波 定點遊夯
-

攻山頭 集點 衝百岳不論大小
護照 蓋 出入境章 國家數[以前的歐洲]

引用 TOP

二十一世紀初的怪現象

台灣颳起一陣怪旋風,是甚麼?
四界都是紅男綠女的   紈褲子弟  在街上溜搭。標準的配備;手機,低著頭一直滑,騎車如是走路如是搭車如是,想必上課也偷偷如是。不怕沒學校唸,反而是學校怕沒人唸!九分十八分的學校不少,想必這些都是  手機大學  滑滑系的菁英。

繳學費說沒錢,手機不斷換新,衣服到處情侶裝連靴子都是配對的。提個籃子抱隻狗兒趕時尚,時間大把大把的花,追星趕月新潮寵兒,家長在工地在馬路邊吆喝汗流浹背衣衫襤褸,逢人就說 孩子在唸大學所以要拚;拚學費拚房子租金拚所費。

可憐的是底層做牛做馬的父母,他怎麼曉得這些大學畢業的孩子脂粉氣質嬌貴新潮的後頭是 賺不倒人家的錢喔!
說玩一流,論工作無半步,吃飽想睡,肚子餓了天花亂墜,家財千萬猶可,家徒四壁怎麼也跟人公子哥兒起來?

沒錢的紈袴子弟,21世紀怪現象。(2015.1.18舊文)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我住的附近有一位現在住台北,刑警退休的本來以為警察很有錢,
好像不是這樣他老子不在他就跑回來接收他老子的錢在跟他老母
拿他的老本,說要接她到他家住,沒多久就把他老母推給一位沒結婚
的老弟,他老弟在工地工作 所以他有到工地就帶他老母到工地坐,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從記憶來 老人票 就是半價

憂心退休金追不上通膨 日本銀髮族掀投資熱潮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72174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日本即將擺脫通縮,但外界開始憂慮政府發放的退休金追不上物價增幅,也憂心人口老化會讓政府的社福負擔太大,

https://udn.com/news/amp/story/7266/7721913
熟齡旅遊-半價誰埋單篇/專家看法:尊重、安全、便利 比半價更重要
過了這麼多年,敬老卡福利不斷加碼,鼓勵熟齡出遊,還有比半價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尊重、安全和便利性。

熟齡旅遊夯/多坐公車能防老化?直擊超大型實驗場 他用靜忍慢打破孤獨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42/7713841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21896
熟齡旅遊-半價誰埋單篇/政府未編預算 敬老優惠半價差額誰埋單?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 ... alnews_ch2artbottom
基隆這樣做 公車坐到飽
熟齡旅遊-半價誰埋單篇/未見「老」乘客 司機找里長關心
司機久了都知道哪一站有誰要上車,「要是沒看到人就緊張了,會打電話給里長,拜託里長去看看阿公、阿嬤是不是生病了?」
之前有老人一個月搭三百多次公車,可能是老人在家沒人可以講話,又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在基隆市,老人家免費搭公車無上限,使得公車處年年虧損,最高負債達十七億元。
作為交通運輸產業,基隆市公車的確營運不善,但是換個視角,把公車當作長者預防老化的場域時,公車成為「移動的長照據點」,成效斐然。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21911
熟齡旅遊-半價誰埋單篇/友善出遊配套 守護長輩尊嚴

引用 TOP

小時候以「長命百歲」作為祝壽語送給長輩,以為百歲是祝福。
等到我們成為「長輩」,活在人人可能「長命百歲」的時代,發現百歲不僅不是祝福,還帶來許多焦慮。

高齡者的六個痛點「怕生病、怕沒錢、怕無聊、怕尷尬、怕無能為力、怕死後不安」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429/7753005
老了怕老伴或自己先走!

近百歲的老奶奶坐在輪椅上,被比她更老、身體更差、走路不穩的老爺爺推進來。
老奶奶身體多處不舒服,做了各科檢查都正常,
醫生將她轉診至榮總老年精神科。診斷她有恐慌症狀,

奶奶否認:「我有錢有房子,先生也對我很好,沒有什麼好焦慮的。」

問:「妳說妳會突然很害怕到身體撐不住,妳怕什麼呢?」

「我怕我先生比我先死掉,」
奶奶幽幽地説:
「或者,我比我先生先死掉。」


.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9/7531688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429/7515539
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51980
死亡焦慮
焦慮世代-療癒篇/焦慮世代 熟齡療癒商機熱

業配文 來了

憂鬱症比率提高、失眠的人變多,近年高齡者的諮商需求大增,長者心理不適就醫,近三年增加兩成。

除此之外,全球化競爭、疫情帶來動盪不安,嚴酷的外在環境,讓人們轉而往內,探索自己
,正念、瑜伽、頌缽、冥想、禪坐、人類圖等身心靈課程,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都有很好的銷售。

「焦慮世代」,前十名的榜單中,「心靈療癒」占大宗。

每個人心靈都很孤單

、每個族群都有壓力,隨著焦慮與壓力的增加,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關注心理健康、情緒管理和身心靈平衡,掀起了療癒商機。
從產業分析的角度來看,除了直接回應焦慮的書籍、諮商或是課程外,
間接助人消除緊張、紓解壓力的,也算是療癒的產品或服務,
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各產業─有人以吃和購物紓壓,
有人焦慮時就去跑步、登山,
更有不敢對老闆、同事發脾氣的上班族透過看復仇劇排解情緒。
療癒成為巨大的市場。

宗教扮演療癒與撫慰身心的角色,也透過數位轉型,回應這波需求。
國內寺廟教堂數高達一萬五千多家,這是不含沒有登記的宮廟神壇,
有人甚至開玩笑,國內的寺廟教堂比便利商店還多。
神佛經濟也思考零接觸,做數位轉型,例如點光明燈、安太歲、求籤、祈福、問事等,都可以線上完成;
有些宗教團體運則用LINE一起念經、禱告、共修並迴向,
也有金融銀行與二十家廟宇合作,信徒可以透過ATM點文昌燈、財神燈等,心情不好時還可以立即求籤詩。

引用 TOP

銀髮族也有小圈圈! 75歲婦排擠85歲嬤「裝年輕又好色」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些人雖然長了年歲,增加了許多見識,但有一些性格上的缺陷,卻未必能夠有所改善。
https://udn.com/news/story/6810/776171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兒少是朝陽、老人是夕陽...老人福利工作關懷度輸給兒少 專家揭原因
https://udn.com/news/story/7325/776442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彰化家扶中心和華山基金會今年各為弱勢家庭、長者募集1700多套年菜,彰化家扶今年靠後援團體「接龍」,元月底前達標


桃園推廣客語出收費貼圖 挨批美意打折
桃園市客家局與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為推廣客語,春節前夕推出「桃園客家」LINE主題貼圖,民眾發現須付33元才能下載不禁傻


   廢話文 廣告賣藥[健康食品]廣告:  為和什麼 賴 翠 你都不回覆 這樣下去 你會......

沒加入 群組 就自動排除啦

引用 TOP

退休找到第三人生

更希望像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那樣,到生命最後一段時間,都能持續地貢獻社會。

君暮政

老太子幾十年 幾十天天子

日皇生前退位 實不堪負荷
大奧裡 太子妃 熟記各代天皇生辰忌日 行禮如儀

明朝國 幾年不早朝 朝政大小事仍掌握 乾綱獨斷 權柄緊握
年幼天子 太后垂政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73845
焦慮世代-諮商篇/高齡諮商 盤點人生甩煩惱
衛福部擬推免費諮商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 ... alnews_ch2artbottom
焦慮世代-諮商篇/長照心理諮商 八旬嬤找回價值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 ... alnews_ch2artbottom
焦慮世代-諮商篇/憂鬱傾向長者 僅2成7接觸醫療
願意接觸醫療服務的憂鬱症患者,有五大傾向,
一是女性、已婚或退休或失業;
二是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
三有參加社交活動;
四有定期運動習慣;
五對疾病察覺度高者。

高齡者出現憂鬱等情緒障礙不願接受治療有三大因素:
1.恥於就醫或缺乏對於憂鬱症或情緒課題的認識
2.與外界接觸少降低社會參與率,降低治療機率
3.接受高等教育人數有限,也是低治療率的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 ... alnews_ch2artbottom
·焦慮世代-諮商篇/關心不會講 情感課要學
「你不是應該要早點起來嗎?」、
「這麼晚回家是把家裡當旅館?」、
「吃這麼少要當神仙嗎?」、
「你不是應該要幫我做點事嗎?」

「台式關心」讓關係更難連結

=
傳統 做了父母幾十年都快入塔還是學不會日新月異的現代親子人際關係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49.216.130.x 於 2024-02-18 13:51 發表

君暮政 ...
主少國疑。強君暮政

少年天子,毛沒長齊的黃口小兒,如何應對滿朝政客軍頭
十全老人,在位數十載,都可以有玄孫了,還沒交棒,祖制。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88488

退休過來人/50歲 提早過健康第3人生將人生分為三階段,
出生到廿五歲是接受教育期,
廿五歲到五十歲要創造經濟實力,
五十歲後來到黃金期,趁身體健康退休,
到七十歲享受第三人生,「算到七十歲是因為健康平均餘命。」

提早退休,先釐清是為了夢想,還是逃避現實?
心有顧慮就先不要提,如果是工作不如意或跟主管發生摩擦,建議解決當下問題。定好退休時間後,提前跟家人溝通,包含生活開銷縮減以及日常作息改變,減少日後老夫老妻吵架的機會。
   開大刀  被退休

退休過來人/重心擺回自己退休不心慌 -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88484
「退休後卡住的是心態不是方法,只要願意嘗試,就算是有進展。」

退休過來人/熟齡情懷自媒體闢新天地 -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88479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788495
退休力課程/拈花惹草防失智 儲備滿滿退休力
   嘿嘿嘿  想的那種花~ 茶~~

引用 TOP

   變調 橘逾淮變枳

--
替照顧壓力解套「斷食善終」掀越界爭議 -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1/7820655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讓照顧者備感壓力,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斷食。

醫界認為斷食善終被過度美化

近年衛福部立台中醫院復健科醫師畢柳鶯推動「斷食善終」,被視為解決照顧壓力的另一種解套方式,卻引發疑似「被善終」的亂象

病主法門檻過高 適用對象有限

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盼取代安樂死法,採預立醫療幫助患者好好善終。
目前台灣擁有病主法與安寧緩和條例的規範。
只是法規仍舊保守,對於適用患者的定義嚴苛,患者想撤除維生醫療,醫療團隊也難以協助。

部立台中醫院復健科教學主治醫師畢柳鶯,看到善終法規痛點,倡議「斷食善終」,透過逐步停止餵食,幫助患者「加速死亡」,達到善終目的。

協助斷食善終仍須取得患者本身的意願,若已經是植物人,則由家屬依患者過去的意願,或價值觀推測是否有善終的想法,她才會協助斷食善終。

未全包含自主意願 踩法律紅線

不少照顧者握有失智或失能長者全然的照顧權,逕自採取斷食善終,已踩法律紅線,
且家屬協助斷食,難以透過解剖等方式證實是被善終,恐會醞釀成新亂象。

「病人有斷食善終需求,表示現行善終法規有其限制,患者必須自力救濟。」

國外把斷食善終稱為VSED,其中V意指「自願」,是斷食善終最重要的精神。
台灣預立醫療決定書的簽署率低,在沒有法律架構規範下,逕自進行斷食善終,被照顧者或是患者,具高度可能「被斷糧斷水」結束生命,在法律完備前,斷食善終執行者不宜逾越病人意願這條界線。
--

引用 TOP

   固體三餐不按時吃不下 管灌排泄不正常 醫囑斷食 用點滴撐
-
替照顧壓力解套?「斷食善終」掀越界爭議倡議者畢柳鶯有話要說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 ... alnews_ch2artbottom
畢柳鶯:斷食善終第一個對象 是自己的媽媽

不忍媽媽飽受疾病之苦,幫助她逐漸斷食,廿一天後,媽媽一句「我要去遠行了」安詳離世,因幫助媽媽的經驗,也開始幫助其他患者斷食善終。

連一隻蚊子都打不死,半夜受苦時呼喚半天,也沒有人會來拯救自己,臥床的歷程僅有「痛苦」可以形容。

面對復健卻已沒有復健潛能,生活品質因為身體狀況變得低落,對於這樣的患者相當同情,他們臥病在床,受疾病所苦,家人也需耗費心力協助,「這些重症病人,醫療只能救回他們的生命,卻無法讓他們再像常人一樣生活。」

斷食善終有助於解決台灣善終法規限制,幫助重症病人減少無效醫療,以人道為宗旨,可以減少人生最後一哩路因為疾病引起的痛苦,面對所有患者,她都像是面對自己的母親一樣,希望所有人能夠安詳離世。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 ... alnews_ch2artbottom

倡議變調 畢柳鶯:非我本意

如果患者本身沒有意願,並不是她協助斷食善終的範疇

如果有照顧者曲解她的用意,讓沒有自主意識的家人斷食,並非她的本意,也不是她所倡議的方向。

是在患者還有意識前,先確認意願,且如果患者在生病的過程中,身體狀況逐漸好轉,斷食善終都是可以即刻停止執行,並非沒有彈性。
--

引用 TOP

  鬧營  要約束  看不清  手無力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 ... alnews_ch2artbottom
患者被善終? 關鍵在非自主決定

「斷食善終、安樂死作法,都是為了減少痛苦,而非以死亡為目的。」

臨床上雖有患者家屬要求拔除鼻胃管、不要打點滴

斷食善終概念上更接近「醫助自殺」,即在醫療人員協助下,加快死亡進程,常被一般民眾視作「比較溫和的安樂死。

執行斷食恐會面臨脫水等症狀,過程未必安適,也需要醫療團隊從旁減輕痛苦

斷食善終與安樂死不同,死亡時間難以預期,有人經過數月生命徵象仍穩定,要執行完成需仰賴患者的毅力及耐心,家屬也須面對旁人質疑「把親人餓死」的社會壓力。

安寧療護在幫助個案離開的最後一段路,也會有「不再進食」階段,但與斷食善終的斷食定義完全不同。
個案走進安寧療護的階段,是本於「自主決定」,
但斷食善終的對象,有部分是「非自主決定」,這與現行法規就有很大的差異。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主法的精神是「不用外力延長自然死亡過程,也無意圖提早結束生命」,
而依規定,需有二位醫師判定患者符合末期定義,這是為了更加謹慎,實際上並不嚴格。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1/7820596
全台逾2千植物人 等待善終解方
---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6005/7821452
病主法2019年上路至今 預立醫療決定不到1%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95 ... alnews_ch2artbottom
檢察官:斷食善終 遊走灰色地帶

斷食善終醫院則是不提供食物,或拔除鼻胃管等消極不作為,明顯偏離加工自殺罪構成要件,而是遊走於道德、法律間灰色地帶。
醫院執行斷食善終前,勢必會和患者簽立同意書,一方面取得當事人同意,也能切割加工自殺或其他法律相關責任。
----

引用 TOP


長照2.0 失智照顧之研究–以長照支付新制下居服員 …
張淑敏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97431
失智照顧-家人篇/忘記沒關係 失智嬤變粉紅戰士
徐紫柔是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的導演,這部片的主角是她九十七歲的失智外婆蔡鍾景妹。
幾年前,徐紫柔邀請家人和鄰居成為她的演員,拍攝「記憶戰隊」三部曲放在YouTube上,故事描述被殭屍偷走記憶的社區,在平均年齡七十幾歲的金剛戰士挺身而出後,化解危機。拍攝過程成為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
影片以輕鬆的方式談討論失智症,有助於降低社會對失智症的汙名化。「但失智症有很多面向、病程很長,照顧現場多數是慘烈的,尤其是一個人的照顧者。」

首先,照顧失智者,需要團隊,就像打擊殭屍需要一群金剛戰士,照顧失智也很難獨力完成,外婆能維持輕症那麼久,是因為整個家族的陪伴,甚至鄰居、社區都扮演了積極角色。

第二,失智照顧,需要創意與幽默感,才能走得遠。

最後,就像金剛戰士資源不足得共用變身腰帶,家屬在失智照顧現場也常常陪有足夠的資源與武器。大家除了從這部片看見失智者的需求,也可以試著去理解了照顧者的孤單。

失智也能是喜劇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97434
心有戚戚焉 讚同此文蹭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97441
失智照顧-家人篇/三大困境 讓失智照顧之路變孤獨
第一原因來自於社會對失智症的不理解。
第二個孤獨來自於,失智症是退化性疾病,不管你多努力照顧都不會「好起來」。
最後,因為疾病的影響,失智者會慢慢忘記你,就算曾經親如夫妻、母女、父子,最後都只剩病人與照顧者的關係。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317130
失智失蹤 ─家庭對策篇/失智者獨居 多重防護不漏接
-
外籍看護篇/失智照顧給移工最強後盾 - 聯合報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834687
照顧不離職-照顧假篇/照顧離職 逾15萬人無法工作
照顧家人 逾6成考慮離職
留在職場的照顧者,也不斷面臨「是不是該回家照顧長輩」的掙扎與拉扯
請假太多  照顧者被迫失業
-
照顧不離職/媽媽突中風想請假被刁難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42/7828605

新聞辭典》家庭照顧假
根據「性別平等工作法」,受雇者於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嚴重疾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時,得請家庭照顧假。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834699
照顧不離職-照顧假篇/孫輩照顧者 化壓力為動力
-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834694
照顧不離職-照顧假篇/主管諷「家醜」 照顧者請假遇刁難
-
滿滿的細節,訊息量太大根本來不及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880285

窮得只剩下房子【有房沒錢篇】/窮到只剩房 社福邊緣戶更苦

2024-04-06 聯合報/ 記者張瀞文/綜合報導  

「住」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晚年要有保障,只有房子是不夠的,對某些老人家來說,房子非但不是保障,還成為無法獲得生活補助的阻礙。

守著老房 每月三千過活

八十九歲的鄭奶奶家在[花蓮]火車站附近,
...
因[老舊平房在鄭奶奶名下,
所以她沒有低收入戶身分,無法申請相關補助,僅靠每月三千多元的老人年金過生活。
她是所謂的「社會福利邊緣戶」
-
住家距離鄭奶奶約三公里外的周小姐也是邊緣戶。
七十歲的她和先生住在[花蓮大陳新村][淚眷村,
房子是好幾年前花兩百萬元買的。[?花蓮的房價
年輕的時候,周小姐開了一間卡拉OK店,也賣衣服。
...
加上一間房子,沒有任何社會福利身分,
僅有勞保加上年金每月七千多元,
先生則是因為失智,去年領到身心障礙手冊後多了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加上年金,
每個月有一萬多元補助。
-

離鄭奶奶和周小姐一百五十公里遠的[台北市[天龍國
,八十二歲的顧伯伯的晚年則是另一種境況。
顧伯伯上無父母下無子女,沒有存款也[沒有不動產][?租房,是北市的低收入戶,低收加上年金等補貼,
每個月有兩萬六千多元補助,
對於物欲低、每天只吃一餐、身體健康的顧伯伯來說[非常足夠。[?
他很感恩現在的生活。
-
「窮到底(像顧伯伯)反而好過活,因政府的補助夠。
窮一半窮邊緣的,才是最辛苦的。」

崔媽媽基金會社會發展處長張偉瑜苦笑說明,
崔媽媽服務當中,許多是所謂「窮一半」、「窮邊緣」的長輩,已老得無法工作,
靠每月七、八千元的補助,吃飯、看醫生,
無屋者甚至還得去租房。[?老後租屋非常難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