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中
小
第 6 則發表於 2022-09-11 10:12 - 發短訊 - 加好友
只看該作者
鬼月
四五十年代的鬼月那種氣氛不見了。
不見是好事,這跟電力普及照明不缺有絕對的關係;以前的人喜歡講鬼,見到黑影就開槍或說含沙射影,夜間四下暗黑加上腦子裡的鬼故事,稍有風吹草動,就起雞皮疙瘩繪聲繪影。
小時候幾乎每戶人家 都豎燈篙;在院子門口路旁插上一支透尾綠竹綁上斗笠,再掛著一盞煤油燈〈灯仔火〉,還有紙流蘇,閩南習俗黃昏在燈柱下插上三炷香,說是給好兄弟照路。不過依我的觀察應是鬼月昏暗怕被出入的人嚇著成分多,大家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百來人,下田回來出去小店買辦難免人影幢幢。所以有盞燈發揮安定的作用比較大。
我家是曾祖父、母掌家,夏秋晚飯後都會在前庭稻埕納涼談笑,婦道人家最喜歡講鬼故事又膽小,我媽是一群小姑妯娌的班長,講完故事會起鬨一起去小店買〝鹹酸甜〞,還沒上國小的我一聽溜到屋後抓了一條草繩一束稻草趕緊跑到竹圍出口〈私有宅地的門禁〉,拉下一桿斜斜的竹子丟上繩子下拉綁定稻草,躲在竹子後面等待,一群人大小聲的嬉鬧逐漸近了,等靠近時往下一拉嚇得轉身哀叫狂奔。我趕忙把繩子拉下抱著草去塞在草堆下然後跑回去湊熱鬧。
叔伯公等抄起農具傢伙全員出動,我又跟著後面追逐熱鬧,回來男人罵女人亂說、膽小,又是一場好戲。
哪有鬼?他們始終不曉得是我搞鬼。
沒有鬼的,不要自己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