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宗教宗教

拜拜用素三牲的

豆皮 香菇頭   沙其馬 果凍 鳳梨酥   麵包

借用網路上的幾張圖
https://imgur.com/vTZMY82
https://imgur.com/AefbmZQ
https://imgur.com/2GioJy0
https://imgur.com/rRW8aHs
拿去拜拜用的三牲長這樣


不管是拜神、拜佛或祭祖
會用三牲當供品就是要遵循傳統,用三牲祭禮祭祀

結果
搞個素三牲出來,用假雞假肉假魚來祭祀…

不管是自己吃素不吃肉、
還是覺得祭祀對象要吃素不能吃肉

想吃肉但又不能破戒
所以搞出一堆素葷食來滿足口腹之慾

用猴頭菇做出素羊肉爐就覺得很好笑

儀式就是一直在變的東西
不然你覺得現在的祭祖有擺滿嗎?
蠟燭換成LED燈?
燒紙錢簡化?
香的數量?
在意這個得了吧 非你辦的 甘你屁事
去考據一下你現在拜的 是哪年的版本
不夠傳統 我可是不接受的呦~1


用食物發展來看的話基本上沒甚麼問題
但是用邏輯來看的話 根本是智障

如果只是為了環保或三小的發展出了用素食能夠做出替代品的新食物
那很好

但是 搞出這些素食的人 幾乎都只是為了宗教或吃素而搞
老實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第一
你大部分人想吃素是因為傳統的宗教信仰

但你卻搞出一堆素食肉類 素三牲 素肉 素火腿
那你根本沒有切斷你對世俗間肉食的慾望
你還是想吃 只是搞出的不是真的肉的來安慰自己 自欺欺人

第二
自以為弄出來很像真的 其實味道還是大不一樣

拜完就只能想辦法二次加熱
沒辦法從頭料理
通常都不太好吃

而且在家門口或神明廳拜拜
供品基本上都會放幾十分鐘,等燒完金紙才收
如果是小年夜拜完天公再去土地公廟的話
很容易超過一小時
啊是不怕食物壞掉長菌或沾到灰塵香灰喔?

為了符合禮節
方便又安全衛生的方法
就是用麵包三牲等模擬品

通常也不會有人不愛吃,就蘋果麵包
而且還便宜

跟拜的人、被拜的對象吃不吃素完全無關

  水中八萬四千重蟲~~~

引用 TOP

   
正沖 對沖 偏沖
平安燈 光明燈 禮斗燈
每年的香油錢... ...

馬來西亞華人大年初九拜天公 吉時點香盼興旺發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777631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年初九拜天公是大馬華人社群傳統,包括檳城、巴生與吉隆坡亞羅街等地昨晚開始舉行天公誕大典,

走春拜廟政治學 較勁濃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777662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大選後的桃園市春節仍嗅出政治味,市長張善政過年至少跑39間宮廟,比去年多,2位副市長也幫忙「打群架」,

   玉帝也輪值? 某年說 輪到 關公 當值

引用 TOP

最近看了一則新聞莫步行進香團已報名到十一萬人之多,
不知道是媒體努力拉抬還是怎樣,我也拜神
不想講太明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大過年的總要『走春』一下,本來年『初四』帶老婆到南鯤鯓代天府走平安橋,抵達前車流太多塞在街道上,這才發現外頭多了一大片免費停車場,也是車滿人患交通管制,更別提裡頭人潮有多擁擠,回家後又『刮中』一台機車…我家車庫的機車,唉!當晚舊疾復發躺了幾天,大過年的諸順不太順(初四…諧音『出事』?)。

躺了幾天身體恢復元氣,這回改走訪土城聖母廟走平安橋(去年也來過)和鑽轎底,似乎財運不佳?拿錢幣丟好枚都沒中『開運鐘』(去年有中好幾枚),老婆倒中一枚,到廟前廣場跟風買刮刮樂,兩張都沒中,算啦!

1開運鐘:今天風有點大,我老是丟不中?




2孫悟空。




3月老星君殿,這個…我不用拜。




4文昌星君殿,要拜一下。




5文物展示室參觀一下。























6這些都是學生作品。




7到美食區吃一下小吃。




其實廟前廣場還有警局設攤位做防詐及交通安全宣導,有重機和大型警察玩偶可以拍照。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猛沃營參一 金錢 +30 2024-02-28 00:53

  • 蔡店連 金錢 +12 最後一張照片,非常親切。 2024-02-27 22:44

  • 必勝 金錢 +3 2024-02-27 18:37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20 2024-02-27 17:38

  • 哈密瓜 金錢 +12 2024-02-27 15:16

  • Alona 金錢 +20 精品文章! 2024-02-27 13:55

  • 訓練士 金錢 +20 讚!讚!讚! 2024-02-27 12:52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引用 TOP

   近幾代才養成  儒道釋已混淆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85220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female-worship/

研之有物》抗拒婚姻的叛逆女神!揭開何仙姑信仰背後的祖姑崇拜文化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究所廖小菁助研究員

揭開不婚女性的崇拜傳統

八仙中的何仙姑、媽祖林默娘、觀音妙善公主,都是我們熟悉的女神

八仙是在漫長歷史時空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傳統,

早期的八仙名單是沒有何仙姑的喔!

直到,明代嘉靖、萬曆年間,
何仙姑才正式入列,不僅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最晚加入的成員。

這位何仙姑究竟是誰?

有人說祂來自湖南永州,
也有人說祂是廣東增城人。


事實上,八仙故事是由戲曲、小說、寶卷等多重文本所建構,
常因應歷史流變、地方風俗、創作考量等形成不同版本,
加上傳播媒介的多元性,
[每個規矩都十里不同風俗]
很難確認哪一個版本的何仙姑較接近「真實」。

宋代,社會有一類身分特殊的女性宗教師,
既非佛教的尼姑,也非道教的女冠(女道士),
她們生活在市井之間,大多沒有成親。
地方上認為她們具有預知世事或治療疾病等神異能力,常以「仙姑」稱之。

然而,大部分的仙姑在去世後就慢慢被人淡忘,
即便有人祭拜,除非異常靈驗,或對政治、社會有重要影響,
通常難以成為長久存續的信仰傳統。
因此,持續受人崇拜的仙姑是相當特別的存在。

何仙姑的傳說歷經宋代的醞釀、明代的發展,
其廟祀版圖自清代開始向外擴散。

明清時期,宗族制度在廣東泛珠江三角洲地區逐漸流行,
照理來說,何仙姑的不婚身分有破壞「男婚女嫁」社會秩序的隱憂,應該不被接受才是。
但是何仙姑卻一直維持抗婚的鮮明形象,
甚至在宗族制度最為成熟的晚清時期,[?
以融合神明與祖姑的「仙姑婆」身分,進入各大何姓社區的祠堂與廟宇。
[ 劇說 開始拜牌位的 是拜 母系 ]

增城的何仙姑一年有兩次誕辰慶典,
分別是
農曆三月初七的正誕、
農曆八月初八的成道誕。

在傳統士大夫與正統佛道專業人士眼中,是不入流的行為[?,但在民間卻盛行已久。
   最好是


到了明清時期,
當地逐漸成為宗族體制盛行的社會,想繼續祭祀未嫁女性就沒這麼簡單了。[?

在宗族體制下,這些女性違背了以夫家為依歸的理想,
連原生家庭都不能在家中神龕或宗族祠堂供奉牌位。

為了讓地方上既有的未嫁女性祭祀傳統,得以在宗族體制下延續,
勢必得想出一套不違反宗族價值觀的邏輯。[?

「有功於宗族」成為合理祭祀未嫁女性的說法。

粵語有一句話叫「人神一理」
形容人怎麼過、神就怎麼過。

「何仙姑的故事還沒寫完!」
何仙姑的故事未完待續!
--

引用 TOP

自由廣場》拜顏清標?拜鄭銘坤?還是拜媽祖?
》﹙李筱峰專欄﹚向媽祖致意 向信徒請益

天上有這種要求人們浪費資源、破壞環境、污然空氣、危害國民健康的神明嗎?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4-03-25/913488

》世界史的筆記(九上):摩西們與一神教
Newtalk新聞-專欄   |
黃吉川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4-03-28/913987
》世界史的筆記(九中)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4-04-02/914473
》世界史的筆記(九下):摩西們與一神教  

作者:黃吉川(筆名江夏)大學講座教授

參考看看 參考看看 參考看看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14254
苦澀神聖的日子 被吞噬

資本主義染指環保,比中世紀羅馬教廷拿贖罪券斂財更虛假。

耶誕節如今沒了神學辯證,

感恩節不感謝原住民、感謝神,變成瘋狂大促銷。

更慘是五月國殤日,別說緬懷陣亡將士,除了排隊、上網搶特價商品,美國小孩只記得那天是游泳池開放的大日子。


  地球日起源很哀傷
,一九六九年,越戰成為美國人的夢魘,年輕人對於把他們送去亞洲受死的政府極度不滿,一點火星就民怨燎原。
當時加州聖塔芭芭拉外海的油井爆炸,漏油使得海鳥、海豚、海獅等等橫屍遍野,年輕人紛紛上街抗議,要求乾淨的空氣和水,那是地球日濫觴,也促成尼克森總統開啟美國首度環保立法。

-
挖掘研究採訪查證
讓閱聽者知道始末

引用 TOP

會考加油!全台必訪12間超靈驗文昌廟大集合 加持考運別帶這些東西
https://udn.com/news/story/12146 ... dn-catelistnews_ch2




某處文昌廟+公園=流鶯+流民

後來才又在別處蓋偌大孔廟 養蚊子
孟母三遷 孟父入祀孔廟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59589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欲問天理,先問人心

2024-05-13 聯合報/ 潘襎  



日本人每到天雨連綿得令人發慌時,人們在屋簷外掛起「晴天娃娃」(Teruterubouzu),用白手帕紮起圓球,垂下餘布,在圓球上畫起眼睛與嘴臉

「坊子」(Bouzu)是日語的出家和尚,希望藉此乞求止雨。這種習俗出自於日本古代有關雨水祭祀大多出自於佛教僧人,日本電視劇或者卡通影片時常見到「晴天娃娃」。

「晴天娃娃」實為古代厭勝之術,施巫術於替代物上成遂願望,日後演變成生活習俗。

這種習慣原型乃為中國西北部「掃晴娘」風俗。宋末元初李俊民就有〈掃晴娘〉
詩,「捲袖搴裳手持帚,掛向陰空便搖手」,剪紙成女性,頭頂荷葉髮型,雙手持掃帚,掃去連天雨水。

《西遊記》記載一節魏徵夢斬龍王故事。涇水龍王化身文士與相士打賭,相士預言某日某時城內外下雨成數。龍王接玉旨,竟如相士所言,為爭輸贏遂擅改時間、地點與成數,釀災無數,獲罪於天,玉帝震怒處以斬刑。龍王央求李世民遷延時辰,使武曲星下凡之魏徵不得依時上天監斬。太宗應允,遂於監斬時刻前召魏徵對弈,以解龍王之厄;孰料魏徵打盹入睡,夢飛天庭斬決龍王。龍王魂魄怨恨太宗失信,夜夜前來索命,太宗遂召秦叔寶與尉遲敬德護衛寢室前

--
「晴天娃娃」(Teruterubouzu)
「坊子」(Bouzu)
「掃晴娘」
出家和尚-佛家 哪門哪派

玉帝-哪位輪值?
龍王
武曲星-高官是天兵天將下凡

們神-版本
秦叔寶與尉遲敬德版

太宗李世民-漢族?鮮卑族?
-

引用 TOP

人們常常不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和背後意義,

  
。我先承認:多到爆。
: 本來想說什麼,想想還是算了.jpg=
滿滿的細節,訊息量太大根本來不及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1440
https://cuphistory.net/kyoto-temple-blood-ceiling/
即食歷史》京都寺廟天花板的腳印和血痕-記錄著一段悲壯歷史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6295


https://youtu.be/js3UI6oJ8_c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centipede-parade/

研之有物》百足真人大戰青盲蛇!臺灣最可愛又傳奇的蜈蚣陣

人們常常不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和背後意義,

究竟蜈蚣陣這種特殊的陣頭是從何而來?為何在臺灣南部鄉鎮受到熱烈擁護,在其他地方卻不見蹤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謝國興研究員在兩岸田野調查十多個年頭,研究民間信仰的流變與傳承,與我們侃侃而談蜈蚣陣的由來。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4964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cheng-sheng-tu/

研之有物》破解巨龍的神話!杜正勝院士談「中國是怎麼形成的」

在國際舞臺上崛起的中國,正發揮著全世界都無法忽視的影響力,而臺灣儘管在政治外交上與其針鋒相對,但在地緣關係、經貿文化等層面,都與中國有著密切且複雜的聯繫。客觀上,臺灣不可能對這個強大鄰國視而不見。

引用 TOP

。我先承認:多到爆。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082896


大衛的陰莖嚇到誰?美國佛州小學的「裸體藝術教材」風波

2023/04/07 轉角說

「崇拜陽具卻又害怕陰莖?大衛像的裸體嚇到了誰...」

米開朗基羅超越命運的人體:從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到最後的審判

2024/05/11 瓦堡學院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955097





























&





&

&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2.23.x 於 2024-05-15 06:48 發表
人們常常不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和背後意義,..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1440

https://cuphistory.net/kyoto-temple-blood-ceiling/

即食歷史》京都寺廟天花板的腳印和血痕-記錄著一段悲壯歷史

下次若有幸拜訪京都佛教寺廟,
例如
養源院、源光庵、正傳寺、寶泉院和妙心寺等等,

當你在寺內試著抬頭望一望天花板,將會發現有些特別印痕。
有些是腳印,有些則比較深沉,看來像是污漬...
這背後述記錄著一段悲壯的歷史!
==

蜈蚣陣的前身「藝閣」
源自九龍江出海口的漳州與廈門地區,

在清領臺灣時期,
由漢人移民將純粹鬥熱鬧的廟會藝閣文化引進臺灣,

經過數代傳承、與地方風俗結合後,發展出今日具宗教意涵的蜈蚣陣。
蜈蚣棚看似與曾文溪的蜈蚣陣相近,
但在外觀上以「龍頭鳳尾」裝飾,
應是從舞龍陣演變而來。

之所以名為「蜈蚣棚」主要是因為抬推閣枰的人數眾多,從遠處望去宛如蜈蚣百足。
-
時至今日,漳州與廈門地區依然可見到類似隊伍,
現今普遍稱為「蜈蚣閣」
幾乎都是龍頭龍尾、還有持龍珠的人作前導。
-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 2011 年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廈門海滄蜈蚣閣」

全臺著名蜈蚣陣三選:西港香、學甲香、蕭壟香

引用 TOP

西港香:全臺唯一世襲制蜈蚣神童

西港香蜈蚣陣在學甲寮慈興宮進行「蜷廟三圈」儀式。
歷史最久遠的,當屬西港刈香的蜈蚣陣,已世代流傳兩世紀之久。

大約一百多年前(1914 年前後)曾文溪改道,
原來負責籌組蜈蚣陣的庄頭蚵壳港,遭到洪水沖毀,
居民遷居到現今曾文溪南岸的公塭和溪埔寮等地。

雖受水災重創,但眼見「西港香」即將到來,兩庄居民排除萬難,大夥架起閣枰、父母帶上孩童,再次扛起蜈蚣陣行走西港。

此後每三年一科延續至今,按時出陣已成為當地人的驕傲。

西港蜈蚣陣的最大特色是世襲制的蜈蚣神童,
不同於其他廟方公開徵求,西港蜈蚣神童的角色與位置都是由各家傳承下來。

每次香科一到,家族中的適齡孩童就會著裝上陣,
許多小小冠帽和袍服已流傳數代人,穿戴在神童身上時常勾起全家人的兒時回憶。

西港蜈蚣陣還有一項特殊人設,
祂是玉皇大帝赦封的「百足真人」

每次出陣前都由公塭萬安宮的主神為蜈蚣頭尾開光,恭請百足真人入靈,
接著前往西港慶安宮參加刈香前的開館儀式。
-
其他陣頭(如宋江陣、八家將)的開館是在廟前施展陣法,

唯獨蜈蚣陣是「蜷(khûn)廟三圈」
接受千歲爺的認可、領令出發,
這種獨特的開館又稱為「架枰」

儀式完成後,家家戶戶就會推著小孩浩蕩而行。

遶境之時,蜈蚣陣走在最前,遇庄穿庄、遇廟蜷廟,不用遷就其他陣頭的路線。

穿庄是要帶走鄉境的瘟疫,

蜷廟是要淨化聖域,境內許多廟宇在建造時就已預留四周空間,方便將來蜈蚣陣蜷廟祈福。

西港刈香遶境四天,
圓滿結束後,萬安宮的執事人員會將蜈蚣頭尾取下、火化送神,彷彿百足真人升天而去,人間的不幸與災禍也隨之化消在空中。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6295

引用 TOP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666295

學甲香:保有龍頭造型、全程人力扛抬

學甲香蜈蚣陣,是臺灣唯一尚在出陣、保有龍頭鳳尾造型、全程人力扛抬的蜈蚣陣。


慈濟宮是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的首廟,

香火來自現今漳州市的白醮慈濟宮,

因此每年保生大帝誕辰前,學甲都會舉行「上白醮」活動。
在蜈蚣陣與其他陣頭的開路下,保生大帝來到將軍溪畔的白醮亭,鄰水遙祭祖廟。

由於上白醮繞境時間僅一天,無法涵蓋學甲十三庄,
所以每四年會舉辦盛大完整、歷時三天的「學甲刈香」

當然蜈蚣陣也必然出場,遊走於學甲全境。

學甲蜈蚣陣由後社集和宮籌組,據說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最驚人之處在於,祂完全由人力扛抬,
因為學甲當地認為,
用推的只是藝閣,
用扛的才叫陣頭。

學甲蜈蚣也有自己的人設,
相傳祂是青龍神轉化、協助保生大帝平亂有功的「蜈蚣公」

不同於其他蜈蚣陣紙糊的蜈蚣頭尾需要開光點眼,
蜈蚣公擁有木製的龍頭鳳尾,
常態供奉在集和宮,
出陣前裝上蜈蚣陣,前往慈濟宮拜廟,
拜廟時會在廟埕繞行三圈,圈中經常擠滿想讓蜈蚣公消災解厄的民眾。

學甲蜈蚣是臺灣唯一尚在出陣、保有龍頭鳳尾造型的陣頭,
顯然與漳州、廈門的蜈蚣閣同一淵源,
但堅持人力扛抬,又凸顯臺灣人將蜈蚣陣視為神明的代表。

引用 TOP

蕭壟香:108 神童上陣!爭奪世界最長蜈蚣陣寶座

蜈蚣陣的長度,
學甲蜈蚣陣有 36 位神童、
西港蜈蚣陣約 70 位上下,

佳里的蜈蚣陣則一口氣來到 108 位,
還先後受到兩次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長遊行花車。

佳里的香科稱為「蕭壟香」
由佳里金唐殿主辦,
從清代就開始刈香,
但在日治時期中斷,
直到 1987 年才恢復每三年一次的香科。

蕭壟香的蜈蚣陣每回需動用 108 名蜈蚣神童,
分別扮演 36 天罡與 72 地煞,
曾在 2011 年以 201.8 公尺,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

佳里另一隻蜈蚣陣由番仔寮應元宮主導,
同樣也是 108 人,雖然不是蕭壟香的一部分,也不定期出陣,
但在同一年再以 204.538 公尺,打破金唐殿的世界紀錄。

應元宮的蜈蚣陣也是純人力扛抬,
當年動員了南部各縣市轎班,約 1800 名壯漢分四班輪扛。
==

這些細膩觀察,來自謝國興「比氣長」的田調精神:
「田調是一種長期的交陪,
必須讓當地人接納你,
而不是感覺自己只是一個被研究對象。」

在訪談過程中,謝國興與我們分享他撰寫的書籍、拍攝的紀錄片,
當中許多受訪者都是認識十多年的鄉親。

「在戲棚下站得夠久才看得到最精彩的」
==
有證照 耆老不一定甩你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