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代才養成 儒道釋已混淆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85220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female-worship/
研之有物》抗拒婚姻的叛逆女神!揭開何仙姑信仰背後的祖姑崇拜文化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近代史研究所廖小菁助研究員
揭開不婚女性的崇拜傳統
八仙中的何仙姑、媽祖林默娘、觀音妙善公主,都是我們熟悉的女神
八仙是在漫長歷史時空中逐步形成的文化傳統,
早期的八仙名單是沒有何仙姑的喔!
直到,明代嘉靖、萬曆年間,
何仙姑才正式入列,不僅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最晚加入的成員。
這位何仙姑究竟是誰?
有人說祂來自湖南永州,
也有人說祂是廣東增城人。
事實上,八仙故事是由戲曲、小說、寶卷等多重文本所建構,
常因應歷史流變、地方風俗、創作考量等形成不同版本,
加上傳播媒介的多元性,
[每個規矩都十里不同風俗]
很難確認哪一個版本的何仙姑較接近「真實」。
宋代,社會有一類身分特殊的女性宗教師,
既非佛教的尼姑,也非道教的女冠(女道士),
她們生活在市井之間,大多沒有成親。
地方上認為她們具有預知世事或治療疾病等神異能力,常以「仙姑」稱之。
然而,大部分的仙姑在去世後就慢慢被人淡忘,
即便有人祭拜,除非異常靈驗,或對政治、社會有重要影響,
通常難以成為長久存續的信仰傳統。
因此,持續受人崇拜的仙姑是相當特別的存在。
何仙姑的傳說歷經宋代的醞釀、明代的發展,
其廟祀版圖自清代開始向外擴散。
明清時期,宗族制度在廣東泛珠江三角洲地區逐漸流行,
照理來說,何仙姑的不婚身分有破壞「男婚女嫁」社會秩序的隱憂,應該不被接受才是。
但是何仙姑卻一直維持抗婚的鮮明形象,
甚至在宗族制度最為成熟的晚清時期,[?
以融合神明與祖姑的「仙姑婆」身分,進入各大何姓社區的祠堂與廟宇。
[
劇說 開始拜牌位的 是拜 母系
]
增城的何仙姑一年有兩次誕辰慶典,
分別是
農曆三月初七的正誕、
農曆八月初八的成道誕。
在傳統士大夫與正統佛道專業人士眼中,是不入流的行為[?,但在民間卻盛行已久。
最好是
到了明清時期,
當地逐漸成為宗族體制盛行的社會,想繼續祭祀未嫁女性就沒這麼簡單了。[?
在宗族體制下,這些女性違背了以夫家為依歸的理想,
連原生家庭都不能在家中神龕或宗族祠堂供奉牌位。
為了讓地方上既有的未嫁女性祭祀傳統,得以在宗族體制下延續,
勢必得想出一套不違反宗族價值觀的邏輯。[?
「有功於宗族」成為合理祭祀未嫁女性的說法。
粵語有一句話叫「人神一理」
形容人怎麼過、神就怎麼過。
「何仙姑的故事還沒寫完!」
何仙姑的故事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