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漫談國軍槍械與火砲

引用:
原文由 天下無敵超速球 於 2011-12-09 13:19 發表



雖然我也經歷過57、65與T91的時代
大家也討論了許多好壞優劣
我就不加入獻醜了
不過我還是要提一下刺槍術的重要性以及在站場上經常性的使用率
或許大家會說目前科技進步
會使用刺槍術的機率偏低以及美軍已 ...
以下純屬個人想法 除非遇到超速球長官說的彈藥缺乏狀況只好使用刺槍術
若是為了攻堅發生肉博近戰 ,在三,四步的距離外 ,子彈速度應該還是勝過刺槍吧
記得看過德軍步兵介紹 ,他們也是不注重刺槍術的使用 ,反而單純運用刺刀甚至當作飛刀使用
所以他們刺刀設計時重量的中心在刺刀中央便於投擲 ,國軍刺刀重心偏把柄處 ,丟出去是亂飛的
不然也像祭司蔡大說的 ,配個手槍用用.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60砲長 於 2011/12/09 14:02 發表
關於子彈攜行,早年我問過一位職業軍人退伍的朋友,他年齡長我5.6歲

本是正期,但因故退役下來,原因不明,他對國軍,尤其是步兵部分很有見地,20年前每見面

總拉著他聊這些,可惜早已失聯.

他提到,部隊進入戰場,會 ...
當然
在戰爭開打前夕
戰場經營有利我方
包括武器彈藥的整備也是如此
因此戰爭初期當然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但是
戰線一旦拉長
金山銀山總有吃完的時候
即便如同美軍一般的後勤補保
在若干戰役中仍然曾出現接應不暇的窘境

再來國軍八年抗戰也是如此
甚至有數人一支槍的困境

所以我們可以在電影裡看見美軍撿拾陣亡同袍的彈藥
會看見國軍不得不出現大刀隊
今天台澎防衛作戰當然對守方有利(畢竟有主場優勢)
可是我們不像以前光金門就十萬大軍駐守
現在我們是強調"量少"質精戰力強
質有沒有精  戰力有沒有強我不確定
但是量少是肯定的

當戰線拉長
後勤補給可以維持開戰前夕的態勢嗎?
我們戰力強是因為火力在局部地區可以不斷創造出優勢
但突然有天彈藥接應不上
優勢馬上變弱勢
因為沒有旺盛的火力
我們人海戰術是拼輸人家的
因為我們量少嘛!!

刺槍術這東西會不會用到?
老實說我槍裡只要有彈藥我就不會笨到去跟敵人拼刺槍
但當我沒彈藥時
就算不想拼也得拼(為了活下來)

美軍過去一直有要求這東西
隨著美軍各項補給制度越來越健全
補給能量越來越強
才漸漸不強求這東西
但卻不敢完全廢止
因為她們仍擔心會有補不上的狀況
所以她們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要太生疏"

假如美軍都還認為刺槍術有機會提升他們士兵的戰場存活率
那我們的高層假如也要學習美軍放鬆對"沒用的"刺槍術的要求
那又有啥方法確保已經"量少"的國軍的戰場存活率呢?

引用 TOP

天下無敵長官講的我都很認同,但是我必須要對我前面的觀點提出補充,那就是我不是說刺槍術沒用,我的重點是如果沒有練到第二教習的話,就沒有招式可言,基本上對敵時都是拿基本刺亂刺一通,那槍的長短不見得真有那麼重要,這是我的重點,可能講的不是很清楚,讓眾軍友認為是刺槍術沒必要,這並不是我的本意•

美軍也許對刺槍術並不重視,但是單兵還是要練習搏鬥的,基本上將刺槍術換成基本武術,這種很難說好壞,但是美軍單兵上戰場戴的東西真的有夠多,不喜歡用刺槍術的理由應該跟身上裝備有關,不過這點我並不清楚•

不過美軍對後勤的重視一直是我認為國軍有加強的必要,國軍很喜歡為了佔缺讓兵科的將軍去領後勤,但是戰鬥兵科跟支援兵科差十萬八千里,負責的將領還好,會了解後勤部隊的專業,不會把戰鬥部隊那套進來用,不求上進的將領就亂搞一通,只要求一些小細節,將專業技工當小兵來用,也難怪國軍後勤補給一直都上不來,因為上層自已都不重視,那底下又會有多強?

陸軍重裝步兵269師806旅步六營步一連上等文書兵代理行政士官長兼連部組副組長

引用 TOP

任何武器(工具)的使用熟練度一定會因為平常的練習強度而有所不同那是理所當然
刺槍術在平時的操練對於器械熟練度與部隊整體性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在戰場上如果到了彈盡援絕的地步而不得不與敵近距離廝殺
小弟我應該寧可丟下步槍拿起圓鍬來K人 ,重量輕  ,殺傷力又不差
這想法應該是受到國中時代常看老兵張拓蕪的 (代馬輸卒) 手記所影響
這位老兵的經驗是說上刺刀插進對方胸口結果大多都是卡在肋骨拔不出來 ,導致無法反應而被殲滅

小小回應     我覺得一定有人會回覆說應該要用折凳(此乃十大兵器之首)

引用 TOP

先說好這是一個傻問題...不要噹我...
我雖然服役於10軍團58砲指部.
專長卻是通信報務.
又因為砲本連沒有砲組的編制.
所以對於砲的常識很是好奇
2.30年來常常思索一個傻問題.
如果發生戰事時.
到底有多少人懂得抽換砲管或槍管這類的技術啊!!
還有槍砲零件換修的問題.
我軍有戰場巡修的單位嗎?
還是槍砲管壽命還沒到達.戰事就肯定結束ㄌ.
唉!!根本就是杞人憂天的傻問題.....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人生一百五十過
寄情山水溪澗中
冷看溪畔一卵石
在山曾是骨嶙峋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無座力參一 於 2011-12-09 23:00 發表
小小回應     我覺得一定有人會回覆說應該要用折凳(此乃十大兵器之首)
十大兵器之首~~殘凳訣之摺凳套路.有開凳式與收凳式.以下套路招式僅供參考~~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阿JO 金錢 +1 哇靠!!行走江湖.必需熟讀啊!! 2011-12-09 23:29

  • 阿JO 威望 +1 哇靠!!行走江湖.必需熟讀啊!! 2011-12-09 23:29

  • 工蜂火箭兵 威望 +1 讚!讚!讚! 2011-12-09 23:26

284D852R7BWPN
-前埔營區-南甘坑道-西洪反空降堡19堡

引用 TOP

步機槍管是一般二,三級補保作業的東西,要換應該不會很難,現在已經忘記槍支細部分解時會有什麼東西,但是有料的話,對連級單位來說應該不會很難•
更換砲管就是另外一回事,那不是隨便可以二三級作業作的到,很多砲管都需要吊車來吊的,所以那就砲要送回原廠才可以換,基本上更換砲管在戰場上大概有一定的困難•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最爛的醫務士 威望 +1 步槍槍管可以換???那為什麼我那一把槍管靠近藥室那邊打到炸斷掉,我的上槍身只能整 2011-12-10 17:54

  • 最爛的醫務士 金錢 +1 步槍槍管可以換???那為什麼我那一把槍管靠近藥室那邊打到炸斷掉,我的上槍身只能整 2011-12-10 17:54

  • 阿JO 金錢 +1 是ㄚ..就怕沒料.沒人.沒機具ㄚ 2011-12-10 00:08

  • 阿JO 威望 +1 是ㄚ..就怕沒料.沒人.沒機具ㄚ 2011-12-10 00:08

陸軍重裝步兵269師806旅步六營步一連上等文書兵代理行政士官長兼連部組副組長

引用 TOP

說到96年飛彈危機
我本人當時在333師戰車營服役
當時確實很緊張
所有武器的彈藥攜行量"至少"都發到營級
以我營當時狀況與我個人記憶來說
單兵步槍的彈藥發到連級集中
每人七日攜行量(另有一個月攜行量在營級)
手榴彈全集中在營級
戰車砲與車裝機槍彈全車滿裝
其餘集中營部

爾後
我師隨軍團實施"干城操演"
雖說是"例行演練"
但因飛彈危機
感覺有些"相對性"
但很實際的狀況來了

弟兄操演在外
三餐的補給就補不上來了
雖然營輔導長每天盯每天罵
但是
事實就是每日三餐無法補給上
能補到一餐算正常
能吃到兩餐算好運
三餐都能吃到的
那是因為戰車油料用盡在路邊"顧路"
拜油料補給不上之賜餐車可以定點找到你
才有幸可以吃到三餐
所幸操演不用實彈射擊
否則彈藥的補給會如何我不知道

當然
多年之後的現在想必補給能量已有所改善
但是就算如此
我們應該還是要有萬一補不上時的"備案"
不是嗎?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無座力參一 於 2011-12-09 23:00 發表
任何武器(工具)的使用熟練度一定會因為平常的練習強度而有所不同那是理所當然
刺槍術在平時的操練對於器械熟練度與部隊整體性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在戰場上如果到了彈盡援絕的地步而不得不與敵近距離廝殺
小弟我應該 ...
服役時有幸見過一本小小的紅皮書.對岸的單兵教練準則.其中除了刺槍.也有用手邊器械
如十字鎬.單兵鏟.圓鍬...作戰教範.
另外.曾看過youtube影片.示範警匪持械對峙時.槍與短刀何者較有效.
5公尺內.如果警槍在槍套或3公尺內持警槍但手下垂.短刀勝率較高..

引用 TOP

很久沒留話,快速看了一下大家的留言,寫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也一直認為五七並不是一把適合國軍單兵體質(長/重/後座力大/攜彈量少),之所以會讓大家有所好感因該都是出自兩年的共同記憶(當兵的夥伴)之外也難得在那兩年內接觸到其他步槍(沒得比較).打過M14跟M16...要我作出抉擇的話,情感上我會選擇M14,理性上我則會選擇M16!
  刺刀給大家的觀念就似乎落在架在槍頭,準備拿來捅人!其實那是最後最糟的用途,刺刀最主要的用途在於讓單兵在某些環境下可以做出些基本求生的功能(排雷,剪切鋼索,切物求生,徒手攻防)偏偏這些東西都沒有少有人在強調,國軍所配備的刺刀設計也偏在上一個世紀階段(就是一把刀,沒有鋸齒,卡溝一類設計).我們所學習的一教習是很基本很基本的標準動作,這些動作只是"觀念"(EX:要"砍劈"的話,單兵鏟殺傷力更大)實際上場可能都是亂捅,二教習以上自由對刺那才真的會比較有實際的效果
  冷兵器確實是有"一寸短一寸險"的現象,但是上了刺刀的步槍不並是那麼的靈活,而徒手刺刀的搏擊格鬥是一直沒有聽說有人學過的,真的是有種遺憾感.(看過搶救雷恩大兵吧!那個猶太美軍是怎麼被德軍捅掉的畫面還記得吧?)槍枝設計上,就有考慮到加工以及維修上的需求,槍管與槍身段很多都是可以拆解(但是要些特殊工具).至於砲管的更換,依據我個人經驗,105榴彈是可以在戰場上作拆卸與更換(裝檢時就用人力拆下砲管),二戰期間,也可以看見德美兩軍在野站維修站(說穿有不過是個比較安全,有個野站天車架的地方)上拆卸戰車砲台,調換引擎的.問題是在更換新料有沒有辦法送上來
  823砲戰期間,不知有沒有人聽過或是看過有記錄顯示,兩岸砲兵有遇到砲管膛炸紀錄會是傳說? 我沒聽過也沒見過!所以我相信要在戰場上更換砲管的可能性應該很小.要換的話,開扁前就該都先換好了,一開扁,後勤狀況難料.就算開扁前沒換,一開打也應該是一路撐到最後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chocho55 金錢 +4 同意阿丸的看法,國軍的刺刀有很大改良的空間 2011-12-11 22:17

  • chocho55 威望 +4 同意阿丸的看法,國軍的刺刀有很大改良的空間 2011-12-11 22:17

引用 TOP

肉搏戰!不會使用用刺刀的!不如練用鋼盔還來得得心應手!台灣弟兄們騎車糾紛不是大鎖跟安全帽嗎?這個實戰經驗比較多! 雷恩大兵那幕~如果那位美軍伏地挺身多練一下手臂力量跟腰力多練一些!或擒拿莒拳有稍加練習!不會四肢無力的!弱肉強食麻=="

284師852旅步2營步3連搜索排前哨班尖兵伍伍長.

引用 TOP

反應好一些的~鋼杯水壺都能砸死人了!近距離真的是靠反應了!

284師852旅步2營步3連搜索排前哨班尖兵伍伍長.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阿丸 於 2011-12-11 02:14 發表
很久沒留話,快速看了一下大家的留言,寫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也一直認為五七並不是一把適合國軍單兵體質(長/重/後座力大/攜彈量少),之所以會讓大家有所好感因該都是出自兩年的共同記憶(當兵的夥伴)之外也難得在那兩年內 ...
你說的那東西記得是叫"龍門吊架",我一個同期在軍團裝騎連,他連上就有這樣的裝備;是類似下圖這樣的東西: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龍門吊架通常2級就有...
更換砲管其實也很簡單...
以105H來說..
砲架打平...
旋開制退複進機固定在滑道的螺帽...
將制退複進機及砲管用吊架吊住...
然後吊架向後慢慢移動(同時人力推動砲管向後)...
步驟到這..可以檢修制退複進機氣閥(向後退至氣閥突出於滑道)...
繼續後退可將砲管跟複進機完全拖出(同時準備凹字型實木來放置)...
旋開砲管上一個大鑼帽(制退複進機加油口下方的城堡螺帽)...
用吊架吊住砲尾環..同時將一塊大枕木墊於砲口..持槌敲擊枕木將砲管稍微敲退(卡很緊的)....
接著用2~3根實木柱..1根插入砲口..1~2根橫托於砲管下...
實木柱以人力施作上抬...同步稍微上抬協同吊架向後移動托出砲管....
當然..這是比較正式的拆法...
不動制退複進機..直接旋下砲管的固定螺帽然後抽出砲管也行..
但..砲管打平後的高度..砲輪.大架.會影響到吊架移動跟有點不好施力(枕木)....

通常..要換砲管..會連同制退複進機一起更換(整組來~整組去).....
這樣只需要吊架來施作就OK(人力減少很多).....
砲管及制退複進機接合不良得情形也比較不可能發生...
(上面都是題外話)

問題是..戰時..料件能不能送達(砲管通常存放在5級..1.2級根本沒有庫存)...

168師砲兵670營砲一連

引用 TOP

阿丸兄所提到的刺刀的設計方向,我完全同意,應該更多的作用是在設計給單兵在求生上(類似藍波刀),這樣才是多功能的器材對單兵本身也才更有用•

至於槍管跟砲管的更換,砲管我是不熟,但是看到有關823砲戰的文章,你可以看到砲兵指揮官,都對砲管的使用期限很是小心的在管理,對老共的回擊都不是打到爽而已,都是如果某砲今天打多少發,那還剩多少發的壽命,如果照現在這種用法,還有多久可用,所以他們每次在調火力射擊時,基本上都是在作資源管理的問題,確定一個營的幾門砲要打幾發,免的真的要用時候沒有可用之砲,這些是專業的軍官,所以推測在823時155以上的砲並不是那麼容易更換砲管的,不然就直接進廠換就是了

一般步槍的槍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首先步槍的槍管的壽命比砲管要長多了,打幾千發應該沒有問題,在戰場上步槍算是基本的配備,如果個人步槍真有問題,就已戰損的原因,不需要那麼麻煩,直接換一支步槍就是了•

機槍的槍管就可能有更換的可能,不過機槍本來設計都是可以更換槍管,所以應該不會很難就是了•

陸軍重裝步兵269師806旅步六營步一連上等文書兵代理行政士官長兼連部組副組長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