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閒聊]中二生看新聞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49.216.50.x 於 2023-06-21 07:09 發表
   根本是 看得見的手 操控 業配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313 ... dn-catelistnews_ch2
年輕人「迴避新聞」… 如何吸引Z世代 成媒體新挑戰


2023-06-17 02:10 聯合報/ 記 ...
追劇追不完
文章的更是消化不良
後版一類的各家網路上文章就這樣
D 槽都是資料 看不完啊

引用 TOP

有大師講日股有機會到六萬點,
那台股會二萬點吧?
這次反彈看起來很像回升 有可能會過前高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 普丁 緊急談話 摘要
普丁:
我才剛剛和所有戰區的指揮官談過話,我們的部隊正在英勇戰鬥。
某些人過分膨脹的野心和慾望導致了對俄羅斯的叛變(用叛國的字眼形容)
政府不允許俄羅斯重新上演分裂,我們將最大能力保護公民。
原本,在(對烏克蘭)特種軍事行動作戰的 華格納 戰士,是 俄羅斯英雄,
現在,華格納戰士的名譽和榮耀 被那些叛國亂黨的人出賣了。
所有蓄意走上叛國和威脅暴力脅迫,發動武裝叛變的人必將受到最嚴厲懲罰。
任何叛亂都是致命威脅,我們的行動將是強而有力的回應。
任何撕裂國家、社會的企圖,就像在俄羅斯的背後捅上一刀。
俄羅斯軍隊已經收到最新命令: 消滅那些武裝叛亂組織和帶領者。
      
2016年時土耳其未遂政變時,總統Erdogan緊急演說內容

「當然,今天不幸的發展僅為我方軍隊中少數份子所為,
這是一場被平行(指揮)結構激發的騷動,
那些意圖破壞國族團結之人將會遭受嚴懲,
使用屬於人民的武器、戰車、飛機、直升機來攻擊自家人之輩必會付出重大代價。」

「有鑑於此,總統、總理以及政府全體,都會做該做的事並挺身面對一切,
我們不會讓他們得逞的,我相信我們可在短時間內就克服今天的騷亂,
我很樂於指出我們上下皆一心要與這個問題奮戰,
絕沒有人有那個能耐能與我們的決心對抗到底。」

「當然,我在此也要邀請廣大土耳其民眾們,朝機場與廣場進軍吧!
讓我們在那裡眾志成城!讓那些提著武器的少數滋事份子隨心所欲,
至少直到今天,我從未見過有任何武器威力能高於人民意志!

(記者提問有關軍隊指揮鏈的問題)

「現在軍隊指揮系統無法有效運作,規則都被破壞殆盡,
很不幸的因為由下至上的騷動導致我方指揮嚴重失能,
因此為了共和,我,總統暨三軍統帥,司法將會追究那群人,
為他們的擅自行動付出高昂代價,沒人會對此有疑慮。」

(記者提問有關軍隊高階指揮官被狹持的問題)
(記者所指之人可能為時任參謀總長、現國防部長Hulusi Akar將軍)

「我耳聞了,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依舊無從得知他是否依舊安好,
你知道的,發生這件事之後,(全國)氣氛都陷入低迷了,
所以造就這氣氛的人必然會付出高昂代價。」

*[1;30m(記者提問總統邀請民眾上街與事後是否會追溯肇事者)*[m

「司法將會嚴懲!這樣才會將讓信任我國民主的人們感到安心......
然後我再呼籲一次,(土耳其)民眾們,走上廣場給他們顏色瞧瞧吧!我也會跟進的!」

(記者最後提問政變有可能成功嗎?)

「我絕對不相信那些叛亂分子能得逞!綜觀歷史,沒有叛徒是成功的!
他們遲早就會消失,這點你(記者)應該也是清楚的。」

*[1;30m(記者對總統保證的安卡拉大返程做最後確認。)*[m

「這是當然的,很感謝你們。」

(倉促中掛電話,訪談結束)
==
(複製貼上自網路)

引用 TOP

看起來 俄國弱化已經成型,有可能還會分裂,
一個人把整個國家搞垮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我還沒當兵前印象中好像沒什麼在刮鬍子,記得好像是用剪刀剪,
剛到中心時班長會要求你刮鬍子,那時候規定是要用刀片的刮刀,我那時候沒用過, 刮起來沒刮的很乾淨
班長撿查時就用拔的。現在想起來還沒好笑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中醫師扮國父嫁女兒!「毛澤東」、「鄧小平」現身祝賀 賓客全笑翻


當初老爺子"回蘇州",還真想藉[朱鳳蓮][華春瑩]之名掛輓聯,想想沒時間(才租借2小時場地)做這無聊事,也沒人會懂其中含意.(要不,[朱德][朱鎔基][華國鋒])也行

引用 TOP

      

台北工專大學部
中南部第一志願科大技職生也會這樣嗎


還好當年一餐吃三盒飯量的員工只有一位
不然團膳公司也作不下去

當年一家自助餐也是白飯/炒麵免費(現量)供應
我是單裝"貪"他的炒麵,
結帳大姐說要算45元我會虧本
我說沒關係
後來還一樣單裝炒麵好幾次("熟"到免問就結帳)
(還有泡菜,辣椒蘿蔔乾,也免費)
=
獨家/ 熱炒店遇「免費白飯大隊」!30學生「狂掃2桶飯」嗆沒吃飽還洗1星

熱炒店是許多民眾吃飯聚會的首選,多樣的菜色配上白飯總讓人吃不停,但遇到「蝗蟲過
境」就讓店家頭疼了!

位在台北市民大道上的知名熱炒店「大道創意料理快炒」
(8)日有多達30-40名學生「沒訂位」就到店吃飯,
可能是學生很餓,在菜都還沒上齊時就把
「2大桶白飯嗑光」
學生不滿吃不飽,進而到google上狂洗1星負評,

對此,老闆無奈說
:「一下子那麼多人,根本來不及煮!」

老闆向《三立新聞網》表示,
昨天有學生臨時打電話來問說有沒有位子,本來說20人左右
來用餐,結果一到現場發現多達30-40人,
之前也有遇過類似沒訂位就來很多客人的情形
,基本上事先備好的2鍋飯是將近70人份量,並不是大問題,
「但這些學生在菜都還沒上
,就把2鍋近70人的白飯吃光,他們就狂吃白飯而已!」

接著學生抱怨沒白飯了,店家建議可以先點炒麵、炒飯,因為煮白飯需要時間,
但學生回應「不要」,且還沒等到白飯煮完,就不滿吃不飽而離開了,

老闆表示,他們沒有在餐廳現場胡鬧,但回去卻在google狂洗1星負評,本來評價4.1被洗到4.0,遇到這樣的事情很
難過。

據了解,該群學生是忙完整天的活動,晚上臨時到熱炒店慶功吃飯,

老闆喊冤:「可以理
解學生肚子餓,但一次30多人來,要炒菜還要煮飯,時間真的比較緊迫,且也很少遇到30人吃60人的飯量;
加上他們30多人共消費6000多元,平常10人桌消費約3000元,他們平均一人消費不到220元,可能是學生在壓預算,我白飯雖然是免費供應,但不是要免費讓你吃到飽!」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20320
=
不過(9)日
北科大同學們前往店家致歉,
強調「我們已經親自前往大道創意料理熱炒致歉,也和老闆解開了誤會!」

業者表示,當時學生們臨時電話告知總共約20人用餐,實際上則是30幾人,
入座後菜都還沒出完就吃光了2鍋白飯,

學生反映沒有白飯時,他們表示可以點炒麵,
學生們卻不願意,
業者強調,「白飯是拿來供應,不是吃到飽的,麻煩告知哪個學校,以後我不接」
同時也說明若客人預約時有說明需要多少飯量,他們都會預先準備,
學生一行人吃了將近70人的飯量
,「是您們真的讓我驚訝,又讓我準備時間不夠」。

對此,北科大資財營總召,趙同學道歉並發表3點聲明,
「我們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但也希望大家可以理解事發的過程與我們感受到的情況,感謝」
提到總共27人用餐,平均每位同學僅吃到1.2個小碗的飯量,用餐過程長達1小時10分鐘,沒有見到店家有補充白飯,
當天總共消費6900元,
雖然事後在店家Google評論留下1顆星有意氣用事成分,但並無誇大其詞。

稍早北科大資財營再度發出最新聲明,
「我們已經親自前往大道創意料理熱炒致歉,也和老闆解開了誤會!
在店家的評論下刷負評確實是我們的錯,沒有和店家先說好也是我們的問題
,感謝大家對此事的關心,我們會記取這次深刻的教訓」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709003296-260405
=
北科學生嗑白飯遭炎上!聲明稱「1人吃1.2碗」
網看傻:有算這麼細?

引用 TOP

當兵做不好的事情 偷偷摸摸
網路上有人講偷雞摸狗,現在的高材生
做不好的事,還跟你大小聲,不怕人家知道你是誰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249師...戰車772營..駕駛兵..
出操號聲響.操場練刀槍.不怕烈日曬.那怕風雨狂.
戰技.求.精進.戰術球發揚.練膽又練力.生鐵鍊成鋼

引用 TOP

資料太多來不及讀 的庫存新聞資料
==
短短半天浴室長出香菇 網友笑翻:免費加菜
https://udn.com/news/story/6810/727733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澳洲一名網友在自家浴室門口發現,由於家中太過潮濕,門縫竟然在短短半天內長出香菇,讓看到的網友都笑翻直說「免費加菜了」。

==
醫療險理賠遭打槍…這類糾紛層出不窮 只因少做一件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728187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投保醫療險,申請理賠時卻遭保險公司打槍,指稱客戶「帶病投保」,且具備「證據」足以證明,投保人在保險前便已罹病

==
夏天也想吃火鍋 快來相約家人好友聚聚
https://udn.com/news/story/12677 ... dn-catelistnews_ch2
「一期一聚,與最好的相聚」,就像一位熟識的老朋友,王品集團旗下火鍋品牌「聚北海道昆布鍋」陪伴我們16年囉!

==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大媽高鐵上「電鍋」盛飯大吃特吃
https://udn.com/news/story/7335/728137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帶著電鍋上車吃飯認真聞所未聞!中國大陸網路上近日流傳一段影片,有大媽竟攜帶電鍋搭乘高鐵,更在車廂內開吃,
==

國際版「旅遊特種兵」興起 3000元人民幣飛亞歐6國 行程一結束就上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5/727964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五一」長假期間,年輕人興起「特種兵旅遊」,暑期來臨,這股熱潮延伸到國外,在省錢、省時方面,他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
台東「最美公車亭」成熱門打卡勝地 背後藏60多歲阿嬤辛酸故事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7294724?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東臉書社團近日流傳一處公車亭照片,還被稱「最美公車亭」,吸引不少民眾朝聖打卡。原來這座公車亭就位於知名景點多良車站下
==
塗翔文/「別叫我賭神」:懷舊港味再現
https://udn.com/news/story/7341/729138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最近共有「命案」、「死屍死時四十四」與「別叫我賭神」三部港片在台上映中,都是原汁原味,沒有太多中國成色,十分難得。
==
葉怡蘭/更勝歸家:自炊旅宿正進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341/728740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疫後國境開,暫停近三年的海外旅行也隨之重啟,期待渴盼太久太深切,不免有點兒脫韁野馬般、貪婪頻繁走個不停;
==

中打出沖繩牌 一窺通州埋藏的琉球傷痛史
https://udn.com/news/story/7331/728987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在中美關係緊繃、中日關係也在風雨中前行之際,日本沖繩縣知事玉城丹尼在北京、福州的祭拜動作,讓部分「仇日」的中國人

==

如果說在父權社會中,女性終究難以逃脫男性的凝視,那麼女性的裸露還是一種為自己賦權的選擇嗎?還是只是在「討好」男人呢?示意圖。 圖/美聯社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732/7291937
《我的身體,你的商品》:身體、選擇與疼痛,女人的力量從中而來

2014年,艾瑪・華生(Emma Watson)在聯合國發表演說,鼓勵男性加入支持女性主義、爭取性別平權的行列,讓#HeForShe這個標籤傳遍社群網站,華生本人也成為好萊塢女性主義者的代表人物。這卻讓她在2017年為時尚雜誌拍攝的封面中露出乳房時被質疑「沒有女性主義的樣子」,華生則反駁:「女性主義應該是給予女人選擇權」。

V太太11 Jul, 2023
==

引用 TOP

人間國寶蘇清良匠師 「一生懸命」修築古蹟風華
https://udn.com/news/story/6966/7285265?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打開工作室櫥櫃,一把把形狀各異的自製花匙,有尖、有圓也有方,一塊塊拖線線板上註記著「出身」,是由現年88歲的國寶級土水
==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年度主題展 尋ima qu isu? 原民與客家共好 迎向共榮新世代  
https://udn.com/news/story/12677 ... dn-catelistnews_ch2
為呼應8月即將於桃園登場的「世界客家博覽會」,位於大溪的「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今年以「尋」為主題,並首次邀請客家創作者
==
夏日旅行 去台南悠閒看古蹟尋美味  
https://udn.com/news/story/12677 ... dn-catelistnews_ch2
隨興府城漫步,遇見許多美麗事物,在古蹟建築駐足,原為「臺南縣知事官邸」,兩層樓的建築物,是英國在南洋所建造的殖民樣式
==

阿堂鹹粥又漲?虱目魚3年漲幅26% 國民美食為何回不去了?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729239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近兩年來,虱目魚價格不斷上漲,背後原因不只太陽光電,還另有原因。雖然魚價未必會持續處於高點,但虱目魚很難回到

==

黑暗榮耀拍攝地!聚集900家出版、影視公司 坡州如何從荒地變文化聖地?
https://udn.com/news/story/6841/7297796?from=udn-catelistnews_ch2
為什麼一群韓國文化人會離開城市,來到戰火最前線的坡州開疆闢土,創建坡州出版城?這股由民間發起的文化力量,

出道27年!宋慧喬憑《黑暗榮耀》事業再推至高峰 登上視后寶座
https://udn.com/news/story/10802 ... dn-catelistnews_ch2
本月Harper’s BAZAAR邀請到甫獲韓國視后寶座的宋慧喬擔任封面人物,出道已27年,不少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她不老的容
==
自由共和國》余宗龍/職籃何去何從?合作或合併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94071
==
聯合好評/「華燈初上未來版」 台劇IP元宇宙的多元想像具現
https://udn.com/news/story/7341/730336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灣影集「華燈初上」在延伸發展出沉浸式劇場、實境秀「光露營就很忙了」與「光開門就很忙了」之後,如今又推出「華燈初上未來

==

劉憶如/碳市場、碳定價及台灣碳權交易所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730696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才初夏,全球各地卻已紛紛創下破紀錄的高溫,極端氣候更造成嚴重傷害。例如加拿大今年野火規模空前,燒毀超過一千萬公頃的土地,...

葉銀華/經濟、股市脫鉤的風險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730486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今年以來,國際主要機構紛紛下修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並認為景氣復甦力道不足、甚至有衰退的風險;但各國主要股市上半年卻呈現多頭...

周行一/最好的工作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730330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每學期上最後一堂投資學或人生理財規畫的課時,我經常向學生強調,雖然課程內容與金錢絕對相關,但是同學必須了解,人的真正幸福...

馬凱/0至6歲國家怎麼養?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7301830?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四年前總統大選最響亮的口號,就是○至六歲國家養。在四年後的今天此口號更加響亮。不僅蔡政府去年開始大加碼,提高育兒津貼、托...


劉大年/因應經濟脅迫的國際風潮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經濟脅迫的措施由來已久,主要是指一國透過不透明、不合理、難以預測的經貿限制手段,迫使對方改變立場,以達到政治、外交或其他...

2023-07-16 09:46

陳國樑/囤房稅大轉彎 踐踏財政專業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不過是三周前,財政部才對外揭示了未來打炒房三大措施,其中並無修正囤房稅的規畫;眨眼間,行政院會於六日通過「囤房稅二點○方...

【專家之眼】囤房稅2.0是為選票客製的假正義
https://udn.com/news/story/12182 ... udn-catehotnews_ch2

【專家之眼】糾正政府的錯誤:租稅負擔率-民之飢
https://udn.com/news/story/12182 ... dn-catelistnews_ch2
2500年前的老子就說:「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這句話翻成白話就是:「人民之所以過苦日子,是因為政府需索過


徐遵慈/IPEF供應鏈協定談判及影響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美國於二○二二年五月啟動「印太經濟繁榮架構」(IPEF)倡議,計有十四個成員參加,預計將完成四大支柱之談判,
      
=

【重磅快評】當陽春波羅麵包一個漲破五十元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 ... dn-catelistnews_ch2
去年這個時候,菜市場陽春波蘿麵包二十多元可以買到,今年早就漲到三十多元;買碗泡麵填肚子不要高檔貨,四十元應該夠了
=
丈夫對妻子廚藝不滿 吃飯時抱怨「妳也做得好吃一點嘛」專家搖頭:不該被動順勢而行
https://udn.com/news/story/12159 ... dn-catelistnews_ch2
丈夫如果對妻子的廚藝不滿意,吃飯時抱怨「妳也做得好吃一點嘛」,食物就會變得美味嗎?
=
【即時短評】為古河道開蓋 不讓城市文化之美留有遺憾
https://udn.com/news/story/11091 ... dn-catelistnews_ch2
台南市文史、環保團體倡議舊城區古河道開蓋多年,都發局最近也爭取到前瞻經費,要打造福安坑溪露天河段為古河道重現的第一個

=

引用 TOP



一個月二次月圓

天文學家在長期合作的節目中透露了
西曆八月配上農曆六七月
一個月遇上了二次十五 十六的月圓
還因為逢近地 月相還特別的大顆

引用 TOP

(摘自網路)複製貼上 拾人牙慧 心有戚戚焉 讚同此文蹭
==

「身穿防彈背心,你要如何不恐懼?」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Maria Ressa

2023/07/14 周慧儀

.Maria Ressa(瑪麗亞.瑞薩)是菲律賓獨立媒體《Rappler》共同創辦人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得主,


「為了真相,我們願意犧牲到什麼地步?」
.
2017 年,
國際社會的目光開始聚焦在菲律賓獨立媒體《Rappler》
以及其共同創辦人 Maria Ressa(中譯:瑪麗亞.瑞薩)身上,

因為他們勇於揭發時任杜特蒂政府發動的毒品戰爭和資訊戰,
而且頑強擋下杜特蒂一波又一波的政治攻擊。

當時,來自世界各地的關注固然為他們蓋起了防護罩,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越來越多的攻擊。

在接下來的 2018 年,
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裁定,要吊銷《Rappler》的營業執照;

同年2018 年
,Ressa 被指控好幾項逃稅罪名,並且被祭出逮捕令。

但在那一年2018 年,
她成為了《時代雜誌》(TIME)的年度風雲人物,

而也是在那一年2018 年,
她在首都馬尼拉坐車移動的過程中,開始身穿防彈背心,
同時也有安全人員跟隨。

Ressa 形容 2018 年是憤怒、恐懼和仇恨的一年。

,Ressa 輕描淡寫卻又不失嚴肅地說道:
「我從來不希望讓它影響我的工作。
每個人總是問我,為什麼你不害怕?
我認為我並不害怕,因為我評估了風險,我接受了風險。
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你就會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減輕風險,
然後你就可以繼續前進。
這有點有趣。」

個人即政治,政治即個人。

擔任《CNN》記者,深入災區和戰區,忙得蠟燭兩頭燒。
暴亂與槍擊發生當下——
飯店的記者團隊紛紛撤離時——
《CNN》成了最後一個撤離的國際新聞團隊
「我從戰區報導中學到的是,恐懼會侵蝕思維的清晰度。
因此,給那一些上戰場的人一個建議:
與你信任的人一起進入戰壕,
如果情況變糟,用希望來控制恐懼。」
「我感到很有信心,
因為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似乎都為此做好了準備。
我知道處於生死關頭的感覺——
一半是害怕,一半是興奮。
為了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必須思維清晰,
這樣才能更快思考和反應,
你可以透過降低情緒(draining emotions)來做到這點。
這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狀態,
我認為這就是人們沈迷在戰區工作的原因。
(不知何故,我意識到,當你冒著自身的安全風險時,這會更容易——
而當你冒著其他人的安全風險時,這就更難了)。」
「我為《CNN》報導突發新聞,
我在戰區、南亞和東南亞工作,
我可以應付(I am okay with that)。」

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作為一名記者,關注領導者,
無論是一個新聞組、一個俱樂部還是一個國家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3-07-03/878130

楊宏基觀點》追求真相、正義、公理和那些「新聞專業」沒教的事…

填報新聞?
我跟你說,你會崩潰的。
如果我是家長的話,這孩子非要報新聞學,
我一定會幹一個事,就是把他打暈

不得不承認,學新聞傳播的學生中有80%是沒有從事本行業的。
新聞傳播在曾經是很好的專業…
現在呢?
每個人都是自媒體

「閉上眼睛隨便報一個專業,都比新聞學好」

「年輕一代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或移動聚合應用等途徑獲取新聞」。

繼不看報紙、雜誌之後,
一般民眾現在也不閱聽廣義的電子媒體
(包括電視、廣播、網媒),
而是臣服於運算法之下,在社群同溫層中獲得新聞。

惡性循環之下,
時薪聘請沒有經驗的工讀生亂抄、
沒有升職加薪空間導致人員高流動、
搶時間「量產」新聞又沒有完善的審查以致錯誤百出、
「重播再重播」
與「甲台播完乙台播」的「一魚多吃」成為見怪不怪常態、
用心製作的節目

一段好幾天前,甚至不能確定時間點的剪輯影片變成「最新訊息」;

照本宣科複製、貼上官方新聞稿,卻不問或不知道提出疑問。

成了「農場文」和用聳動的標題文字騙取流量的「標題黨」


但所謂的「新聞專業」,
不該只是速記逐字稿
(在有錄音、錄影設備之後被取代的技能)、

不是按下快門與沖洗照片
(後者是在有數位攝影之後被取代的技能)、

不是單純地翻譯另一種語文
(Google翻譯能取代大部份技能);
==

引用 TOP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7346816
學生記者拉下史丹佛校長:揭發論文醜聞的貝克與校園報紙
2023/08/04 轉角說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734628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 ... mp;sl=W&fw=1050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6455287

2,600光年外的宇宙絢爛:韋伯太空望遠鏡見證的恆星消亡時刻


「13萬人受災,難道我們還要關心微博榜上那幾個垃圾娛樂 和明星嗎?」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7341995

&x=0&y=0&sw=0&sh=0&sl=W&fw=1050

引用 TOP

連 慈濟 回收場 都不給開設
潛台詞 環保回收 無利潤 不收




曾玉婷/回收場消失後:爆量回收物無處去,拾荒過程風險增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26/7339123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26/7341093

&x=0&y=0&sw=0&sh=0&sl=W&fw=1050

https://youtu.be/Q5H6zCS9yKc

&x=0&y=0&sw=0&sh=0&sl=W&fw=1050

&x=0&y=0&sw=0&sh=0&sl=W&fw=1050

&x=0&y=0&sw=0&sh=0&sl=W&fw=1050

&s=Y&x=0&y=0&sw=984&sh=656&sl=W&fw=1050

&x=0&y=0&sw=0&sh=0&sl=W&fw=1050
https://rightplus.org/2023/07/19/recycle-4/

&x=0&y=0&sw=0&sh=0&sl=W&fw=1050

https://rightplus.org/2023/03/02/recycle/

https://rightplus.org/2023/03/08/recycle2/

https://rightplus.org/2017/11/13/homeless/

曾玉婷/回收場消失後:生存空間被壓縮,業者與拾荒者何去何從?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回收場消失後:爆量回收物無處去,拾荒過程風險增

原編按:台北市萬華區最後一間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在寶興街開業達半世紀之久,歷經三代祖傳,卻因違反土地使用規定,今年2月15日遭北市都發局勒令歇業。


一間社區回收場的消失,衝擊兩百多位社區老弱的生計,也開啟了後續關於拾荒者的生存權、環境汙染、垃圾治理甚至土地使用政策等相關討論。

引用 TOP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742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
Die Kunst des digitalen Lebens

作者: 魯爾夫.杜伯里
原文作者: Rolf Dobelli

出版社:商周出版

「如果你不看新聞,你會與世界脫節;但如果你看新聞,你會與事實脫節。」--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目錄

【前言】你會聽到一根針掉下來的聲音
01  捨棄新聞的路(上)
02  捨棄新聞的路(下)
03  新聞之於心靈,正如糖之於身體
04  激進的新聞戒斷方法
05  三十天作戰計畫
06  溫和的新聞節食手段
07  新聞並不重要(上)
08  新聞並不重要(下):一個思考實驗
09  新聞非你能力圈內之物
10  新聞會錯估風險
11  新聞不過是在浪費你的時間
12  新聞限制了你的理解力
13  新聞是你身體的毒藥
14  新聞讓我們錯上加錯
15  新聞加劇了後見之明偏誤
16  新聞放大了現成偏誤
17  新聞把意見攪得沸沸揚揚
18  新聞會防礙思考
19  新聞會改變我們的大腦
20  新聞會製造虛名
21  新聞讓我們變得渺小
22  新聞讓人變得消極被動
23  新聞是記者製造的
24  新聞操弄了事實
25  新聞扼殺創意
26  新聞助長了垃圾言論──史鐸金定律
27  新聞讓我們對同理心產生錯覺
28  新聞助長恐怖主義
29  新聞會毀掉我們內心的平靜
30  還沒被說服?
31  那民主政治呢?(上)
32  那民主政治呢?(下)
33  新聞午餐
34  新聞的未來
35  自由的感覺

內容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_serialtext/?item=0010850742
https://www.books.com.tw/web/sys ... 10850742&page=2

以下分享五個讓我大有收穫的重點。

1.新聞會妨礙深度閱讀和思考能力

「大部份狂熱的新聞消費者,即使他們一度熱愛閱讀書籍,卻都已經沒有辦法
再去讀較長篇的文章或書刊。通常在讀了四、五頁之後,他們就會開始覺得疲倦,注意力
會逐漸減退,然後變得煩躁不安。這並不是因為年紀大了,或者有什麼時間壓力,而是因
為他們大腦的物理結構改變了。」

新聞報導就像是吸引你注意力的小黑點:軼聞趣事、名人醜聞、災難畫面,還有行車紀錄器拍下來的用安全帽互毆的隻毛蒜皮的小事。
看到有線電視播報的新聞,有好多次看到晚間新聞的前三條,就會出現翻拍行車紀錄器或監視畫面的新聞。這種新聞真的「很重要」嗎?想到就覺得非常荒謬。

2.大部分的新聞一點都不重要

全世界各地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如果我都不知道,那不就變成了一個「無知的人」呢?
新聞媒體認為重要的事情≠ 對你重要的事情。

3.新聞讓我們覺得自己變得渺小

新聞會不成比例地報導:「年度經理人」、「年度運動員」、「年度藝術家」、「年度最年輕創業家」

4.新聞是在糟糕環境被製造出來的

更多的記者礙於新聞產業的速食文化所趨,只是到處擷取公關稿,然後用別人的文章拼湊而成,頂多補充一些在網路上和某處爬到的資料(例如:某某鄉民說…)

5.新聞會讓我們對同理心產生錯覺

你關注新聞的「注意力」不會幫到那些災民,而是幫新聞平台多賺一點廣告費而已。


台灣是真的可以不用看,除了台灣的只會抄襲
除了一堆行車記錄器,還有一堆沒營養的事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