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和同梯的騎車上武嶺後.就喜歡上清境.武嶺台14甲線那邊的景色.
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清境那邊有濃濃的異國風情?異國料理?
有天突然又想起這個疑問.心血來潮上網查了一下.
原來...清境那邊住的可是來自異域滇緬邊界.孤軍的後代.
怪不得會有特殊的異國風情.
異域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老電影.每次看到在異域升起國旗那幕.不由得起雞皮疙瘩.熱淚盈眶.
感謝那群當時被政府遺忘的異域英雄.為我們守著江山.即使只有一小塊...
我查到一個網站:清境社區50年歷史專輯.網站有好多舊資料.珍貴舊照片.
http://community.cja.org.tw/50years.html
有興趣的軍友.可以再去深入探討.
以下是媒體的介紹:
異域安居 清境有雲南fu
陳方瑩╱南投報導】沿著省道台14甲線蜿蜒上山,過了清境主街道來到「博望新村」,村外一棟棟嶄新民宿、餐廳特色建築,村裡則是老舊低矮平房,紅色鐵皮屋頂在山林中顯目耀眼。小小村莊,傳統與現代兩種風貌並存,像穿越了時空隧道。
半世紀前,來自滇緬邊境的31戶《異域》英雄,由政府安排漂海過山來到新異域,在原始山林墾荒。老一輩回憶,剛來時沒水沒電,洗澡只能乾洗,晚上點煤燈,早上起來鼻子一挖黑黑一圈;田裡收成總不夠吃,只好挪空去做工。
夏季避暑冬季賞雪
當年「義胞」多與少數民族女子通婚,因此將雲南風情帶上山,博望新村是清境最北最偏僻村落,得以保留最初風貌,開枝散葉已是第四代,第一代老人家只剩個位數。近年新一代發揮創意,將獨特傳統飲食文化導入觀光產業,在「新故鄉」開創獨具一格的雲南特色觀光區。
第二代子弟魯文印說,這裡海拔2000公尺,年均溫攝氏16度,中央山脈層巒疊翠,春天品茗、夏季避暑、秋冬賞楓賞雪,天然環境優異。父執輩來自雲南等8個省份,媽媽們則分屬擺夷等10個族群,人文資源豐富且多樣。
媽媽拿手菜吸老饕
原本遺世獨立的深山小村,社區10多年前摸索轉型觀光,將媽媽拿手家鄉菜如米線、米干、包料魚、豌豆粉……搬上檯面發展風味餐,老饕不遠千里而來,只為一嘗雲南餐好味道。
遊客進來後,社區跟著動起來,居民拿出家裡塵封老照片、耆老故事在社區「滇緬文史館」展示,媽媽將壓箱底傳統服飾搬出來、教下一代跳傳統舞蹈,社區人文被帶進觀光,歷史傷痕,蛻變成新生的力量。
10月下旬有火把節
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賓拉登」說,隨著耆老凋零,家鄉味漸漸稀釋,一些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如抽水筒煙越來越少,但居民豪邁爽朗的天性不變:「這裡不再是異域,是我美麗的故鄉!」
每年10月下旬的星期五,博望新村舉行傳統火把節、11月有獨一無二的長街宴,居民用真心與熱情、濃濃的民族風打響名號,逐步從貧窮落後的農業社區,轉型為充滿混搭異國風情的美地。
博望新村交通資訊
開車:國道六號(埔里交流道)→台14線→霧社→台14甲線12K
大眾交通工具:國道六號、台14線、台21線→埔里(轉搭南投客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