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對"午妻"的回憶

我與60砲長等五年級前段班的軍友,第一次射擊的槍枝並非成功嶺訓練時用的57,而是在高中(或五專)二年級軍訓打靶用的30。

我因為年幼無知,不知道打靶要「保留實力」,結果被徵調為大專射擊儲備隊,每周三下午被「逼」去打靶,那是戒嚴時代,也由不得誰敢不去。折騰了一學期,終於證明了我是「不堪造就」,才結束了那一場惡夢。

不過說真的,30要打得準,日後成功嶺與新訓中心打57,下部隊打卡賓與M16,都比別人好一點。我說過我是五項戰技都是加強班成員,中午飯後「分身乏術」,唯有射擊是還差強人意的。

引用 TOP

57步槍實在太長又太重,完全不適合東方人,我對這把槍是超級厭惡。

在146師時老兵與士官拿卡賓槍,菜鳥拿M16。回台灣整編三個月後,我們砲兵營整個改調292師,因為是輕裝師改重裝師,連隊缺額要補足,292師從步兵連調了一百多人,每個連分30多個。

最么壽的是他們帶來了30多把57,結果刺槍表演時,我們砲兵營有三種槍,上面命令來了,卡賓槍上黃油封存上繳,改發57步槍。

天啊!我們這些金門回來的,好不容易可以換把比較輕的卡賓,現在卻又變成比M16更重的57。

當兵真的就是有兵運,像我們這樣在老兵制的146師當新兵,背重槍;結果被調到不講梯次的292師當老兵,背起新訓中心時用的57,實在是兵運不濟。

M16、57與卡賓,還是M16最好,卡賓其次,57最濫。或許是因為當時我身材瘦小,砲兵又要大背槍出操,57背在背上什麼事也別作了。

有一次當槍手,支援北軍團師對抗,他們的營長不讓我背從部隊帶來的M16,一定要我換57,他說這樣比較整齊,於是我……中暑了,我要求歸建,結果我做了一件好事:射擊指揮所的水平計算等士兵也背手槍。

引用 TOP

105榴發射手大大:

您晚生了幾年,70年代初期郝柏村當權時(其實他從陸總到參總掌握陸軍十餘年),就特別盯砲兵,五項戰技砲兵也都是指定受測。

那年代砲兵營選兵優先於步兵營,加上砲兵裡的三年兵比較多,所以在步槍射擊上,成績還不算太差。我記得在金門時,我們去靶場打靶,真的都是早上出去,一卡車十個人,除了人以外的地方卻放彈藥,要打到陣地關閉時間到了,憲兵封鎖環島北路前才能回來。

但是我真的有點奇怪,你打靶成績這麼好,你的連長營長為何把你放在「發射手」的位置上。我們那時即使是大專兵(那年代大專兵比例還不高)也是出砲操,從發射手、裝填手、信管測合手、彈種選定手、彈藥選定手輪流,最後有人會固定擔任瞄準手,你應該是瞄準手才對。

M14(57)當定點狙擊槍是不錯,但用在戰場太長太重,與後座力影響的連續射擊成果,即使是身高相對比我們高大的美軍也淘汰。砲兵背著57出砲操(還要配上有子彈的彈夾),真的是完全不可行的。問題是中華民國陸軍也真的這樣搞了幾十年,實在無法想像真有戰爭時要怎樣處理。

引用 TOP

Cccyt大

我們那時砲兵是強調:任何體能戰技都可以輸給步兵,就是射擊不行。

步槍射擊是高中軍訓、成功嶺與新訓中心就該練好的,我們那年代砲兵大多是三年兵,二年的或大專兵還沒當到老兵就退伍了。況且砲兵的選兵是在步兵之前,所以射擊成績不會太差的。

在金門打靶往往是幾個老兵帶幾個菜鳥,一出去就從早上打到陣地關閉。射擊是需要天分,但只要不是資質太差,通常人訓練久了,都還是能有一定水準。

好杯杯時代射擊算是體能戰技的項目,所以別說是步兵連,砲兵甚至後勤行政單位也不敢太鬆。但是後來役期縮短、兵源短缺,兩岸局勢緩和與新武器出現,最重要的是軍頭換人了,射擊就不這麼強調了。

現在衛兵都不拿槍了,要是有人退伍了說自己當兵沒摸過槍,我會相信的。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