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師對抗與實兵演習甘苦談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203.73.107.x 於 2011-06-02 11:09 發表

古代戰爭也是有通訊器材只是沒那麼先進而已,古代戰爭部隊要前進就擊鼓收兵就鳴金再加上旗幟
,指揮官可以用傳令兵來對各部隊長來下令,像武田信玄的赤備隊就是個例子,至於勝負如何分出?
就要看目的為何,是要佔領城 ...
抱歉離一下題...

武田家的赤備並非傳令兵,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5%A4%E5%82%99

武田信玄的傳令(使番(つかいばん))是所謂的「百足眾」(百足使い番),以蜈蚣(日語稱之為"百足")作為旗幟識別.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tree10 於 2012-04-27 03:31 發表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退彈器??長的像通馬桶的吸盤.可是形狀比較長.是金屬的[記得是銅製的].
退彈器接在洗把桿上.從砲口向內伸.頂到砲彈前端後.拿木槌敲擊.把砲彈從砲膛中退出來.
要是敲的不夠用力砲彈是退不下來的. 不過上述的退彈方式是針對有膛線的火砲而言.

迫擊砲是光膛砲.退彈必須從砲口出來.我想120迫砲不擊發時.砲彈應該也是用"倒出來"的.
退彈器應該是用來輔助頂住砲彈不要一下子滑出來而發生意外.
不知道120迫砲實際的退彈程序是怎樣的.以上純屬猜測!
差別並不在於是否有膛線,而是大部分的迫砲皆是前膛裝填,
砲彈從砲口入,亦只能從砲口出,僅有一個入口兼出口,所以只能"倒"出來.
其他的火砲既然可以從砲尾方向退出彈頭,自然就不用"倒"出來啦...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tree10 金錢 +1 阿~沒錯.感謝提醒.應該是後膛裝填及前膛裝填之分!![今天只剩一元能給了.全送給 2012-04-29 06:46

  裝甲兵志願役預官89-11期 (89.09.13~93.04.30)   

【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