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發新話題
列印

249師報到

孫立人與249師(龍虎部隊)
提起249師的前身,或許會連想到青年軍201師,但和孫立人有何關係?在此班門弄斧的將249師歷史重新梳理一次,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先從青年軍開始說起:
青年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知識青年從軍其實從抗戰以來一直都有,尤其到了民國32年中國駐印軍(新一軍、新六軍的前身)需要大量的知識青年學習美式裝備,當時就有數萬青年經駝峰空運到印度。
民33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海上補給線已為美軍所控制,為了打通陸上補給線(從東北到緬甸)日軍發動了「一號作戰」,5月日軍經河南、湖南長驅直入,除了在衡陽碰到國軍第10軍這塊鐵板,如入無人之境的經廣西到達貴州邊境,當時驚動重慶。為應付局勢,蔣介石提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號召知識青年從軍,為了鼓勵知識青年從軍,還提出各種優待條件,如:退伍後可以免考免費升學;願意就業的可以優先就業;大學生可以公費留學等等。在很短時間內,先後成立了青年軍九個師,番號為201師--209師,各師原來依照駐印軍的編裝表編成,為美械裝備,事實上編練時因美援裝備不足,大部分改以國械裝備訓練。大多數的青年軍師主要武器裝備,要到抗戰勝利之後才得以陸續補充。青年軍並成立政治部,由蔣經國任中將主任,部隊配有以蔣經國領導的三青團中央幹校學員的政工人員。
青年軍成軍不到一年,34年8月日本投降,因知識青年從軍救國的目標亦不復存在),35年初第一期青年軍各師都有大部分青年要求升學、就業。部分志願留營的,各師根據留營的人數,編成教導團或教導營,準備擔任第二期青年軍的班長或副排長,一律以預備軍官待遇,以後根據工作成績分批送中央軍校受訓。
36年7月原在東北剿共的孫立人,因將帥不和調回南京,任新成立的陸軍訓練司令部司令,不久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同時蔣介石在廬山親自主持青年軍幹部會議,決定將第二期青年軍交由孫立人訓練,孫立人選定臺灣鳳山為新軍練兵基地,開始他一生最後一次練兵。11月,孫立人將陸訓部遷到鳳山,並調新一軍教導總隊第9期畢業學員入台作為示範部隊。
蔣介石將招募的新青年軍交由孫立人訓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因為美國最初不同意裝備青年軍,用孫立人作訓練司令,也是為了要爭取更多的美械裝備。

鳳山新軍
第二期青年軍招募並不順利,各師在大陸各地的駐地招募,地方三青團也大力動員,但志願從軍的知識青年不如抗戰時踴躍。孫立人原計畫將在大陸的青年軍各師輪流調來台灣,整訓後擴充為201師至213師共13個師(201、202師為教導師)。第一個來台灣的是205師,36年底陸續到達鳳山;第二個201師直到37年7月師長彭戰存才率部由安徽蕪湖到達鳳山;第三個206師還沒來得及到鳳山,就在洛陽被共軍擊潰,孫派第四軍官訓練班副主任殷開本為新的206師師長,並派員到湖南再度募集兵員收容整訓,並於37年底率新整編的206師到鳳山接受訓練。此時大陸已風雲變色,才剛訓練一年的205師,因華北吃緊調赴天津,可惜因傅作義投共,205師被繳械,平白損失一勁旅。(依計畫208師應該在205師接防後,南調台灣整訓擴編為208、212、213等3個師,但奉命留在華北擴編為87軍守塘沽,後來突圍至上海再轉至浙東、舟山。)
38年初,以東北敗退下來的新一軍、新七軍(由新一軍擴編)歸來官兵為基礎重建的340師,亦投奔老長官孫立人而來,鳳山新軍此時轄201師,206師,340師。孫立人原準備用鳳山新軍重新成立新一軍,但37年9月國防部命所有新編、暫編的番號都改為正規番號,不能再行啟用,於是用了80軍的番號。軍長唐守治(黃埔五期)為前新一軍新30師師長,是少數黃埔系統一直跟隨孫的。雖然不能用新一軍的番號,可是鳳山新軍為了有別於其他國軍部隊都以新軍自稱。


古寧頭戰役
民國38年8月共軍華東野戰軍葉飛第10兵團攻克福州前,福州綏靖主任湯恩伯因軍情危急,請調孫立人的鳳山新軍至福州及廈門增援,鳳山新軍當時僅有201師完成訓練,孫乃調201師603團開赴福州馬尾,命201師新任師長鄭果率師直屬部隊和601,602團約七千人船運廈門。603團到馬尾時福州已淪陷,603團奉命掩護國軍乘船撤退,與四萬共軍纏鬥三晝夜,順利完成掩護撤退的任務。
而201師601,602團8月13日出發開赴廈門後,孫立人發現增援的這兩個團兵力,和湯恩伯數萬大軍一齊擠在三面環敵的廈門,既無法展開部署亦無法發揮實質效益,遂向陳誠建議將201師601,602團改調金門。
當時金門守軍為李良榮的22兵團,其中第5軍共3000人守小金門,第25軍45師(空軍地面單位改編)5000人守大金門,22兵團司令部和第 25軍軍部和直屬隊共6000人也駐大金,第25軍已是第3次重建之部隊,戰力較弱。201師601、602團配屬在第25軍,201師在島上落腳後,首要任務就是在島上構築防禦工事,但一直沒有固定的防區。
過了兩個月,防衛司令李良榮在校閱201師後,寫信給孫立人言:「201師的精神紀律及戰鬥技術,均為今日部隊中的最優越者,金門有此一師,乃敢誇言穩固,此皆吾兄忠誠及智慧所得之結果。」決定將共軍來犯最可能的地方--金西地區海岸交給601、602兩個團,擔任瓊林至后沙、壟口、湖尾、以迄古寧頭16公里海岸線,此時已到10月中旬。
201師鄭果師長到前線實地劃分防區,由601團守備古寧頭,602團守備觀音亭山。為了加強防禦工事,下令構築土堡,各堡間距視地型60公尺至200公尺不等,並徵收當地各村民眾的門板、窯磚、紅土,甚至墓碑,日夜趕工,竟在短短二、三天內完成200多個土堡。新軍在構工時都戴上由臺灣帶來的斗笠,被當地居民稱為斗笠軍。


10月初東南軍政長官陳誠見漳州已失,金門守軍戰力不足,乃派胡璉之第12兵團接替第22兵團防守金門。10日、14日第12兵團的18軍兩個師(第11師、第118師)增防金門,在第12兵團司令胡璉尚未到達接替防務之前,暫歸第22兵團李良榮司令指揮。10月19日,第12兵團的19軍劉雲瀚部(下轄第13師、第14師、第18師)奉命改駛金門22日晚抵達金門,因接駁效率不彰,直到24日晚才將部隊一半接運上岸。

10月17日國軍棄守廈門之後,共軍第十兵團司令葉飛,決定進攻金門,但因船隻數量不足,日期一再延後,終於在10月24日晚出發渡海,第一梯次為3個團又1個營,原定於在金門中央登陸後將金門一分為二。10月25日淩晨1點30分,因海流影響船隊向西漂流,9000人的登陸部隊全部登陸在201師防區,在前一天才剛與配屬的戰車排做完防衛射擊的201師,憑藉反登陸作戰演練以及密集的防禦工事,給予共軍迎頭痛擊,但由於共軍數量過多,仍有許多據點被攻佔。25日清晨第18軍軍長高魁元指揮第118師配屬戰車第三連,第19軍軍長劉雲瀚指揮該軍第14師及第13師之一部,開始向201師增援,其中負責反攻古寧頭的14師上校團長李光前陣亡。此時共軍擱淺的登陸船隻已被201師及海軍摧毀,共軍第二梯次只能望洋興嘆,上岸的共軍亦只能做困獸之鬥。
26日第12兵團司令官胡璉到達金門接手指揮,將已筋疲力竭的新軍兩個團撤出戰場,並肅清散竄全島的殘敵,而清理戰場,收集俘虜就都由12兵團完成。
金門戰役結束後,孫立人即通告所屬:「友軍支援,幫助很大,勝利果實,應該分享,不可爭功。」但事實上大部分功勞都給了12兵團胡璉的118師和14師,金門紀念館中排列許多大照片,卻找不到孫立人,更找不到201師長鄭果、副師長閔銘厚及團長傅依仁等的名字。


第80軍
古寧頭戰役結束後,39年7月,陸軍部隊從原來的18個軍、56個師縮編為12個軍、39個師(另有1個裝甲兵旅)。第80軍下轄201師,206師,340師,韓戰爆發後美援恢復,40年美軍顧問團成立,協助國軍整編部隊,指導、監督美援裝備的使用,以及訓練國軍幹部等。美軍顧問團提出將國軍縮編為共20個步兵師及10個幹部師,並取消軍的編制,但國防部不同意取消軍的編制。最後決定縮編為10個軍,以軍為單位,每個軍三個師裁併為兩個師。所以80軍的3個師需裁撤1個師,當時201師、206師與340師,在全軍30個師的評比都名列前茅,孫立人曾據理力爭但也無可奈何,只好把由新一軍官兵為基礎340師分配給201師和206師。
民國41年整編後的10個軍各轄兩個師,並在總司令孫立人建議下,取消大陸時期的番號,各師採兩位數新番號,此一時期各步兵師新編的兩位數番號之後延用數十年,直到今天陸軍許多旅級單位番號,仍能看出其淵源。
此時第80軍,轄第49師(原201師)、第51師(原206師)。民國43年孫立人案發生後,被視為孫立人"子弟兵"的第四軍官班畢業生也被株連,原本同學會性質的聯絡網路(通訊錄),被視為串連的證據。民國45年,第四軍官班各期畢業生(15-19期共7766人)奉命分批回陸官"補訓"3或4個月,期間除作工建設校園外,大多數是政治課程,官校各級長官對這些補訓的學官也很冷漠,深恐受到牽扯。結訓時發給證書,依原來初任官時間,"比敘"官校22、23、24期,但是證書上沒有受業起訖時間,證書文號上也另加一個"敘"字。
從此第四軍官班學生在軍中發展都不順利,許多人有機會就報退離開軍中,一直到民國60年蔣經國下令解除第四軍官班學生"經管(經歷管制)"限制,才恢復正常,但已落後同期陸官正期畢業生數年。
于豪章任49師師長時為鼓舞第四軍官班出身的軍官士氣,還曾特別保薦其中優秀者破例晉升。

249師
49師、51師在51年改編為輕裝師,民國65年全軍部隊番號變更:49師變更為249師,51師變更為151師。
青年軍201師(249師)、206師(151師)經過鳳山整編訓練,加上201師、206師基層幹部多為第四軍官訓練班的畢業軍官,後又有新一軍重建的340師官兵加入,客觀來說,民國73年陸精四號改編前的249師、151師都是孫立人和新一軍的血脈相傳的部隊。
而民國73年以後的機械化249師,除保留249師番號與軍旗外,都是由其他部隊組成。真正繼承201師血脈的應該是馬祖莒光指揮部,在其隊史館入口處所陳列的軍旗中,最上方有面複製的虎旗,但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參觀者不知道其中關連為何。

這面虎旗是青年軍201師在古寧頭戰役獲得,而莒光指揮部於73年改編自249師,249師往上是49師,再往上則為201師。
如今莒光指揮部又再降編為莒光守備大隊(旅級主官、營級兵力)。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被人叫少俠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5-11-05 21:37

  • 任大俠 金錢 +10 2015-07-01 09:55

  • 坦克貓 金錢 +8 讚!讚!讚! 2014-12-30 20:10

  • yilitseng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4-12-08 12:13

  • 猛沃營參一 金錢 +10 2014-12-08 11:03

  • 60砲長 金錢 +2 2014-12-08 10:37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8 讚!讚!讚!歡迎鞋長來到後版,請多多PO文喔! 2014-12-08 09:35

  • 三木 金錢 +2 精品文章! 2014-12-08 06:47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18 原創內容+精品文章! 2014-12-08 00:10

  • 必勝 金錢 +2 2014-12-07 19:23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