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木麻黃的啜泣(下) [列印本頁]

作者: 小蜜蜂    時間: 2011-03-14 00:33     標題: 木麻黃的啜泣(下)

四、刀下請留樹
   我們再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國軍的造林。軍管時期的造林計畫雖很接近生態演替的過程,美中不足的是選用的樹種太少。一個生態系要維持穩定,它就必須「繁複多姿」。因為不同的生物所能適應的環境條件也大不相同,外在的氣候環境並非處於一個恆定的狀態,例如今年雨量較多,次年可能遇到乾旱。森林存在的樹種繁多,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只有部分種類會受到衝擊,整體的生態系是看不出太多變化的。國軍的造林都選擇單一樹種,或幾種樹種,那麼一旦遭遇天災,所造成的衝擊會是全面性的。
   事實上,縣府在處理颱風倒木的時候,也給了一般民眾錯誤的教育。單恩颱風過境,除了已經倒下的樹木之外,其他被風吹歪,或甚至未受損傷的樹木都連帶被伐去,相關單位所持的理由是:這些被風吹歪的樹木隨時有倒下的可能,而壓到過往的行人及車輛,對生命財產是一種威脅。很多人就真的信以為真,覺得在綠色景觀與生命安全之間,縣府作了很好的「權宜衡量」措施。台灣地區各大都市並沒有像金門那樣的大片樹林,但是行道樹的綠化十分普遍,台灣是個經常遭受颱風侵襲的地區,每逢颱風過境總會有一些行道樹被吹倒,我要問的是,除了金門之外,在我們國家有哪個行政區域在遭逢颱風之後,將轄區內大部分的樹木伐去大部分,理由是「為了顧及民眾的生命安全」!樹木是一個活的生命體,他是處於一個動態的生長過程,就像人一樣,人被外力推到,不會任由自己的身體傾倒,一定是協調手腳的動作使自己站立平穩。同樣的,被風吹歪的樹木,他不會漸漸倒下,因為它的根系仍固著在土壤中,只是週遭因大雨強風的沖刷而土質鬆軟,樹身才會傾斜,它的生長很快會調整過來,讓自己重新站穩,只不過樹幹外型會有變化,或則傾斜,或則扭曲。台灣東部地區是個多風的區域,夏季來自太平洋的颱風,或是冬天的東北季風,東部都是首當其衝的地區,因此那邊生長的大樹有個特色,尤其是面風靠海的地方,樹木生長的枝條會有一邊較少,一邊茂盛的情形,樹身有時也會向一邊傾斜,好像少女頭頂正被風吹拂的長髮一般。樹木不是死氣沉沉的電線桿,也不是愈來愈斜的比薩斜塔,它的生長是動態平衡的,如果擔心它會倒下,可以立個支柱即可,幾年之後他著根自會平穩。我個人認為縣府最不可原諒的地方,就是對民眾所做的錯誤教育。成林的過程需要數十年,砍樹卻只要頃刻的功夫,下斧之前毫不考慮,決策實太過粗糙。

五、漫談現代育林
   林業經營上將原本的樹種全部更換,改植其他樹種成為另一種林相的技術稱為「林相變更」。在早期生態保育及國土保安仍屬次要觀念的時代,造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生產木材。如果原有林地的樹種經濟價值不高,就會將所有林木發除,然後改種高經濟樹種。只是這樣的營林方式對土地傷害甚大,尤其在坡度較大的山地,經常會引起崩塌災害,即使在平坦地區,地表的曝露一樣造成雨水沖蝕及生產力減退,也破壞了土壤水量的調節,新種植的苗木在撫育上需花費更多的勞力及經費,說的明白點,這種營林方式,就是把森林當成「伐木區」看待,伐木的目的就是要得到經濟上的收穫,收穫的材種就是要賣錢。現在由於木材的代用品愈來愈多,而森林被覆在環境的保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在現代的林業經營上,已經很少做林相變更的工作了。即使林相不整或為了加強山坡地保安功能必須做林相變更,也是採用逐年局部伐除的方式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提到金門的林相變更,縣府未再繼續國軍的造林計畫,是很可惜的一項失策。因為木麻黃具有固氮功能,它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成固態氮,而貯存於根部,然後成為土壤中的養分。在金門生長數十年的木麻黃,或許已逐漸改變這片貧瘠的土地,如果繼續林相變更,將有利於接下來種植的造林樹種生長。觀察目前縣府正在進行的林相更新工作,其錯誤有三:其一,執行的方式是將原本存在的大樹砍除,然後再種植林相更新的樹種。雖然種植的樹種是為了取代木麻黃林相,可是剛種植的樹苗是需要庇蔭的;前面說到的森林生態的演替過程,剛開始一定是陽性樹種侵入造成庇蔭,造就陰性樹種可以發育的環境,陰性樹再以競爭的方式取代陽性樹成為穩定樹種。任何接觸過林業的人都知道,種植造林用的樹苗,一定要有上木的庇蔭,因為小苗根淺莖弱,它不耐烈日曝曬,空曠地區也容易乾燥缺水,強風地區則更易折損,砍除了上木,則勢必花費更多的勞力與成本來培育;其二,木本植物的生長時間至少須十年以上才能成林,誰能確保這麼久的時間,栽植的小苗都安然茁壯,而且這種造林方式也把景觀搞的一片狼籍,不堪入目;其三,如前所述,全地皆伐的方式不是現代林相變更的經營方式,那對環境有不良的影響;其四、全地皆伐是為了有所收穫,論傢俱製作上、合板工業上、紙張製漿上,木麻黃皆不能適用,它只能做為薪炭用材,那麼皆伐木麻黃可以說是一種費用上的浪費。包括金門在內的任何地方,建造木麻黃林的目的都是為了防風,防風林屬於保安林的一種,依森林法及保安林經營準則的規定,保安林是不得皆伐的,只是金門的林業經營似乎都不在森林法的約束範圍之內。

六、金門的森林與金門的未來
談了這麼多造林的技術問題,更應該補充造林對金門的重要性。前面已經說過,森林抵擋強風、遮蔽烈日,因此冬天不會太冷,至少東北季風不會直接貫入內地,減緩寒害發生;夏天在樹蔭下更是十分涼爽,因為在森林的覆蓋下,溫溼度變化是相當穩定的。森林可以幫助雨水的滲流,涵養地下水源,減低土壤沖蝕;根部的吸水功能平衡了地下水位高度,防止水災發生。森林對金門的另一個重要性,就是景觀上的效益。金門本身具有兩大優勢,一在聚落史跡,一在自然風光。我入伍初到金門時,就被這做美麗的海島吸引,綠樹成蔭中,一座座閩南聚落點綴其中,視野從一排排的樹林往後無限延伸,搭配著遠方的太武山,構成前、中、後景如舞台般的效果,金門就是這麼獨一無二,金門就是金門,世上找不到第二個金門,除了「海上公園」之外,沒有其他的別稱適合金門!令人遺憾的,這十年來金門發展觀光的方式卻與她的特色背道而馳,本身擁有的特色一一被破壞。我在陽明山受公務員基礎訓的時候,聽到一位同事說到他去金門旅遊時的感想。他去的時候是民國九十年的夏天,正是在丹恩肆虐金門之後,不巧他又是第一次去,他完全沒有讚美,他只覺得金門是個炎熱且很不好玩的地方。我聽了十分難過,也沒有向他說明金門原本是多麼地漂亮,因為說什麼都沒有用了,金門…什麼都沒有了!我要強調的是,金門既然要發展觀光,那為何不能重視自己原本擁有的的優勢,而非要去學已經滿目瘡痍的台灣,甚至去學外國。把環境保護好一點,同樣是在賺取觀光財源,我們為何不住的舒適點,生活的更「世外桃源」點呢?!

註一:疏伐是育林用詞,通常人工造林所撒撥的種子或栽植的小苗,植株距離都較小,當樹苗逐漸長大,個體間因為分配不到足夠空間、養分、水分及光線,生長量會變小,若任其自然發展,長大的植株樹幹細小,樹冠也較窄,就像中山紀念林露營區的那些溼地松,瘦瘦高高的,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因此必需砍伐發育較差的個體,釋放更多的空間資源,使其他樹木直徑長的更大,這種砍伐,就叫做疏伐。

參考文獻:
1989 郭寶章 育林學各論 茂昌圖書公司 399~412。




歡迎光臨 後備軍友俱樂部 (http://army.chlin.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