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5省中」為何是流星?
原本戰後台灣各高中,每年暑假都是獨立招生
。1953年至1957年,
建中、附中、成功、北一女、中山這5家日治時代就設立的「5省中」,
合辦「台北市五省中聯合招生考試」
。1958年
更名為「台北區公立高級中學聯合招生」,
但民間都還是俗稱「5省中聯招」。
景美女中
是1962年設立,
復興中學
是1962年設立,
板橋中學高中部
是1950年設立,
中正高中(士林中學高中部)
是1964年設立,
泰山高中(新莊中學高中部)
是1967年設立,
這5所戰後由國民黨創設的省中,都不在省轄市的台北市境內,
而是在台北縣或陽明山管理局,
無法參加台北市的「5省中聯招」。
所以在大台北人眼中,就是二流的省中。
1967年7月1日,
國民黨將台北市升格爲直轄市,
隔年再將原屬台北縣(今新北市)的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與景美鎮,
以及原屬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鎭與士林鎭,
也都納入升格後的台北市轄區。
於是位於木柵鄉的景女,
士林鎮的士林高中,
以及北投鎮的復興,
這3所省中就被改為「台北市立」。
連同台北縣的板橋與新莊,
這5所戰後國民黨創立的「2流5省中」,
就得以跟原本日治時代的「1流5省中」,
一起加入台北縣市合辦的北區公立高中10校聯招,
這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北聯」。
戒嚴時代為何創設不出明星學校?
其實在戒嚴時代,當時政府鼓勵學生進技職教育,
台北縣市加起來竟然僅有10所公立高中,錄取率比大學聯考的私立大學還低。
加上那時公費的師專與護專,
還有公立的台北工專/商專,
甚至私立的明志工專,
入學分數都相當高,很多考生都直接放棄考北聯,只報五專及師專。
景美女中是戰後才設置的女子高中,
其他台灣公立的女子中學,如
北一女、北二女(中山)、竹女、中女、彰女、南女、雄女、蘭女、蓮女、東女等,
都是日治時期創立,
什麼軍訓教官、黨部、安全秘書等落扒仔,
都是戰後才由國府設立的,
根基不深、勢力不大。
另一方面,
國民政府剛遷台時,台灣的大學不多,
在中國夙有清望的教育家,例如
北一女的江學珠,
就像建中的賀翊新、
竹中的辛志平那樣,
進駐這些日治時期設立的公立女中,
老蔣的鷹犬在這些傳統名校裡,爪牙多少還是要收斂些。
景美女中在戒嚴時代,
由於公立高中的數量少,
因緣際會成了北區聯招的女生第3志願。
可惜這所戰後才設立的女中,
從創校校長鄧玉祥,在校內首創全國第一的「三民主義教室」;
到繼任校長梁素霞,
退休了還要去登記參選國民黨14全黨代表,
就能看出這所學校的黨性堅強。
了解台灣學校政治生態的人就會發現,這所學校的三大慘案
,1999年6月的軍史館張X貞命案,死者是為了寫學校規定的軍訓作業。
另外1967年10月的情人谷董X芳命案
與1981年1月的外雙溪集體溺斃案,
都是因為參加學校的「自強活動」。
戒嚴時代國民黨管制公立高中的數量,希望把學生擠到技職體系。
公立高中僧多粥少,讓家長眼中的「2流省中」,也都晉升為明星學校。
可是解嚴後,這些因緣際會搖身一變的明星學校,全都被打回原形,又成了社區學校。
沒辦法,就是時代的眼淚。
一堆 創新 學校名 不爬文都不知以前是哪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