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哼(冷笑,扯到錢比誰都精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81442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落羽松祕境
明明是「住宅」廣告,卻極少訴求建築物本身的建材、結構、美學,幾乎都在強調周邊種什麼樹,種多少樹,環境有多優美。
樹禾院、樹院子、綠海家園、桐林軒境、綠心引力、溪松行旅、櫻花濱城、極上森居、樹說浪漫、溫哥華莊園、順天風聆樹、一起算樹學、公園裡的別墅、靜巷大樹院落、森林裡的建築與詩……
配上大樹林立、綠意盎然的畫面,以及詩句般的廣告詞:
「樹比人多,綠意美宅」、「代代森藏,自然的瑰寶」、「一棟長在樹林裡的房子」、「在公園與花園之間,看見無價的守護」、「大樹造鎮,垂釣綠意美學」、「人離不開自然,就住在大樹裡吧」、「最美的大樹森活社區,與自然同居」、「為一棵樹種一片林,為一片林蓋一座墅」、「格柵書寫光影,大樹成就日常風景」、「水流悠悠,相約閱讀生態樂章」…
「落羽松大道」、「私藏落羽松祕境」、「上百棵珍貴落羽松」、「門前落羽松挺拔」、「中台灣最頂級,落羽松豪宅」、「台中科技走廊正核心,落羽松花園宅」、「中台灣首見,落羽松別墅」、「落羽松紅了,家有138棵大樹,真的好幸福」……
這些附有落羽松樹姿的建商廣告,集中在2015-2020年左右。
大約是落羽松風潮最盛行的時候。
落羽松,原產地北美洲密西西比流域兩岸、墨西哥灣一帶沼澤、濕地區,別名「美國水松」、「美國水杉」,什麼時候引進台灣?如何風行?有什麼傳奇故事?
落羽松最早是日治時期1901年引進台灣,都種在日本神社裡
;1986年之後,「發跡」於宜蘭羅東公園。
依據2017年八月某報一篇報導,前宜蘭縣政府賴姓祕書長透露,「種這些落羽松根本不在計畫中,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羅東運動公園在民國70多年間辦理用地徵收,當時預定地都是田,沒有樹,但營造公司要植栽,因此規畫種植本土的茄冬樹等,並準備將買來的樹苗假植到田裡,等大了再移植,配置園區內。根本沒想過要種外來種的落羽松。」
「當時彰化地區有園藝商從美國引進,結果營運不佳,全數低價拋售,剛好羅東運動公園建園所需苗木數量大增,縣政府決定全數掃貨,把三千多棵15公分高的落羽松苗木全數買回來……有部分配發到冬山河親水公園等園區。」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
1. 引進、培育落羽松苗木,囤積多年,「營運不佳」的當地園藝商,靈光乍現,趁機把落羽松苗木「半賣半相送」成功推銷出去。
2. 1986年,落羽松從羅東運動公園建設開始,受到注目,開始流行。大約一、二十年,到2010年左右,更加火紅、形成風潮,全民瘋迷,取代黑板樹、小葉欖仁……成為身價最高昂的園藝「新貴」。
落羽松為什麼能夠盛行?簡略歸納二大因素:
其一,當然是得力於大眾媒體青睞,一窩蜂吹捧、渲染,推波助瀾。我的剪報資料,就有三大冊落羽松美景的報導,但大都千篇一律,多年前我就懶得再收集了。幾乎凡有落羽松,就有「祕境」的標題、「夢幻之美」的詠嘆!
「田尾公路花園,落羽松新祕境」、「彰市深冬祕境,捧紅福龜村」、「落羽松,無敵海景祕境」、「祕境熱,燒到落羽松」、「落羽松祕境,踩著落葉人影相隨」、「300棵染紅水田,落羽松祕境,太美了!」、「假日人潮暴增,無視公告闖園區,落羽松祕境喊封」、「最美落羽松祕境」……
全台搶種,落羽松祕境淪為連鎖店?
上網輸入落羽松祕境,會找到排名前十大的夢幻落羽松祕境、步道;遍布全國各地這麼多「祕境」,還算「祕」嗎?
也有不少愛好自然的作家,秉其生花妙筆,抒發遇見落羽松,驚豔「夢幻之美」的美文,推上更高「境界」。
其二,台灣社會長年以來,輕視、近乎輕賤本土,崇尚東洋、西洋的美景,對自己周邊的原生樹種,視而不見,不知珍貴;園藝商迎合時尚,販賣異國風味、歐美情調、夢幻美學……
「感覺有如開車到北美大陸」、「彷彿置身國外的美麗庭園」、「你不必到歐洲,你天天在歐洲」
落羽松為落葉大喬木,主幹直立、枝幹側生,小枝柔軟,小葉如羽片,線形互生於枝條。秋末天氣轉涼時,葉子開始變色,初為澄黃色,再轉變為紅色,最後為黃褐色,冬季黃褐色小葉如羽毛紛紛飄落,故名落羽松,羽葉掉落滿地,鋪成柔軟的落葉層,植株只剩枯枝伸向天際。
然而,就像很多流行樹種,全民瘋「祕境」正盛,負面現象逐漸浮現。
落羽松是沼澤植物,
唯一可在水中存活的樹種,主要特性是根部含氧量低,必須冒出水面、竄出地面、進行呼吸,因而稱為「呼吸根」;又因每一枝呼吸根,約成年人膝蓋高,故又稱「膝根」。
正是這樣的特性,作為園藝植物,不論是大廈中庭、居家庭院,或是公園、校園等園區,只要有一棵落羽松,周邊就會一枝緊挨一枝、密集竄出呼吸根,綿延宛如鐘乳石群,範圍不斷擴大,占滿棲地,有很強驅迫性,排擠其他植物難以生存。也會破壞建築物。
尤其是每一枝呼吸根,剛冒出頭,或到膝蓋高,頭部尖銳,行人一旦不留意,易絆倒,傷害有多嚴重,不堪設想。
p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大部分的知識、思想觀念、社會價值,莫非被灌輸、被操縱,轉化為日常行為,一旦普及、形成「信仰」,蔚為風潮,就很難改變。
落羽松雖然用以淨化水質,適合種在生態池、濕地公園,但呼吸根也會堵塞排水落羽松熱潮,已悄悄在退燒。
再過幾年,落羽松的危害越來越大、越明顯,很多地方不處理不行,勢必又要步上黑板樹的後塵,甚至更嚴重。
不知道園藝界有沒有獲得省思、重新檢討?不知道台灣社會的盲從性,有沒有學得警惕?
下一波,又會瘋狂追逐哪一種外來樹種?
-爭議來自邏輯錯亂
說的是事實呀(茶)
不小心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