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36 123
發新話題
列印

無言的政策

   新竹OO化工 污染 抗爭後停工 廢址三十年,進日有重整買賣的跡像
民眾議論紛紛

用地屬性 農業用地   丁種 可以蓋化工大廠握

引用 TOP

         
那些「文盲以上菁英未滿」的百靈果們
阿達瑪恐固力」(a-tá-mah khōng-ku-lí)
\說什麼幹話/

環境部揭「15種不建議樹種清單」防空污 
林業署:公告太倉促

環境部近日公告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
理由是會釋放大量的異戊二烯(Isoprene)
,恐導致空氣污染,引發學界反彈。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長張偉顗今表示,
環境部公告不建議種植名單,
不清楚其研究方法和文獻蒐集,
與種樹可以抗污、綠化的普世價值相違背,
認為環境部公告太倉促,應有更多學理討論。
過去也曾有人提到蓮霧和芒果也會釋放大量異戊二烯

難道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就禁止農民種植。

其中部分樹種已被證實具有異戊二烯(
Isoprene)排放率高特性,容易衍生臭氧致影響空氣品質,
並提供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清單,包括
銀葉樹、烏心石、楓香、豬腳楠、台灣肖楠、
水黃皮、水柳、福木、棋盤腳、野牡丹、
土沉香、槲樹、刺桐、鴨腳木、厚殼桂,


https://reurl.cc/YEakeX

我是不是突破了什麼!
而且,種樹會污染環境,
這個說法蠻有趣的耶!

蘋婆,黑板樹居然沒有?


牛屁屁 也會 , 那還 養牛 吃牛肉 喝牛奶 做乳酪[還是隔餐隔夜陳年 非原型食品 ]

引用 TOP

   公務[官]員 會讀書 考試 不會做事 或說 只畫地自限 迴避責任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78723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颱風掃過,路邊樹災情慘重

人的觀念,觀念帶動的行為、風尚、政策。
探索園藝商推廣的樹種,如何帶動社會大眾一窩蜂盲目跟從、流行的現象。
-
肯氏南洋杉

肯氏南洋杉引進台灣,如何流行的由來。
台灣最早是在1901年從日本引進,陸續在1909年、1923年分別從澳洲引進,但只是少數。依據2012年出版的《沉默的花樹──外來景觀植物》一書記述,大約1970年代左右,「肯氏南洋杉是胡大維引入栽培」。
胡大維在民國61年6月1日出版的《豐年》雜誌,發表一篇〈挺拔雄偉.多采多姿的:南洋杉

〉,非常詳盡推介南洋杉的特性、種植、觀賞美學……
南洋杉是原產在南半球各地,如澳洲、新幾內亞、巴西、智利等地的針葉樹,共有十四種,
引進台灣種植的有六、七種,其中最常見,也最有價值的,就是肯氏南洋杉。
民國57年5月4日,胡大維任「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技正」,1970年左右,曾任台北市植物園園長。
胡大維技正,還引進多種外來景觀植物。
有人引進,必須有人強力推廣,才能蔚為流行。社會大眾很少人探究,每一種外來種植物的流行,都有「傳奇」故事。
1970-1980年代,「隨著台灣各地經濟蓬勃發展,都市擴張、建設,綠美化成為進步的象徵。」
所謂綠美化,就是景觀園藝工程,植栽成為工程項目,花草樹木成為商品,商品講究創造時機、行銷通路、引領大眾所好,主要是有厲害的苗木商所操縱。
肯氏南洋杉如何炒作起來?
1982年,因緣際會,台塑旗下的綠美化都由他承包,主打的重要植栽,就是肯氏南洋杉,他打敗另外幾家競爭的同業,說服王氏昆仲接納他的意見。
於是,「只要是台塑企業,隨處可看到肯氏南洋杉」

植栽就像時裝,帶有流行與退流行的本質,高獲利與高風險緊緊相隨。
肯氏南洋杉很快消退流行。跟進投資的苗農、苗木商,應該不再有那麼好的光景。而已經種植的,大約淪為自生自滅的命運,少有人眷顧。
肯氏南洋杉的木材、遮蔭、防風、防塵、防砂、水土保持的功能都不高,大約只有「南美風情」觀賞價值,又容易受風摧折。
(未完)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0.0.x 於 2024-10-11 04:46 發表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颱風掃過,路邊樹災情慘重

人的觀念,觀念帶動的行為、 ...
愛之瘋狂搶種、惡之喊殺喊打──黑板樹傳奇

某些政治人物,流於口號、流於形式,同時要有正確知識,千萬不要再種錯樹種、種錯所在、種錯方法、疏於管理。這些錯誤案例太多太多
「樹木委員會」,作為建設局諮詢、指導單位,負責審核綠化、植栽相關工程。委員會成員,由建設局長出面邀請在地中興大學森林系、林管處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園藝專業人士和我,約有十多位。
「樹木委員會」審核大小工程綠化、植栽部分,最常遇到,幾乎是「常態性」棘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原有的樹木,尤其是道路整修、拓寬工程經常會遇到黑板樹。

原本在南亞雨林中生長的黑板樹,是在什麼時候、什麼社會背景,在台灣蔚為流行?
依據《沉默的花樹》一書的記述,我歸納出幾個關鍵點。
早在1943年,黑板樹就已引入台灣,但「大概材質太脆了,容易受風吹折,當地人深諳於此,遂無人培育」。
從1980年代中期,黑板樹崛起,快速瘋迷全國搶種,維持不到三十年風光,問題明顯浮現,
2010年左右,喊打喊殺的「民意」,逐漸「盛行」。
什麼問題呢?
黑板樹成長速度太快,又屬淺根樹種,最受詬病的是強勢竄根、浮根,嚴重破壞路面、車道,導致民眾絆倒、摔傷、車損等危害,甚至破壞教室等建築物,導致水管破裂……
除了強勢竄根,黑板樹還有許多特性,令民眾嫌惡,諸如每年開花季,會產生濃烈氣味,刺鼻難聞;花粉棉絮飄散,誘發氣喘、過敏;以及枝條鬆脆、不耐強風吹襲、易斷裂摧折,砸傷人、車,防不勝防。
每年四、五月,各級政府都有「防颱」措施,都會編列防颱經費,其中之一便是修剪樹木。
我們經常會看見砍頭式、斷手斷臂式修剪的行道樹,以黑板樹居多。
樹木竄根,除了樹種本身淺根特性,還有錯誤的種植環境。
台灣社會「景觀工程」,流行水泥、花台圈圍起來的植樹「美學」,俗稱「樹穴」,小小樹穴空間限制生長;或是水泥砌造圈圍起來的植栽綠帶,太窄小,
而黑板樹適應力強、成長快速,樹幹高大粗壯,淺根「橫向發展」,才能支撐樹身,必然要和水泥拚個你死我活,掙脫水泥封鎖,必然拱起泥磚,撐破路面。
黑板樹病蟲害少。蟲是自然生態的一部分,有蟲就有鳥,然而黑板樹蟲不敢吃,鳥不敢來。
很少人知道,黑板樹樹身不能做木材,
這些現象越來越明顯,民眾逐漸由愛轉惡,愛之盲目搶種、惡之喊殺喊打,找到種種理由砍樹。
直接砍樹有時候會遭到愛樹人士、護樹團體抗議,工程單位不敢直接砍樹,假仙一下改為「移植」,編列更多預算,消耗更多稅金。
砍與不砍?保留還是移植?煞費心思。基本上,有三項建議:
一、竄根已明顯破壞路面、跑道、人行道、建築物,危及人車安全,該砍除則砍除,重新規畫、重新種植適地適種原則的台灣原生樹種。
二、若是空曠之地,生長空間足夠寬闊,則予以保留,但要注意竄根、浮根之處圈圍起來,注意安全,須注意適度修剪。
三、盡量不移植。
此處不留爺,哪有留爺處?移植到哪裡?是永久性「移居」,還是暫時性「寄居」?有誰追蹤存活?有誰負責照顧?
大樹移植那麼容易嗎?
若輕率移植,不易存活,需先斷根,還需養根、包覆根球,時日冗長,且土柱面積大,移動困難;再者,移植費動輒數萬乃至十數萬元,若是暫時性寄居,需二度移植,耗費更高昂、存活率更低
黑板樹、鳳凰木、黃金風鈴木……等樹種,壽命不長
很多移植,其實是「假移植,真賜死」!
台中市大肚山山區,曾設一處「樹木銀行」,很有名;大家心知肚明,形同任其自生自滅的「樹木墳場」。
2024年五月中旬,多家媒體報導:「人行道三大惡樹,高市列黑名單」,「首惡」就是黑板樹,
如何處理呢,看來又要有新工程,掀起新一波合理化的殺伐。
愛之高價搶種、惡之編列大筆經費移植(實則砍除),損失的,不只是人民的血汗錢稅金,
還有我們永遠只配擁有低劣品質的市容。
每種樹各有不同生命特性。什麼地方、什麼環境,適合種植什麼樹?你要它可以長多大,你希望它活多久?需要留給它們怎樣的空間?種植之初,從選擇樹種到植栽空間設計,都應該審慎評估、長遠考量呀!
長年以來,我們各級行政部門,每一項建設,土木工程師、建築師、園藝設計師、評審委員、承辦人員,難道連「適地適種」這些基本的生物常識都茫昧無知嗎?
(未完)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81304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


-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01.10.0.x 於 2024-10-11 04:46 發表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78723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81304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颱風掃過,路邊樹災情慘重

人的觀念,觀念帶動的行為、 ...
長年以來,我們各級行政部門,每一項建設,土木工程師、建築師、園藝設計師、評審委員、承辦人員,難道連「適地適種」這些基本的生物常識都茫昧無知嗎?

小葉欖仁

小葉欖仁和黑板樹,幾乎是並駕齊驅,同時崛起於1980年代,掀起全國搶種風潮,若說是二大天王樹種,似不為過。
「鎮公所十多年前票選小葉欖仁為鎮樹,廣植為行道樹,因易落葉,又屬淺根,樹根會亂竄突起,變成破壞人行道的隱藏殺手,也常絆倒行人。」
「每年都要編列不少預算,僱工削除突起的樹根,及修繕被破壞的人行道磚。」十分困擾。
「當年種錯的行道樹,引起各黨撻伐」,
「建設局長透露,最被市民嫌惡的問題樹種,其實是根系淺、容易倒伏的小葉欖仁」
市議員認為,「市府應移除不合適路樹」。
移除,意思就是全數砍除,看來又要掀起一波合理化砍伐。
「南投集集火車站旁,到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前道路,原本種植超過百棵的小葉欖仁,綿延1.6公里,整排路樹成蔭,不僅行人可乘涼消暑,更是火車站指標景觀。
民眾最近發現,這些種植了三十多年的行道樹,突然被砍除,只剩下大量殘木,堆放在路邊。不少民眾,連前鎮長也覺得錯愕。」
十多年來,各縣市類似地方新聞,屢見不鮮、舉不勝舉。
相較於多數枝枒參差橫生的植物,小葉欖仁的獨特樹型的確優美,主幹堅實,直直向上挺立,側枝以輪呈方式,逐年水平伸展,每輪約有五、六枝條,枝葉層層疊上,層次分明,開展如傘。
至秋冬寒風吹起,枯黃葉片紛紛飄落,光禿禿的細密枝枒,站立在冬季寒風中,顯得細瘦而蕭索。

小葉欖仁的崛起,另有一番曲折傳奇故事。
小葉欖仁原產地熱帶非洲、馬達加斯加,最早引進台灣是在1960年代初,台灣駐派非洲的農耕示範隊隊員,從非洲攜回小葉欖仁種子;在植物分類上,屬於種子如橄欖的使君子科植物,倒卵形的葉片碎細,因而被稱為小葉(或細葉)欖仁。
小葉欖仁1977年最初出現在台北市一些學校附近,「都是在顯眼的交通要道,立刻引起眾人矚目」,緊接著一些學校開始種植。
從此,「點燃了烽火」,興起風潮,蔓延到全國各地,瘋迷搶種。
曾經全國瘋迷搶種的小葉欖仁,為什麼短短二、三十年,步上黑板樹後塵,
民眾由愛轉惡而嫌棄而砍伐?
最主要的原因,出在小葉欖仁大部分種植在人行道、分隔島,作為行道樹。小葉欖仁成長快速、高大粗壯,淺根性,易竄根、浮根隆起,撐破水泥、柏油路面,掀開人行道地板,導致行人、自行車、機車絆倒,造成意外交通事故,影響交通安全。種植建物附近,也會出現停車場凹陷、水溝被阻塞、水管破裂、球場地面龜裂……等等現象。
直接說,這是人為的錯誤,是長年以來,全國景觀植栽工程設計,尤其是行道樹,普遍的嚴重錯誤,絕非少數個案。
根本問題是有沒有適地適種、慎重選擇樹種,了解其特性?有沒有預期、考量種下的樹,可以活多久、長多大?需要怎樣的空間、怎樣的環境?或者說,怎樣的空間和環境,適合種植什麼樹?

-
深入報導
挖掘研究採訪查證
讓閱聽者知道始末

引用 TOP

沒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哼(冷笑,扯到錢比誰都精

https://reading.udn.com/read/amp/story/7048/8281442
吳晟/一窩蜂亂亂種

落羽松祕境
明明是「住宅」廣告,卻極少訴求建築物本身的建材、結構、美學,幾乎都在強調周邊種什麼樹,種多少樹,環境有多優美。
樹禾院、樹院子、綠海家園、桐林軒境、綠心引力、溪松行旅、櫻花濱城、極上森居、樹說浪漫、溫哥華莊園、順天風聆樹、一起算樹學、公園裡的別墅、靜巷大樹院落、森林裡的建築與詩……
配上大樹林立、綠意盎然的畫面,以及詩句般的廣告詞:
「樹比人多,綠意美宅」、「代代森藏,自然的瑰寶」、「一棟長在樹林裡的房子」、「在公園與花園之間,看見無價的守護」、「大樹造鎮,垂釣綠意美學」、「人離不開自然,就住在大樹裡吧」、「最美的大樹森活社區,與自然同居」、「為一棵樹種一片林,為一片林蓋一座墅」、「格柵書寫光影,大樹成就日常風景」、「水流悠悠,相約閱讀生態樂章」…

「落羽松大道」、「私藏落羽松祕境」、「上百棵珍貴落羽松」、「門前落羽松挺拔」、「中台灣最頂級,落羽松豪宅」、「台中科技走廊正核心,落羽松花園宅」、「中台灣首見,落羽松別墅」、「落羽松紅了,家有138棵大樹,真的好幸福」……
這些附有落羽松樹姿的建商廣告,集中在2015-2020年左右。
大約是落羽松風潮最盛行的時候。

落羽松,原產地北美洲密西西比流域兩岸、墨西哥灣一帶沼澤、濕地區,別名「美國水松」、「美國水杉」,什麼時候引進台灣?如何風行?有什麼傳奇故事?
落羽松最早是日治時期1901年引進台灣,都種在日本神社裡
;1986年之後,「發跡」於宜蘭羅東公園。
依據2017年八月某報一篇報導,前宜蘭縣政府賴姓祕書長透露,「種這些落羽松根本不在計畫中,是一場美麗的錯誤」。
「羅東運動公園在民國70多年間辦理用地徵收,當時預定地都是田,沒有樹,但營造公司要植栽,因此規畫種植本土的茄冬樹等,並準備將買來的樹苗假植到田裡,等大了再移植,配置園區內。根本沒想過要種外來種的落羽松。」
「當時彰化地區有園藝商從美國引進,結果營運不佳,全數低價拋售,剛好羅東運動公園建園所需苗木數量大增,縣政府決定全數掃貨,把三千多棵15公分高的落羽松苗木全數買回來……有部分配發到冬山河親水公園等園區。」
總之,可以確定的是:
1. 引進、培育落羽松苗木,囤積多年,「營運不佳」的當地園藝商,靈光乍現,趁機把落羽松苗木「半賣半相送」成功推銷出去。
2. 1986年,落羽松從羅東運動公園建設開始,受到注目,開始流行。大約一、二十年,到2010年左右,更加火紅、形成風潮,全民瘋迷,取代黑板樹、小葉欖仁……成為身價最高昂的園藝「新貴」。
落羽松為什麼能夠盛行?簡略歸納二大因素:
其一,當然是得力於大眾媒體青睞,一窩蜂吹捧、渲染,推波助瀾。我的剪報資料,就有三大冊落羽松美景的報導,但大都千篇一律,多年前我就懶得再收集了。幾乎凡有落羽松,就有「祕境」的標題、「夢幻之美」的詠嘆!
「田尾公路花園,落羽松新祕境」、「彰市深冬祕境,捧紅福龜村」、「落羽松,無敵海景祕境」、「祕境熱,燒到落羽松」、「落羽松祕境,踩著落葉人影相隨」、「300棵染紅水田,落羽松祕境,太美了!」、「假日人潮暴增,無視公告闖園區,落羽松祕境喊封」、「最美落羽松祕境」……

全台搶種,落羽松祕境淪為連鎖店?

上網輸入落羽松祕境,會找到排名前十大的夢幻落羽松祕境、步道;遍布全國各地這麼多「祕境」,還算「祕」嗎?
也有不少愛好自然的作家,秉其生花妙筆,抒發遇見落羽松,驚豔「夢幻之美」的美文,推上更高「境界」。

其二,台灣社會長年以來,輕視、近乎輕賤本土,崇尚東洋、西洋的美景,對自己周邊的原生樹種,視而不見,不知珍貴;園藝商迎合時尚,販賣異國風味、歐美情調、夢幻美學……
「感覺有如開車到北美大陸」、「彷彿置身國外的美麗庭園」、「你不必到歐洲,你天天在歐洲」
落羽松為落葉大喬木,主幹直立、枝幹側生,小枝柔軟,小葉如羽片,線形互生於枝條。秋末天氣轉涼時,葉子開始變色,初為澄黃色,再轉變為紅色,最後為黃褐色,冬季黃褐色小葉如羽毛紛紛飄落,故名落羽松,羽葉掉落滿地,鋪成柔軟的落葉層,植株只剩枯枝伸向天際。

然而,就像很多流行樹種,全民瘋「祕境」正盛,負面現象逐漸浮現。

落羽松是沼澤植物,
唯一可在水中存活的樹種,主要特性是根部含氧量低,必須冒出水面、竄出地面、進行呼吸,因而稱為「呼吸根」;又因每一枝呼吸根,約成年人膝蓋高,故又稱「膝根」。
正是這樣的特性,作為園藝植物,不論是大廈中庭、居家庭院,或是公園、校園等園區,只要有一棵落羽松,周邊就會一枝緊挨一枝、密集竄出呼吸根,綿延宛如鐘乳石群,範圍不斷擴大,占滿棲地,有很強驅迫性,排擠其他植物難以生存。也會破壞建築物。
尤其是每一枝呼吸根,剛冒出頭,或到膝蓋高,頭部尖銳,行人一旦不留意,易絆倒,傷害有多嚴重,不堪設想。

p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大部分的知識、思想觀念、社會價值,莫非被灌輸、被操縱,轉化為日常行為,一旦普及、形成「信仰」,蔚為風潮,就很難改變。

落羽松雖然用以淨化水質,適合種在生態池、濕地公園,但呼吸根也會堵塞排水落羽松熱潮,已悄悄在退燒。
再過幾年,落羽松的危害越來越大、越明顯,很多地方不處理不行,勢必又要步上黑板樹的後塵,甚至更嚴重。
不知道園藝界有沒有獲得省思、重新檢討?不知道台灣社會的盲從性,有沒有學得警惕?
下一波,又會瘋狂追逐哪一種外來樹種?

-爭議來自邏輯錯亂
說的是事實呀(茶)
不小心說實話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