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台灣•校園奇案》出版了

  感謝各位軍友的支持,(小瓜呆)管仁健《你不知道的台灣》系列第2本《校園奇案》終於有機會跟大家見面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6482

  從退伍至今,收集了近三十年的資料,在部落格也免費刊載了這麼多年,總算有機會逐漸出書了。還是老話一句,沒錢行銷,只好拜託大家幫忙了。現在博客來書店現在僅以「特惠價66折」預售,另外第1冊《國軍故事》也一起66折特價,有需要的朋友,還請趕緊訂購。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6575

  不好意思,感謝大家給小瓜呆一點「工商服務時間」,想知道我們這些四五年級生的學生時代,都在搞些什麼「碗糕」的,這本書應該還可以提供一點線索。
評論(76)



引用:
原文由 cccyt 於 2020-05-23 15:56 發表

我說的就是返鄉積分啊

我這有個農工職校  這幹事出納等等同一年一直出缺  我家不成材的 說那種屎缺不去也罷
沒事幹嘛往火坑裡跳啊
老師們的情況和公務員真的差太多了  最後怎麼處理的 也不知道啊
我的人生   ...

敬覆超級版主:

返鄉是指返回原戶籍縣市而非指鄉鎮,返鄉積分是原在外地服務欲返回戶籍所在地服務才可申請,申調成功回自己戶籍地,在自己縣市內調動這條件自然消掉不可再用,不然同縣市內調動不是人人可用嗎?互相抵消積分,對排序一點都無助益。若你說的是想再調出,是聽說過早年有人先移戶籍過去想調的縣市,之後再以返鄉服務名義申請,不過,聽聞這種形同作弊的方式,要在三個月前或是半年前(忘了)完成遷戶口,也就是在異地須有居住期滿三個月或半年的生效日期,印象中是這樣(不知現在規定是否有改?),現在就沒聽老同學說了,畢竟他才調那麼一次,不會再縣市調動的人也不會去關注這種訊息,問學校單位人事或許較清楚吧!至於公務人員是否有返鄉服務積分?雖然家裡那口子是公務人員,不過她一直待同一縣市沒調過,我也沒聽她說過。

我那同學是廿幾年前退伍辦的外縣市返鄉服務,當時聽說返鄉服務計15分而結婚計30分,所以很多女生都半藉結婚之便調回,但是法規似乎曾改過,那時返鄉的順位大於結婚順位,後來好像曾改過,結婚計分50分還是80分,順位也優先於返鄉服務(事隔多年不知有無記錯?之後好像又改了,聽得都有點亂了。),聽說有人積分都破百了還調不到好學校,甚至後來藉結婚之關係也未必能成功調入,真的看時機,有時法規也在修改,反正我同學也才調過那麼一回,他之後縣市內調動的時機點也逢大退潮,輕鬆調入一所新設立學校當元老至今,算算超過廿年有了吧!

聽你描述該名朋友她調過去等於是又要找學校,這已算外縣市返鄉服務調動成功,之後算縣市內調動自不可再用,但是這種烏龍在教育界似不是少數個案,聽說有段時期調動規定特別亂就會發生。一位國中學弟也是被通知分發到某校,結果因人事搞烏龍提報缺額錯誤(以為有人屆退,誤把0填成1),他無校可去,幸而附近有所學校剛好有位老師因病臨時提出提早退休,就順利從小學校安插過去中心學校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那位朋友可能會由主管的教育局協商,要嘛遷就一下待個沒人填的山區學校(聽說隔年有優先權?),要嘛在教育局支援個半年等隔年二月的退休缺,缺雖較少但搞不好有更不錯的缺,再不然多支援個幾年拿夠分數,期間受訓一下還可空降當主任。聽我老婆說,前幾年國中的行政人員沒老師肯兼,都叫新調入菜鳥老師去做,還搞到代課老師(長代)去兼學務主任,有夠扯!我同學也這樣提過,學校評鑑一大堆且項目愈來愈多,正式老師不喜歡那麼忙,尤其是資深老師對兼任行政工作退避三舍哩。

記憶所及或有不詳盡之處,或許這幾年規定及計算方式也有所修正,參考一下。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115.82.96.x 於 2019-08-15 19:37 發表
https://event.culture.tw/NHRM/po ... p;request_locale=tw
《山東流亡學生與澎湖713事件》70周年特展

https://event.culture.tw/userFiles/NHRM/JpgFile/ ...
澎湖713事件的校長,
剛好是我前公司董事長的老爸,
從未在公司裡聽到這件事,
是等到平反後全家接受訪問才知道,
不過那時董事長已經把公司賣給大股東退休閒雲野鶴了!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9366/4582864

夏季甲子園宣布停辦之際,回顧百年前席捲日本的「米騷動」
鄭仲嵐22May,2020

20年的夏季甲子園正式停辦,消息傳到各地,莫不讓日本高中球兒感到心碎,

他們的心情宛如灌籃高手的男主角櫻木花道:「我只有現在啊!」


1915年第一屆正式開賽的夏季甲子園,照理來說今年應該邁入第106屆,不過1942年至1945年這四年,因二次大戰而中斷舉辦。

雖然今年是第102屆賽事,不過過去夏季甲子園只有99個冠軍隊,消失的兩屆是1918年因為「米騷動」(搶米暴動)而中途停辦;以及1941年時,因為日軍動員前往當時的滿洲,需要物資移動而強制朝日新聞社停辦

包含這次的第102屆在內,甲子園開辦至今已有三次中途停辦,要等到下一屆(103屆)才會正式打出第100座冠軍隊。

嘉農1931年榮獲甲子園亞軍獎牌

  還以為是 米(國)騷動 因此停辦

路人 101.10.134.x


引用:
原文由 Guest from 49.216.173.x 於 2020-05-19 20:15 發表
驚奇拍案! 驚奇拍案! 驚奇拍案!

【教師暗黑交易】介聘靠運氣人品? 不如百萬紅包有效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573857

PTT成為最熱門的「互調媒合」平台,讓老師「找對象」,但也因而出現「黑 ...

認識一位,原先教特教,以為他好有心,後來有名校職缺,背著"勞資調解",也要立即"不預告離職",立刻跳槽去名校教資優生,印象破滅

這是前幾天某位擔任法官的同學傳來的賴所附連結:
標題【不適任教師成人球 花蓮拒收 退貨高雄】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76773

特教師…據那位當國小老師的同學轉述,當年師專四、五年級仿一般大學設分組(非設科系),其一便是特教組,當年他教授是學校從美國敦聘回國加強此領域的專業學者,精研當年特殊教育中較薄弱的一環:智能不足與肢體殘障類,因為國內對此的立法及相關學術研究根基甚淺,不若美國長期花費經費研究且落實在教育場域。

聽他說,其實特教組(升格師院改特教系)是『智能異常兒童教育組』,別誤會!其真正全名是『智能不足與資賦優異兒童教育組』,所修學分除了關乎智能不足兒童診斷、教學、行為照顧外,資賦優異兒童成就表現、人格特徵及教材教法也是重點,另外兒童心理學及行為改變技術等亦是主要科目,所以特教合格教師(特教組畢業仍需經當地教育局檢定,但同學不知如何檢定。)也是可以教所謂的資優班,主要還是兼班導要去處理這群學生的人際關係及心理輔導(孤傲不群以自我為中心)。

路人大大所言亦是屬實,現實的社會誰想去帶那辛苦的特教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科個別輔導屢教不會,傷透腦筋還要被級任老師質疑沒專業?若遇中度的有時大小便不會說,還要幫忙處理這些生活上失禁的衛生問題(礙於經費問題特教助理員不一定每天來)。早期還得收輕、中度肢障(小兒麻痺症、腦麻患者)的學生(協助上殘障廁所並清理後續屎尿問題是每日日常),有的特教師還會熱心提早去載他上學(偏鄉沒專車),甚至放學因家長工廠工作太忙無暇載回,學校還得請老師(又是特教師)協助載回家,甚至陪到六、七點家長下班才離去(沒有加班費、純粹老師愛心),你說,真正有愛心的特教師怎不令人敬佩呢?國家又給了他們什麼福利或回報?有啦…學年度結束一支嘉獎聊表心意。

話說聽聞有老師特別修學分『立志』當特教師,因為要調市區一些大學校較容易調,然後待個特教班幾年,若校內有出缺一般教師名額,依某些學校的教評會規定,他是可以優先申請轉成校內一般教師去教普通班級的(他有聽過幾例),原特教缺再申請讓人調入,所以一位特教師是否真正有愛心,端看他是否多年來一秉初衷。

早年確實存在某些老師另有目的,再用此捷徑轉調縣市或到市區大學校,這種行徑的確讓人搖頭,不過規定如此有人性化亦徒呼奈何啊!另聽同學提過教育圈其他單位傳聞,國中特教師跑去爭取教資優班,最後是以修過多門相關學分取勝,或許…本來這科系的就兼具雙重身份,有機會的話,誰不想由累人又無成就感(對那些人而言)的特教班『高陞』到令人稱羨福利又好(家長也會巴結吧!)的資優班呢?人生百態,看看…習慣就好。

聽同學說,當年他亦是特教組,有同組的被教授招募,經教授推薦可至台北市區某國小新設特教實驗班服務,因該校頗需掖注剛畢業的新血,而教授是此方面歸國專業學者,所以想借助他門下弟子所修新學識提升學校此類知名度。而檢定聽說是依教授在學校教過的書籍去出題,對他們來說再熟悉不過,早年師專生若非台北市立師專畢業,是沒機會分發進去台北市(直轄市)的,更何況一畢業即調大學校!

但是我同學自忖那份熱忱可能撐不了幾年意願不高,他同組又說一堆好處,熬個幾年可以拿到經歷轉去教別的普通班,甚至像調到國語實小(好像?)任教(有修資賦優異學分);再不然,可居於學校這方面指導地位(組長?不清楚!),甚或借調教育局特教課…,反正熬個幾年岀路比人多,但是他聽完仍不想讓功利上身而失卻教育初衷毅然而然婉拒。



[ 本文章最後由 waterdondon 於 2020-06-03 18:41 編輯 ]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breakingnews/3191680


又高又雄?這些地名都被日本人改過 教育部火速講解

https://www.facebook.com/www.edu.tw/posts/1572630002911615
高雄名稱由來近日引起各界熱議,教育部臉書小編整理一些與日文有關的台灣地名由來,和大家分享。(擷取自教育部臉書)

雅婷歷史小教室上課啦!​

你知道你住的地區的地名由來嗎?​

像雅婷住的內湖,其實是內部盆地的意思喔,不是因為那裡有座湖,不講的話很少人知道呢(๑•̀ㅂ•́)و✧​  ​

所以雅婷今天整理了台灣一些地名的由來,並且先從語言篇開始跟大家介紹,台灣其實有很多地方的地名,都跟日文有關喔!​
除了最近最熱門的高雄以外,看看你還知道有哪些地方,跟日文有關吧ξ( ✿>◡❛)?


  甚至很多地名都是 荷蘭與西班牙 所轉換來的喔

印象中
三貂角/三貂嶺
鵝鑾鼻
都是耶!!

路人 180.204.161.x


父不父?母不母的?算是"校園/教育"類

先前有位客家文學老先生仙逝,被封為"文學之母"
無從解釋起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7-16/436762

管仁健觀點》「台灣鐵道之父」

第一個在台灣架設鐵軌的也不是劉銘傳。

1878年基隆煤礦設立時,
礦務督辦葉文瀾,就在1881年鋪設運煤台車,將煤炭運往基隆碼頭,後來才裝上蒸汽動力。

劉銘傳所蓋的鐵路,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

1876年上海的英商怡和商行,修築了一條吳淞碼頭至上海的窄軌鐵路,
全長14.5公里,是中國最早的營業鐵路。

但火車撞死了一頭牛後,引起村民不滿,認為鐵路會破壞龍穴。

清廷害怕這一風水傳言,會動搖一再割地賠款,
早已人心動搖的皇權,於是一再交涉,花費白銀285,000兩,將其贖回拆毀。

1887年劉銘傳擔任台灣巡撫時,一再奏准修建台灣省鐵路。

清廷要求丁日昌「審時度勢,妥速籌策」,並決定每年撥銀200萬兩,
但劉銘傳實際拿不到40萬兩,建路經費嚴重不足。

李鴻章原本要向上海英商麗如銀行借款60萬兩,也因利息太高而作罷。

於是丁日昌乾脆將拆下來的吳淞鐵路設備運到台灣,
這條以台北為中心,向東到基隆港,向西南到新竹,
總長107公里的「縱貫鐵路」
就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情況下勉強蓋了起來。

但這條鐵路是不是真的可以「營運」?

《台灣通史、郵傳志》裡記載:
「每車長約2丈,貨車略同。
凡設車站16處,均以土造,曰火車房,其驛長曰司事。
顧當草創之時,站中不設信號機,亦無昇降場。
其始每日開車6次,後乃減為4次。
然途中遇車,隨時可以搭乘,故時刻不定。」

「乘車之費,自台北至基隆者4角4尖,而至新竹者8角6尖,上等倍之,每里約當2尖1釐。
貨物則擔抵1人。
平均1日之客,台北基隆500人,台北新竹400人。
顧是時民用未慣,物產未盛,
而基隆河之水尚深,舟運較廉,鐵道未足與競,
以是入款尚少,每月搭客16000圓,貨物4000圓,收支不足相償。」
-
劉銘傳因技術限制,設計委託外國技師,
但為了節省經費與確保權利,實際建築由中國官兵與工人執行。

當時在架設這段鐵路的官兵和工人,根本不知道鐵路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所以只要外籍工程師一離開視線,測量用的木樁就會被拿去生火煮飯。
枕木與鋼軌被偷不說,連鐵軌邊的碎石到車站屋頂的瓦片,無一不遭人偷。

這條「外人設計,國人自建」的鐵路,
設計者從德國的貝克,換到英國的馬迪遜,
因為根本無法監督工人,以致連換了五位總工程師。

監工一職又都由當地豪族賄賂而得,
為了迴避墓地或私有地,就任意變更路線。

另外為了節省經費,還把設計的隧道一律取消,沿著地形彎彎曲曲的建造。

另一方面則不考慮地質,以致下雨就流失路基。

橋樑也從鋼架改成木架,大雨一來立刻倒塌。

行車時晃動劇烈,敢搭乘的人當然不多。

尤其台北到新竹那80公里,
沒有任何信號標誌、平交道與月台,
時速只有13.7公里,
要上車的招手讓司機停車,要下車就必須自己跳下來。

最刺激的是軌道裡每隔20分才有一個「急勾配」,
所以這種無頂無窗的列車,比遊樂園的雲霄飛車還好玩。

行車途中若遇到缺水,還要下車到附近山谷幫忙找水,挑水回來後又要等煮到沸騰。

加上車資不隨里程而定,混亂無章法,
官員兵丁搭車又都免費,
假日還停開,根本沒有營運價值,

也難怪接任的邵友濂,會奏請停建原本要一路修到彰化的「鐵路」

日本領台後為何要拆劉銘傳的「鐵路」?

1895年6月6日,日軍依馬關條約從三貂角登陸,
沒有遭到任何抵抗,就在辜顯榮與英德法三洋商的陳情下,
6月14日進入台北城,平定已經在城內姦淫擄掠多日的清朝軍隊。

但在6月17日舉行「始政式」之前一周的6月10日,
總督樺山資紀就先成立台灣鐵路總司令部,
由總督府陸軍局工兵部長兒玉德太郎,及遞信省鐵路技師小山保政先後擔任司令。
樺山總督還自任臨時台灣鐵路隊長。

樺山在當年8月,就向東京提出「三大提案」
分別是
舖設縱貫鐵路、
興建基隆港
與普設公路。

中央政府還自軍費中撥出十萬元作調查費用,
委託遞信省鐵路技師長增田禮作(工學博士)
負責調查並測量劉銘傳興建的那條「縱貫鐵路」

會出現這種「萬事莫如鐵路急」的現象,
是因為劉銘傳這條鐵路,才是真正在台灣的「抗日英雄」

日軍在進入台北城之前,沒有遇到武力抵抗,但卻敗在這條所謂的「鐵路」上。

當時渡台的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是搭轎子從基隆到台北赴任的。他寫到:
「看到許多人在推火車的荒謬景象,與其說是鐵路,不如說是輕便道。」

樺山總督自基隆進入台北城,就是搭乘所謂的「火車」
但卻必須派遣60名日軍在後面「推」,搞得推車的日軍啼笑皆非,
自嘲來台竟是如此「為國效命」

小山保政,調查發現台北到新竹的鐵路,許多枕木都被拔走了,連軌道也有短少。
在台灣又無法調度鐵軌、枕木、車輛,連木材、水泥與磚石都要向日本購買,
於是小山在東京招募130名職員。

鐵路建築最困難的就在徵收民地,
光是台北車站就需要32,639坪。
其他14個土角厝的車站,也必須拆除重建。

小山帶領的臨時鐵路隊,300多名來自日本的隊員,有170多人染病,其中多人病死。

1896年1月14日,小山將患病的隊員送回日本醫治,回國加死亡者高達282人。

但鐵路建設不能停止,於是又從日本調派新的隊員來台。

臨時鐵路隊死亡人數,
1895年是81人,
1896年高達241人。
在如此巨大犧牲下,台北到新竹的鐵路才建設完成。

1899年6月21日,小山就任打狗(高雄)鐵路敷設部部長,開始了南部鐵路的興建。

8月23日,獲得明治天皇頒贈的四等瑞寶勳章,
但他也在這一天因瘧疾去世。

長谷川謹介為何是「台灣鐵道之父」?

1896年5月起,台灣總督府就鼓勵日本人在台興建私營鐵路,
並在東京成立「台灣鐵路會社」

10月27日還發下許可證。

然而台灣的瘴癘盛行、高山峻嶺、河川湍急、土質疏鬆,
願意投資的商人有限,以致資金募集不足,宣告解散。
儘管當時日本國內,很多人大力鼓吹「一億元賣台論」

但台灣總督府仍然在1900年3月,編列了三千萬元興建縱貫鐵路。

兒玉源太郎總督為了「鐵路國營」政策,
開始興建從基隆到高雄總長405公里的台灣縱貫鐵路,

負責人長谷川謹介,
1855年生於山口縣厚狹郡,
1871年入大阪英語學校就讀,
1874入「鐵路寮」(鐵路學校)就讀,
1877年畢業於「鐵路工技生養成所」
歷任日本鐵路局技師、日本鐵路會社建設課長等職。

當時台灣的20個港口,都是連戎克船(中國帆船)也進不了的小港,
鐵路所需材料根本無法上岸,所以必須先興建基隆與高雄的深水港。

瘴癘盛行與盜匪四出,本地工人很難招募,只得依賴陸軍工兵隊。

在長谷川領導下,南北分四區同時進行,

第1區由基隆至新竹、
第2區由新竹至台中、
第3區由台中至嘉義、
第4區由嘉義至高雄。

耗時9年,縱貫鐵路終於完成。

很多人不解,長谷川所規劃的第1區由基隆至新竹,劉銘傳不是已經架設好了嗎?

其實劉銘傳所建的「鐵路」,無論軌道材質、設計施工,通通不符使用需求。
106公里的「鐵路」拆除後只剩0.8公里可廢物利用。

因此位於現在館前路的台北火車站,根本不是劉銘傳時代位於鄭州路的台北火車站。

火車從大稻埕開出後,跨過淡水河走新莊、龜崙嶺到桃園;

但總督府鐵道部完全廢棄既有路線,
改走艋舺、板橋、樹林、鶯歌至桃園,
也就是現今的台灣縱貫鐵路,與劉銘傳那條連路線也不同。
-
1908年10月24日,在今天台中公園北側高丘上第二砲台(北門樓)
舉行基隆至高雄的縱貫鐵路慶祝儀式。
地方仕紳、捐獻土地者、全島大小官員
與日本皇族及海內外各界代表等,超過千人以上的貴賓參加。
為了招待這些貴賓,當時全台唯一的歐式飯店-鐵道飯店,也趕在全通式前完工,

連大清帝國也專送「全台鐵路告成誌喜--軌路同遵」的賀詞,

成為日治50年間最盛大的活動。

長谷川謹介完成縱貫鐵路離開台灣,
升任日本鐵路東部鐵路管理局長,
後來又歷任西部鐵路局長、中部鐵路局長、鐵路院技監、鐵路院副總裁等職。

但因他在台灣時罹患中耳炎及腎臟病,
1921年4月因中耳炎入院,
8月27日逝世,享年67歲。

日治時代的台北火車站前,還有一座紀念他的銅像。

-----------------------
基隆的獅球嶺隧道,就是"劉銘傳段".
去幾次都沒去"探險",
一旁的獅球嶺砲台陣地,也是因為路現狹窄,還要"穿越"高速公路(嚇)
很有挑戰性路線

"劉銘傳段".ˇ大概還有龜崙嶺遺跡,但是殘破不堪隱身在某個私有地裡的角落.

樺山總督,-->樺山站-->華山大草原文創特區.

路人 101.12.13.x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1-16/524175
管仁健觀點》台灣到底還有多少所的「翠華中學」?


  懷疑是那所劇說是 憲兵退役 辦學 的那所

   前幾年也爆冷  平地飄冰霜 南部高山飄雪  那時沒出這檔事?

   也讀個軍訓五專  當年以為一身肥油  加件校方製發的毛衣就能檔冬  結果卻是穿滿夾克  那件毛衣卻是從未開箱

路人 101.12.71.x


引用:
原文由 小瓜呆 於 2012-05-31 17:37 發表
  感謝各位軍友的支持,(小瓜呆)管仁健《你不知道的台灣》系列第2本《校園奇案》終於有機會跟大家見面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6482

  從退伍至今,收集了近三十 ...
管仁健觀點》憑弔海專與八大名校的古戰場文  
發布2021.03.01 | 07:0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3-01/542638
「有些東西不是不在,只是你看不見它了。」這句從《天橋上的魔術師》上看到的佳句,讓本魯也聯想起已被拆除28年的中華商場。

  開南升級為大學嗎?
海專有沒進校友郭董的集團

  學長的戰場在三角湧大豹社,記役中是幾乎被斷頭的校外命案,

路人 101.10.29.x



最近因疫情關係,全國各級學校學生在家自主遠距教學,也發生不少…??現象,今天同學群組轉傳一篇po文,不算笑話,倒值得深思一番。


★★★★★★★★★★★★★★★★★★★★★★★★★

[attach]2172[/attach]

★★★★★★★★★★★★★★★★★★★★★★★★★

*來源:賴群組、網路,如有不當或軍友在別主題張貼過,煩請告知移除。感謝!



[ 本文章最後由 waterdondon 於 2021-06-13 02:26 編輯 ]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2354/5663331
東奧奪牌背後:台灣體育政策的演進發展史(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2354/5663968
東奧奪牌背後:台灣體育政策的演進發展史(下)


獲得2004年雅典奧運跆拳道雙金的朱木炎及陳詩欣
台灣桌球好手莊智淵至今已連續參加五屆奧運

競技體育走向制度完整?
體育政策白皮書與選、訓、賽、輔、獎雛形

打電玩成為目前最火熱之一的競技運動,大學都設專門科系招人
下屆巴黎奧運把熱舞/霹靂舞列為競賽項目

霹靂舞?上次聽到恐怕還是在學校的年代吧?

路人 101.10.88.x


https://mypaper.pchome.com.tw/kuan0416/post/1358807295

戒嚴時代小學國語課本裡的「共匪」形象初探(管仁健)

英文「教育」(education〉一詞,拉丁文原意是「引出」。
就是不直接傳授知識,而採用對話、思辯,一步步啟發對方的思考,引導出智慧。
所以,教育的本質不應該是灌輸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
反而是要幫助學生「批判思考的建構」。
-

晚上,住在臺灣的蘇小海,跟爸爸媽媽一塊兒看電視,螢光幕上正在介紹新近完成的國民住宅,那一排一牌的樓房,一層一層的陽臺,比圖畫還好看。

有一天,住在臺灣的蘇小海出門上學,看見許多工人,開著挖土機、推土機蜂擁而來,要把門前的馬路拓寬。
第二天,就有人來拜訪小海的爸爸,勸他賣掉房子,到風景優美、環境清靜的地方,去住新式公寓,因為有人想在馬路旁邊蓋百貨公司,願意出高價買這塊地皮。

因為1949年後隨國府遷臺的軍人與眷屬,
在「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政策口號下,
面對房舍短缺,僅能在營區附近或其他邊陲土地,就地以現有竹子、稻草、泥巴等為建材,自行搭建簡易的克難平房,屋內根本不可能有廁所。

住在眷村裡的居民還好,村內設有公廁;
那些沒分配到眷舍,住在村外的軍眷們更麻煩。
白天眷村的大門開著,還可以進去上公廁;
晚上眷村大門一關起,有些門口還設有武裝衛兵,外面的小孩即使內急也不能去上公廁。

江蘇的蘇小海半夜沒公廁可上的情境,反而是臺灣小孩的生活經驗,成為「天堂與地獄」的最大諷刺。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682

《可傳承的日常》
從葛羅培斯到Philipp Mainzer,一條始於包浩斯的建築路徑

當我們透過「自我否定」來「除舊布新」時,
日本人卻一面布新、一面小心翼翼地保留傳統

由五股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在車陣中從繁忙的新五路轉進自強路。
沿途風景難以形容,
是上個世紀七○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市郊工廠雲集的典型畫面:
道路狹窄,像是臨時建築的鐵皮屋之間,夾帶幾棟風格呆板的住商混合公寓,
各種紛亂不和諧很難讓人有回家的放鬆感受,只想加快腳步不願停留。

不過路邊出現許多房地產、家具店,或托兒所的廣告看板,
說明昔日工業區已悄悄轉為住宅區的城鎮變化。

沿自強路前行,過了一○七縣道,
果然開始進入住宅區,放眼望去不是新建案,就是等待更新的集合住宅,
是台灣市郊房地產投資形成的新市鎮風貌,建築風格流於矯情,或粗糙媚俗。

轉幾個彎,就快要失去方向的時候,
眼前出現兩棟以灰色為主、黃色為輔的高層建築
隔著馬路相望,跟周圍其他建築群並置,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過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那種格格不入。
貌似素樸簡潔,其實經過縝密設計,彷彿德國大都會常見的高品質社會住宅。

談及社會住宅,得先把貧窮、低收入戶、弱勢族群、治安疑慮等標籤撕掉。

固然有因住民經濟條件不佳、建築空間規劃不當而成為犯罪溫床的案例,

但是大多數社會住宅是在高炒作、高房價市場機制之外,
為解決新興或年輕族群居住需求而興建的集合住宅。
為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將冗餘裝飾拿掉,
以功能和空間品質為重,
少了莫名的雕樑畫棟或西方列柱拱門,
沒有大而不當、金光閃爍的公設或虛矯的花園噴泉,

也沒有一般住宅將本求利選擇便宜建材、
貼著法規低標壓縮空間的問題。
往往這些社會住宅還更能完好地凸顯「少就是美」的現代建築品味。
也就是先前所說的——「可傳承的日常」。

當人文積蓄被淹沒

我們常看到建案廣告努力洗腦消費者:「這是一棟漂亮的房子!」

然而曾幾何時,不但買房子是一件奢侈的事,
而且不管你有錢或沒有錢,在台灣都很難買到真正「漂亮」的房子。

當然,「漂亮」是一個有爭議的字眼,
在今天台灣這個多元紛雜且媚俗的大眾市場裡,尤其是如此。

其實台灣早年不乏漂亮的集合住宅,

像王大閎在南投中興新村設計了一批員工宿舍(一九五八),
就是很有見解的住宅建築。

位在台北和平醫院附近的台銀宿舍(一九六五,已拆除)
亦是極富巧思的公寓型宿舍。

敦化北路、長春路口的良士大廈(一九七○),
更是少有的高層集合住宅佳作,
由挑高騎樓轉進兩側有植栽的狹長高聳天井後才到真正的大樓入口,
這個過渡空間既可隔開都市喧囂,也可讓人轉換返家心情。
進入一樓門廳正前方便是電梯,
到達樓層後踏出電梯,由窗戶望出去的景物被分成左右兩棟建築的側牆「包圍」,
彷彿山壁屏障,提供獨樹一格的隱密感和安全感。

王大閎於一九五○年代設計的建國南路自宅。圖為臥室的月窗。
建國南路自宅客廳一景。

另外還有吳增榮的栗林村國宅(一九七二)、皇冠大廈(一九七五)
和台中模範大廈(一九七九)都不遜色。

其中位於苗栗大湖的栗林村低密度國宅建材樸實,細部設計毫不馬虎,
小巷弄穿插在屋與屋之間,頗有曲徑通幽之美,
是兼具現代語彙和地方村落空間意涵的作品。

台灣的建築文化之所以走向衰頹,一定有其歷史成因。
—台灣文學史家葉石濤

建築已成為媒體控制的商品,文化正在走下坡。

但是當我們透過「自我否定」來「除舊布新」的時候,

日本人卻一面布新,一面小心翼翼地保留傳統。
因此城市裡有為數不少的大型神社或廟宇,新舊並陳成為日本生活的日常,
而日本設計師的作品也大多展現了現代與傳統美學融合的努力和成果。

所以說到底,是我們自己的底蘊不夠,
或者也可說是當代華人相對缺乏文化信仰,社會上瀰漫功利主義,
輕易就能放棄既有的傳統。

加上台灣美學教育流於形式,
不思傳統文化的轉化再現,試圖從中汲取精華與現代精神結合,
或只將傳統文化元素拿來就用,或劣化簡化後做拼接組合,
要不就直接向經濟數字靠攏。
落實在建築上,便成為一棟棟徒具形式表象、不具文化意涵,而且不美麗的建築殼子。

當然,在居住需求和模式趨近一致的今天,是否具備傳統文化元素並非評斷建築優劣的關鍵

一九九○年代,由民進黨執政的宜蘭縣政府提出城鄉風貌政策,
其中一項是「宜蘭厝」活動,也就是所謂的民居建築,可惜舉辦幾屆後無疾而終。

時任文化局局長的陳登欽說:
「不提建築,不提建築師,不提設計如何,一切那麼自然,民居真是無名的。」

然而這種想像更偏向知識分子一廂情願的鄉愁,
未認清建築形式跟時代的關係,也不清楚新形式的方向,單純懷舊。


都更,危老

民生社區都呈老化
不讓民汐線都計通過

南機場
萬華

張藥局
南鐵

軍警公教鐵道眷宿舍

四四南村
寶藏巖
彩虹眷村
中興新村

社會住宅只租不賣不能裝鐵窗防跌


路人 101.10.16.x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3-07/719710

劉黎兒觀點》日本夯什麼?賞梅好時機 梅花原來還有不明白?

新頭殼newtalk 文/劉黎兒
發布 2022.03.07
  
台灣櫻花怒放時,東京正好梅花也盛開,這也是日本最近最夯的初春活動;台灣雖稱梅花是國花,但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而言,梅花是很陌生,而且梅花當然不是劉家昌在1971年作的「愛國歌曲」的「梅花」中所說的越冷越開花,而是越暖越開花,春暖花開才是報春花梅花的本性,許多自然跟小時被灌輸的錯誤認識是不同的!
直到2018年3月7日NHK特別製作了一個報導說明梅花越暖越開花的原理,我才知道被騙得很慘,今年也再次印證了梅花是天暖才開花的!
在曾為德川幕府御藥園的小石川植物園(也是東京大學植物園)可以見識到梅花品種繁多,但還有許多梅花種類是「不明」的,被稱為「不明紅」「不明白」
羽根木公園裡3月初有許多盛開的梅花,標著「不明白」「不明紅」原以為是品種名,原來是許多梅花品種名不明所以,只好如此標識!
此外,因為「國花」圖案四處都有,總讓台灣人錯以為梅花就是五花瓣的,連線在總統府官網都還寫著「梅有三蕾五瓣」但事實上梅花品種多蕾多瓣多重的居多

著名的和歌「梅花呀!若吹起東風,就順風傳來香氣吧!不要因為主人不在,就忘記春天(開花)喔!」



現在正瘋櫻花(桃)~
梅子?看產量囉!酸梅,太酸鹹.各式醃漬脫水李,忌口.化核梅,再看看唄~

路人 101.10.2.x


管仁健觀點》只能跟著唸「鵝」羅斯嗎?

新頭殼newtalk 文/管仁健
發布 2022.03.10 | 23:38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人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這是晚唐詩人司空圖寫的〈河湟有感〉,描述河湟地區在晚唐時被吐蕃所佔,當地漢家兒童用胡語辱罵自己同胞。司空圖的痛心疾首,就像南宋詩人陸游寫的〈送范舍人歸朝〉「東都兒童作胡語,常時思此氣生癭。」

戒嚴時代的小學國語課本


「一人一家代,公媽隨人祀。」

實際上,很多現在的課本內容,跟我們當出所上的,都不一樣囉~

路人 101.10.2.x


管仁健觀點》為何要「禮讓」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3-07/720112

美國人來台灣之前,政府會提醒他們什麼事?答案就是過馬路了。這一點不意外,因為大部分台灣人也都有這樣的經驗,走在台灣的道路上,甚至走在斑馬線上,最常聽到汽機車駕駛人的「問候語」就是:「他X的!你會不會走路?」

根據美國國務院官網(U.S. Passport & International Travel)關於台灣旅遊注意事項「Travel & Transportation」一欄中強調「台灣駕駛不尊重行人路權,所以過馬路時要很小心。」

(You should exercise caution when crossing streets because many drivers do not respect the pedestrian’s right of way.)

「禮讓」在美國就是車讓人,大的讓小的。但在台灣,行人過馬路時若「天真」的相信車會「禮讓」你,像貓一樣有9條命也不夠用的。

人要讓車,小的要讓大的


在人行道上,行人不時都要讓 自行車 機車(信不信!甚至里長,社區主委呼嘯通過),甚至重機!!
公園步道與車行機車道交叉,機車多到好想設紅綠燈

路人 101.10.2.x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881983

爭風吃醋惹禍 四海幫堂主兒子遭北聯幫押走暴打丟包街頭

〔記者王冠仁/台北報導〕四海幫海罡堂主的方姓兒子,與北聯幫一名成員的陳姓兒子念同一所學校,但方與陳近來喜歡上同一名女同學,兩人爭風吃醋,多次為了此事互嗆;陳心生不滿,找人把方強行押走並毆打,再將他丟包在三重街頭。警方獲報追查,循線逮捕涉案的陳等3嫌,同時也透過管道積極約制雙方幫派,避免引起江湖恩怨衝突。

警方調查,17方姓少年與17歲陳姓少年就讀台北市某高中,雙方同窗已久,但近來兩人先後喜歡上同一名女學生;方、陳血氣方剛,多次為了女同學爭風吃醋,日前方甚至在IG上發文與陳互嗆。

陳心生不滿,想給方一個教訓,他找來18歲劉姓同學以及另一名35歲黃姓友人,3人在上月13日掌握方行蹤後,開車尾隨埋伏,趁方當晚11時許,在台北市貴陽街二段等待親友接送時,將他帶上車載走。

方事後被陳載到八里山區談判,但雙方一言不合,陳、劉、黃就以棍棒毆打他,方寡不敵眾,全身多處掛彩,手臂也骨折。方隔天凌晨1時許,後被丟包在三重文化南路上,陳等人隨即逃之夭夭。
......

嗯~四海幫海罡堂主的兒子,與北聯幫一名成員的兒子念同一所台北市某高中學校
在台北市貴陽街二段(又是 中華路 )...八里山區...三重文化南路(嗯~三重埔~)...

嫉妒還是急了?

路人 49.216.165.x



發表評論
標題 (可選)
選項
禁用 URL 識別
禁用 表情
禁用 Discuz!代碼
使用個人簽名
接收新回覆郵件通知

       [完成後可按 Ctrl+Enter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