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佳言及忠告

命是爸媽給的•珍惜點
路是自己走的•小心點
配偶是自找的•忍着點
朋友是相互的•幫着點
幸福是感知的•看開點
煩惱是自找的•健忘點
心態是練就的•平和點
友情是培養的•純潔點
成功是付出的•努力點
失敗是難免的•寬心點

有糧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間;寶車百乘,也是有愁有煩;
高官厚祿,也是每天上班;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歡;
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榮華富貴,也是過眼雲烟;

酒逢知己要少飲,話到舌尖留三分.
緊睜眼睛慢張口,惡語傷人生禍根.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間新人趕舊人.  
攢下黃金幾百斗,臨死不能帶分文.
爭名奪利幾十載,一縷青烟化灰塵.
評論(638)




什麼是幸福?

同學賴群組分享的勵志話語,其實幸福是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知足常樂即是幸福。

★★★★★★★★★★★★★★★★★★★★★★★★★

[attach]3116[/attach]

★★★★★★★★★★★★★★★★★★★★★★★★★

*來源:賴群組、網路,如有不當或軍友張貼過,煩請告知移除。感謝!


 附加檔案: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憶當年 當仁不讓 的記事

1979年剛到一個全然陌生的外地上班,在偏鄉小學的圍牆外經過,看見水溝邊上蹲著一個小女孩,四下無人覺得很納悶,於是調轉車頭詳加查問,一看之下斷定是心臟病;四肢肢端嘴唇腫大急促呼吸說不出話來。二話不說抱起往油箱上一放,告訴她要帶她回去。
經過村口停車問路邊的阿嫂:這是誰家的孩子?
阿嫂說:是人家不要的孩子,放生的!
天啊!不醫會死呢!?
他們很窮沒錢醫了,是不要的...
我說:住那裡告訴我就好?

原來是隔壁村的孩子,尋路找去到她家看到房子;歪歪斜斜地用竹管撐住外牆以肥料袋遮蔽破牆,那個窮可以想像。呼叫之下阿婆出來一看說:
按怎又把伊帶回來?厝內攏無錢囉!
阿婆這你孫?無錢嘛愛醫,那也使放著乎伊死?
無錢啦!三頓過未過囉!
我來加伊醫,給你後生講:醫死我無代誌,看好麼?

那晚小女孩的父親由村長帶來說:醫死汝無代,拜託。
於是我著手打電話找台北長庚醫院問認識的王姓護理長幫忙安排接人檢查安頓的各項事宜,事不宜遲第三天就專車北上住院,檢查開刀。
因為經費估計要四十萬,王護理長她說會張羅十萬,我負責募款三十萬,兩路分進半個月全數解決難題。
半個月後這個八歲的女孩回來了,阿嬤解開女娃的衣扣那個刀疤從喉嚨直下肚臍像一條長拉鍊。女孩有笑容了,終於長大,前幾年遇到一個熟識的村人告訴我說:女孩這兩年嫁人了。聽後甚感欣慰。

當仁不讓,做人最基本的義理,特別要感謝退休後回來鄰鄉居住的王護理長盡心的關照,此德不孤也。



看到一本書的金玉良言


怒氣就像一陣風

它會吹熄人生心靈上、想法上、生活上的蠟燭




天下熙熙 皆為利來、天下攘攘 皆為利往

真茶無色 真人無激
(好的茶 不太有顏色,正派的人 不會假裝。)



自 古 人 言

【狗 不可 餵太飽、 人 不能 對他太好】

(註:所以社會上流行一句俗語:一斗米養個恩人 一石米養個仇人。意思是時常救助他,有一天沒幫他忙,就反目成仇。就親兄弟也一樣不講義理只講 現實。)




換位思考

同學賴群組分享的勵志話語,有些事本身就因各人角度和立場不同而有所分歧,更何況是需要蓋棺論定的事件。

★★★★★★★★★★★★★★★★★★★★★★★★★

[attach]3122[/attach]

★★★★★★★★★★★★★★★★★★★★★★★★★

*來源:賴群組、網路,如有不當或軍友張貼過,煩請告知移除。感謝!


 附加檔案: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用人極度學歷主義,恐浪費了好人才 轉貼於網路文章

企業偏好台清交等頂尖學府畢業生,恐導致業界用人趨向學歷思維。
台積電以代工為核心的分工模式,可能導致一流人才無法發揮其應有價值,造成人才浪費。
台積電將面臨Z世代的工作價值觀衝擊,需經一番變革,以吸引年輕人才加入。
這幾年來半導體崛起,被譽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就像一個巨型磁鐵,幾乎把所有優秀人才都吸走。
這無可厚非,人都想要往上爬,但我特別在意的是台積電的用人文化,是否能提升台灣人才的價值?

我在去年半導體論壇上提到,台積電只用台清交成畢業的學生,是一個正黃旗的用人模式,是極度學歷主義的組織,
當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看待人,會衍生出2個嚴重的問題:

1. 這等於在告訴教育現場,學歷代表一切,是人生成功的方程式。
非常不利於學生朝自己喜歡的興趣探索未來。

2. 台積電以代工為核心,專業分工模式,會讓多數的一流人才淪為做二流的工作,浪費了他該有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台積電對整體產業帶來極高的影響力,但對台灣的人才貢獻度值得商榷。

最近我在《斐姨所思》節目中分享,台積電的學歷主義來自於,高階主管多是出自台大、柏克萊等頂尖學府,
長久下來自然建立起一套無形的「學歷至上文化」。
我認為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太過偏頗時,就不是一件健康的事!

我想分享一個例子,我還在台積電時,曾幫一個朋友把他孩子的履歷轉交給IT部門的人資,
儘管他有清大資工系及台大資工研究所漂亮學歷,但卻被回絕了,HR給我的原因是,
「他大二的成績不好」,這讓我嚇了好一大跳,台積電特定部門看重學歷的程度,竟到了這番地步。

如果學歷僅是台積電選才的其中一項指標就算了,讓我更驚訝的是,台積電對於工作資歷的看重,有時不如學歷重要。

我外派到美國時,曾想招攬一位日月光處長級的人,希望他來協助美國客戶做封裝服務,結果台灣總部HR竟告訴我這人不適任,
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是大同工學院(現為大同大學)畢業的。

我也必須坦承,自己是學歷主義的「既得利益者」,名校畢業的人聚在一起,很容易會戴上同款濾鏡去看別人。
要不是因為我的女兒,大概也很難跳脫出這樣的框架。

我女兒的專長在藝術領域,而非台灣教育一直關注的國英數等學科,她的在校成績並不出色,國中小都讀得很痛苦,
可以說只被美術老師當人看;後來她到美國升學卻整個脫胎換骨,在大學期間因爲進入有興趣的設計系,
終於找到學習的動機,大學畢業後從紐約的時尚業到矽谷的科技業,在平面設計領域不斷成長,
對比進入台積電工作的頂尖學生臉上暗淡無光,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發。

我在自己的女兒身上,見證了適才適所的重要性。然而台灣指標性企業的用人思維,會緊緊牽動教育體制,
在這當中,經過學歷主義漏斗被篩掉的那一群人,是最大的犧牲者,他們或許有厲害的才華卻無法彰顯,
甚至很難以此維生,最終被迫要換到一個毫無熱情的工作,日復一日地度過缺乏意義的人生。

幫助員工追尋個人價值,向來不是企業認同要擔起的責任。尤其台積電之所以會成功,
某種程度上正也是因為以集體利益導向,犧牲最大化的個人利益,且這樣的文化,使台積電如此難以被超越與複製。

企業成功的模板不易被撼動,就像第一名的運動選手絕不會輕易改變原本的戰術。但當愈來愈多看重自我、
追求自由、抵抗威權的Z世代加入職場後,台積電還能維持同樣的用人思維嗎?既有優勢會不會變成致命傷?

學歷至上的僵局,在少子化、在全球運營的壓力下,或許最後會被人才自己給打破。

我的工作是不需要高學歷的行銷業務工作,這幾年有面試過幾位碩士學歷(兩位交 清理工研究所)的年輕人
當下看到他們的學歷 履歷都很好奇問 怎麼會想來做基層業務

清大那位說:念書是長輩要求,但我在理工求學階段 讓我學會處事(工作上 人生觀念上)的"邏輯"
到電子業,發現那不是我的興趣

如作者說的

長久下來自然建立起一套無形的「學歷至上文化」。
我認為這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是太過偏頗時,就不是一件健康的事!




生活不全都是為了錢 但要生活卻都要用錢

兒子要畢業了 通膨年代 賺錢不易 告訴他 金錢的價值觀念

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都是自己決定





發表評論
標題 (可選)
選項
禁用 URL 識別
禁用 表情
禁用 Discuz!代碼
使用個人簽名
接收新回覆郵件通知

       [完成後可按 Ctrl+Enter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