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俚語

台灣俚語 快消失了,儘量回憶台灣俚語吧。

* 青暝仔娶某:暗爽。
* 乞丐背葫蘆:假仙。
* 放尿攪沙:做堆。
* 鴨蛋丟過溝:看破。
* 火燒林投:死心。
* 乞丐拜墓:卸祖公。
* 打不見藥單:註死。
* 蚊仔叮卵巴:歹打。
* 茶古破孔:漏題(茶)。
* 墓仔埔放炮:驚死人。
* 戲棚頂的皇帝:做無久。
* 蚊仔叮牛角:無採工。
* 鹽甕生蟲:豈有此理。
* 棺柴裡老鼠:吵死人。
* 食紅柿配燒酒:存死。
* 鴨母放落埤:一去不回。
* 缺嘴吃米粉:看現現。
* 牽豬哥拍無見錢:無彩潲。
* 圓仔炒麵線:膏膏纏。
* 小卷、花枝:無血無目屎。
* 蕗蕎蔥:不成算;蒜。
* 啞巴壓死子:有苦說不出。
* 青暝吃圓仔:心裡有數。
* 牛爛拖土:毋是腳肖。
* 缺嘴咬目蚤:歹看兼吃力。
* 老人吃麻油:鬧熱;老熱
* 碗盤車倒擔:去了了;缺
* 林投葉擦屁股:顛倒差;插
* 嚴官府出厚賊,嚴父母出阿里不達。
* 娶著歹某,卡慘三代無烘爐,四代無茶鼓。
* 火燒姑寮全無望,擔沙填海了憨工。
* 不食牛犬,功名不顯,吃了牛犬,地獄難免。
* 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嫁乞丐背筊只斗。
* 與好人走,有布可經,與壞人走,有子可生。
* 正月寒死豬,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夫。
* 做雞著筅,作人著並,做牛著拖,做人著磨。
* 隨人的竹腳無竹刺,公家的廳堂生青苔。
* 寵豬舉灶,寵子不孝,寵查某子未落人的家教。
* 第一緣、第二錢、第三生美、四少年、五敢、六好膽、七痞、八綿爛、九強、十敢死。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人沒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 日頭赤炎炎,隨人顧生命。
* 媳婦哭禮數,女兒哭腹肚。
* 輸人毋輸陣,輸陣就歹看面。
* 頂司管下司,鋤頭管畚箕。
* 偷掠雞,也著了一把米。
* 家己種一叢,恰贏看別人。
* 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 樹頭顧乎在,不怕樹尾做風颱。
* 做到流汗,嫌到流涎。
* 緊事緩辦。
* 有樣看樣,沒樣家己想。
* 時到時擔當,沒米煮蕃薯湯。
* 識時務為英雄,知進退為俊傑。
* 一個半斤,一個 八兩。
* 龜笑鱉沒尾,鱉笑龜粗皮。
* 你看我普普,我看你霧霧。
* 一個滲屎的換一個洩尿的。
* 十肥九呆,無呆狀元才。
* 一聲不知,百聲無代。
*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看。
* 一貓,二矮,三蚺毛。
* 十子十媳婦,放一個老寡婦。
* 一人孽一樣,無人相親像。
* 人情世事陪甲到,鼎灶提去寄人兜。
* 一妻無人知,二妻相捨代。
* 大厝大海海,餓死無人知。
* 一代娶矮某,三代出矮鼓。
* 大賊劫小賊,魷魚劫墨節。
評論(2729)



年頭飼雞栽 年尾作月內

小時候鄉下家戶養雞鴨鵝是媳婦累積〝私房錢〞的一種方法,把雞養大賣錢買〝花粉〞針線就無需〝伸長手〞跟家裡要,這樣省得看人臉色。尤其〝新嫁娘〞娘家準備了一窩〝帶路雞〞意思也很明白,養大了剛好可以〝作月內〞。

〝雞栽〞就是小雛雞,養八九個月更好成雞可以在坐月子時進補。這是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意思。
娘家也會準備或去買十隻土雞連帶補品、小娃的金飾、衣物挑擔送禮,好不熱鬧。這多是嫁女後事先準備的心思,主要擔心親家沒照顧好女兒,也希望親家善待女兒的心意。

人生路上許多能預知的都要事先隨時準備就是這句俚語的本意。



閩南話〝龍治〞〝鑼冷〞你知道意思嗎?

〝凌遲〞的閩南讀音就是 龍治:千刀萬剮,一片片割去的意思,殘酷之刑。
有些為人父母者因為生活壓力、工作困頓,加上子女吵鬧糾纏,精神抑悶就超級不爽的對子女說:汝凌遲我!

〝蹂躪〞就是 鑼冷這個讀音,糟蹋踩踏的意思,同上的情況,氣急敗壞就會說:蹂躪我!凌遲我!

作為長輩的也會〝蹂躪凌遲〞後輩,社會上許多事都有這個現象,如黨對黨,國家對軍公教人員等,俯拾皆是。最鮮明刺激的是政黨惡鬥;割喉割到斷,我承認這是有感而發。國家走到如此地步,危矣。



嫌罔嫌 菜脯米罔咬鹹

以前結婚大都媒妁之言,小部分指腹為婚,或者童養媳,基本上農家經濟水平教育程度都不是很高,每一陣子〈大約二十年〉婚配上都有一些觀念上的差距,結了婚都少有些條件上的後悔,不是這項不如意,就是那樣不太好,生活一段日子開始有小勃谿、有嫌隙,然後開始吵鬧甚至打架。

吵完架很快又回復往常生活,如此時而吵又時而好〝床前吵床尾和〞,但無論如何總是差強人意,因此就有所謂〝嫌罔嫌 菜脯米罔咬鹹〞的省思。

我所知道的鄉下〝打聽男方家況〞;田地多表示經濟好,不久改變了看法說田多不好,做得要死。後來有改變成打聽〝草堆多〞這家人口不少有人手又有錢。
隨著工商發展外出打工,就流行這個可以離家組小家庭算不錯。因此留鄉的依然務農過著日曬雨淋的生活,但生活步調慢過得比較閒適,反而外出的朝九晚五時常換工作逐水草而居,羨慕鄉下開支比較少也安定。

總之,身在其竟都嫌不好但又無可奈何,嫌歸嫌,日子要過,說不好也不是很壞,湊合著過〝菜脯米罔咬鹹〞。



日前行經屏東『歸來社區』, 路邊多處電桿上掛著 "激骨語" 牌子。







不離 不成怪

離不開 裝模作樣耍寶。罵小孩調皮正事不幹,裝鬼怪又氣候未成的語詞。

第一個不發音ㄅㄨˋ,第二個〝不〞發音閉口用鼻音的MN聲,這個音抱歉打不出來。

小孩逗趣故意跟父母長輩裝鬼臉,撒嬌討歡喜,長輩就會輕責說作怪扮鬼。聰明的孩子才懂得察言觀色耍寶,也只有慈愛祥和的家庭才看得到這種畫面。
打罵教育的父母,孩子顯得早熟,但那份親情比較淡薄。



龜簑、龜捅、龜毛

這該從〝臭龜〞說起;屁龜就是臭龜,小朋友好作弄人如小討厭一個,調皮搗蛋就是臭龜。也因行止不守胡搞蝦弄所以又說成〝龜簑〞,而這裡的〝簑〞本意就是〝屌〞如〝茶壺口〞的〝茶鼓簑〞。

龜簑就是龜的屌,龜性極淫,取尿時把它放在鏡子上,剛開始就尿出來,龜尿是一味中藥專治耳聾,能過穿過耳骨,又拿來豁墨石板上寫字可以入石三分。
然後接著把鏡中倒影當成性對手開始〝龜捅〞做起動作,意思與〝猴捅〞〝狗捅〞一樣。

烏龜無毛,啥事都吹毛求疵一再反覆非得弄到滿意為止,稱之為龜毛。

閩南語字句與龜有關的,許多都有〝滑稽詼諧〞的意思,因為龜不大所以龜頭也是小小的,可以伸縮長得很〝國璧〞。



趁會著 食未著

卡奴若是去公司上班,有些錢真的是〝趁會著 食未著〞,不是因為沒命享用,而是有些錢必須去還債清償利息。這還不算是悲哀的事。

有些人一輩子努力工作賺錢,但是不會保養照顧自己的身體,在有積蓄享清福的時節裡卻倒了下去,結果〝趁有分 開無分〞,這才是令人扼腕的事。
這種例子很多,也有人把〝貪來的錢〞當成賺的,真要不得,結果東窗事發繫獄發監,早期甚至槍斃,不只失去生命自由連帶子孫都背負罵名,這在古人來說是很 失格的事。也是趁會著 食未著。

我記得小時候有位女工受雇幫人在田地裡插甘蔗,是〝紅甘蔗〞,那時候稱為〝印度仔〞是都市的人才會買的高級零食,鄉下都吃原料甘蔗。她一邊工作自己一個人突然說:這些甘蔗我插得著,可能食未著。果然甘蔗還未成熟之前突然就死了。

後來我們都被告誡:話不能濫散講!說那會不吉利〈歹吉兆〉。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6-11-29 13:58 編輯 ]



手骨綁 腋後

有句訓勉後輩的話:啥米代誌,只要不是手骨綁腋後 攏會使做。

小時候聽到老年,手被綁在身後 就是做壞事,干法犯紀,現在有些國家改成 手綁在前頭,不過有的印象深刻還 高舉過頭。
新聞照片裡昨天還看見 馬來西亞處理詐騙份子遣送去對岸,就是 手骨綁腋後。

時代更替,有些觀念也跟著 下修,尤其是恥度;不少〝政客〞貪贓枉法帶頭示範,懷著不貪白不貪的歹念去賭運氣,一點品味也無,這是社會破敗的先聲。

其中幹一國之首的人 上銬還示眾,真是無恥之猶。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6-11-30 05:22 編輯 ]



有樣看樣 無樣家己想

學習通常是師徒制,師傅做 學徒當助手邊說邊學,後來有學校集中教學改變了師徒的教學方式。但是生活上還是有些需要時間歷練,有得仿效的 依樣畫葫蘆,其他就得靠自己想 自己〝變巧〞,如此則能另闢蹊徑獨樹一格。

為何〝阿婆炊粿  倒塌?〞,常理說這是阿婆幾十年的功夫斷無失敗的理由,其實是有原因的,火的種類轉變、阿婆健忘有些小細節疏忽、攪拌不足,火候掌控不佳....甚至阿婆突然想到身體不行了,情緒波動太大等等都有可能。

學是看樣,想是常識學問的整合,加上一些嘗試,靠自己掌握拿捏,不能像〝邯鄲學步,失其故步〞: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大意是 燕國少年羨慕 趙國都城邯鄲的人走路美姿,於是就去學,後來沒學成反而忘了原本走路的方法,竟然用爬的回去。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6-11-30 17:07 編輯 ]



中主人意 便是好功夫

無論是張羅打造甚麼事,主人滿意了便是 好功夫。
這個功夫要達到稱讚的地步,以花錢的人眼光來說可真不簡單,功夫三不等,欣賞的角度更是挑毛病後的剩餘心情,要中主人意必須切重要害,始能一箭穿心,可想而知那是上乘的技能。

為人作嫁免不了要看人臉色,無論何事都要中規中矩而且尚有心思去 〝獨闢蹊徑〞,展露自己的雄才技能與美學涵養,也就是行走社會所必身懷的技藝在之先就要有所練就。適當的時機做適時的顯露,此即為生存法則。

現下泛政治化下所謂的〝國寶〞〝大師〞,為政治宣傳所利用,導致專才死到剩一個便是 大師,倒是有點令人慨歎。

中主人意 變成替 政客背書給場子的棋子。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6-12-01 08:48 編輯 ]



半路 認老父

有一條牛在路上,遇見了羊,便上前問:你是 我爸爸嗎? 羊說:不是,你去問後面那條狗。於是牛趕快又上前問狗,狗也搖頭。
牛兒這下慌了,明明我感覺你們都是我爸爸呀,為什麼不承認。

羊跟狗都搖頭說:你真可憐,半路 認老爸。

有些人自己錯亂,家裡的父親不尊重,嫌這個不好那個很壞,就是覺得別人的比較好。

政治上的人物也有不少人犯這個毛病。



偷食狗 有罪

家狗經餵養懂得一些規矩;可以不可以基本上都懂一些,對於雞鴨不能偷咬,在主人來說是界定分明,主人不在時牠發揮了捕食的本性,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躲躲藏藏,一副做過虧心事的模樣,這即是 偷食狗  有罪。

人就比較複雜,但是做了不對的事在言行舉止上,多少還是看得出來。
比方突然表現的體貼輕聲細語,或讓你感覺他忽然很懂事,這一定有奚蹺。這是心理的反射,在烏龍踅桌之前或之中安排一些迷障,讓人感覺〝此人不錯〞,他剛好可以從事不法。這是〝偷食狗 有罪〞的行為心理。

譬如 安頓部分人有敬老津貼,大家正在讚聲中〈也就是動手時〉,根本來說偷吃是一種預謀。



大狗爬牆 小狗看樣

狗的世界比大小,大狗幹活小狗只有一邊看的份,所以爬牆也只能一邊眨眼,太小了,期待有一天長大,也能像老大攀牆而過。

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也是這個樣,大人做的事,同樣只有觀摩的份,而且還要離開遠一點,免得礙手礙腳遭到池魚之殃。
只是這句話側重於做 壞事,大孩子帶頭,小朋友不懂,只能看在眼裡,以後如法泡製。

因此教育小孩就有人主張  老大教好,小的會模仿。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6-12-04 16:18 編輯 ]



烏狗偷食 白狗有罪〈大狗偷食 小狗有罪〉

說這句就很感嘆;世間事 啥事都有頂替的人,糟糕窩囊的是有嘴不能說,自己吞了。

舉個例子:宦海浮沉,長官利用權術攏絡,欠了人情就被綁住了;人情無非器重升官任職,然後口頭交代如何這般。不做!人情義理就卡住了,做!明知違法犯紀,不過還有僥倖的機會就是〝運氣沒那麼背吧〞或許還有生天。於是 不該幹的傻事隨便找個不成理由的理由就定案。人嘛!食人四兩還人一斤,天公地道。

後來,無論哪個窗事發,烏狗偷食 小狗有罪;有一個老兄弟就是如此這般,然後懊悔已然來不及,自己〝勤食難安:未食未睏著〞自我了斷,是悲情而非悲壯。政治上大頭頭的清白是許多手下不乾淨換來的。

這都是烏狗偷食 白狗有罪。



捌藥 較贏捌拳頭

捌 閩南音 別,分別、認識的意思。
以前 拳腳搏鬥的社會,學拳一定得學 藥 尤其是傷科的丸散膏藥,操筋接骨不懂那只有糊牛屎的份。

練功夫首重一些行氣化淤的草藥、跌打損傷完全仰賴這些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後來西方醫藥手術發展風行了,傳統的丹膏才開始退居二線,但還是佔有不小的分量;狗皮藥膏、太乙膏...行氣散等等操練保養的還算流行。

懂得藥的效用可以讓受傷的回復正常,若是不懂光會打拳畢竟只能說學半套。

這句俚語日常生活中長輩說時,意思是要懂得主次,主要的問題要先考慮,不能光看花招,要抓住人生的重點,光會打人卻承受不了挨打,那是沒用的。




發表評論
標題 (可選)
選項
禁用 URL 識別
禁用 表情
禁用 Discuz!代碼
使用個人簽名
接收新回覆郵件通知

       [完成後可按 Ctrl+Enter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