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三點不動一點動 [列印本頁]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5-11 20:46     標題: 三點不動一點動

我的老茶友 老溫是濁水溪畔在地人。今年八十二歲,還管理一甲八分多的水田,也有個老夥計,就是他說:去注射 那個被注者。身體硬朗不說,記憶力反應還是嚇嚇叫。

他今天問我:還記得 三點不動一點動嗎?
每每他談到當兵的往事,就意興遄飛,娓娓道來。他說:

我是陸軍第一特種兵,駐紮在苗栗,有一天突然宣佈要到谷關受訓,於是從苗栗行軍到谷關,那時候谷關吊橋下是很深的山溝,我們都要站衛兵守橋,當時衛兵口令一天換一種,每把槍配上五顆子彈,口令第三聲以後不對就要開槍。

我們山訓先練習爬岩壁,口訣就是 三點不動一點動。再來就是垂降、過索橋、山地行軍....有不少人受傷,也有的在岩壁上〝唉爸叫母〞爬不上去也下不來,要教官上去帶下來。那時候沒有安全設備,只有兩組四個人在下方協助安全警戒。

那時候最喜歡的就是下午〝被罰〞挑水,可以摸魚洗澡,大家搶著做,廚房要用的水都靠挑的,從深溝挑上去。
上級要我當軍械士,我推說不會算數,無法記帳,就沒去受士官訓而當兵到退伍。
作者: yilitseng    時間: 2017-05-12 05:50

引用:
原文由 Alona 於 2017-05-11 07:46 發表
我的老茶友 老溫是濁水溪畔在地人。今年八十二歲,還管理一甲八分多的水田,也有個老夥計,就是他說:去注射 那個被注者。身體硬朗不說,記憶力反應還是嚇嚇叫。

他今天問我:還記得 三點不動一點動嗎?
每每他談 ...
我小三時,也就是61年時與我母親及友人包了一輛計程車到梨山旅行,途經谷關山訓中心時,看到許多陸軍士兵戴鋼盔沒帶槍三三兩兩在馬路邊及大甲溪河床走著,好像在找甚麼。後來甚至有一組背著77無線電的士兵攔下我們問有沒有看到一個落水的士兵,原來他們正在大甲溪上作走突擊吊橋訓練,一個士兵不慎落水被湍急的溪水沖走,所以他們出來搜尋。45年了,不知那士兵下落如何?

M2_4.2 金錢        +5 而且雙手及雙腿不能交叉起來。還記得一點點 :-) 2017-05-11 09:06

新訓師也有受山訓嗎?我是70年8-9月上成功嶺受暑訓,71年1月參加救國團的合歡山健行隊,在松雪樓附近的陸軍寒訓中心在雪地中看到大約兩三個班的士兵正集合在聽一個軍官做放假前訓話『你們是知道我脾氣的,放假時最好不要違紀.....』那位軍官怎麼看怎麼像我在成功嶺的連長!

kuenjchen 金錢        +3 不是在成功嶺驚嚇過度吧?! 2017-05-11 18:29

報告學長,就是驚嚇過度才特別記得連長長相

[ 本文章最後由 yilitseng 於 2017-05-11 21:46 編輯 ]
作者: yilitseng    時間: 2017-05-12 10:32

特戰訓練中心谷關營區FB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 ... %80/254095184638160









合歡山武嶺寒訓基地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embed/xFKrcIvV5FU[/youtube]

[ 本文章最後由 yilitseng 於 2017-05-11 21:53 編輯 ]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5-12 21:41

那時候二十出頭〝猴腳猴手〞,在幾乎垂直的岩壁上開始體會〝三點不動 一點動〞,先由下往上,要的技巧半生不熟,對於石縫的判斷全然陌生,初學者靠的就是安全索,當時我的感覺最明顯的就是  沒有尿。尿自然不見了,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但是緊張身體的協調性就差,手指及腕的力道不足,最怕抽筋。好幾個學員有驚險畫面出現,造成鄰兵的恐慌與壓力是常有的。

曾經有一次有位腿纏著繩索倒掛岩壁上,驚險萬分。教官大聲喝斥:不准再動!放輕鬆休息一下,我就來。
也有摔傷腿的,有的驚呼岩石縫有蛇。有的腳踩的石片鬆動掉了。當時這個北部的訓練場看起來活動並不多,石縫雜草不少,一個星期後大夥才慢慢開始進入狀況。

接著就是陡峭的岩壁垂降,我倒是沒問題,要連續跳躍三個突出部,俐落地著地,教官稱讚有加。
這都歸功於我在 戰技班半年的磨練,手腳靈活腰身柔軟,膽子自然也就大了起來。

攀岩是全身性的協調運動,雖然訓練的強度還不很精,但是概念是有了。上了岩壁只有一個想法:

我沒有問題。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5-14 10:04

值星帶隊下山溝練習泅度,我分隊第一個公殞弟兄就是 攀岩摔傷腳,靜養十天後,第一天出操的。

他說 我開路!結果下去就用拉的上來。
當時我的反應是 成功隊的蛙兵不會有問題,就點頭讓他帶隊。這是一個長期的隱痛。

攀岩科目 絕非輕鬆的項目,身上兩個扣環,一條泰國麻繩,一副皮手套掛在腰間,三根鋼丁,基本上鋼釘在初學者是用不到,只是輔助器具而已,鐵鎚小把的,掛上腰帶還滿像一回事,頭兩天都是簡易即低空的高度練習要領和手腳腰力的配合協調性。頭上戴草綠帽,許多同學帽子很快就掉下來。因為在岩壁上頭一傾帽緣就碰上石頭,後來反戴,就少有掉下來的。

教官說:如果遇上小蛇在預計的定點就不要慌,先固定三點,騰出一手放鬆,然後突然出手撥掉就解決了。烏來這地方我最怕的是 小百步蛇,肉色的三角頭看起來很陰險,我都用石頭解決牠。

那時候越戰戰鼓激越,教官偶爾就會說你若沒練習那些陡峭困難的,到時候出任務傷腦筋的是你。
攀岩基本上是黃昏或清晨的活動,體力手重引體向上,在一定的時間要趕到目的地,想來這是苦差事。
作者: 凱咕咕    時間: 2017-05-14 22:08

引用:
原文由 Alona 於 2017-05-14 10:04 發表
值星帶隊下山溝練習泅度,我分隊第一個公殞弟兄就是 攀岩摔傷腳,靜養十天後,第一天出操的。

當時我的反應是 成功隊的蛙兵不會有問題,就點頭讓他帶隊。這是一個長期的隱痛 ...
我在學生時代,是登山社長,南湖群峰走八天,負重40公斤(入山之前有秤過)
要是知道新訓時能自願陸特,我一定爭取,強化登山技術,可惜當時沒人說。

當時在中坑新訓,只是被狠硬逼操,要我們簽自願役預官 ...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5-16 08:30

山訓的裝備價格首推 鉤環最高,教官特別交代:
一個鉤環兩千塊。不能弄掉,就是要買也不容易,這是進口貨。

真夭壽!這麼貴,我一個月的薪餉都買不起。每個人配備兩只外加一個八字環,真要小心若爬到上頭而勾環脫手掉下山去那就有得瞧了。
另外隨身的就是一條十四台尺長的泰國麻繩,這是專業用的,一般的麻繩不牢靠。主繩是七十公尺長的白色粗繩,類似耕牛用的 牽胸繩。長皮手套一雙,主要是下降時護住手掌及手肘,有的人出狀況肚子大腿都有擦傷,那就是出意外沒抓到要領。

我特別對岩釘不信任,因為敲太緊要拿下來蠻困難的,沒敲妥又容易腳踩空。在侷促的岩壁上要彎身抓重心真的很困難。尤其有滴水的濕岩那才敬謝不敏。

攀岩絕對不像吃滷肉飯,三兩下就扒光一碗,尤其假設狀況出現,有敵蹤的信號發出,半壁上命懸一髮,他奶奶的好似標靶,唯有不變應萬變,看運氣了。

老式的時代,人命不值錢,唯一可堪安慰的是 死了進忠烈祠,但好死不如歹活啊。

哈哈  系統有意見,可這是死貧道不是死道友的差事呢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7-05-16 08:32 編輯 ]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5-17 17:00

上岩壁 有時候要用到第五點,提到這個有點無俚頭,聽我道來:第五點就是肚子,不是那個第五點。

有部分微凸的所在可以讓人休息一下,假若剛好高度以肚子靠上去,一手一腳就可以放鬆。但是不能閉目養神,因為閉著眼睛會失真破壞平衡感,致使自己在空間迷失,那是很危險的。

而攀爬過程裡保證 小弟弟會縮小不會作怪,也未曾聽過在岩壁上有 玉樹臨風的現象。如果不相信可以去爬高梯看看,兩個蛋蛋一定往上吊。
攀岩對於體重超重的人是一種虐待,而我當時都在五十公斤左右,感覺很輕巧,只要注意上方的落石,盡量貼壁就行。而落石發生即刻要喊 落石!警告下方弟兄,這是前提。
當時攀岩訓練 都是單兵,不敢三個串一串。重點是減少人員損傷。

[ 本文章最後由 Alona 於 2017-05-17 19:42 編輯 ]
作者: Alona    時間: 2017-07-11 16:23

老溫 今早提到〝夜間教練〞,他說:我們那個時候第一特種兵常常晚上一下子說要全副武裝,然後跟著〝吉普車〞摸黑前進。
吉普車後面 綁著〝一炷香〞,全部人員就跟著前進,說來就是夜行軍。讓大家習慣夜間前進與夜視能力訓練。

我跟他說:這應該就是 夜間戰鬥教練。夜間急行軍是襲擾混進的手段,重點在靜悄悄又迅速到達目的地。

老先生談起那三年一特兵時可是神采奕奕,興致勃勃。
作者: n89681    時間: 2017-07-14 01:06

武嶺海拔高度約3275公尺,寒訓基地約海拔高度約3005公尺,
已經裁撤的統指部合歡山區隊約3416公尺只留下合歡山東峰的折射板.
作者: TONY22    時間: 2017-07-16 21:31

引用:
原文由 n89681 於 2017-07-14 01:06 發表
武嶺海拔高度約3275公尺,寒訓基地約海拔高度約3005公尺,
已經裁撤的統指部合歡山區隊約3416公尺只留下合歡山東峰的折射板.
大大,折射板在北峰
東峰剩下的是雪訓的鋼纜架和迴轉盤
滑雪山莊已經改建成提供民眾住宿的通舖
20年前我去松雪樓時,管理員還是一位身穿特戰衣服的兵,身上隨時帶著一捆繩子。




歡迎光臨 後備軍友俱樂部 (http://army.chlin.com.tw/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