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創業與經營

引用:
原文由 kuenjchen 於 2014-06-14 08:58 發表
好像沒看到此類話題,有沒軍友有興趣....................?
500輯 永豐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71/7572803

永豐起於民國37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在動盪時代裡成為街坊鄰里最溫暖的陪伴;歷經轉型、合併、起飛,從深耕在地走向國際;新匯、普惠,數位及永續,邁向百年,持續翻轉新生。75年來,以各種事蹟實現翻轉金融,成長壯大。

「人不理財、財不理人」,但若非不得已,誰不想跟財富培養親密友好的關係呢?沒時間、沒錢、不懂、不方便、不想面對⋯⋯太多障礙阻隔我們跟理財的距離。而金融為經濟活動的血脈,牽動人們生活和社會經濟的走向,以金融賦能,守護大家的生計安全和生活環境,本就是金融機構責無旁貸的使命。

https://500times.udn.com/wtimes/story/12669/7574909

【永豐75】永豐75大事記,一路走來的時代記憶

2023-11-16 08:00 500輯

1940年代至1960年代

台灣

政府遷台前,因長期國共內戰導致社會動盪、物價持續飛漲,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由於大陸舊法幣體制崩潰,為解決經濟紛亂以及惡性通膨危機,民國38年政府進行幣制改革,以舊台幣四萬元發行一元新台幣

https://pgw.udn.com.tw/gw/photo. ... /15/0/27211318.jpeg

政府遷台前,因長期國共內戰導致社會動盪、物價持續飛漲,民眾生活苦不堪言。由於大陸舊法幣體制崩潰,為解決經濟紛亂以及惡性通膨危機,民國38年政府進行幣制改革,以舊台幣四萬元發行一元新台幣。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
永豐

合會是我國民間流通已久的資金融通方式,在那個不富裕的年代,透過「標會仔」存錢解決資金急用,而民眾參加合會公司,最大好處就是避免被倒帳。

民國37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時值戰後光復初期,民生凋蔽,地下借貸亂象頻仍,因此配合政府整頓金融創立。政府改革幣制發行新台幣時,本行資本折算新台幣僅五百元,後來遂於民國38年分兩次增資,並邀請當時社會賢達擔任董監事,奠定日後發展基礎。
-

台灣

民國4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案,開啟美援時代,提供台灣各種軍事及民生物資,其中美援麵粉更是許多長輩的兒時記憶:印有中美合作的蜻蜓牌麵粉袋所製成的衣褲,正是見證時代的產物。



美援麵粉是許多長輩的兒時記憶,印有中美合作的蜻蜓牌麵粉袋所製成的衣褲,正是見證時代的產物。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
永豐

民國42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五週年,為拓展業務需求,特別斥資購置博愛路大樓,總公司因此遷址,並一直使用到民國67年總行營業部遷至南京東路企銀大樓前為止。

--

台灣

民國50、6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萌芽期,政府大力推動國民儲蓄運動,不僅銀行開辦一般民眾活期儲蓄存款,每人每月存入千元免納利息所得稅,郵局的學生儲金簿更是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民國50、6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萌芽期,政府大力推動國民儲蓄運動,不僅銀行開辦一般民眾活期儲蓄存款,每人每月存入千元免納利息所得稅,郵局的學生儲金簿更是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圖/永豐金控提供

永豐

民國56年,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正式加入台北市銀行商業同業工會;民國57年為台北區合會儲蓄公司成立二十週年,同年9月並開辦活期儲蓄存款業務。

--
   茶金 重播中 第一集 帶到 四萬換一塊 的 公案
劇裡 一碗麵二十萬舊台幣   現在 一碗麵也要30~40元

時代的眼淚
當年 國小的 學生儲金簿    遙望 ... ...

引用 TOP

      
[網民問]這幾間小銀行大家有開嗎 開來幹嘛?
--
渣打商銀 用他的用途多半是什麼?


渣打是全球企業+併掉竹商銀[前新竹中小企銀?]

==
中信客戶被夾在法金及個金間當孤兒

[網民故事]
緣由是我弟在中信定存300萬10多年,
最近發現因被列為企業客戶,故無法享有VIP客戶跨轉及跨提優惠
且經過詢問分行及企金部門,無法取消企業客戶身分

上月底我弟想說反正沒有優惠,
正好有200萬定存到期,就把錢轉走,還剩100萬在中信
本來以為這事就這樣結束了

但是並沒有

前幾天我弟的手機收到中信的簡訊
通知他"往來總額符合資格,本行以自動將您的身分升級為財富管理創富家會員"

真是被中信打敗了
客戶在你這存了10幾年300萬定存
反映很久說是企業客戶無法給財富管理優惠也無法解除身分
但在把定存移出只剩100萬後10幾天,就忽然可以變成財富管理客戶


辜家 婦聯會的帳 都能搞成 公案
我們 奈米戶 看不上
==
永豐約定轉帳限額有變動 ?

自113/1/1起調整約轉限額為2百萬
為落實政府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之法令遵循,並提升客戶交易控管安全性,永豐銀行自民國113年1月1日起調整自動化服務之約定帳戶「轉帳限額」為每日累計最高為新臺幣2百萬元。

心得:
常常轉到300萬,以後這帳戶賣200萬以上的股票就要分兩天以上才能轉得走了...
政府跟銀行做再多也沒屁用

其他銀行在明年也會跟進,所以等於永豐銀行是開第一槍,這個是為了配合金管會的規定

約定帳號轉帳額度就是200萬,如果要另外調升非常非常的困難,還要審核職業,反正就是不可能的意思
-

os 滿滿的細節,訊息量太大根本來不及

引用 TOP

高通膨時代4%法則還管用?發明人動搖:這是最糟退休時刻 提領率微調成這樣

2023-11-22聯合新聞網/ 今周刊   

【撰文•今周刊編輯】

29年前,威廉.班根(William P. Bengen)用一篇名為「從歷史數據決定提領率」的學術研究報告,撼動了整個退休理財的思惟;
這篇報告的結論,日後被簡稱為「4%法則」,將近30年來,這個法則廣被各界運用、延伸,堪稱是退休理財領域的經典金律。

所謂「4%」,是指在退休前打造一個適當的投資組合,並於退休後每年固定從中提領4%支應生活,依據班根的計算,這麼做至少可維持30年、單純「以錢賺錢」的退休生活。

反過來想,若你還沒退休,也可利用這項法則推算要努力準備的退休金,只要將預計退休後每年的支出金額除以4%,就能算出你在退休前必須存到的退休金目標數字。
-
「我本來也一直對這個法則很有信心,直到……,」
在聯準會公布最新的通膨率數字後,班根接受本刊專訪,
意外的是,這位4%法則發明人,連自己都開始對他當年劃定的這條金律有了某些動搖:
「直到,我們進入了高通膨時代!」
他說。
「相較於1年前,通膨數據已有明顯改善,但我仍不確定通膨是否會再次惡化,」
班根忍不住提出他的擔憂:
「對於仰賴投資理財支應退休金的人來說,現在,確實是個艱難時刻。」
-
他的擔心,呼應了台灣理財族的當下心境。

今年6月,歐洲重量級資產管理公司法盛投資(Natixis)發布了調查報告,
台灣受訪者高達64%的比率,把通膨視為影響投資理財的頭號大敵。
-
班根強調「現在是退休族的艱難時刻」,
更像是一句略帶失望情緒的告白,
因為在1994年提出4%法則時,他的研究基礎,就是用「某人在最糟糕時刻退休」的極端情境作為假設。

這個超級保守的假設前提,是他30年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始終都對研究結果深具信心的原因,
「但我現在無法確定,另一個新的『最糟糕退休時刻』是不是正在出現。」
他略帶無奈地說。
「其實『4%法則』是媒體下的簡化標題,
我一開始算出來的數字,是4.15%…,」
到了2006年,他又將這個比率上修至4.7%。
班根曾說,
「我最害怕的投資理財建議,就是『買進之後一路持有』。」
因為,無論法則怎麼說,終究須根據市場變化來與時俱進適度調整。
如今,似乎又到了他認為必須微調法則的時刻了。

班根認為,高通膨環境下,恐會使你退休初期的生活支出提高、減少了投資組合的期初本金,以至於影響未來退休金的滾錢能力,長期下來,影響巨大。

假如不想太快消耗本金,該怎麼辦?

班根建議:「保險起見,我可能會把提領率下調0.2個百分點,」
已於2013年正式退休的他,用自己最新版本的研究結果舉例,就是「從4.7%降到4.5%。」

下降0.2個百分點,代表退休族必須稍稍地縮衣節食;
但另一方面,班根認為現階段的整體環境,是個罕見特例:
一個有利於投資組合快速升級的大好環境。
-
整體而言,這位退休理財教父並未恐嚇退休族必須咬牙節省開支,雖然他認為通膨是退休理財的一大挑戰,但僅須微調退休金的固定提領比率、善用高配息資產的固定收益即可因應。

相反的,他更鼓勵理財族應該善用好不容易等到的高利率環境,把握當下「輕鬆買到4%收益率資產」的難得機會,建構更具韌性的投資組合。

《今周刊》(第1405期)

]https://udn.com/news/story/6854/7587208

台灣退休金制倒數第9名!通膨升溫 退休制度須改變

2023-11-21聯合新聞網/ Smart智富月刊   

【撰文:朱紀中】
專家提醒,隨通膨升溫,退休制度能否配合調整、做出足夠改變?必須注意。

美世和CFA協會評比退休金制度,主要看3個指標:
充足性、可持續性和完整性。
由於通膨升溫、利率走高,台灣若要提高退休金制度評分,必須注意預期壽命增加的現實,逐步提高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同時應提高中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

==
   超越 4% 惟一炒股   

引用 TOP

==
:台中銀董座挪用10億公款!檢調查扣驚見一排豪車...奢華畫面曝
https://is.gd/T7QUvD
台中商銀董事長王貴鋒涉嫌挪用逾10億元公款,租購豪車、飛機與豪宅招待所,供自己和親友享受奢華生活,新北地檢署以涉犯《證券交易法》特別背信等罪嫌,向法院聲押王男等3嫌,另19嫌各交保10萬元到300萬元。而檢察官指揮警調查扣王貴鋒的豪車畫面也曝光,一整排頂級豪車,令人瞠目結舌。

台中商銀命運多舛 多次遭掏空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568550

台中商業銀行前身為「臺中區合會儲蓄公司」,創設於1953年4月,主要辦理中彰投地區的合會業務,配合銀行法公布實施,自1978年起改制為「臺中區中小企業銀行」。自改制銀行以來,卻多次遭經營者掏空,可謂命運多舛。
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t05sr01_1
==
:新光金4點聲明:增資新壽僅是手段 籲大股東謹言慎行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439717


新光金表示,
首先,
對新光人壽增資為法定義務,
公司向來遵循規範並持續積極處理,
目前
已委請外部顧問公司協助,
積極研議可最終解決新光人壽問題之各種可能方案。

上週五 (1 月 26 日)
新光金董事會
並針對主管機關來函
要求內容正式提案報告,
董事們充分溝通,亦有共識協助人壽解決問題。

其次,
新光金過去數年,對股東募資金額已累積高達數百億元,
如今股價仍低於票面,
顯示過去新光金動輒以低於票面金額,向股東募資的作法,造成股價長期萎靡不振,
且募資作法未能成功扭轉公司的經營困局
傷害全體股東權益甚鉅。
因此,
新光金規劃對新壽增資的資金來源時,
對全體 50 多萬名股東之募資,應為最後選項,
須注意時機與經營改善程度,才能發揮最大功能。

第三,
新經營團隊,接手經營迄今半年,
除已現金增資新光人壽 15 億元、
新壽發行次債130 億元以提升人壽 RBC 外,
也致力找尋其他可最終解決讓新光人壽 RBC 在接軌 ICS前得以達標的作法,
因此,
提出比照同業將[死利差互抵責任準備金列入 RBC 計算之建議
,但很遺憾主管機關未予同意。

公司除努力規劃在今年 Q2 完成對人壽增資 70 億元外,
並已委請外部顧問公司協助,積極研議各種可能方案。
新光金表示,
有信心能找到解決辦法,
惟最後仍需取得主管機關之支持同意,才得以落實執行。

第四,
新光金再次籲請大股東,
應依循合法管道,由所指派之法人董事代表參與公司經營,
切勿再透過媒體,或幕僚放話,干擾公司營運,
以充分落實主管機關,對大股東不得干政之規範精神。
-
公主如果出生在一般家庭 應該早就轉業了 這種能力
請鬼拿藥單 看來排毒還需努力
清算算了
別說什麼轉業了 他不靠爸 他這種背景的連銀行基層都不會收
更不用說直接去當副總

另稱
不符合 大股東 干政

==
抬中銀分行 設立來的快去的也快?

南山壽 新光壽 保的都出錯

引用 TOP

會拍片還要會賣片 文化部百億資金如何不淪為煙火?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107/106375

到底這2年有多少台劇「滯銷」,被原來預期的買家拒絕呢?20或30部,也可能是60或70部,業界不同人士給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可以確定的是,大家都公認有大半拍出來的劇,要嘛播不出來,要嘛只能降價賠售給本土平台或頻道,而不是本來預定的國際OTT。

根據第三方機構統計,Netflix、Disney+、HBO MAX這3個串流平台在2019年時,總共有207個原創節目跟影集,然而這個數字到了2022年已經翻倍成長為561個,也就是內容的軍備競賽,要透過獨家內容來刺激訂戶成長,而這背後倚靠的是過去美國政府的低利率政策,方便這些大型企業取得資金、投入採購及製作,也讓世界各地的影視團隊為之振奮。

,台灣當時也在這個氛圍下,加上政府願意投入資源扶持,因此大量拍攝、製作作品,然而其實迪士尼與華納公司,在2022年時的負債都超過500億美元,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在過去14個月連續升息5%,這些企業每年光是利息就要多付25億美元,加上物價、薪資上漲,因此好萊塢近期也大力撙節開支,比如人事縮減與部門調整,還有減少採購成本。

過去不同平台之間是堅壁清野,為了用獨家內容搶會員,彼此不可能互相授權獨家內容,但現在他們發現這其實不利於獲利,尤其如今為了面對利率提高的資金需求,也必須更追求獲利,而且若能互相授權,也代表未來各自製作、購買作品的數量可以減少。

當串流平台出現後,製作公司可以將作品以更高價格,賣給讓更多人看到的平台,也讓製作公司跟電視台的關係開始鬆動,但這當中有倖存者偏誤,就是獲得國際平台以獨家、全球版權採購的作品,可能只有少數幾部,剩下9成的作品都會面對銷售問題。
這些戲劇,往往一開始就是瞄準國際平台,因此以單集至少500萬元的成本規模再進行拍攝,但拍完才發現缺乏銷售通路,假若改賣給本土買家,目前有線電視、無線電視、OTT各一買家的情況下,1小時大概只能回收200到300萬元,因此就是賠錢收場。

台灣的影視團隊、公司未來必須非常謹慎,「先拍再賣的風險非常、非常、非常大」,除非已經跟通路端簽訂合約或備忘錄,否則再找到買家前就貿然開拍的風險非常大。

《文創法》去年修正通過後,事業或個人投資國家戰略重點文創產業可享租稅優惠,這個文化產業期盼已久的變革,也確實帶動資金進場


要懂影視又懂金融 管理人才仍有缺口
未來的考驗是資金進場後的管理,台灣目前非常缺乏既懂影視產業又懂金融的人才,這是需要補上的缺口


財務金融 懂工程 文化?
某五專科升格科技大學 開影劇科系餐飲科系 跟電視台掛名合作?

引用 TOP

郭怡美書店被當公廁!民眾進店「玩耍」


2022年開幕的「郭怡美書店」為熱鬧的大稻埕注入文藝氣息,獨棟老屋改建加上復古外觀,不僅吸引不少愛書人,連網紅們也慕名前往打卡,
甚至將垃圾丟進廁所內的垃圾桶,讓廁所內使用後的衛生紙迅速滿溢出來,之後便「輕鬆愉快的離開。」
不過昨(25)日店長發出長篇感慨文,提到近期有越來越多人到店裡「玩耍」,甚至有導覽團體帶團進店喧嘩、借廁所,讓他無奈發出禁令
=

政府應該補助獨立書店嗎?
台灣的獨立書店就像我一再強調的,是出版界的裕隆汽車,
自己沒辦法站起來,只好靠政府慷全民之慨來補助;

補不補助純粹就是價值判斷
與任何想拿政府補助的產業一樣
所以雙方大概都無法說服對方
(至於補助到什麼程度就更複雜了)

獨立書店有其不可取代性
是文化活動的第一線
舉凡座談 簽書會 讀書會 甚至影展
獨立書店都是深耕文化土壤的好地方
對於本土作家也是個好舞臺

獨立書店的店主不見得是要發大財,而是要搶佔文化圈這個發聲管道。

簡單說,這些人很多都是文人,想要靠"獨立書店"的名號出來為特定立場發聲,
但是他們又賺不到錢、自己活不下去,所以才要靠政府養,
簡單說就是又要發聲權、又要靠人養。

獨立書店變成比特色、比理念、比文案、比裝潢來打造特色店舖。
以至於最後提供公有建築、打造美美的店,每家店都有長遠的歷史
、弘大的理想。

==
軍事書籍更小眾
回憶錄 拿了預[購]付款 出不料書? 沒上架? 出版商網頁靜悄悄 作者部落隔也一句都不提

成為書房價上的藏書
不懂價值得丟去紙類回收
當初買的時候都被嫌棄
麥這幹嘛 看過一遍就丟上架 長灰塵

引用 TOP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彭金隆/保險市場與預言奇書「推背圖」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戶中
第四十二象讖語:「美人自西來,朝中日漸安。長弓在地,危而不危」

面對即將接軌的新會計制度IFRS17以及ICS嚴格的資本要求,眼前似乎看不到太多亮光。
最近影響台灣保險市場的最主要因素,不論是外部經濟環境變數(如美國利率與匯率政策)
,以及二○二六要實施的IFRS17與ICS資本制度,都是來自西方先進國家主導的制度,確實也是解決保險經營不匹配以及強化市場穩定的良美制度,

推背圖最後一卦第六十象說道:「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解決特別預算浮濫不能剁手了事

「剁手族」一詞被用來描述控制不住消費衝動、沉溺於購物的族群,只有「剁手」方能使其停止;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居安思危 迎接全球灰犀牛

全球有好幾隻灰犀牛環伺:俄烏戰爭勝負將定、中東戰爭蔓延、川普可能上台;
但台積電業績大好,讓大家喪失憂患意識。台灣真正風險,是誤判情勢大好、忽視周遭危機。
]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9 ... dn-catelistnews_ch2
/超徵就超花的「世代剝奪」
==
滿滿的細節,訊息量太大根本來不及
太長,講重點.「太長不看」的世代 追求的東西就是抖音  賴
。我呸。我先承認:多到爆。

引用 TOP

   
拾人牙慧 心有戚戚焉 讚同此文蹭
e04 乾 該 干 爛頭寸

全民搶購ETF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 超額儲蓄估飆3.8兆創新高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yY96V6

不少專家指出,這股搶購ETF熱潮與台灣超額儲蓄龐大、閒置資金多有關,根據預估,今年超額儲蓄衝破新台幣3.84兆元,改寫歷史新高。

國內ETF市場盛況空前,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甚至因為進單爆量,罕見出現證券業者主動宣布暫停受理申購作業狀況。專家分析,ETF搶購反映台灣閒置資金過多現象。

主計總處2月底最新預測,大幅上修今年超額儲蓄規模至新台幣3.84兆元,高於去年11月的預測值3.7兆元,且較112年的3.31兆元增加不少,超額儲蓄率則升至15.46%,為近3年高點。

依照國民所得定義,國民儲蓄毛額可簡單理解為國內生產毛額(GDP)減掉消費;
而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儲蓄約等於GDP減消費,這裡的「儲蓄」一詞容易使民眾混淆,認為存在銀行的錢才算是儲蓄,
其實國人若沒有把資金拿去消費,而是進行金融投資,如近期全民瘋買ETF,同樣會被計入「儲蓄」。

觀察台灣超額儲蓄變化,2014年首度衝破2兆元大關,而後持續上攀,2020年爆發COVID-19疫情後,全球處在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資金淹大水,當年超額儲蓄突破3兆元關卡,2021年更直飆3.69兆元。

2022、2023年,台灣超額儲蓄規模略有收斂,維持在3.3兆元水位,今年卻又大幅跳升,直衝3.84兆元的歷史新高。

投信業者分析,台灣儲蓄率向來相當高,超額儲蓄金額超過3兆元,
過去許多民間資金都去投資境外基金,或是放在定存、投資型保單等,
現在愈來愈多民眾開始認識ETF,把ETF當做重要投資工具,資金挪移過來。
換言之,台灣超額儲蓄規模龐大,是近期ETF熱潮的重要因素。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從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觀點,「經常帳順差(商品及服務輸出-商品及服務輸入)」與「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
今年超額儲蓄規模擴大,主因是製造業庫存去化告一段落,出口漸漸回溫,但廠商投資動能不如預期,進口回升的速度比較慢所致。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同此觀點,他表示,廠商投資目的是擴充產能,現在全球需求還沒真正回暖,廠商基於務實考量,會傾向再觀望一段時間,直到確定未來展望樂觀,才會開始啟動投資。

但吳大任也提醒,企業保守投資有其現實考量,但國人不敢消費,反而積極投入金融投資,隱含更深層的社會議題。

吳大任指出,台灣社會福利保障不如歐美國家,又面臨少子化、高齡化,
加上近幾年年金改革、勞保破產危機,均讓國人深感老年生活保障不足,有意識地減少消費,轉為積極投資理財,希望能夠累積財富作為未來退休金,這或許也是這場ETF全民運動帶給政府的省思。

主計總處官員則說,超額儲蓄是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數字,雖然外界慣以閒置資金解讀,但這些錢不是真的「閒置」,通常會流向國內股市、房市或是國外金融市場等投資管道;至於是否造成市場過熱,主管機關都有密切觀察。(編輯:林淑媛)1130315


「台灣確實較特殊」!金管會:ETF一下子長太大
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2701279

--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