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本 站
國 軍 臂 章
軍 旅 札 記
後 備 之 友
留 言 版
後  版
檔 案 備 份
 
列印

國共對決超高空

國共對決超高空(七)
黑蝙蝠中隊 (4)


專門進入大陸偵察的P2V-7裝備了應答式的干擾設備,而早期的戰鬥機上的雷達非常簡陋,性能低下,很容易被P2V-7上的干擾設備致盲。因此,儘管當時解放軍空軍已經裝備了米格-17的夜間型戰鬥機米格-17D(裝備了早期的雷達,主要對付大型轟炸機,作用距離短),用裝備了雷達的米格-17D對付B-17還可以,但是對付P2V-7的可行性只存在於理論上。實戰中,依靠雷達發現並攻擊電子裝備齊全的P2V-7幾乎是不可能的。不僅如此,P2V-7還可以偵聽地面和空中的通訊,發現威脅後會迅速的溜掉。
除了電子干擾,P2V-7當時還有全景搜索雷達。該機在300-900公尺的高度上能探測到前方10公里以內的地形,並且裝備了早期地形匹配系統和安全駕駛系統——對飛行中的威脅或者地形的突變可以自動規避,這樣,可以使得P2V-7在漆黑的無月夜裡以非常低的高度飛行而不用擔心撞上山梁或者障礙物。
P2V被擊落後,時隔7個多月,34中隊才恢復活動。其活動地區多在大陸沿海,有時採取直進直出的方法,儘量縮短在大陸的飛行時間,同時,由於畏懼中國地面火力,不敢輕易低飛,卻給中國空軍一個機會。


U030   到1961年11月首次擊落前,P2V電子偵察機進入大陸達84架次,平均每月兩次,解放軍空軍,先後出動400多架次飛機截擊,都未有戰果。

要打下來P2V-7,首先要在漆黑的“無月夜”裡發現P2V-7,飛行員雖然可以依靠地面指揮台的指揮到達P2V-7所在的空域。但是,在兩眼一抹黑的夜裡,即使在最簡單的氣象條件下,即使對方近在咫尺,也很有可能會擦肩而過。在真正的全天候戰鬥機出現之前,要發現“無月夜”裡通體漆黑的P2V-7,只能靠是飛行員的雙眼,
多次對P2V攔截射擊未果,解放軍空軍意識到P2V是塊難啃的骨頭,和P2V相比較,米格17明顯“腿短”--因為留空時間太短,每次發現目標後,只能攻擊兩到三次,否則就不能返場。很快,空軍就制定了一個新方案,把米格-17的雷達裝到圖-2輕型轟炸機上。除了圖-2,續航時間在6小時以上的圖-4也被用來攔截P2V。
為了打下來P2V-7,解放軍想盡了辦法,還請了蘇聯顧問發明了“神燈”戰術和“霹靂” 戰術等,因為戰鬥機在黑夜無法看到P2V-7,就利用轟炸機在上空投照明彈,將夜空中的P2-V偵察機照亮,戰鬥機在敵機後方尾隨攻擊。
1963年6月19曰晚,“黑蝙蝠中隊”出動一架P2V-7(機長周以栗中校,飛行官陳元諱、黃繼鑫、領航官李文駿、王守信、傅永練、汪洽、電子官黃克成、馮成義、薛登舉、通信官汴大存、機工長彭家駒、空投士程克勤、楊思隆等空勤14員),從臺灣新竹基地起飛。數小時後出現在浙江外海。


U031 圖-2轟炸機(Tupolev Tu-2,又譯為:杜-2),是在二戰期間研製的一種雙發多用途螺旋槳轟炸機,該型也是解放軍空軍建立初期第一種大規模裝備的轟炸機,是購進蘇聯的首批戰機之一。解放軍為了攔截P2V把米格-17的雷達裝到圖-2輕型轟炸機上。

2042時,該機從浙江路橋三門灣進入大陸,隨後經仙居,九江,新淦等地飛向南昌地區,飛行速度300-330km/h,高度2,000公尺。從2111時起,解放軍空軍先後起飛2架殲-5甲戰鬥機,一架圖-4轟炸機進行攔截,均被P2V-7施放干擾而未取得任何戰果。隨後該機掉頭向南,進入空24師的防區,王文禮接到上級命令後駕駛一架米格-17起飛攔截。
2329時,根據領航員的暗語,王文禮在相關空域用機載雷達發現了這架P2V-7,立即上去咬住。P2V-7發現身後的戰鬥機後,施放干擾的過程中做蛇形規避,突然一個減速,王文禮反應稍慢,米格-17戰鬥機衝到了P2V-7的前面,第一次攻擊宣告失敗。
10分鐘後,地面領航員再向他報告P2V-7的方位,高度1,000公尺(海拔,距地面高度540公尺),指揮所引導王從P2V-7側後下方進入。在距離1,800-2,000公尺左右發現目標,在接近過程中,P2V-7頻頻釋放干擾,目標不清晰,王當即採取“急速轉彎,改平搜索”的方法觀察,在左前方11點鐘方向,距離1,500公尺再次發現目標。但是,由於航向交叉角大,很快進入機載雷達盲區。此時,王文禮根據目標丟失前的位置關係,向左前方進行目視搜索,在距離300公尺公尺。發現了P2V-7的排氣管(疑為P2V-7輔助噴射發動機)的火光,既而又看到機體輪廓,但因為航向交叉角和速度差都比較大,又丟失了目標。
淩晨許,師指揮所第三次引導王文禮接近P2V-7。鑒於前兩次採用大角度進入的方法未奏效,地面領航員即改用為尾後進入的引導方法,令王取航向70度,高度1,000公尺,左轉彎從後下方進入,距離4公里時,王放下20度襟翼,開通機載雷達,並通報當地標高460公尺。此時,機上雷達又發現了目標,距離800公尺時開砲射擊,第三次失手
第三次攻擊失敗後,王文禮改變了搜索策略,關掉雷達,在地面引導的幫助下,沿著P2V-7轉彎的角度用大角度切入,依靠目視,在左前方200-300公尺又發現P2V-7排氣管火光,首次開砲仍未命中。0006時,王文禮在接近至100公尺時,再次開砲射擊,P2V-7當即起火,墜落於江西臨川東南20公里處大窩坑,機組人員14人無一生還(2001年12月4日遷葬回台)。1964年6月11日夜,中國空軍石振山機組駕駛轟-5飛機,實施“神燈”戰術,配合中國海軍航空兵四師中隊長陳根發駕駛公尺格-15擊落了國軍P-2V偵察機一架。


U032   根據資料顯示,1964年6月11日國軍P-2V偵察機是被轟-5用“神燈”戰術,然後被米格-15擊落。事實上1964年轟-5還沒裝備中國空軍部隊,所以應該是中國從蘇聯引進的伊爾-28(蘇聯第一種雙發輕型噴射轟炸機,1950年在蘇聯空軍和海軍服役)。

轟-5是透過局部改進伊爾-28的設計,由哈爾濱製造廠自行仿製生產。轟-5轟炸機於1963年1月開始研製,1966年9月25日在哈爾濱試飛成功。1967年4月投入生產,隨後裝備中國空軍部隊。

1964年6月11日夜中國轟-5飛機一架和米格-15飛機一架升空迎敵。2329時,中國空軍操縱雷達在方位355度、距離90公里處捕獲P2V目標,並準確報出3架飛機的方位座標資料,引導中國雙機第二次接敵搶佔最佳照明攻擊位置。

2336時P2V飛機馬上就要飛出雷達探測範圍,這時轟-5照明機在敵機前方2100公尺,高度1900公尺;米格-15攻擊機位於敵右後方20度、距離1600公尺、高於敵機220公尺處。

地面指揮按照約定高喊:“太陽”!這是投放照明彈的命令。轟炸機上的人員按動電鈕,投下12枚90公斤照明彈。2336時,國軍駕駛員反應相當敏捷,迅速做出50度下滑轉彎機動,想以蛇形飛行和超低空躲避殲擊機的攻擊。米格-15戰鬥機飛行員陳根法在照明彈亮後2秒鐘,發現敵機,36分11秒進入攻擊。陳根發沒有打開37航砲開關,只打開兩門23航砲開關。他從高度870公尺、距離700公尺處開始第一次進攻,首次開砲,擊中P2V-7飛機左翼。隨後連續進行第二、第三次攻擊,從距離500公尺打到200公尺,P2V-7飛機冒出一團火光,墜毀於山東省棲霞縣西留莊附近。

美國和臺灣當局無法對付“照明攻擊”的空戰方法。從1964年6月11日以後,全部停止P2V-7飛機進入大陸的偵察行動。 美國和臺灣當局終於發現,P2V-7再先進也難以逃脫大陸海陸空軍的打擊。此後,該型飛機入竄次數大減,直到1966年完全停飛。“黑蝙蝠中隊”,在近10年中損失140多名一流的飛行員和電子專家後,終於壽終正寢。此後,國軍空軍的偵察活動轉交給“黑貓中隊”執行。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cikenny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11 17:24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悲壯! 2018-02-06 00:10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2-05 08:42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當年中國空軍應該是我們中華民國空軍!解放軍的是中共空軍 2018-02-03 19:55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03 18:46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03 15:26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5 2018-02-03 10:49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 2018-02-03 10:39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文章! 2018-02-03 03:14

引用 TOP

學長,P2V-7U/RB-69A電子型偵察機,在翅膀底下是有J-34發動機的!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四十不惑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八)
黑蝙蝠中隊 (5)


由於是低空飛行,34中隊的任務驚險萬狀,一被發現就是死路一條。出勤86次、曾任34中隊副隊長的趙欽還記得,有一次他率組員從北京、天津之間飛過,探照燈一直照著他們,1、20分鐘,「我感覺像飛了一、二個鐘頭,就像你當小偷被發現,員警拿著燈照著你的感覺」。所幸探照燈未與高砲聯繫,才逃過一劫。在密集砲火中竄逃,對「蝙蝠中隊」隊員而言,可說是家常便飯。有一架B17直到返航,才發現機艙被地面砲火震破一個大洞。因此,34中隊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一般,沒人能保證一定可以安全返航。

聯合晚報總編輯傅依萍表示,她爸爸傅定昌共出勤二百多次,每次出任務,全家就擔心受怕,不曉得他何時飛回來,而結果他最後就真的沒有再回來。

前空軍情報署署長衣復恩指出,大陸有100多處雷達設施,台灣偵察機一飛進其領空,他們的雷達就會開啟,偵察機上的電子設備便可測錄電波等資料,回來後將高低空偵察結果比對研判分析,便可知對方何處設有雷達、飛彈和高砲,下次再進去時,即可做電子反制干擾,使大陸雷達看不見來機,戰管因而失效形同瞎子。

台灣派最優秀的空軍替美國人作戰,使美國對大陸的軍事部署瞭如指掌,美方則以美援相報。衣復恩表示,台灣沒有反攻大陸的能力,34中隊蒐集的情報對台灣沒有任何意義,但對美方幫助很大,黑蝙蝠完成任務返航時,美國專用飛機已在新竹基地守候,等飛機落地停穩,美方人員立即登機,拆卸飛機上的電子監聽設備,把蒐集的情資帶回美國研析,並直接送交美國白宮。,衣復恩語重心長地說,「沒有他們冒險蒐集這些情報,美國不會這麼喜歡我們」,「政府應該給他們最高榮譽」。

在碧潭空軍公墓中,34中隊弟兄的墓一個接一個,正是「黑蝙蝠」用自己年輕的血肉築長城的鐵證。傅依萍感慨地說,美臺邦交是眾多「黑蝙蝠」以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U033   衣復恩(1916—2005),山東濟南人,1932年入中央航校第五期。1939年11月,衣復恩任空軍第九大隊副大隊長,在昆侖關空戰中,衣復恩率領9架中國戰機,擊落、擊傷日軍戰機數架,受到軍委會嘉獎,受到蔣介石親自召見。1941年,衣復恩去美國參加有關儀器飛行及天文領航的培訓,1942年5月,衣復恩又前往美國空軍航行學校受訓。衣復恩由於卓越的飛行技術,從1943年起擔任蔣介石座機(美齡號和中美號)機長。

任專機機長十年後,衣復恩去美國任“大使館武官”3年半,衣復恩由中校一路升至中將空軍情報署長。1958年,衣復恩任空軍總情報署長,負責偵察與空投,主持“黑蝙蝠”、“黑貓”等特種任務,並奉命創辦“中華航空”。1966年,蔣經國調派擔任國防部次長。同年7月卻因為不當言論,被關押3年。出獄之後離開空軍,下海經商,擔任亞洲化學公司董事長。2005年病逝,終年89歲

很多家屬到「八一五」號機失事才知道親人工作的地點。遺眷陳瑪麗說,父親平日甚少講話,也很少談及部隊的事情,每次出差回家,都說到菲律賓或日本等,要不根本都不說,連母親都不知道爸爸替CIA 工作。

「黑蝙蝠」進出大陸低空亂竄,甚至還有一架B17連續飛越大陸九省,共軍想打卻打不著,還因此摔掉了六架飛機,使中共恨之入骨,毛澤東為之震怒,認為是奇恥大辱,於是緊急向蘇聯輸入一批米格17全天候戰機和雷達設備,並成功發展夜間攔截的戰術,台灣優勢漸失仍不自知,「黑蝙蝠」遂一步步踏入險境。

每一架「黑蝙蝠」失事,就摧毀了14個家庭,年邁的母親失去愛兒,年輕的妻子失去心愛的丈夫,小孩失去親愛的父親,原本溫馨的家庭頓陷冷酷無底的深淵。大部份失事的家屬迅速搬離原來新竹的空軍眷村,遠離傷心地,永遠不願再向人提及這個傷痛。

一位黃姓家屬表示,父親過世時,她才一歲,對父親完全沒印象,母親也從不提有關父親的事,只告訴她,父親出航當天,騎腳踏車出門後,又折回來,對她說,「爸爸明天帶你去剪頭髮」。但父親再也沒有回來。

當時就讀小學六年級的黃鳴棟,正忙著準備初中入學考。5月28日晚上九點,他補習完畢,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放下沉重的書包,嚷著口渴時,在廚房兼浴室中,瞧見父親正替他準備洗澡水。這是父親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父親曾說要參加他六月底的畢業典禮,還計劃要送他最喜歡的禮物,都沒實現。

父親失事時才八歲的一位遺眷,對父親的印象只停留在一客「三明治」上。三十四中隊每次出任務,「西方公司」會為他們準備餐盒,包括三明治等美式食物,她爸爸捨不得吃,每次出差回家都把三明治帶回來給她,「我那天一直等不到爸爸的三明治……」。另一位遺眷則說,「我爸爸帶回來的是我最愛吃的炸雞塊」,說完泣不成聲。當年台灣民生凋敝,炸雞塊、三明治都是一般人沒聽過或吃不到的食物。


U034   黑蝙蝠中隊後期的 C-123 運輸機(外號叢林魅影),空軍從1972年開始裝備C-123K,臺灣的C-123K經過了航空電子方面的改進,具備一定的電子對抗能力。1981年,C-123K陸續退役。

還有一位遺孀自從丈夫過世後,每天以淚洗面,每次聽到飛機聲,她就衝出屋外,對著飛機大喊:「你給我回來,你給我回來……」令人聞之鼻酸。

幼時失怙的傷痛,有人至今仍難平復。徐銀桂長女徐克依表示,「每天由屋頂上掠過的飛機,都震起我的一個新希望,心痛的希望奇跡出現,那架飛機是爸爸回來了。這個奇蹟我盼了好久、好久……。但一天天的過去了,他沒有回來。我最親愛的爸爸不再站在我面前微笑,不再拿著相機替我拍照,不再牽我的手,不再……。

在很多家屬心中,未歸的父親並沒有離開他們。一位家屬說,每次搭飛機碰到亂流,飛機上下搖晃,機上旅客大聲尖叫時,就是他心裡最平靜的時刻,「因為這時候爸爸跟我最親近」。

在資訊封閉、軍方刻意隱瞞下,家屬總存著一絲希望,或許跳傘逃生,或受傷被俘。黃力智表示,他媽媽一直不願承認父親死亡的消息,因此每月仍領父親的月俸,到六年後,媽媽才向軍方申請死亡撫恤,為他父親立了衣冠塚。

有一天,黃鳴棟和弟弟放學回家,帶點興奮地告訴媽媽,同學收聽共黨廣播,擊落的飛機只有十二具屍體,有兩人可能跳傘了,「希望爸爸是最幸運的一個」。這點渺茫的希望,給了他們母子三人最大的力量。

李德風遺孀孟笑波對恩平之行感慨良深。她跟先生從相識到結為夫妻,從沒有同乘一架飛機。在護靈回臺過程中,他們終於同在華航飛機上,孟笑波捧著李德風的骨灰,距離咫尺,卻是天人兩隔。五天的尋骨過程,家屬感受椎心刺痛。黃鳴棟打電話給母親告知已在恩平尋獲遺骨時,哽咽地說,「我們這幾十年都覺得爸爸沒有死,他只是離開我們,如今這個多年的希望破滅了」。


U035   位於新竹市東區東大路二段16號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本館位置也是當年黑蝙蝠中隊的營區原址。

家屬韓海珍表示,多年來,她常思索一個問題,這可能也是同機其他殉難者家屬想探究的:「究竟在什麼信念、什麼情操下,他們會有這種膽識跨上那樣已瀕臨淘汰、又毫無武裝設備的老舊飛機,深入雷達密佈、高射砲火網交織的敵區﹖」他們共同的答案,相信一定是「國家需要我」﹗另一位元元家屬黃鳴棟表示,他深以父親為榮,但環視台灣當前現況,他不禁要問,這樣的犧牲是否值得﹖

「15架飛機墜落、148名空軍弟兄殉職!」高齡85歲、曾任黑蝙蝠中隊電子教官的李崇善回首前塵,娓娓道出中華民國空軍史上,犧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悲壯事蹟,他感歎,「還有5架黑蝙蝠飛機、共43位弟兄的遺骸仍散落在大陸各地,等待收集並作最妥善的安排。」

從1950年代至1970年代是冷戰高峰期,也是國共對峙最激烈的時期,中美兩國政府為瞭解中共在大陸的軍事部署狀況,由美方出裝備、我方出人,共同合作從空中對大陸進行情蒐,其中黑蝙蝠中隊(空軍第34中隊)負責低空電子偵測,搜集共軍軍力部署動態;另一個黑貓中隊(即空軍第35中隊),則是以U-2偵察機對大陸進行高空偵照。


U036   黑蝙蝠中隊是中華民國空軍史上,犧牲最慘烈的特種部隊

上校軍階退役的李崇善,曾是黑蝙蝠中隊唯二的「電子反制官」。他自豪地說,1955年2月,美方專程派專家到新竹訓練他與羅璞中尉。在1955至1956年間,黑蝙蝠中隊對大陸執行偵察及空投任務時,兩人都不能缺席、請假,更不能生病,因為沒有人可以和他們輪替,足見地位的重要性。

遺憾的是,1956年6月的一次B-17任務中,羅璞和我第一次被輪換分開,我被換下來,他卻隨機在江西上空被共軍戰機擊落,為國捐軀,誠屬可惜!」李崇善至今難忘同袍之情。

黑蝙蝠中隊從1952年到1972年這20年間,一共執行任務838架次,15架飛機遭共軍擊落或意外墜毀,造成148名空軍弟兄犧牲,是中華民國空軍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

「然而,只有兩個機組的忠骸經過家屬的努力迎靈回台,安奉在新店碧潭空軍公墓,其餘的還流散在大陸的荒郊野外。每當想到這裡,我都不勝唏噓」,李崇善悲傷地說。

系統公告:發表文章不只會加金錢,也會••,您的摳摳少了18元!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scikenny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11 17:24

  • 阿侯 金錢 +10 偶有一位專修班同學 他父親正是在黑蝙蝠中隊犧牲的先烈........ 2018-02-10 23:56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5 哀哉! 2018-02-08 22:39

  • 60砲長 金錢 +2 2018-02-08 15:43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2-08 14:27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08 08:00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字字血淚 2018-02-08 01:04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2-07 23:28

  • M2_4.2 金錢 +20 2018-02-07 23:16

  • 猛沃營參一 金錢 +18 2018-02-07 23:14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九)
空軍偵查機第6大隊(上)
       
除了獨立第三十四中隊(黑蝙蝠中隊)和後來的獨立第三十五中隊(黑貓中隊),空軍原本就有偵查機大隊第6大隊(虎瞰大隊,第6大隊在抗戰時是戰鬥機和轟炸機混合編組的隊伍,6大隊也是後來U-2飛行員的主要來源。),其中第4中隊是高空偵查機中隊,其中一支分隊裝備RB57A高空偵察機。第12中隊是中低空偵察機中隊,裝備了RT33(T-33A訓練機改),RF84,RF86等各型偵察機。

1957年12月6日,第4中隊RB-57A經過東沙群島,以15800公尺的飛行高度抵達海南島的南岸上空,開啟飛機上的KC-38及KC-1照相機進行偵察拍照,後再經東沙群島返回臺灣,降落桃園機場。RB-57A第一次任務順利完成後,偵察目標逐漸北移。1957年12月15日執行第二次偵察任務。1958年1月7日,借道韓國執行第三次對山東地區的偵察任務。
       
1958年2月18日第4中隊執行第四次任務,由空軍上尉趙廣華擔任,在準備進入山東進行偵察,飛至青島嶗山頭上空時被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第4師中隊長胡春生和僚機飛行員舒積成駕駛的米格17戰鬥機擊落,飛機墜海,趙廣華身亡。事實上,美軍對於當時的蘇聯戰鬥機的性能並不完全瞭解,那時解放軍空軍已經裝備米格-19戰鬥機,其飛行高度可達17900公尺,RB-57A飛行高度不在優勢。經過此次教訓後,美軍決定提供RB-57D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比RB-57A高3000公尺,希望繼續利用飛行高度優勢,進行高空偵察任務 。

1959年美國提供一批最新改進後的RB-57D偵察機給臺灣空軍。1959年1月6日,4中隊執行第一次RB-57D偵察任務,此後十餘次飛入中國大陸進行空中偵察,初期解放軍空軍確實無能力攔截。1959年6月14日,臺灣RB-57D偵察機對北京地區執行了拍照偵察活動,這對解放軍空軍是一個很大的刺激,誓言要擊落RB-57D。

1959年10月7日,4中隊王英欽上尉駕駛RB-57D對北京地區進行第三次偵察,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第2營在北京地區使用SA-2防空飛彈(S-75)連發3彈將其擊落(後有專文介紹)。飛機墜於北京通縣機場東南18公里處,飛行員王英欽身亡。這是有史以來世界上防空飛彈首次在實戰中擊落敵機。受到這次成功擊落RB-57D的影響,RB-57D徹底終止了對中國大陸的偵察活動。


U037   RB-57D超過20000米的實用升限,這一高度超過了當時解放軍空軍性能最好的米格-19的最大升限。但同時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架被防空飛彈擊落的飛機。

B-57是美國空軍全天候雙座輕型轟炸機。馬丁公司從英國獲得“坎培拉”(Canberra)轟炸機的生產權,並在美國進行生產。共建造了403架。 RB-57D是該系列飛機的高空偵察型,裝用兩台J57引擎,單台靜推力為4536公斤,機輾翼展增大為32.02公尺(原為19.52公尺),機翼面積擴大為139.54平方公尺(原為89.3平方公尺),以改裝較大的機頭和尾罩。作戰半徑增加為3724公里,實用升限為19825公尺。RB-57D安裝有1台K-38和2台KC-1垂直照相機和1部AN/APG-56高清晰側視雷達。在高度18500公尺實施航空照相,可攝取長約4000公里、寬70公里地幅的地面目標。續航時間達8至9.5小時,最大航程達6800公里。重量輕、載油多、航程遠、升限高的特點,使它從事高空隱蔽偵察活動而不容易受到來自地面和空中的襲擊。

能進行空中加油的RB-57D於1957年部署至德國的萊茵梅茵空軍基地,1959年美向桃園機場部署了3架RB-57D並隸屬空軍第6大隊第4中隊,在1959年初,他們在中國大陸地區進行縱深滲透偵察飛行。RB-57D的生產於1956年12月結束,空軍於56年接受了12架,57財年接受了8架。RB-57D生產單價為305萬美元。1957年12月14日,美空軍1架RB-57在蘇聯黑海上空被擊落,空軍駕駛的2架RB-57D分別於1958年2月和1959年10月在大陸上空擊落。

1953 年 6 月 16 日,美國援助臺灣的 F-84G(Republic F-84,代號:Thunderjet雷霆)一批抵達台南基地,第一大隊(下轄 1、3、9 三個中隊)後共接收 75 架,成為空軍裝備的第一種噴射式戰鬥機。1954 年則由嘉義水上基地的第四大隊(下轄 21、22、23 三個中隊)也接收 75 架 F-84G 。1955 年開始陸續接收過多架的 RF-84F 偵察機,隸屬偵查機大隊第6大隊第12中隊,作為當時的主力偵察機型。


U038   1953 年蔣介石和宋美齡視察台南基地換裝F-84G戰鬥機

1954 年臺灣空軍特技小組開始訓練,並首度使用當時新到的 F-84G雷霆式戰鬥機。同年 7 月 1 日繼續接收美援 T-33A、F-84G、PBY-2、RT-33 等飛機。8 月 14 日“空軍節”,特技小組首次公開表演,以 F-84G  4 機編隊作各種飛行特技表演。1954 年 8 月 17 日 F-84G(145)在澎湖馬公上空墜毀,飛行員湯焰失蹤。12 月 12 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第 7 屆航空周飛行表演中,臺灣空軍特技小組(雷虎小組)的 F-84G 進行飛行特技表演。

有許多國家也都有類似的飛行特技小組,像美國的雷鳥、英國的紅劍、義大利的紅武士、法國的遊騎兵、荷蘭的四騎士等都頗負盛名。在早年雷虎特技小組和他們比較起來可說是不分軒輊,尤其是在1959年世界航空協會的展覽中,雷虎小組以12架 F-86 軍刀機大編隊,演出精采危險的【炸彈開花】,轟動全場,一舉成名。那幾十年,可說是雷虎小組最風光的年代,代表臺灣到各地演出,以及於重要節日中在外國貴賓中展現特技,振奮民心。雷虎曾應邀到美、菲、琉球、越南等地表演百餘次,技術高超贏得舉世讚美。可惜後來國際局勢變化,雷虎就很少機會在臺灣以外表演了

1954年8月14日空軍節,成立於台南空軍第一戰鬥轟炸聯隊的雷虎小組,1976年8月第一聯隊改稱空軍第443戰術戰鬥機聯隊,雷虎小組一直在該聯隊下,所用機種由F-84、F-86、F5A到F-5E,表演機數由四機、六機、九機增至十二機。1989年5月443聯隊奉令將「雷虎特技小組」編組任務移交給岡山的空軍軍官學校,由F-5E交接給AT-3至今。


U039   雷虎小組的 F-84G

F-84(英文:Republic F-84,代號:Thunderjet)是美國美國共和飛機公司二戰後為美國空軍研製生產的第一種戰鬥機。該型於1946年2月26日進行首飛,並且於1947年6月進行生產,於1953年停產, 大約生產了 4450 架“平直翼”F-84E ,後掠翼型為F-84F)。 除美國空軍使用外, 還提供給許多盟國。F-84是美國第一種能運載戰術核武器的噴氣式戰鬥機。

F-84共有A、B、C、D、E、F、G、H、J 等十多種機型,總產量達7889架。第一種生產型F-84B於1947年6月完成試飛,最大時速885公里/小時。最後一種直翼F-84是G型,生產了3025架,1964 年 F-84G 自臺灣空軍中退役。1952年6月美國空軍訂購了41架RF-84F偵察機。

共和飛機公司的RF-84F是F-84F戰鬥機的照相偵察型。F-84F是F-84系列戰鬥機中採用後掠翼的改型,由於改動巨大。RF-84F與F-84F不同之處就是,為了在機頭安裝一組照相設備沒有採用F-84F的機頭進氣方式而採用了兩側翼根進氣口

1954年,臺灣空軍向美國提出急需比RT-33A速度更快的噴氣式偵察機,美國便向臺灣提供RF-86F偵察機。臺灣共接收了7架RF-86F(F-86F軍刀機改),均配屬給了桃園基地的第5聯隊第6大隊第12中隊。1955年空軍開始接收RF-86F偵察機。RF-86偵察機保留了6挺12.7毫米機槍,在座艙底部左側水準橫向安裝1台K-22或K-24長焦距照相機,再利用對側的反光鏡將下面景物反射到照相機鏡頭內。因此座艙下部的機身截面形狀不再是圓弧形而變成了方形。這種改裝的偵察機因反射鏡抖動造成成像效果不佳,美軍對此並不滿意。

儘管後來RF-86F軍刀機的偵察型改裝很成功,但美國空軍還是選擇共和飛機公司的RF-84F雷霆作為下一代戰術偵察機。不過RF-86F在韓戰後仍繼續參與了各個熱點地區的偵察行動,當年臺灣海峽上空的搏殺中,RF-86F就是挑起事端的原因之一。

經過這幾次試探性的偵察,臺灣方面終於意識到,面對大陸戰鬥機的截擊,RF-86F在性能上仍難以與米格機抗衡。因此第12中隊又開始換裝了RF-84F“雷閃”偵察機,並於1957年2月1日將7架RF-86F轉給重新恢復編制的第4中隊使用。但在同年7月,大陸東南沿海的解放軍航空兵換裝了比米格-15性能更好的米格-17戰鬥機,面對強勁對手,臺灣空軍第4中隊的RF-86F根本無法執行任務,1959年年初第4中隊便開始換裝RF-100A超級軍刀偵察機,1959年3月RF-86F全部退役。退役後的RF-86F又轉給了韓國空軍。


U040   第 12 中隊繪有鳥頭圖案的 RF-84F

臺灣空軍於1956∼1958年間接收了25架RF-84F偵察機,以取代臺灣空軍的7架RF-86F偵察機。這25架RF-84F偵察機都是美國以軍援方式提供給臺灣的。全部由駐紮桃園的第5聯隊第6大隊第12中隊使用。RF-84F是臺灣空軍使用的第一種具有空戰自衛能力的噴氣式戰鬥偵察機。RF-84F在臺灣空軍服役期間正是兩岸對峙激烈之時,儘管偵察機的任務不以空戰為主要目的,但事實上台海上空好幾次空戰,都是因偵察機執行偵察任務而引發。RF-84F在1956∼1964年8年的服役期間內便損失了5架。到1963年年底狀態勉強算得上完好、堪用的RF-84F僅剩15架,已經難以應付其承擔的任務。1963年2月,第6大隊換裝RF-104G超音速偵察機,RF-84F也隨之退出臺灣空軍序列。
1957年4月15日,臺灣空軍王兆湘、陳懷(就是後來的U2飛行員陳懷生)駕駛2架RF-84F前往上海執行偵察任務。解放軍空軍派出2架米格-17升空攔截,雖然RF-84F裝有機槍,但執行偵察任務的2架RF-84F一直規避纏鬥,無形中消耗了過多的燃油,到偵察結束,2架RF-84F剩餘油量已經不夠返回臺灣,於是決定就近飛往韓國機場降落。陳懷駕機飛抵韓國後,王兆湘隨後飛到濟州島準備迫降,但在已廢棄停用的跑道上迫降時墜毀,王兆湘身亡。


U041  第12中隊陳懷駕駛RF84從韓國轉場到桃園機場後的留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2-14 06:23

  • 60砲長 金錢 +2 2018-02-13 14:43

  • M2_4.2 金錢 +10 2018-02-13 02:18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2-13 00:03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2-12 08:33

  • scikenny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11 17:21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11 09:40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文章! 2018-02-11 03:16

  • 真大吉祥 金錢 +5 2018-02-11 00:18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11 00:05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
空軍偵查機第6大隊(中)        721空戰

1954年,原本12中隊使用的RT-33A噴氣式偵察機,因速度太慢。臺灣空軍向美國提出急需速度更快的噴氣式偵察機,美國向臺灣提供RF-86F偵察機。臺灣共接收了7架RF-86F,均配屬桃園基地的第5聯隊第6大隊第12中隊。1955年臺灣空軍開始接收RF-86F。

由於RF-86F無武裝,又需深入大陸境內至南昌偵照,任務危險度極高,所以空軍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在進行偵照的同時也派出戰鬥機群攻擊大陸沿海解放軍艦艇,分散解放軍防空系統的注意力,擾亂其判斷,以策應真正的偵察行動。整個偵察計畫分成三組:

偵察組:選定由桃園基地第6大隊12中隊的戚榮春中校及田建南上尉駕駛RF-86F軍刀式戰術偵察機2架,穿越福建直指江西南昌機場進行空照。

掩護組:同在桃園基地的第5大隊副大隊長冷培澍中校率領彭傳梁、霍懋新、梁國俊共4架F-86F軍刀式戰鬥機,在適當時間升空,前往大陸外海接應掩護返航的偵察機,攔截阻擊可能尾追偵察機的解放軍機群。

佯動組:由台南基地的第1大隊及嘉義基地第4大隊各出動4架F-84G雷霆式戰鬥轟炸機,掛載5寸空射火箭彈及250磅炸彈,兵分兩路,分別攻擊三都澳及羅源灣的解放軍海面艦艇,以吸引解放軍指揮系統注意力。第1大隊派出劉鳳紀少校率領何國鈞、吳寶智、葉李榮,第4大隊領隊則是牛迅少校,領著于礎、蔡雲輝、歐陽漪棻出擊


U42 RF-86F  北美航空F-86(英文:North American Aviation F-86 Sabre,中文:軍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設計的第一代戰鬥機,用於空戰,攔截與轟炸。F-86於1947年10月1日首飛,1949年服役,是美國早期設計最為成功的噴氣式戰鬥機代表作。該型除大量的改型與軍援之外,也衍生出海軍型的 FJ 怒火系列戰鬥機。F-86是世界上第一架在俯衝時達到超音速的飛機,以及第一架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的戰鬥機。它的家族後來衍生出F-100超級軍刀(Super Sabre)戰鬥轟炸機,是第一架能在平飛狀況下超音速執行作戰任務的戰鬥機

1956年7月21日戚榮春及田建南2架RF-86F從低空進入大陸上空,沒有遇到阻撓,突穿福建到達江西南昌上空,成功地執行對機場的空照。返航時卻遇到解放軍米格機群追趕,緊急呼叫冷培澍機群支援,不知何故未能取得聯絡回應。幸好RF-86F速度與米格機不相伯仲,解放軍空軍戰管可能估算在RF-86F出海前無法趕上,改令米格機群轉向。戚、田兩人順利突圍而出,繼續往桃園基地回航。

冷培澍等4架F-86F掩護組抵達馬祖北方海面上空時,卻未能和偵察組聯絡會合,也沒有遭遇任何敵我雙方的飛機。就在此時,無線電頻道上一片吵雜,負責攻擊解放軍海面艦艇的佯動組在抵達目標區後未能發現適當目標,卻引來米格機群的迎擊,各機間與地面戰管間通話不斷,緊張氣氛竄升。

冷培澍透過戰管告知,瞭解到偵察組已經脫離危機,正朝桃園基地返航,便掉轉機頭支援第1大隊和第4大隊的佯動組。當冷培澍帶領這4架F-86F飛至臺山列島附近時,發現上方高空有3架米格機飛行。4架F-86F就在敵明我暗的情況下爬升繞到這3架米格-17後方,領隊的冷培澍首先發動攻擊,一輪子彈擊傷米格長機,但被其俯衝逃脫;接著他和霍懋新、梁國俊3架F-86F一起圍攻第二架米格機,輪番射擊將其擊落;彭傳梁中校則追趕第3架米格機至低空,將其擊落。

在這同時第4大隊牛迅等人的4架F-84G飛抵羅源灣,在海面上看不到任何解放軍艦艇,卻發現上方有8架米格機,其中4架已經俯衝而下,機首下方砲口陣陣閃光!牛迅等人立刻分成兩個分隊散開轉彎,拋掉火箭及炸彈。歐陽漪棻中尉此時猛拉爬升,超載高達+8.5G,卻爭取到了高度,再俯衝爭取速度。正俯衝時,一架米格機迎面衝至,他馬上開火但沒打中米格機,雙機迅速交錯,轉眼間就在視線中消失。這次開火雖然稍顯衝動,卻讓歐陽漪芬對曳光彈軌跡和前置量的修正偏差有了個底,對後來4次射擊幫助很大。


U43 歐陽漪棻在721空戰以擊落2架、擊傷2架米格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他開始尋找友機,發現分隊長機蔡雲輝上尉的F-84G翼下炸彈掛架故障,無法拋掉炸彈,兩架米格機正從後尾追攻擊這架被翼下炸彈拖累而動作不靈活的飛機。他立即推油門咬住兩架米格機後方,正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解放軍飛行員全副精神放在前方的俎上之肉,渾然不知自身已經被咬尾。歐陽中尉從後開火,米格僚機中彈後拉桿逃去,卻似乎未發出警告,米格長機仍全神貫注追擊蔡雲輝的座機。此時,歐陽漪芬呼叫長機蔡雲輝,要求他做個左翻轉,引誘米格長機進入射界。果不其然,米格長機隨著蔡雲輝F-84G的機動也做了個左轉,正好落入歐陽漪芬的瞄準光環中,被開槍擊中後冒煙逃逸。

蔡雲輝和歐陽漪芬隨即轉向回航,但不久在高登島附近上空又被兩架米格機追上。解放軍飛行員原本想攻擊在後的歐陽漪芬,但在他閃躲後,發現前面F-84G動作不靈光,改追長機蔡雲輝。同樣地,歐陽漪芬他們又照著搬演一次前誘敵後夾擊的劇本,結果一架米格機被擊傷後逃逸,另一架則被擊中油箱,當場爆炸解體墜海。兩架F-84G安然返回基地。

這兩場空戰三次遭遇讓國軍空軍上下極為鼓舞,不但偵照任務成功,所有任務飛機都安然返航,更創下了多架戰果。從1954年國軍空軍換裝噴氣式飛機後至此時,僅在1955年10月15日由孫嗣文駕駛F-86F擊落過1架米格-15(按,孫嗣文于1958年9月18日空戰再度擊落一架米格-15),另外1956年4月14日第1大隊的劉景泉、葉李榮駕F-84G合力擊落1架米格-15。此日不但F-86F有兩架戰果,連在韓戰中早已退入二線,僅能當成戰鬥轟炸機使用的F-84G也創下擊落1架擊傷3架的戰果,這就是著名的721空戰。其中最興奮的當是美國共和公司駐台技術代表,他對早已退出一線的F-84G竟然能擊落米格機,感到十分意外和驚喜,當天馬上送了一箱啤酒到歐陽漪芬的隊上。


U044   蔡雲輝上尉(左)與歐陽漪芬中尉合影。歐陽漪棻於1929年8月3日在廣州出生,父親是廣東新會人,母親是德國人,所以他的相貌有混血兒的俊俏。雙親很早就離異,父親住在香港,母親再婚後定居在美國。他從小投入軍旅,空軍幼校第6期畢業,空軍官校第32期飛行戰鬥科畢業,1953年派赴美國接受噴氣機換裝訓練,1954年在亞利桑那州威廉斯空軍基地 (Williams AFB)結業,回到原單位嘉義基地第4大隊第22中隊飛F-84G。721空戰時他資歷尚淺,僅僅中尉而已,當天駕駛的132號機還不是第22中隊的飛機,而是從第23中隊臨時借用。

不過,事情還沒落幕。當天判讀照相槍影片時,大隊人員可以看出歐陽漪芬攻擊的第二架米格機翼根和座艙被他擊中,不過由於只是冒煙逃去,所以僅認定擊傷。數日後,國軍當局根據香港報紙透露的消息,改判定為擊落,歐陽漪芬的戰績從擊落1架、擊傷3架變成擊落2架、擊傷2架,以性能劣勢的F-84G而能擊落2架米格機,自然一舉成為英雄楷模。他隨後蒙蔣介石召見,獲頒國軍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

歐陽漪芬能擊落兩架米格機,雖然有長機的戰術配合,以及解放軍飛行員粗心大意,仍然相當不易。F-84G不論在速度、爬高等性能上都落後米格15比斯型一大截。即使是美國遠東航空軍的F-84G,在整個韓戰期間也僅僅擊落過9架米格15,自己損失卻幾乎多出一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天國軍又出了一名王牌。F-86F領隊的冷培澍中校也是抗戰時的空戰英雄,出身中美混合團第五大隊,駕駛P-40戰鬥機與日機鏖戰,作戰經驗相當豐富,有擊落4又1/2架、可能擊落2架、擊傷2架,擊毀地面3架日機的記錄,也曾在1944年8月29日出擊岳陽時被日機擊傷頭部,迫降在常德。

在抗戰時出生入死的他到了臺灣,在第5大隊,成為第一批換裝為F-86F噴氣式戰鬥機的飛行員之一。第5大隊當時英才濟濟,戰力不亞於美國空軍的一流單位。1954-55年間美國韓戰空中雙料王牌弗雷德力克.佈雷塞(Frederick C. Blesse,有擊落10架米格15戰果)率領美國空軍奈裡斯戰鬥機學校其它三名教官到遠東巡迴考察,以模擬對抗評估美國空軍各中隊戰力。他們四人在F-86上的時數當時幾乎無人能比,其中最資淺的杜容(Druen)中尉單在F-86上就飛了 1,600小時。當他們來到遠東時,在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力邀之下,也考察了國軍空軍當時剛成軍的軍刀機中隊,進行模擬空戰對抗。冷培澍就曾在對抗中與佈雷塞打得難分難解,從高空直追到低空緊咬不放。佈雷塞在他1987年出版的回憶錄裡談到這次巡迴評估的結果。


U045   喬無遏(右)與冷培澍(左)合影,喬無遏後曾擔任空軍五大隊的大隊長

做為經過實戰的雙料空中王牌,以及累積許久的訓練經驗,佈雷塞自然知道一個單位要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才夠格。冷培澍轄下的單位戰鬥水準能與美國空軍一流單位並駕齊驅,此事還被寫入32年後的回憶錄裡,可見當年國軍空軍軍刀機部隊的戰力不單單是宣傳吹噓而已。

7月21日這天冷培澍先擊傷一架,又與兩架友機合力擊落一架米格機,按照國軍空軍成例,他只取得1/3架的戰果,總戰績為4又5/6架,雖然很接近5架,但還是不能稱為王牌。可惜的是,他一直無法跨越這個1/6架的鴻溝,雖然在1958年9月24日溫州灣空戰時他有擊傷一架米格17的戰果,但畢竟不是擊落。

“擊落共匪米格機”,是小時大富翁遊戲中機會最高獎金的。當時台海空戰中空軍飛行員是全民偶像,尤其是帥氣的空戰英雄歐陽漪棻,更是讓空軍飛行員成為年輕人嚮往的職業。不過,基本上當時發生的台海空戰,大都是掩護第六大隊。第六大隊畢竟是空軍自己的部隊,所以掩護第六大隊進入中國,是戰鬥機部隊的重要任務。


U046   721空戰後陳誠副總統和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召見第5大隊成員。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269砲指部 金錢 +3 2018-02-18 19:03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15 18:04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讚!讚!讚! 2018-02-14 08:12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米格15難纏,軍刀機也不及,全靠飛官本領和安全裝備才能打平手! 2018-02-14 06:22

  • ali692752 金錢 +3 2018-02-13 22:30

  • 60砲長 金錢 +2 2018-02-13 14:42

  • Alona 金錢 +5 原創內容! 2018-02-13 12:34

  • 真大吉祥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2-13 11:12

  • 大毛 金錢 +3 原創內容! 2018-02-13 09:10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13 07:52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一)
空軍偵查機第6大隊(下)        924空戰



U047  這張6大隊4中隊全體飛行員的合影,這個中隊裡同時出現兩個U-2飛行員,後排右二是葉常棣,前排右二是李南屏。

1958年9月24日,空軍第六大隊照相偵察12中隊RF-84機一架由作戰官楊世駒少校(後任黑貓中隊長)駕駛,於,0945時自桃園起飛,飛往溫州等地區上空偵照,並由第十一大隊派F-86軍刀機18架掩護。空軍第十一大隊F-86機18架他們分別是: 第44中隊長李叔元中校、飛行員傅純顯中尉、分隊長錢奕強上尉、飛行員宋宏炎上尉、分隊長劉賡元上尉、飛行員謝祥龍上尉、中隊長馬大鵬中校、飛行員夏繼藻中尉、余清長中尉、作戰官李惟揚上尉、副隊長唐積敏中校、飛行員李載權中尉、分隊長王淵博上尉、飛行員張心墉中尉、大隊長冷培樹上校、飛行員陸渭松上尉、分隊長林希偉上尉、飛行員龔仲康中尉等18名分別駕駛,掩護機於0958時由基地起飛,1002時與偵照機會合出航,分為兩編隊群,第一編隊六架在偵照機前,第二編隊十二架在偵照機後,高度36000呎,以360度向目標航進。其任務編隊如下:而最重要的是掩護機群中,美國已提供一批最新式的空對空飛彈並裝備臺灣空軍。並已完成對所屬F-86F型機進行改裝作業,每架機各掛載2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

第一編隊六架在偵照機之前,前衛分隊由李叔元中隊長領6架F - 86F擔任前衛掩護。
第二編隊:12架在偵照機之後。
(1)直接掩護分隊:由馬大鵬中校領F - 86F  4架,隨伴RF-84進行偵照。
(2)低層掩護分隊:由大隊長冷培澍上校率領F - 86F  4架,任低層掩護,至空中會合。
(3)高層掩護:由唐積敏中校領隊,率F - 86F  4架高空掩護。

第1編隊於1034時到達目標區,隨即右轉至方向220度(西南),忽然聽到石門的管制站的警告,指出機隊的4點鐘位置20浬有飛機出現!

由於警報發出時已經讓雙方距離接近到20浬,因此編隊中所有飛行員幾乎同時回頭察看警戒,也由於距離已相當接近,大家立即注意到有4條凝結尾與編隊同方向航行。

沒多久,大約2分鐘後,這批凝結尾慢慢開始向左轉。此時,所有在空飛行員均保持高度警戒,飛行員在得知已可目視接敵後,判斷地面管制的警告之所以會如此「遲緩」,驚訝該批飛機的爬升率太大!而具備如此大爬升率的,正是最新式米格-17型機。因此所有當飛行員面對已準備在後方占位攻擊的MiG-17戰機,無一不是全神警戒。

不過,在空中的李叔元隊長 基於多項考慮,眼看向左轉的4架MiG17,已和唐積敏合為一體,為了避免誤擊,李叔元立即打破了無線電電「只守不發」的定律,:“向左轉的友機,請你立即向我報告.........”

第2編隊幾乎所有人同時都按下發話按鈕大聲回答:「左轉的是米格機!」

李叔元立刻率領的第1編隊右轉跟縱,同時轉至約70度(東北東)航方向,距MiG17戰機約1萬呎。

第1編隊先推機頭獲得速度後,立刻拉升至3萬9000呎,然後對準MiG17戰機後方,當耳機裡傳來啫啫啫響聲時,顯示飛彈已成功鎖定目標,於是由1、3號的李叔元、錢奕強各發射空對空飛彈1枚,當見MiG17機有2架空中爆炸解體。這一刻,1958年9月24日上午10時38分,空戰史上第一次使用飛彈的記錄,由第44中隊長李叔元寫下。


U048  李叔元隊長在365號坐機前留影,此照登載於當月空軍月刊封面。

第二編隊內分三個分隊,每分隊F-86機四架,第一分隊低層在偵照機左掩護,第二分隊在中直接掩護,第三分隊在右高層掩護,1043時偵照完畢。我第二分隊掩護返航,至 南麂以東30浬後,繼抵達溫州灣上空,1050時我機高度為37000呎,見我機一架追蹤共機一架後脫離隊形時,共機高度32000呎,我長機馬大鵬當即推頭以0.9馬克跟蹤接近至2000尺開槍三次,擊中共機起火墜落,隨發現第二架共機,當接近3、4千呎時開槍射擊未中,由二號機夏繼藻推頭攻擊,目睹該共機墜落。第一分隊1040時在溫州灣上空,高度40000呎,航向360度,發現共機4架,航向180度,與我機成對頭態勢,共機單機跟蹤左轉,冀圖攻擊我機,我即左轉在圈內,長機冷培澍跟上敵4號機,乃追擊一圈,該共機可能被我擊傷,其餘共機逃逸,第三分隊1042時在溫州灣上空,高度42000呎,航向180度,返航時發現我機左後方有共機兩架,向我二號機開砲一次未擊中,我長機唐積敏與二號機李載權即向左急轉,共機右轉向北逃逸,我唐、李二員跟蹤追擊,追至路橋上空,見該共機在路橋機場南5浬處墜落,當共機右轉時,我三號機王淵博在內圈跟上敵一號機開槍三次,見該共機冒煙下墜。

空戰結束,米格十七型機被我錢奕強擊落兩架,李叔元、傅純顯、宋宏焱、馬大鵬、夏繼藻、王淵博各擊落一架,唐積敏、李載權合力擊落一架,共計9架。又劉賡元、宋宏焱各可能擊落一架,冷培澍可能擊傷一架,此役我前衛分隊一至四號機先後使用空對空響尾蛇飛彈命中敵機,此為全世界首次以響尾蛇飛彈擊落米格十七型飛機之先例。我機均安全飛返基地。這場在大陸上空最大空戰國軍以9:0大獲全勝。924空戰大陸方面則宣稱損失米格-17F和米格- 15BIS各1架,臺灣方面沒有損失,大陸0:2失利。


U049   AIM-9響尾蛇 (Sidewinder)空對空飛彈是全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空對空飛彈,第一款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對空飛彈,也是第一款有擊落目標紀錄的空對空飛彈。

響尾蛇飛彈是美國海軍空用武器中心所研發,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蘇聯的第一款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K-13實際上是仿造響尾蛇而來。響尾蛇飛彈落入中國與蘇聯手中的過程有個故事。1958年9月24日,中國空軍飛行員被F-86攜帶的AIM-9“響尾蛇”飛彈擊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戰中空對空飛彈取得的戰績。但當天F-86發射的AIM-9中有一發未爆炸,墜落後被送往蘇聯,蘇聯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K-13(AA-2)飛彈,蘇聯先後派出兩批專家索取有關技術資料和部分殘骸實物。不久,蘇聯在此基礎上試製成功了K-13型飛彈。1962年,蘇聯向中國提供米格21和K-13型飛彈的技術資料和樣品。中國開始仿製K-13型飛彈,並將其命名為"霹靂"2號。

響尾蛇彈長2.87公尺,彈徑0.127公尺,射程18.53千米,最大飛行速度每秒850公尺,不同型號差別很大,B型最小,為75公斤,D型最大為89公斤,最大有效射程迎頭攻擊不大於12公里。

第三代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即AIM-9M系列。該系列彈長2.94公尺,彈徑0.156公尺,彈重8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2倍音速,戰鬥部重13.9公斤,殺傷半徑6∼8公里,射程15公里。


總體而言,1958年7月29日至10月10日,海峽兩岸為爭奪福建、廣東東北、浙江南沿海上空的制空權,爆發了大規模空戰,共發生空戰13次。

作戰結果,大陸空軍宣佈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14架(F-84G飛機2架,F-86飛機10架,C-46飛機2架),擊傷9架(F-84G飛機1架,F-86飛機8架)。

解放軍空軍被擊落飛機6架(米格-17飛機5架,米格-15比斯1架);其中被國軍空軍火砲擊落4架,飛彈擊落1架;1架是被大陸高砲誤擊落),擊傷飛機4架。

按照臺灣的描述,6次空戰台空軍共擊落共機31架,被擊落1架(不含機械故障墜毀和撞毀各1架)--這正是空軍引以為傲的1958年31:1空中大捷的由來。而大陸方面的資料則顯示,6次空戰大陸空軍擊落台機11架,被擊落5架 (不含高砲誤擊1架和進入螺旋墜毀2架)。

大陸軍事專家分析,6次空戰可以確定的戰果可能是:大陸共損失戰機8架(含各種原因損失),臺灣共損失戰機5架(含各種原因損失),大陸5:8失利。

真相究竟如何?也許需要等多年後雙方資料完全解密才能大白於天下。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60砲長 金錢 +2 2018-03-01 10:48

  • 269砲指部 金錢 +3 2018-02-24 16:29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23 17:02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2-22 08:36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一邊一支號,各吹各的~ 2018-02-22 03:04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21 18:26

  • M2_4.2 金錢 +10 2018-02-21 02:01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文章! 2018-02-21 00:59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20 23:31

  • 大毛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2-20 09:54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二)
543部隊

1957年7月20日,蘇聯政府支持中國發展飛彈,同意中國派代表團去莫斯科談判。同年9月,中國派聶榮臻、陳賡、宋任窮等率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歷時35天,於10月15日雙方達成協議。按照協議,蘇聯將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術方面向中國提供援助。其中,在地空飛彈方面,蘇聯答應向中國提供代號為S-75(北約稱為SA-2或薩姆-Ⅱ)的地空飛彈。同時,蘇方將派專家組來中國幫助組建地空飛彈部隊,並派一個薩姆-2建制營的官兵前來教會中國空軍一個營,學會使用這種武器。

1958年10月6日,在北京郊區清河鎮空軍高級防校小禮堂裡,中國第一支地空飛彈營一營宣告成立。飛彈二營則是1958年12月26日第一營成立不久,中共又從蘇聯進口了幾套地空飛彈。1958年11月30日,空軍司令部通知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空軍各組建一個地空飛彈營。12月26日,北京軍區空軍在北京大興縣高米店組建二營,飛彈三營於1959年1月18日在江蘇徐州組建(三個營均為團級編制)。為了保密和便於工作起見,中共國防科委統一規定地空飛彈兵器的代號為:543,因此,地空飛彈部隊就稱“543部隊”。(代號“541”是地對地飛彈專業;“542”是岸對艦飛彈;“543”是地對空飛彈專業。)

1959年5月,解放軍高砲15師正式改編為空軍第3訓練基地,擔負地空飛彈部隊的改裝訓練和作戰指揮任務。基地下轄地空飛彈1、2、3營。1959年初根據協定,第一營在北京郊區開始接受蘇聯專家的訓練。訓練採用一教一方式,營長教營長,連長教連長,技師教技師,操縱員教操縱員。後來,經蘇聯方面同意,二營、三營的營、連幹部也參加旁聽。

為防止技術外泄,蘇聯方面也提出了嚴格的保密要求。聽課的學員每人發給四、五個證件。進大門要證件,進課堂要證件,領保密本也要證件。各專業之間不能互相打聽,課堂記的筆記、教材一律不准帶出課堂,學員只能空手進出課堂。課後想消化課上教授的內容,全憑記憶。


U050  薩姆—2型飛彈,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作戰高度22000公尺。


部隊裝備的主要兵器是薩姆—2型飛彈,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作戰高度22公里。從蘇聯進口了5套,其中3套裝備首批組建的3個地空飛彈營,1套裝備訓練營.一套由國防部五院用於研究仿製。同時進口的飛彈有62枚,每枚飛彈的價格就相當於一架米格戰鬥機。
當時飛彈營雖然叫“營”,實際上設有司令部、政治處和後勤處,是團級建制。543飛彈營的編制:一個營分三個連:第一連是制導連(控制引導),主要由制導站組成。它是控制引導飛彈射向目標的主要設備: 由一台探測敵機距離、高度、方位參數的雷達收發車; 一台裝有距離、高度、方位顯示器及一些指揮控制設備的顯示指揮車; 還有一台對敵目標參數及飛彈自身參數進行計算出誤差信號的計算車, 那時是類比電腦, 其計算的速度及準確性還不如現今一部掌上型電腦, 最後還有一台指令發射車,是將計算車得出的誤差信號編碼後發射指令控制飛彈飛向目標。為了供給全站電源, 還有三台柴油發電車。而雷達收發車由於笨大,要用履帶牽引車牽引。
第二、三連, 稱發射連, 即發射飛彈的連。它有六個發射架, 每個發射架淨重11噸, 引進時是用履帶車牽引。 再加上吊裝飛彈的吊車, 兩個飛彈連基數12發, 將一級火箭及二級火箭分離, 裝入包裝筒中用汽車裝運。有柴油發電車。全連車輛總計超過20輛。
一個營裡有用途各異的天線收發車、指令車、顯示車、座標車、發射控制車、配電車、電源車、牽引車、天線拖車、燃料車……近百輛特種用途的大汽車,加上全營人員辦公用品, 日常生活用品, 住宿帳蓬,都需要使用汽車裝運,所以一個飛彈營行軍要動用兩個火車專列,約65節車廂來運輸。


U051  一個飛彈營行軍要動用兩個火車專列、約65節車廂來運輸。

如果用一支槍來比喻一個飛彈營,飛彈好比步槍的子彈。由以下部分構成:①制導艙②戰鬥部③液體燃料主發動箱④控制儀器艙⑤固體燃料助推發動機⑥安定面。
負責此部分的十多位元技師完成彈體組裝,燃料加注和整體測試等。
火力發射部分好比一條槍的槍體。該部分技師負責槍體的維修,導彈的裝填和連接。


U052 制導雷達是天線收發車,配置在火力發射的中心點上

制導雷達部分確似使用槍的射手,而負責制導雷達的七八個專業技師,要完成對空中目標的搜索和捕捉;測量目標諸元,進行計算,實現自動跟蹤;控制導彈的發射,實施對導彈自動制導,最終達到擊落空中目標的目的。從發射導彈到擊落目標,只需幾十秒的時間,瞬間之事。
但是,制導雷達的心臟是天線收發車,它配置在火力發射的中心點上。主要任務是發射和接受各種電波信號。它的特點是電壓高,頻率高,功率大,車廂轉動。因此,它的故障率也高。操作人員擔待風險大。
1959年4月19日,中共第一次發射了地空飛彈。0950時,對M-2傘靶發射了第1發飛彈,命中了傘靶。4月21日,1營又進行了兩次實彈射擊表演,2發飛彈均準確地命中了靶標。蘇聯專家們完成帶訓任務後,便陸續回國了。
蘇聯專家回國後,1959年8月15日至9月4日,中共又自己組織飛彈實彈檢驗。這次打靶與上次不同,不是打傘靶,而是用靶機,靶機時速750∼800公里,與RB-57D接近,符合實戰要求。此外,這次不是一個營打,而是所有的營都上。這次實彈打靶是在甘肅鼎新縣的戈壁灘上進行的。每營都擊落靶機。


U053   1959年中共十週年國慶,543部隊的五個營呈梅花狀,部署在正南的大興縣東棗林村、東南的通縣張家灣機場、西南的豐台區槐樹嶺、西北的昌平縣沙河機場、東北的順義縣河南村。

1959年1月至9月,空軍第六大隊的RB-57D偵察機進入大陸領空20架次,解放軍空軍殲擊機共起飛109批202架次進行攔截,但均無功而返。中共總參謀部和空軍判斷,國慶期間敵機騷擾北京的可能性極大。由於還要防B-52、B-47轟炸,空軍將準備用於仿製的一套薩姆-2也投入國慶防空,抽調人員臨時組成了地空飛彈第五營。五個營呈梅花狀,分別部署在正南的大興縣東棗林村、東南的通縣張家灣機場、西南的豐台區槐樹嶺、西北的昌平縣沙河機場、東北的順義縣河南村。當時5個營所有的薩姆飛彈只剩下22枚,經周總理批准,9月20日又從蘇聯緊急購入26枚。
蔣介石的確有計劃,要在10月1日慶典當天派遣大陸無法對付的RB-57D到天安門上空拍攝閱兵照片。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那幾天北京的上空一直有薄雲覆蓋,不適於高空拍攝。10月2日和5日,臺灣RB-57D兩次出動均很快返回。10月5日下午6時,國慶特殊戰備解除。
在通縣佈防的二營營長岳振華敏銳地感覺到,敵機國慶後來的可能性很大。營黨委於是決定,所有崗位留精兵強手值班,隨時準備作戰。10月7日,北京天氣轉好。1003時,值班人員報告,一架RB-57D由浙江溫嶺進入,經南京,沿津浦線向北京飛來。一路上,解放軍戰鬥機共起飛10批13架,有3架9次開砲,均未獲戰果。RB-57D在毫不改變航線的情況下直迫近北京。


U054 1959年10月7日大陸地空飛彈2營創造世界記錄--第一次在實戰中用飛彈擊落敵機

RB-57D距北京700公里時,北京軍區地空飛彈群指揮所命令:“營指揮所進入一等(戰鬥準備)。”距離450公里時,群指揮所命令:“各營進入一等戰鬥準備。”RB-57D向二營火力區方向飛來,距離二營陣地135公里時,岳振華下令制導雷達打開天線捕捉目標。距離70公里時,6枚裝上發射架的飛彈立刻跟隨雷達天線轉動起來,直指空中的敵機。距離60公里時,岳振華果斷下令: “三點法,導彈三發,消滅目標!”“發射!”12時4分,岳振華下達了最後的命令。“轟——轟——轟——”,每隔6秒發出三聲巨響,噴著火舌的導彈直逼目標,敵機被打了個淩空開花!二十七歲的上尉飛行員王英欽被擊落。
RB-57D的殘骸墜落在通縣東南。這架偵察機1955年出廠,歸國軍空軍第五聯隊六大隊的四中隊所有,先後侵入大陸15次,飛行時間已經累積到了836個小時。


飛行員王英欽已死亡,他的屍體距離飛機殘骸大約400公尺,但降落傘落地的地方卻在12公里之外,24根傘繩中有22根被割斷,2根與傘衣脫落。最後的結論是,傘繩是被斷裂的機翼割斷的。機上只有1名飛行員,而不是以前認為的2到3人。
聽說中國的飛彈部隊打下了先進偵察機,蘇聯政府派人到北京來查看殘骸,他們親眼見到RB-57D的殘骸時如獲至寶,什麼都想要,把飛行帽、供氧設備,甚至飛機機翼蜂窩結構的部件都拿走了。那時中蘇關係比較好,地空飛彈又是蘇聯賣給中國的,彼此是師生關係,看著東西被拿走,空軍的科研人員很心痛,卻又不好說不許他們拿
這就是地空飛彈部隊在世界防空史上,首次開創了用地空飛彈擊落飛機的記錄。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2-26 09:15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匪軍滴快樂建築在偶們陣亡將士身上,555... 2018-02-26 07:12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 2018-02-25 04:08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25 00:03

  • 269砲指部 金錢 +3 2018-02-24 16:30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24 14:18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2-24 07:53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文章! 2018-02-24 03:37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2-24 01:16

  • M2_4.2 金錢 +10 向空軍先烈先賢致敬! 2018-02-24 00:16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三)

S-75 防空飛彈(薩姆—2型飛彈  上)


S-75 防空飛彈(薩姆—2型飛彈)是蘇聯於上世紀 50 年代研製的一套著名防空飛彈系統。S-75 最初設計目標是為了防範攜帶核彈的美英戰略轟炸機對蘇聯主要城市實施核攻擊。隨著美蘇核力量主力由轟炸機轉為戰略核飛彈,S-75 的目標定位再次發生改變:從一種純粹國土防空武器轉變為以國土防空為主,兼顧野戰防空;以打擊中高空目標為主,兼顧低空目標的通用型防空飛彈,S-75 的出現影響了現代空戰的發展:對蘇聯而言,S-75 不但帶動蘇聯防空飛彈系統的發展,還促成其獨特的“以地制空”理論的全面形成,為其日後大力發展精確打擊和隱形技術的直接誘因。直到今天,在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防空部隊中仍能見到 S-75 的身影。

隨著飛機誕生,最初級的防空武器——步槍和地砲改裝的高射砲也應運而生。二戰是軍事技術發展的時期,不但軍用航空技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地面防空技戰術也跟著水漲船高得到發展完善:不但出現以雷達為眼、防空指揮中心為腦、地面高砲和戰鬥機為盾的國土防空網,更出現了以轟炸機為主要打擊目標的防空飛彈系統,如二戰德國研製的“瀑布”、“萊茵女兒”、Enzian 防空飛彈,蘇聯也研製的以跟蹤探照燈發出可見光為制導模式的實驗性防空火箭。這些武器基本沒有投入過實戰;採用的制導方式多為雷達跟蹤目標、操作手以無線電指令制導形式遙控飛彈飛向目標,可見光制導模式。這些武器雖然原始,但卻為現代防空飛彈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945 年隨著德國戰敗,蘇聯搶到不少德國留下的航空遺產,其中就包括“瀑布”和“萊茵女兒”飛彈,並開始以此為原型研製新型防空飛彈。 1951 年,蘇聯科學家大都從事新型 Berkut“金鷹”系統的研製工作。史達林看到美軍 B-29 戰略轟炸機在韓戰上的表現後,指令“金鷹”系統必須在一年內研製完畢並裝備部隊,承擔起保衛莫斯科的重任。

“金鷹”是個很龐大的體系,主力是 56 個圍繞莫斯科周圍構成兩道環形防線的飛彈團。每道防線由一部 B-200 大型雷達站和 60 具飛彈發射架構成。採用的飛彈是V-300 飛彈——實際上是一枚單級火箭。Berkut 系統也被重新命名為 S-25 系統。


U055  早期S-25 “金鷹”系統是龐大的體系,圖上是56 個圍繞莫斯科周圍構成兩道環形防線的飛彈團。

S-25 系統耗資巨大,撇開要構築專用的飛彈陣地不說,光圍繞莫斯科市構建兩條環形公路消耗的水泥就抵得上當時蘇聯整整一年的產量。到 1954 年 3 月第一個 S-25 防空飛彈團部署完畢;1956 年 6 月開始承擔戰備值班任務。而美國同類產品——“奈基”防空飛彈系統(Nike,就是勝利女神防空飛彈)早在 4 年前就開始部署了,更尷尬的是由於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原本盯準 B-29 轟炸機進行開發的 S-25 系統的性能已經嚴重落後,根本無法滿足要求。迫不得已之下蘇聯又嘗試研發鐵路機動的 S-50 防空飛彈系統和 DAL 系統,但很快就無疾而終。


U056  勝利女神防空飛彈是我國陸軍早期部署的防空飛彈。台湾飛彈部隊分佈的防空飛彈密度,台灣陸、海、空的防空飛彈總數加起來超過兩萬枚,數量驚人,是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戰火頻繁的以色列。

正當蘇聯人為了S-25 的性能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一種中型防空飛彈系統卻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這就是 S-75 系統。與之前的 S-25 相比,S-75 的定位要低一些:保衛除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外的蘇聯城市和軍事目標,因此其技術指標也不像前者那麼苛刻。針對 S-25 暴露出的問題,S-75 的總體設計有一些變化。

首先 S-25 系統採用固定陣地部署,機動性差,部署起來很不方便,敵機只要在其射程外拐個彎就可以輕易繞開它;其次由於採用的是單級火箭V-300 ,飛彈的重量很大但射高不足,無法攔截高空高速目標;最後 S-25 系統中 B-200 雷達同時承擔了搜索、跟蹤目標和引導攻擊的任務,由於蘇聯在電子方面技術落後,B-200 雷達的跟蹤精度很低。於是, S-75 系統的設計方案提出了三點針對性改進意見:首先 S-75 系統需要具備一定的機動性,有利於快速轉移和部署;其次為了對抗高空高速目標,新飛彈必須具備較好的高空高速性能,但不過分追求射程;最後為了在保持搜索距離的前提下提高雷達跟蹤精度,S-75 系統的雷達系統只能採取按照功能分置的設計原則進行射擊,就是測距雷達和跟蹤制導雷達分別設計,這三條構成了 S-75 的基本設計原則。

S-75 系統於 1953 年 11 月 20 日開始研製,為了追求更高的制導精度和更小的體積,科研人員用新型 V 波段(發射波長 6 mm)制導雷達來代替 S-25 系統上 N 波段(發射波長 10 mm)雷達。但是由於蘇聯電子工業限制,V 波段制導雷達遲遲不能定型,倒是 N 波段雷達上的關鍵部件——新型磁控管已經研製完畢。不得已之下 S-75 系統分成兩個型號並行研發:使用 RSNA-75 低頻雷達作為制導雷達的 SA-75“德維納”系統;和使用性能較為先進的 RSN-75 高頻雷達的 S-75N“德斯納”系統。兩個系統都用蘇聯境內的河流命名,這一命名習慣後來貫穿蘇聯防空飛彈系統研發歷程。


U057   RSNA-75 低頻雷達

而在飛彈彈體設計方面,在設計 S-75 系統的飛彈部分時,也充分吸取了 S-25 的經驗教訓。S-75 系統的飛彈為兩級火箭。發射時一級火箭起到助推器作用,燃燒完畢後自動脫落,二級火箭推進飛彈繼續飛行。這樣飛彈的靈活性和對抗高空高速目標的能力也越強。1955 年 4 月,代號為 1D的飛彈試驗場試射成功。

S-75 系統主要由制導雷達、飛彈和其他輔助裝備構成,其中制導雷達採用 RSNA-75 型雷達,該型雷達採用機電掃描跟蹤加無線電指令制導模式。工作時,左側兩台矩形天線分別進行左右和上下掃描,根據回波信號強弱分別測定目標的方位角和高低角,當兩股波束交點回波信號最強的地方就是敵機所在的位置;右側的圓形天線負責發射無線電指令引導飛彈跟蹤目標。由於其獨特的跟蹤方式,西方給它起了個有趣的綽號——“扇歌”,意思是兩台跟蹤天線一搖一擺的工作方式酷似日本女人拿著摺扇跳舞時的樣子。


U058  扇歌雷達是形容兩台跟蹤天線一搖一擺的工作方式酷似日本女人拿著摺扇跳舞時的樣子。

S-75 系統的引導方式主要有三點法和前置法兩種:其中三點法就是保證制導雷達、飛彈和目標始終在一條直線上,直到最後擊中目標。這種方法實現起來很簡單,對於射手的要求也比較低,但抗干擾能力差,而且隨著敵機飛行速度的加快,飛彈需要不斷調整自身姿態來保持“三點一線”,因此越是接近目標,飛彈飛行曲線越是彎曲,為了調整飛行方向需要消耗能量越大、承受的超載也跟著變大;相比之下前置法簡單一些:對目標飛行軌跡進行預測,引導飛彈在敵機必經的一點上與敵機交會。這樣一來飛彈飛行曲線比較平滑,消耗能量和承受超載也小一些,對射程的影響也比較小,但這種方式對射手的要求比較高,需要根據顯示幕上敵機信號強弱判斷敵機的飛行速度和軌跡,然後通過計算預判交會點。一般作戰中使用後一種方法的機會多一些。

由於電子元器件工藝落後,蘇聯人很難做到在一部雷達上同時集成搜索、跟蹤、制導等多項功能,於是退而求其次,在一個系統裡配置多部雷達分別承擔上述功能。這樣做除了簡化設計外還能增強系統冗餘度,即使一部雷達遭到損壞也僅僅影響部分功能,其他功能不受影響。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系統結構過於龐雜,不但能耗大,日常維護也不方便。譬如每到一地開機前都需要用吊車把天線吊到制導雷達工作車頂上;轉移前再用吊車把天線吊下來。一旦出問題,技師需要通宵達旦跑電路圖排查故障。無線電指令制導技術實現簡單、制導精度高,但抗干擾能力差。這點日後被對手利用,成為 S-75 的一處軟肋。

S-75 系統採用的 1D 飛彈由一枚兩級火箭提供動力:一級火箭採用固體燃料;二級火箭採用液體燃料。發射時一級火箭起到助推作用,燃燒 5-6 秒鐘後自動脫落,二級火箭繼續飛行。除一級火箭外的主彈體為尖錐形頭部、細長彈體,彈體上除了主翼外還有兩對尾舵負責控制飛行方向,其中一對舵面負責控制彈體空中滾轉和俯仰,各由一台舵機控制,可以差動,作用類似于飛機的平尾;另一對負責控制彈體方向穩定性,共用一台舵機,作用類似於飛機垂尾。為了適應高速飛行要求,主翼和尾舵不但適當後移,而且全部做成後掠三角形。鑒於 1D 的飛行狀態過於穩定,不利於跟蹤高速機動目標,在飛彈頭部增加了兩對固定前翼,這樣一來飛彈由靜安定變成了靜不安定,尾舵稍有變化就能改變其飛行方向,另外在一級火箭上也有兩對穩定尾翼。戰鬥部採用無線電近炸引信加破片戰鬥部,S-75 的單發殺傷概率為 54%,三發殺傷概率高達98%。


U059  古巴危機中古巴的 S-75 發射陣地偵察照片,圖中明顯是標準的防空飛彈營配置,6 部飛彈發射架和 1 部雷達。

S-75 系統的基本作戰單位是防空飛彈營。一個標準 S-75 地空飛彈營包括 6 部 SM-63-I 飛彈發射架和 1 部“扇歌”雷達。按照蘇軍條令規定,標準情況下,6 具發射架對外成六角形陣地,彼此以道路連接;“扇歌”雷達指揮車、配電車和三個掩蔽指揮所部署在陣地中央,負責指揮各個發射架依次發射。為做到先敵發現,還需要額外配備一台 P-12 搜索雷達和一台 PRV-10 測高雷達,二者一起工作,通過有線線路為“扇歌”雷達提供敵機方位、速度和高度資訊。每三個地空飛彈營及各種勤務保障分隊組成一個地空飛彈團,每三個地空飛彈團構成一個地空飛彈旅,依此類推還有防空師、防空軍等作戰單位。

S-75 系統的主要作戰方式包括要地防空和機動伏擊兩種:要地防空主要是環繞防禦目標構築多層防線,每層防線上有多個六角形地空飛彈陣地為支撐點,在戰區防空指揮中心統一指揮和協調下,與防空戰鬥機、地面高砲協同作戰共同抗擊敵方多方向、多高度、多波次高強度空中打擊,保衛己方要地安全。機動伏擊是根據敵機偵查規律和活動航跡分析結果,有意識的在敵機必經之地設伏,待敵機經過時突然攻擊。這種戰術通常要求部隊以營為單位進行大範圍鐵路或公路機動,打一槍換個地方,讓敵人難以捉摸我方防空部隊的部署情況;必要時還需要出動海空軍進行戰場佯動來引蛇出洞。上世紀 50、60 年代,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使用 S-75 系統實施機動伏擊先後擊落 5 架 U-2 高空偵察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各個看來攏係怵目驚心! 2018-03-16 06:47

  • 大毛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3-01 12:03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01 09:20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01 07:41

  • M2_4.2 金錢 +10 2018-03-01 01:23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 2018-02-28 22:21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2-28 21:42

  • 阿侯 金錢 +10 2018-02-28 20:14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正港ㄟ精品文章! 2018-02-28 18:25

  • Alona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2-28 18:03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四)

S-75 防空飛彈(薩姆—2型飛彈 下)


在具體對抗中,S-75 防空飛彈營的遠端標圖參謀和近端標圖參謀在營指揮所裡聽軍區空情指揮中心提供的資訊,根據飛行方向、速度、高度資料在地圖上繪製飛行軌跡,計算敵機距離射擊區域的有效距離; “扇歌”雷達指揮車上的高低和方向參謀分別操作兩台跟蹤天線跟蹤,將敵機回波信號套在顯示幕正中央;確認鎖定目標後,“扇歌”轉入自動跟蹤,六部飛彈順著“扇歌”跟蹤方向同步跟蹤目標;待營長令下,遵照發射順序連續發射飛彈,引導技師的螢幕會顯示一個微弱的雷達回波正高速接近敵機回波信號,直到兩者重合後消失;如果敵機釋放干擾,引導技師轉入手動跟蹤引導飛彈擊中目標。

1956 年 8 月開始,為對付U-2 高空偵察機,開始研製推力更大的 11D 型飛彈。該彈換裝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最大升限達到 2.2-2.5 萬公尺。該彈於 1957 年底完成設計,次年 4 月通過發射測試。

與此同時,“扇歌”雷達改進工作也在同步進行。隨著 RSN-75 型 N 波段制導雷達和與之搭配的 13D 飛彈都性能已經趨於成熟。1958 年底,在 S-75“德維納”投入生產一年之後,新型 S-75N“德斯納”系統也開始投入生產。

當 S-75 系統於 1957 年大量生產時,部隊就提出要求,希望能獲得射程更遠、更高的武器。並提出設計全新的 S-175 系統,但設計新型飛彈系統需大量金錢,而且研製週期也很長。權衡再三,蘇聯國土防空軍決定繼續在 S-75 系統上進行現代化改裝來滿足部隊需求,這就是後來的 S-75M“沃爾霍夫”系統。該系統主要目標是攔截高空高速空中目標,為此分別研製了兩種型號的新型飛彈:17D 和 20D。

17D 型的二級火箭部分採用衝壓式噴氣發動機取代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與之前的型號相比,17D 不再需要加注氧化劑,攜帶重量減輕60%,飛行速度和高度都有提高。但該方案過於超前,過程中遇到瓶頸,因此遲至 1960 年 1月才進行發射試驗,而此時 20D 型飛彈已定型交付使用。到 1962 年夏天,17D 前後進行了 40 次發射試驗,為同樣採用衝壓噴氣模式的 19D 和 22D 型飛彈的研製積累不少研製經驗。

S-75M 系統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飛彈在強電磁干擾下的跟蹤能力,為此研製了新型 RSN-75V 跟蹤雷達(北約編號“扇歌 E”)。與老式相比,“扇歌E”安裝了“Biser-M”大功率磁控管和一對新型鉛筆波束掃描天線,其在敵方投放干擾箔條下進行動目標追蹤能力得到增強;工作模式除了手動、自動之外還增加了適合對抗敵方電子干擾的手動/自動混合模式。“扇歌 E”最多可以同時跟蹤 6 個空中目標。


U060  RSN-75V2 制導雷達使 S-75 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大為提高,但這樣一來不但整個系統越依賴手動操作,而且在多雲條件下作戰效能大為降低。1972 年 11 月22日,越軍使用 S-75 防空飛彈擊落一架美軍 B-52D“同溫層空中堡壘”轟炸機,這是 B-52 首次被防空導彈擊落。

1961 年,蘇聯國土防空軍已經裝備了 435 個營的 S-75 系統,到 1969 年,S-75 系統的裝備量達到多達 800 個營的頂峰。到 1959 年,S-75 防空網開始向西擴展:首先部署到東德。赫魯雪夫開始允許華沙國家購買 S-75 系統,波蘭、捷克、東德陸續購買 S-75 系統。東德購買 8 個營的 SA-75“德維納”和 29 個營的 S-75“沃爾霍夫”系統。

S-75 系統在服役過程中暴露出一系列弱點:它只適合對付像 U-2 偵察機這樣的高空中低速目標,但像 F-4“幽靈”戰鬥機這樣的低空高速或像 SR-71“黑鳥”偵察機的高空高速目標有點力不從心;其次,它的電子對抗能力較弱。有些弱點固然可以通過升級來彌補,但更徹底的辦法還是在 S-75 系統基礎上的改進,進而形成新的地空飛彈系統來彌補 S-75 留下的漏洞成了當務之急。最終蘇聯在 S-75 基礎上又研製了以打擊中低空目標為主要任務的 S-125“涅瓦河”(北約代號 SA-3“果阿”)系統和以打擊高空高速目標為主要任務的 S-200“安加拉”(北約代號 SA-5“織女星”)系統,分別於 1961 年 6 月和 1967 年 2 月進入防空軍服役

S-125 系統注重提高打擊中低空目標的能力,其最大特點是採用了四聯裝飛彈發射架, S-125 飛彈營配備 4 座這樣的發射架,這樣一來一次可發射 16 枚飛彈,之前S-75 飛彈營一次只能發射 6 枚飛彈;飛彈本身也由原先的固體燃料助推器+液體燃料主發動機改為固體燃料助推器+固體燃料主發動機;其抗擊多目標進攻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有很大提高。S-125 使用的 SNR-125“低擊”制導雷達基本沿用了 SNR-75“扇歌”制導雷達的工作原理,採用角度分辯率高但孔徑小的的金屬聚焦天線(路易士天線),但為了適應跟蹤低空目標的要求,把原先的“一橫一縱”改成了“八字鬍”,只接收信號但不發射信號,截獲/照射雷達的信號發射天線放在中間,上面是制導指令發射天線。S-125 系統後來參加中東戰爭和安哥拉內戰,取得了擊落擊傷多架以色列和南非戰機的戰果,直到 1999 年科索沃戰爭中,S-125 防空飛彈擊落了一架 F-117 隱形戰鬥機,打破隱形戰機不可擊落的神話。


U061  越戰期間,美國偵察機低空拍攝的越南 S-75 發射陣地

S-200 防空飛彈系統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飛彈飛行高度和有效射程上:要求能對抗像 SR-71“黑鳥”這樣的高空高速目標。如果說 S-125 系統是 S-75 的縮小版,那麼 S-200 系統就是 S-75 的放大版。1982 年黎巴嫩戰爭中,駐敘利亞蘇軍向 180 公里外的以色列 E-2C 預警機發射 S-200 飛彈,迫使對方不敢隨意接近黎巴嫩海岸線;2008 年南奧塞梯衝突中,格魯吉亞使用 S-200 飛彈擊落了一架俄羅斯 Tu-22M“逆火”戰略轟炸機。按照俄羅斯的說法,自從 S-200 飛彈服役後,美國 SR-71 高空高速偵察機再不敢隨意深入蘇聯領空活動。

S-125、S-75 和 S-200 一般混合部署,分別負責攔截中低空、中高空和高空目標,加上 SA-7“箭-2”可擕式防空飛彈和“石勒河”自行高射炮,蘇軍初步形成了國土防空和野戰防空;固定防空和機動防空相結合;覆蓋高空、中高空、中空、低空、超低空和遠、中、近程的防空火力網,“以地制空”體系初步形成。S-125 和 S-200 都衍生出各自出口型號:S-125“伯朝拉”1970 年首次出售給埃及,之後廣泛出口到世界各地;而 S-200VE“維加-E”不但裝備華約國家,還出口到敘利亞、北韓、伊朗和利比亞等國。

上世紀 60 年代,臺灣派王牌飛行員駕駛 U-2 高空偵察機偵查大陸。從 1962 年到 1967 年,先後有 5 架 U-2 高空偵察機被中國地空飛彈部隊擊落,使用的武器都是 S-75 系統。中國也成為擊落 U-2 偵察機最多的國家。

1957 年,蘇聯決定向中國提供 S-75 系統的生產許可,可是因為中蘇關係不穩定,這份合同被迫延期。到 1960 年 7 月,隨著中蘇關係全面惡化,大批蘇聯專家撤離中國。直到次年 8 月,中國在上海建立起專門研究所負責引進 S-75 技術的事宜,並賦予國產 S-75 防空飛彈“紅旗-1”的代號。1963 年 6 月,“紅旗-1”防空飛彈完成首次發射試驗。由於當時仿製 RSNA-75 制導雷達遇到技術瓶頸不得不推遲驗收,導致“紅旗-1”產量很低:1966 年到 1969 年年產量僅能裝備 4 個營。1965 年 4 月起,中國科研機構正式開始研製“紅旗-1”的改進型—“紅旗-2”防空飛彈。1967 年 7 月第一批“紅旗-2”防空飛彈交付部隊。到 60 年代末,“紅旗-2”具備大批量生產的能力,年產量由原先的 4 個營增加到 25 個營。


U062 紅旗-2A防空導彈系統

文化大革命爆發,整個航空航太都受到衝擊,受到文革影響,“紅旗-2A”的研製極不順利。最後“紅旗-2A”直到 1984 年才驗收,此時其各項技術早已過時。不得已 “紅旗-2B”防空飛彈於 1978 年開始研製,按照“紅旗-2B”的設計要求——不但要在各方面大幅超過“紅旗-2B”,而且還要著力提高整體自動化水準,減少每個營作戰人數,此外還要使用數位積體電路替代老式電子管電路,既提高整體自動化水準,還提高 ZD-2B 型制導雷達的可靠性。

紅旗-2B 型飛彈是紅旗-2 家族的最後一種量產型號,不但裝備解放軍地空飛彈部隊,而且還出口到伊朗、巴基斯坦、北韓等國。其中伊朗根據生產許可仿製紅旗-2J 型飛彈,被命名為 Sayad-1 型防空飛彈。

60 年代中期,CIA使用最新型的 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替代 U-2進行對蘇偵察。雖然官方嚴令 SR-71 只能用於對蘇偵察,但卻時常在中國、越南、北韓出現。按照美方說法,SR-71前後遭到超過 800 次地空飛彈攻擊卻安然無恙。中國至在“紅旗-2”上專門研製“紅旗-3”來對付“黑鳥”,與前者相比“紅旗-3”換裝了推力更大的火箭發動機和改進型“松-9A”雷達。1966 年到 69 年,“紅旗-3”進行了一系列發射測試,可是最終“紅旗-3”和文革中的許多武器研製項目一樣無疾而終了。70 年代末中國又嘗試研製“紅旗-4”,最後也不了了之。

70 年代中期,蘇聯人開始在“沃爾霍夫”系統上安裝 9Sh33A“克拉-2”攝影機;同時還對飛彈的制導系統進行改進,允許其像美製勝利女神-力士型防空飛彈可以攻擊地面目標。改進後的防空飛彈於 1978 年 11 月通過接受度測試,授予編號 S-75M4“沃爾霍夫”。許多老式S-75系統都升級到這個標準。


U063 S-75 制導雷達上的光學攝影機

當 S-75 系統陸續從一線退役後,一些替換下來的裝備經過翻新出口給其他國家。例如 S-75M“伏爾加”就是 S-75 系列的出口型—採用為“沃爾霍夫”系統的 20D 型飛彈和部分升級後的制導雷達。1973 年-1987 年和 1975 年-1983 年分別向敘利亞和利比亞出口 53 套和 39 套。

S-75 系統的出口量十分龐大,僅次於單兵式肩扛防空飛彈“箭-2”(北約代號 SA-7“針”)。前後向 30 個國家出口超過 600 套防空系統和超過 20,000 枚飛彈。1980 年到 1988 年的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從蘇聯進口了“沃爾霍夫 M2”系統,只擊落了 5 架敵機;伊朗則從利比亞進口了 SA-75“德維納”系統,使用後發現性能遠不如美製 MIM-23鷹式(HAWK)防空飛彈。此外伊朗還於 1985 年從中國進口過一批“紅旗-2J”型防空飛彈,但伊朗軍人使用後對它評價不高,不時調侃道:“如果我們一口氣把發射架上所有大傢伙發射出去,早晚會打中一架伊拉克飛機”。不過波灣戰爭中伊拉克人還是使用 S-75 系統擊落一架美軍 F-14 戰鬥機;波黑內戰裡波黑塞族也發射了一些該型號飛彈;S-75 系統取得的最後一個戰果在 1993 年 3 月,格魯吉亞與亞塞拜然爆發邊境衝突中格軍使用 S-75 擊落了一架蘇-27 戰鬥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3-07 12:19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07 07:54

  • 60砲長 金錢 +2 2018-03-05 14:50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04 12:18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03 23:51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03 10:32

  • Alona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3-03 09:48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正港ㄟ精品文章!祝學長、眾軍友們,元宵節快樂! 2018-03-03 00:54

  • M2_4.2 金錢 +15 2018-03-03 00:11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02 23:40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五)

1958年823砲戰:第二次台海危機(上)


走筆到此,還是需要說一下在1958年發生的823砲戰,本文主要參考臺灣學子黃文娟根據臺灣和美國的檔案材料撰寫的文章。(1958年台海危機是1954∼1955年台海危機的延續,通常被叫作第二次台海危機。也有稱為第三次台海危機)。

事情的原因要從1958年5月說起,當時黎巴嫩人民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武裝起義。7月15日,美國以黎巴嫩政府的請求和保護美國僑民為由,派兵在黎巴嫩登陸。7月16日1500時,在第6艦隊護送下,15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以南的哈爾迪灣登陸。爾後又通過西德不斷增兵。到8月上旬,美國兵力達到4.8萬人。其中,地面部隊達1.5萬人,作戰部隊1.1萬人,編成4個陸戰營、2個空降戰鬥群和1個坦克營,後勤部隊4000餘人。執行支援任務的美國空軍約3000人,編成一個混合空中攻擊部隊,有飛機71架,駐紮在土耳其的亞達那美國空軍基地。此外,美國海軍第6艦隊及所屬200餘架飛機,全部調到地中海東部海域,其中有50餘艘艦集中在黎巴嫩沿海活動。

此時毛澤東在中央會議上說:“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裡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砲打金門!的決定”。毛澤東表示,光是道義支援不夠,必須有實際行動,攻打金門馬祖地區,牽制美軍在遠東的兵力。美國在中東燒一把火,我們也在遠東燒一把火。從這一戰略意圖,砲擊金門主要不是一場軍事仗,更重要的是一場政治仗、外交仗和宣傳仗。砲擊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佔領金門,也不是想消滅多少敵人,主要目的在於牽制美國軍事力量並摸清其對華戰略的底盤,懲罰臺灣當局並促其和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美國和臺灣當局對這一戰略意圖並不清楚。


U064  金門位置圖,老毛决定砲擊金門的目的在於牽制美國軍事力量並摸清其對華戰略的底盤

1958年7月,中東局勢日益緊張,金馬對面解放軍也活動頻繁,蔣介石即飭國防部轉令三軍提高警覺,並自7月17日1200時起進入緊急戰備駐防。7月21日,在蔣介石召集的會談中,國防部長俞大維向包括美國駐台大使莊萊德、駐台協防司令部司令史慕德(Roland-N.Smoot)等與會人員分析,三周之內,解放軍必定攻打金門。29日,解放軍空軍在汕頭附近擊落國軍兩架F-84飛機,開始了第二次台海危機前一連串的小型戰鬥。

在發生國軍飛機遭解放軍擊落的事件後,國防部長俞大維在同駐台協防司令史慕德會談時,強調中國大陸在沿海地區機場部署米格-17的嚴重性,他建議美國從心理角度考慮向臺灣進駐先進的戰鬥機群。不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依據相關情報判斷,中共的增強兵力與軍事移防,均不足以顯示有採取攻勢行動的意圖。美國駐台官員獲得指示,要求國民黨克制,不過國務卿杜勒斯也認為,部署F-100戰鬥機確實有心理作用,但不要聲張,避免引發緊張。

7月31日,赫魯雪夫訪問北京。8月1日,在解放軍建軍紀念大會上,“解放臺灣”的宣傳主題被置於要求美軍“滾出中東”之前。2日起,解放軍空軍部隊開始進駐廣東澄海、福建龍溪等機場。4日,《人民日報》刊載赫魯雪夫與毛澤東的會談公報。同日,蔣介石要求美國採取進一步的軍事行動防衛臺灣。5日,俞大維向史慕德要求請艾森豪發表公開聲明,宣佈在當時形勢下對金門或馬祖的進攻就是對臺灣的威脅,並進行武力示威和運交響尾蛇空對空飛彈。6日,臺北宣佈進入緊急備戰狀態。7日,國軍偵察機再度與解放軍空戰。21日,政府更改派葉公超擔任駐美大使,專責對美交涉事宜。



U065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2.22—1959.5.24),美國國務卿,1953年1月艾森豪總統任命他為國務卿,對他完全信任。任內他和其弟弟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勒斯,是冷戰初期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他一貫敵視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堅持不承認中共、對中共實行封鎖禁運。1959年4月因癌症辭職,5月美國政府頒給他自由勳章,同月去世。

8月7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舉行會議,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在會上指出台海地區的形勢正在升溫,中共已經在金門對面原未使用的機場部署戰鬥機,但無轟炸機,此舉可能是要轉移注意力,也可能是集結兵力準備行動。國民黨已經做出強烈反應。但由於解放軍陸海軍並未集結,他看不出中共有立即進攻的跡象。副國務卿赫特則認為蔣介石的態度很重要,擔心他會主動對大陸發動攻擊。艾森豪認為按照《臺灣決議案》,除非美國認為解放軍的空中攻擊行動是進攻臺灣的前奏,否則沒有理由去防衛沿海島嶼。

8月8日,國務院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勞伯森致杜勒斯一份備忘錄,他認為解放軍空軍進駐汕頭和廈門附近的機場,很可能是試探國民黨及美國反應的第一個行動。當解放軍完全進駐這些空軍基地後,下一步極有可能奪取台海制空權,封鎖沿海島嶼,迫使國民黨面臨消耗戰或撤退。中國也可能企圖在沿海島嶼製造危機,以便要求參加大國首腦會議。如果中國成功封鎖沿海島嶼,而美國不支援國民黨,將嚴重損害其士氣,導致雙方關係的極度緊張。


U066  解放軍大嶝島砲陣地。早在7月初,解放軍參戰部隊就開始向福建沿海地區集結,解放軍共調集砲兵部隊17個砲兵營組成蓮河地區砲群,15個砲兵營組成廈門地區砲群,又以海軍岸防兵的6個海岸砲兵連配置在圍頭、廈門、蓮河等地,負責對料羅灣進出艦艇進行打擊和封鎖。解放軍所用火砲有152加榴砲、155榴彈砲、122榴彈砲以及130海岸砲等各型火砲,總計439門。

8月12日,杜勒斯同艾森豪討論台海局勢。杜勒斯分析,在過去5年內,國民黨已經把沿海島嶼同臺灣的防衛緊密聯結。他建議美國應考慮把解放軍對沿海島嶼的進攻,視同對臺灣的攻擊。喪失臺灣將對美國在遠東的地位產生致命的打擊。艾森豪則認為,金馬本身無助於中共對臺灣的進攻,因為這種進攻需要艦隻運輸;但他同意杜勒斯在記者會時聲明:沿海島嶼與臺灣密切關聯,對其發動攻擊不可能不使美國介入。

在此期間,美國駐蘇聯大使被蘇聯官員告知,美蘇遲早要解決臺灣問題,因為現存的情況不能無限期拖下去;波蘭也傳出蘇聯答應提供中國核子武器的消息。國民黨除繼續向美國要求軍援、敦促美國發表協防金馬的聲明,及解除對國民黨軍事攻擊中國大陸的限制外,《紐約時報》從臺灣發出的報導也指出,國民黨決定繼續從事在大陸上空的偵察飛行,國民黨預料解放軍將發動攻擊,因為中共現行使用的戰術與攻擊大陳島的戰術類似。

面對日趨緊張的情勢,美國國務院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討論後一致同意,沿海島嶼的喪失將導致對臺灣的進攻;參聯會規劃:一、若解放軍封鎖沿海島嶼,美國將提供對國軍的空中掩護與海上運輸和補給;二、若解放軍空軍襲擊臺灣,而臺灣空軍無法抵禦時才可動用美國空軍;若解放軍轟炸台澎,美國將攻擊大陸機場;三、若解放軍進攻沿海島嶼,美國除提供海空軍保護以擊退進攻外,還將通報聯合國;四、若解放軍進攻台澎,美國將全力擊退進攻。為使美國的介入發揮作用,在上述二至四項,參謀長們均提到動用核武器。

8月22日,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和中情局召開會議,決定指示駐台大使向國民黨確認,來自中國大陸機場的大規模進攻將被視為是攻擊臺灣,按照《美台共同防衛條約》,國民黨可以進行報復。會議決定:第七艦隊增加3艘航空母艦,在沿海島嶼附近水域(不進入臺灣海峽)舉行演習,增加美國戰鬥機在臺灣地區的巡邏,提供軍需裝備及物資供應等。對於是否公開美國的立場,則決定藉杜勒斯函複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代理主席摩根的方式進行表述,但就在信函發表同一天,8月23日,爆發了第二次台海危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歷史轉捩點! 2018-03-17 13:09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08 08:28

  • 蔡店連 金錢 +9 精品文章! 2018-03-07 18:32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06 22:52

  • 大毛 金錢 +3 2018-03-06 20:12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06 07:49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 2018-03-06 01:39

  • M2_4.2 金錢 +10 2018-03-06 00:52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06 00:25

  • Alona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3-05 22:28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六)

1958年823砲戰:第二次台海危機(下)

1958年8月23日1830時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猛烈砲火轟擊大、小金門等島嶼,兩小時內向金門密集發射砲彈4.5萬枚。金門除防衛部三名副司令(趙家驤、章傑、吉星文重傷,於稍後傷重不治)當場喪命外,飯後散步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也被彈片擦傷。

8月29日白宮會議依據台海局勢做出相應的決策,第一階段,在沒有證據表明解放軍發動奪取主要沿海島嶼的攻擊時,美國將提供物資和後勤援助;第二階段,解放軍意圖奪取主要島嶼的進攻,美軍奉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命令可直接協防沿海島嶼,包括攻擊敵方的砲兵陣地和機場;第三階段,解放軍將戰鬥擴展到靠近臺灣和澎湖的國際水域,美軍將根據情況擴大行動,惟原子彈的使用必須得到總統的特別授權。在國際水域內,如感到軍事需要以及國軍軍隊不能應付局勢時,可提供船隻保護和護航;美軍在國際水域內所採取的行動,應遵循在臺灣海峽地區保證“海上自由”的原則;駐台美軍指揮官可在選定的時間承擔臺灣和澎湖的防空,以便使國軍空軍可以防衛沿海島嶼,並為船隻提供空中掩護;一旦解放軍對金、馬實施空中攻擊,並有權攻擊大陸基地上的飛機。美軍指揮官雖可通報蔣介石有關艾森豪授權採取的具體行動,但不得告知國民黨有關核武器使用的規劃。

9月4日,杜勒斯發表聲明,美國依條約規定,有義務防衛臺灣免於武裝攻擊,總統也經國會授權使用美軍來保護像金門和馬祖等有關陣地。美國已完成軍事部署,一旦總統做出決定,便可立即、有效地採取行動。與此同時,杜勒斯表示美國並沒有放棄和平解決台海問題的希望,並暗示中美大使級會談是惟一可以接受的方式。6日,周恩來提出準備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建議。


U067 金門獅山砲陣地 (震東坑道) ,陣地展示著 75山砲、155榴彈砲與 8吋榴彈砲等榴砲,其中來自琉球美軍的八吋榴砲(203mm),在「八二三」砲戰後期揚威戰場。

對於中美重開大使級會談,蔣介石向莊萊德表示,他理解美國立場,不會提出抗議,不過也提醒美國,同中國進行談判不會有任何結果。然而,由於杜勒斯認為,要解決國民黨對沿海島嶼的管轄權,及國民黨利用沿海島嶼作為針對大陸的軍事和顛覆活動基地的問題,似乎可以考慮在這些島嶼實行某種形式的非軍事化,並以此進行相關談判的規劃。9月16日,陳誠宣示,國民黨對於每一寸土地,都要堅守到底,解放軍佔領任何一個島,等於將戰爭擴大到大陸去。他在同莊萊德會談時,強調國民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撤出金門,也不會接受正式的停火或非軍事化的安排。外交部更公開聲明,華沙會談中任何涉及金馬沿海島嶼中立化或非軍事化的決定,均將被視為有損國民黨合法權益,任何有損權益的安排,除絕不同意外。中情局局長杜勒斯說,美國並不贊成國民黨在金門、馬祖駐守重兵,只能默認這一事實 。
  
對於國民黨的態度,艾森豪認為不因蔣介石固執地在這些沿海島嶼投入大量的武裝部隊,就要迫使美國承擔過多的義務。他向杜勒斯提出向蔣提供協助訓練傘兵、兩棲登陸,讓國軍更具行動能力,以便無須依靠沿海島嶼反攻,來交換撤軍的構想。不過杜勒斯對蔣介石是否願意放棄僅剩的領土抱持懷疑態度。艾森豪無奈表示,美國必須做些事,否則將會被指責是瓦解同盟,或是引起戰爭。

9月下旬到10月初,華府高層評估,由於運補技術的改善,金門應可固守相當時日;目前守軍的士氣也甚為高昂。在之後的兩三星期將可證明,中共無法以砲擊和快艇騷擾運補來達到拖垮守軍、奪取金門的目的。在評估台海局勢好轉之際,9月30日,杜勒斯在記者會中,公開拋出對國民黨重兵駐守沿海島嶼成效的質疑。他指出,美國並不贊成國軍在金馬駐守重兵,只是默認這一事實


U068  中共在金馬的四十餘萬發砲彈,沒想到卻成為金馬菜刀的原料。

杜勒斯說他不贊成在中共砲火下撤軍,以免傷害國軍士氣;但如果“比較可靠”的停火協議生效,繼續在金馬駐紮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實在很“愚蠢”。10月1日,艾森豪也向記者表示,“作為一名士兵”,他認為把如此多的軍隊部署在沿海島嶼上不是一件好事。蔣介石除立即召見莊萊德,批評杜勒斯的說法對臺灣,尤其是對金馬守軍士氣所造成的傷害,還強調無法強迫國民黨從沿海島嶼撤退一兵一卒;國軍會在沿海島嶼作戰到流幹最後一滴血為止。此外,蔣介石還接受美聯社記者的訪問,聲言反對削減沿海島嶼的駐軍,並將堅守這些島嶼。他還表示杜勒斯的談話只是單方面的聲明。

10月6日,中共以沒有美國軍艦護航運補為條件,宣佈暫停砲擊7天。蔣介石立即接見史慕德,表示彭德懷的宣佈只是為了分裂美國與國民黨,他不會理會,也要求美國繼續護航;外交部部長黃少谷也向莊萊德傳達蔣介石的補充意見,其中表明,希望美國不要建議或討論撤退沿海島嶼的守軍,以免臺灣軍民發生反美行動。華府雖然認為中國聲明的目的是在分化美台關係,但只要中國暫停砲擊,美國就沒有護航的必要,因為美國如不對中國的聲明給予相互的回應,將在國內與國際輿論上處於不利的地位,也使美國在原來一再要求停火的目的
上失去立場。10月8日,美國宣佈停止護航。


U069   香格里拉號航空母艦(CV-38)是823砲戰期間,美國在臺灣地區集結的6個航母編隊其中之一。當時美國約200艘艦船在臺灣地區集結(第七艦隊目前也只有大約有60艘軍艦),可見當時的緊張氣氛。

與此同時,艾森豪也決定採取行動,將美國決策高層的注意力轉向沿海島嶼問題的長期解決方案。他向杜勒斯建議研究以蔣介石“應保全實力,以待機反攻”的說辭,搭配提供兩棲登陸的裝備與訓練,保持蔣的反攻希望,交換撤出沿海島嶼軍隊的可行性。對於艾森豪的建議,10月10日,美國國務院、國防部與中情局舉行的聯合會議中,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對於沿海島嶼前途的四種規劃:維持現狀;要求國民黨撤出2 / 3的軍隊,將沿海島嶼變成一個前哨站;國民黨宣佈放棄以武力作為重返大陸的手段;國軍完全撤離沿海島嶼,讓聯合國託管。基本上,軍方反對從沿海島嶼撤軍,但主張加以適度削減;杜勒斯和軍方也一致認為,台海地區的持久停火是實施任何削減沿海島嶼駐軍方案的先決條件。

稍早,杜勒斯已向葉公超表示願赴臺北與蔣介石探討如何處理沿海島嶼情勢。在中國第二度宣佈停止砲擊後。杜勒斯說,美國和國民黨現在面臨是政治而非軍事問題。他表示當大陸發生起義時,國民黨可以起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金門駐軍並不利於達到這個目的,但他不願因到臺北而使人覺得美國在向國民黨施壓。葉公超反對減少沿海島嶼的駐軍,也希望在未來兩周內不要再討論減少或撤出駐軍的問題,以免打擊國軍士氣。他還轉達蔣介石的想法,在杜勒斯訪台後,應有簡單的《公報》聲明雙方在政策上有協議,但不能有美國迫使國民黨減少駐軍或消除挑釁的印象。


U070   823砲戰紀念館

杜勒斯提出赴台訪問的計畫後,也開始構思如何勸導國民黨從冷戰的國際形勢來考慮沿海島嶼的問題。在與幕僚研究後,他決定以要國民黨代表的“自由中國”扮演“中國文化的捍衛者”,爭取包括中國大陸的民心,藉由精神而非武力重返大陸,再伺機重掌政權,作為談判的說辭。

10月21日起,杜勒斯和蔣介石等進行數次會談,23日,雙方正式布《聯合公報》。其重點包括:一、雙方認為,在當前的情況下,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在防衛上有密切關聯;二、美台團結一致,中國的侵略行動與宣傳攻勢,並未如所預期分化美台,反而使雙方合作更臻密切;三、美國確認中華民國為自由的中國的真正代表,並為億萬中國人民之希望與意願的真正代表;四、鑒於美台現正履行的條約屬於防禦性質,中華民國政府認為恢復大陸人民之自由為其神聖使命,並相信此一使命的基礎,建立在中國人民之人心,而達成此一使命的主要途徑,為實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而非憑藉武力。

11月17日,美台達成協議:美國答應強化金馬的機動化配備,而蔣介石則同意從金門撤走一個步兵師及預備師總數不少於15000人的兵力,並在1959年6月30日前完成。金門砲戰之後二年,大陸又發動較小規模的六一七砲戰、六一九砲戰,爾後採“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鳴砲,直至1979年中共與美國建交為止。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09 13:34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09 09:40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6 精品文章! 2018-03-09 09:27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08 21:56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3-08 12:31

  • 真大吉祥 金錢 +5 2018-03-08 09:25

  • Alona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3-08 08:13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08 07:51

  • M2_4.2 金錢 +10 2018-03-08 01:16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七)

天才飛機設計師---凱利•強森(Kelly Johnson)


在談U2之前,不得不先說到天才飛機設計師--凱利•強森(Kelly Johnson,以下簡稱凱利)。凱利原名是克拉倫斯•倫納德•強森(Clarence Leonard Johnson )。凱利出生於1910年密西根上半島的伊什珀明。凱利在文法學校時得到了“凱利”這個綽號,然後獲得密歇根大學獎學金開始學習航空工程。凱利獲得碩士學位後來到洛克希德(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 Company)工作。他發現Model 10“伊萊克特拉”( Electra)存在著危險的縱向不穩定,就立即通知了總工程師。並且進行一系列的風洞試驗,去掉了模型的大翼根整流罩並用兩個橢圓形雙垂尾取代了中央單垂尾。這個佈局之前也有人用過,是雙發飛機的最合適佈局,單發失效時總有一側螺旋槳的滑流能吹過一個方向舵,有助於保持平直飛行。凱利的修改解決了飛機的穩定性問題也使他在23歲時就被提升為洛克希德公司的六名航空工程師之一。

1937年,美國陸軍航空隊發佈了一種需要能在20000英尺(6100米)高度以360英里/時(580千米/時)飛行的高空攔截機的需求。當時全球無論現役還是研發中的飛機沒有沒有任何一架能夠滿足這些性能指標,而由凱利帶領的洛克希德設計小組,提出P-38設計。P-38的雙尾撐佈局不同尋常但合乎邏輯,凱利後來指出的,因為要往發動機艙內塞進發動機、散熱器、起落架、渦輪增壓器這麼多東西,他們不得不把發動機艙設計得很長。再加上洛克希德公司鍾愛雙垂尾,所以把發動機艙再延長1.5米來轉裝上尾翼就再自然不過了。P-38“閃電”最終製造了近10000架,它是美軍唯一可以遏制“零戰”優勢的機種。也是擊毀日軍飛機最多的美國陸航戰鬥機。P-38用途十分廣泛,可執行多種任務,包括遠端的攔截、制空、護航、偵查、對地攻擊、俯衝轟炸和水準轟炸等。1943年4月18日P-38執行長距離攔截任務,成功擊落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座機。


U071  P-38“閃電”戰鬥機(Lockheed P-38 Lightning),堅固是P-38 戰鬥機的第一表現。P-38戰鬥機擁有很強的修復能力,可以快速拆卸損壞的零件。必要時還可以補充其它飛機。P-38航程遠,載彈量大,速度快,爬升率高且火力密集,且用途十分多元,抗損能力也十分強勁,而它的前三點起落架配置也使它能在條件簡陋,跑道距離有限的前線機場上操作。

1938 年 5 月,洛克希德公司派出由公司老闆的弟弟考特蘭特•格羅斯、銷售副總裁卡爾•斯奎爾、天才設計師凱利,以及從波士頓請來的律師鮑勃•普羅克特組成的談判小組一行四人,前往英國,與英國軍方商討採購新型海上巡邏機事宜。

當時歐洲大陸上空戰雲密佈,世界大戰一觸即發,英國軍方對一戰期間德國的潛艇威脅記憶猶新,面對著納粹德國日益壯大的潛艇部隊,英國人憂心忡忡。英國是個島國,以工業和貿易立國,海上運輸線就是英國的生命線。從 1930 年代第三帝國快速發展的情形看,假如歐洲戰爭一旦再次爆發,德國很可能像在一戰時那樣,發動無限制潛艇戰威脅英國的海上運輸線。一旦海上運輸線被切斷,大英帝國就只能坐以待斃。

為了應對戰爭威脅,英國皇家空軍在 1936 年組建了殲擊航空兵司令部、轟炸航空兵司令部和岸防航空兵司令部。此時,英國人已經感受到來自德國潛艇的巨大威脅,同時在大西洋上,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將不可避免地與皇家海軍艦隊遭遇,並發起挑戰。
因此,加強海上巡邏就變得非常重要,首先人們很自然地對皇家空軍岸防部隊寄予很大希望。但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雖然承認飛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反潛手段,但對是否發展海軍航空兵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按照海空軍之間的約定,英國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只能控制艦載飛機,從陸上基地起飛的海上巡邏作戰飛機仍然控制在英國皇家空軍手中,由岸防司令部負責指揮。
英國皇家空軍在戰後同樣面臨著經費嚴重短缺的問題,無法製造自身所需的各型飛機。其中岸防司令部的裝備情況尤其糟糕,海上巡邏機的發展項目幾乎陷入停滯。二戰爆發之前,英軍海上巡邏的重任主要由老舊的雜牌飛機擔綱。

1938 年,英國皇家空軍亟需發展一種陸基海上巡邏機,但英國飛機製造商正忙於生產戰爭急需的戰鬥機、轟炸機,顧不上研發被認為相對次要的海上巡邏機。在此情況下,英國皇家空軍只好將目光投向了美國。

由於洛克希德公司當時推出的 L-14 型飛機速度很快,如果改作海上巡邏機的話,不僅大小合適,也能攜帶必要的設備。於是他們趕緊以 L-14 為藍本,造出一架反潛型全尺寸木質樣機(由於L-14機體小、載客量少,在客運飛機上的競爭處於下風,僅生產了112架,)。


U072  1941 年洛克希德公司機場等待交付的“哈德遜”( Hudson), 1938年凱利花了三天三夜設計的哈德遜巡邏機,成為洛克希德反潛巡邏機的開山之作,直到現在還影響反潛機市場。

在英國空軍部,雙方投標洽談大約只用了 30 分鐘。在飛機的掛彈方式上,凱利•凱利他們是按照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掛彈方式設計的,即從機艙地板到艙頂安排許多層掛架,炸彈和魚雷疊積懸掛。而英國人卻要求把這些東西統統安排到彈艙裡。英國人希望在這種飛機上安排他們自己生產的氧氣系統和其他設備,以便各種配件都可方便採購。他們還要求安裝砲塔,以防飛機尾部受到攻擊,同時要求有向前射擊的槍砲。所有這些要求影響到飛機的整個結構、重量、重心和性能。這幾乎需要完全重新設計,但是凱利他們還是當場答應下來。

談妥之後,凱利開始更改設計,包括重新安排副駕駛員和無線電報務員在機上的位置,進行重量和結構計算,估計承包價格。凱利連續工作三天三夜,那一年,凱利才 28 歲。6 月 23 日,英國空軍部交給洛克希德公司一份按樣機製造 200 架飛機的訂單。這筆訂貨對當時的美國來說,是最大的一筆飛機交易。

“哈德遜”原型機在 1938 年 12 月 10 日實現首飛,兩個月後開始交付。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洛克希德公司向英國交付了足夠裝備一個中隊的“哈德遜”飛機,正好可以投入使用。“哈德遜”因而成為二戰中在英國皇家空軍中服役的第一種美國生產的飛機。在 1943 年 5 月停產時,共生產了 2,941 架“哈德遜”,分別交付給英國、美國和澳洲等國,單單是英國就裝備了至少 2,000 架。

洛克希德公司又在 L-14 的衍生型 L-18“北極星”飛機基礎上,為英國研發了“文圖拉”中型轟炸機。皇家空軍轟炸司令部總共接收了 750 架該型飛機,其中的 350 餘架後來轉交給岸防司令部。美國海軍總共接收了 1,600 架改稱 PV-1 的同型飛機,用於海上巡邏。之後,美國海軍又訂購了將近 1,500 架 PV-1 的改進型 PV-2。

由凱利主持設計的“哈德遜”飛機,引領了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發展方向。戰後,洛克希德公司又推出了 P-2、P-3、S-3 等海上巡邏機,成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海上巡邏機承包商,長期壟斷美國海上巡邏機市場。而這些均與二戰之前洛克希德公司發展哈德遜Hudson反潛巡邏機密切相關。


U073 傳奇性的“臭鼬”工廠已成為美國航空史的一部分,“臭鼬工廠”素以研製隱形飛機和偵察機而聞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F-117隱形戰鬥機,以及美軍絕密航空研製計畫,如U-2、SR-71等。

1943年美國陸航開始擔心德國噴氣式戰鬥機的研究,洛克希德公司見有機可乘,將噴氣式飛機設計交給公司“高級發展計畫部”就是“臭鼬工作部” (Skunk Works),凱利的團隊成功研製出P-80“流星”。

這個也標誌著洛克希德“臭鼬”工廠(Skunk Works)的誕生,,凱利憑藉“臭鼬”工廠在飛機設計師間獲得了超然的地位,他對地位的維護和令人生畏的個性能聚集有部下的才能和成就。凱利就像《綠野仙蹤》中的大魔法師那樣統治著這處秘密之地,他的權威不可抗拒,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成為傳說中的凱利。

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迫切需要獲得蘇聯重點國防建設方面的情報,所以,美國軍方準備著手研製一種新型高空偵察機。1954年4月,“臭鼬工作部”遞交了研製新型高空偵察機的報告,極力推薦其總工程師凱利提出的CL-282專案方案。它就是U-2偵察機的前身。凱利以噴氣滑翔機為設計原型,用XF一104原型機的機身和尾翼為基礎,加上翼展長達21.54米、展弦比為10的機翼,作為新型高空偵察機的主要機體結構。其飛行高度可達22250米,足以避開當時蘇聯各種高射砲、飛彈和戰鬥機的截擊;任務半徑為3200千米,有效載荷為270千克;發動機採用通用公司剛剛研 制出來的J73發動機。

CL-282項目得到了CIA和總統智囊團的注意。智囊團極力向總統推薦這個項目:發展高空偵察力量,及早探知蘇聯核武器的發展情況,以謀求戰略上的先發制人。經過總統智囊團的遊說,艾森豪於1954年11月24日批准了該項目,並把計畫的主導權交給美國中央情報局,但空軍還是為這個秘密計畫提供巨大的支援——取消了他們原來與貝爾公司簽的訂單,並正式將洛克希德的新飛機命名為 U-2偵察機(U指多用途)。


U074  晚年凱利與SR-71,洛克希德的鬼才設計師、U-2 之父——凱利,他還參與過F-104 戰鬥機的設計。

凱利•強森或許許多人不認得,但他所設計的飛機卻和臺灣空軍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中F-104是上個世紀空軍的主力,U2更是本文的主角。包括他服務的公司---洛克希德也是臺灣最大的軍火供應商,有人甚至形容說,如若失去洛克希德的軍火供應,臺灣軍隊將立刻陷入癱瘓。洛克希德比較有代表性的對台軍售項目包括愛國者-3戰術導彈(2010年)、12架P-3C型反潛機(2008年)、150架 F-16A/B (MLU)戰鬥機(1992)、還有UH-60“黑鷹”直升機、F16C/D 戰機等軍售項目。還有臺灣軍方購買了約20餘架C-130,其中包括秘密的EC-130電子偵察機。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學長,前幾篇文,有時您提到「我方」中華民國時,誤是用敵方來形容) 2018-03-13 19:12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13 14:08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13 07:52

  • M2_4.2 金錢 +10 2018-03-13 05:58

  • 真大吉祥 金錢 +5 2018-03-13 05:35

  • 671G2FO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13 01:13

  • yilitseng 金錢 +8 精品文章! 2018-03-13 00:31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12 20:55

  • Alona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3-12 19:25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5 精品文章! 2018-03-12 18:42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八)

洛克希德U-2偵察機(Lockheed U-2,蛟龍夫人,Dragon Lady)上

二戰結束後,一位在歐洲負責美空軍偵察部隊照相器材的管理與維護人員理查·萊亨,戰後潛心研究照相偵察技術。在1946年和1948年,他兩次向美國軍方提交報告,認為美國需要研製一種攜帶高解析度照相機的高空偵察機。在他看來,高度是成功進行越境空中偵察的關鍵。

韓戰讓美國軍方想到了用萊亨的“新型高空偵察飛機”來監視蘇聯軍隊的部署情況。美國軍方一開始使用的偵察飛機是波音公司的RB-47(B-29的基礎上加四台噴氣式發動機),但隨著蘇聯防空力量增強,RB一47偵察機已經失去了進入蘇聯領空偵察任務的優勢。這時,美國軍方不得不考慮研製一種飛得更高的飛機來執行任務。1954年4月,“臭鼬工作部”遞交研製新型高空偵察機的報告,艾森豪於1954年11月24日批准該計畫,並把計畫的主導權交給中央情報局。

U-2在設計上採用了全金屬懸臂中單翼,使用洛克希德公司的專門翼型。機身為細長的圓截面全金屬半硬殼薄規格蒙皮結構,後機身兩側有液壓操縱阻力板。懸臂全金屬結構尾翼為正常佈局,平尾可由液壓操縱繞前緣改變安裝角。由於機身細長,採用了獨特的雙主輪起落架,主輪與尾輪均向前收入機身。可拆卸的機鼻、駕駛艙後的機艙內及機翼下的設備艙內,裝有通信、導航、著陸儀錶等系統。由於只裝了一台噴氣發動機,所以U-2 偵察機的爬升速度比民用客機還要慢,駕駛時也需要更多的耐心。

另外,U-2上裝有高解析度攝影組合系統,能在4小時內、在15000公尺高空上,拍下寬200公里、長4300公里範圍內地面景物的清晰圖像,並沖印出4000張照片用於情報分析;還可以安裝全景攝影、多光譜分析儀,以及能接收雷達信號、通信信號的電子偵察設備等。U-2偵察機雖然沒有配備任何武器系統,但是它能在導彈來襲時撒出干擾金屬箔片來干擾導彈、保護自己。


U074-1   U-2 上可供安裝的各種偵察設備,當然實際帶不了那麼多,視偵察任務而定。但主要是航空偵察照相機。它使用的是B型照相機,照相機透鏡是由著名的萊卡公司研磨的,是有解像能力1mm左右的超高性能透鏡。B型照相機放在狹小的艙內,製作很輕便(包括膠片僅230公斤)。膠片是以柯達公司特別開發的極薄的聚脂樹酯(強化聚脂薄膜的一種)為基礎的高解像度膠片,照相機的大小為45.7×45.7mm,2個膠片以立體攝影方式工作

由於U-2偵察機的飛行高度(最高27430公尺)讓人歎為觀止,所以也被洛克希德的工程師們起了“天使”的昵稱。在總體設計過程中,凱利遇到了如何在油箱容量和機體重量這兩方面找到合適的平衡點。為了能夠執行長距離的飛行任務,U-2不得不攜帶大量的航空燃料,但由此增加的重量卻讓它不能飛到規定的安全高度。所以在U-2最初型號的設計中,凱利不得不對機體進行大規模的減重,一些還用不上的設備在設計中被去掉,一些設備的功能也被簡化。如安裝在U-2偵察機上的駕駛員座椅最初沒有安裝高度調節裝置,如果由身材矮的飛行員駕駛飛機,就不得不在座椅上墊羊毛毯來增加高度。

U-2使用的航空燃料也必須重新研製。普通航空燃料不能在 20000公尺高空使用,新型燃料則是一種特殊的低揮發、低蒸發壓力的柴油。由於是在高空中長時間飛行,所以加壓服的研製也很重要。早期的MC2和 MC3型局部加壓服,飛行員穿上後會很不舒服,特別是手腕和腳踝處,那裡是局部加壓服的縫合處。飛行員穿上加壓服後,吃飯、喝水也成了大問題。第一代加壓服沒有考慮到飛行員如何“方便”,後來改為插入導尿管進行排尿,再後來改為用一種外置的水囊來排尿,這樣飛行員才稍微舒服了些。為了減少消耗,飛行員往往在飛行任務的前一天吃少量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避免在執行任務時內急。另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飛行員都只從他的頭盔中獲得氧氣。U-2專案在加壓服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對於後來美國的載人太空計畫有著很好的借鑒作用。

1955年7月24日,U-2的001號原型機秘密運至試驗基地。8月4日進行了首飛,並打破了由英國人保持的22707米升限的世界記錄。雖然U-2的試飛很順利,但在降落時還是出現了問題。更嚴重的問題出現在9月22日,U-2在19500公尺的高空飛行時,J57發動機第一次出現了空中熄火的故障,重新開機後發動機 恢復工作,又飛行了2 0公里。但在飛機下降到18000公尺高度的時候,發動機再次熄火。這次一直下降到10000公尺的時候,發動機才恢復正常。要知道,設計能夠在高空中連續安全運轉八九個小時的動力裝置並非易事。在新發動機換裝之前,在 17000∼20000公尺的這段高度內又多次出現了類似的故障,U-2試飛員把這段距離戲稱為“不毛之地”。


U075   U-2飛行服酷似太空服,穿一次要花很多時間

由於飛越蘇聯領空的任務是極端危險的,所以美國中央情報局最初想雇傭外國飛行員來執行這些任務。這樣即使是在敵方上空被擊落了,美國也可以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但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外國飛行員,中情局不得在美國空軍尋找飛行員。經過挑選定下的人與中情局簽訂為期2年的服務合同,從軍隊退役加入到U-2偵察機項目中。為了保密,這些人對外的身份是洛克希德公司的雇員。所有飛機、情報感測器和生命保障系統的維護工作聘請非軍方技術代表完成,高空偵察目標的選擇則由中央情報局控制下的位於華盛頓的司令部下達。

U-2拿手的本領是高空照相,機上裝有長焦距航空相機,相機內裝有寬20mm、長2500公尺的底片,可以持續九小時多角度拍攝地面目標。U-2高空偵察機照相的清晰度很高,在18000公尺的高空,地面人員的活動可以清晰地顯示出來。此外,U-2高空偵察機還裝有先進的電子偵察設備,不僅能偵察到對方陸空聯絡、空中指揮的無線電資訊,還能測出對方的雷達信號。

1956年5月初,首批4架U-2偵察機開始服役,並由C一124運輸機空運到英國。美國對外宣稱U-2是一種專為NASA服務的氣象研究機,隸屬於第一臨時氣象偵察大隊。

在艾森豪總統沒有最終決定對蘇聯進行高空偵察之前,U-2先對蘇聯周邊的東歐國家進行了一次試探性偵察。U-2偵察機首飛成功的消息傳到總統後依然沒有批准飛越蘇聯上空的偵察計畫。在等待的過程中,在1956年7月2日,2架U-2分別對捷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東德、波蘭和羅馬尼亞進行了偵察,照片非常清晰。種種跡象表明,對蘇聯進行越境高空偵察的時機已經成熟。


U076   U-2的飛行高度是普通商用客機的2倍。

當蘇聯上空的天氣開始轉睛的時候,艾森豪總統也終於批准了對蘇聯的高空偵察任務,希望偵察飛行能最大限度地覆蓋蘇聯重要目標,特別是轟炸機基地。艾森豪對蘇聯的抗議很敏感,所以把U-2的行動期限定為10天。

1956年7月4日,U-2開始執行飛越蘇聯領空行動。這次成功的飛行總共歷時8小時45分鐘,覆蓋了蘇聯高度機密的列寧格勒,有蘇聯的遠端轟炸機基地、海軍造船廠和軍事訓練場等敏感目標。第二天,U-2又對莫斯科等地進行了一次成功的8小時偵察。這是U-2唯一一次對莫斯科的偵察任務。雖然當時雲層較厚,U-2偵察機上安裝的A一2型照相機還是拍攝到一批蘇聯首都的高空照片。通過照片,中央情報局發現了位於莫斯科附近製造重型噴氣轟炸機的飛機製造廠、火箭發動機廠和位飛彈工廠等重要軍事目標。

雖然兩次行動都獲得了成功,但均被蘇聯的防空雷達捕捉到,而且米格機都出現在U-2的下方,只是由於它們的飛行高度太低對U-2偵察機沒有任何威脅。據分析,蘇聯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這兩座重點城市的雷達探測能力是最弱的。

蘇聯向美國駐莫斯科大使館遞交了外交照會,並附上了U-2偵察機入侵的詳細路線圖。照會中,蘇聯表達了對於美國飛機飛越其領空進行間諜活動的強烈不滿,並且認為非法進入他們領空的是美國空軍的一種雙引擎中型轟炸機。蘇聯人的這些判斷是經過詢問執行攔截任務的“米格”飛機駕駛員而得出的結論,由於這些米格機無法靠得更近,所以不能準確描述U-2偵察機。


U077 卡邁恩•維托是唯一飛越莫斯科的U-2飛行員

美國反辯說沒有任何證據美國軍用飛機飛越蘇聯上空,蘇聯的指責是蓄意的捏造。隨後,波蘭和捷克提出了強烈抗議,但美國對上述兩國的抗議不予理睬。由於艾森豪最初被告知的是蘇聯的防空雷達無法探測到飛行20000公尺高空的飛行器,但這次接到蘇聯的照會和U-2偵察機入侵路線圖後,他開始懷疑以後的偵察任務是否安全。他怕這樣的間諜活動一旦被美國人知道後,自己也難以交代。“被蘇聯發現是一回事,在國人面前失去威信就是另外一回事啦”。

於是,U-2的越境高空偵察任務被暫時中止了。雖然U-2偵察機在歐洲行動暫時中止了。到了1956年7月26日,埃及總統決定對蘇伊士運河公司實行國有化,迫西方投資方退出公司。其實早在蘇伊士危機爆發前,CIA就打算在土耳其的南部城市部署U-2偵察機。8月29日,2架U-2離開德國對地中海地區執行偵察任務。由於目標距離太遠,它們在土耳其作短暫停留並補充燃料。第二天,U-2發現了集結的英國作戰部隊,戰爭很明顯已經迫在眉睫。

美國當然不希望看到2個歐洲國家對埃及使用武力,對西方世界產生反感,而給蘇聯進行滲透的機會。為了給英國施加壓力,同時也向英國傳遞一個信號,美國不希望看到在蘇伊士運河地區爆發衝突的。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的傘兵部隊進攻,隨後是機械化部隊深入埃及領土,第二次中東戰爭(Suez Crisis,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正式爆發。就在戰爭爆發前三天,根據U-2偵察機發回的照片,美國已經知道以色列可能會馬上對埃及動手了。10月31日晚上,英、法軍隊介入衝突,轟炸主要的埃及軍用機場。衝突爆發後,艾森豪呼籲雙方停火,此時蘇聯也揚言說要出兵保護埃及。艾森豪立即要求U-2對敘利亞進行偵察,看看是否有蘇聯的軍隊進入敘利亞。U-2帶回的情報顯示,在敘利亞沒有發現任何蘇聯的飛機與部隊。11月7日到12月12 日,U-2對敘利亞共進行了14次偵察。1956年11月7日,英、法兩國決定停火,月底開始從埃及撤軍。這次事件中,美國政府一直掌握著主動,這要歸功於U-2提供了快速而又及時的情報。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60砲長 金錢 +6 精品文章! 2018-03-16 10:38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16 09:40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U-2蓋出名,還在服役,米老鼠國真滴要感謝偶們陣亡國軍!555... 2018-03-16 06:46

  • Alona 金錢 +5 我很贊同! 2018-03-15 20:58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15 15:56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34 精品文章! 2018-03-15 13:32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15 10:58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15 08:04

  • a0921194 金錢 +3 2018-03-15 06:18

  • M2_4.2 金錢 +10 2018-03-15 06:10

引用 TOP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九)

洛克希德U-2偵察機(Lockheed U-2,蛟龍夫人,Dragon Lady)下

1957年初,艾森豪仍沒有批准U-2進入蘇聯的敏感地區,但對蘇聯邊境地區的偵察往往會在無意中成為越境偵察。1957年3月18日,一架在蘇聯南部邊境地區搜集地面雷達部署情況的U-2,由於飛行羅盤的故障進入了蘇聯領空。由於當時雲層很厚,飛行員沒意識到已經進入蘇聯空域——直看到飛機下方出現了試圖攔截他的蘇聯戰鬥機。

1957年5月6日的一次會議上,艾森豪的態度開始鬆動。U-2偵察機從此可以對蘇聯的邊疆地區進行偵察, 1957年7月8日,一架U-2對蘇聯遠東地區進行了偵察,這是U-2首次從美國本土起飛執行對蘇聯地區的偵察任務。

1959年6月9日,U-2對蘇聯的飛彈試驗基地進行了偵察。偵察結果顯示,蘇聯正在擴大它們的飛彈發射基地。這年的下半年,U-2偵察機又多次對蘇聯地區進行了飛越行動。但行動進行得越來越艱辛,蘇聯的防空系統對U-2偵察行動的預警時間越來越短,跟蹤時間也越來越長。

秘密偵察行動依然繼續,直到1960年5月1日,一架從巴基斯坦附近機場起飛的U-2偵察機被蘇聯防空軍的S-75防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加里-鮑爾斯被俘。關於這次事件,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由於U-2偵察機是美國軍方最高機密,如果飛機在蘇聯上空被擊落,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因此美國軍方在U-2偵察機上的彈射座椅後面安裝了自毀系統,當飛行員彈射後70秒將啟動自毀系統炸毀飛機。但鮑爾斯駕駛U-2被擊中後不敢冒這個險,他不知道到底是先彈射還是先自毀,所以自己先彈射保命了,壓根兒沒有打開自毀系統,使得蘇聯人在地面上找到了U-2較完整的殘骸。


U078  第一位被擊落的 U-2 飛行員佛朗西斯.格裡.鮑爾斯

U-2在蘇聯上空被擊落、鮑爾斯被俘使毫無準備的美國陷入極其難堪。最初,蘇聯沒有任何動靜。美方不知道鮑爾斯的死活,認為在20000公尺的高空,飛行員即使從飛機中彈出來也很難存活;而且U-2飛機上有自毀裝置、不會有把柄落在蘇聯人手裡。所以極力否認,只是由NASA出面,宣稱只是一架搜集氣象資料的飛機迷航。可蘇聯人很快將U-2飛機殘片找到、拼好,並對生俘的美國飛行員公開審判。艾森豪不得不出面承認,是他親自批准這些針對蘇聯的間諜活動的。

鮑爾斯被俘後,U-2偵察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世界歷史上大概沒有任何一架飛機的墜落會引起如此巨大的連鎖反應。鮑爾斯事件的直接結果是原定在5月中旬召開的美、蘇、英、法四強高峰會議的流產和艾森豪訪蘇計畫的取消。東西方冷戰再起,接著是古巴飛彈危機,人類幾乎走到了核戰爭的邊緣。最後飛行員加里-鮑爾斯以間諜罪起訴。美國以KGB間諜佐魯道夫-阿貝爾做交換。

“鮑爾斯事件”後,美國徹底停止了U-2對蘇聯地區的飛越偵察活動,U-2的身影開始頻繁出現在拉丁美洲和亞洲遠東地區。1961年4月,U-2偵察機多次對古巴進行偵察。“豬羅灣入侵” (The Bay of Pigs Invation)在1961年4月17日失敗後,U-2每個月要對古巴進行一次偵察。到了1962年的春天,中央情報局獲得了蘇聯在古巴活動增多的報告,U-2對古巴的偵察增加到每月至少2次。偵察情報顯,古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薩姆防空飛彈,對古巴的偵察也變得越來越危險。


U079  U-2拍到的古巴飛彈基地的照片,可以看到中程飛彈拖車已經出現在陣地上,一場危機即將爆發

1962年10月14日,理查·海澤爾少校駕駛U-2發現蘇聯在古巴開始部署彈道飛彈, 由此拉開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瀕臨戰爭邊緣的“古巴飛彈危機”的序幕。在U-2偵察機提供的飛彈照片和美國強大的軍事壓力面前,蘇聯終於從古巴撤出了彈道飛彈。從某種意義上說,U-2偵察機成了挽救世界的“救星”。按照美國人自己的說法,如果讓蘇聯在美國的“後院”部署彈道飛彈成功,接下采解決問題的方法恐怕就只有戰爭了。

據俄羅斯媒體7日報導,美國五角大樓在提交2015財年國防預算草案時,建議全部退役U-2戰略偵察機。部分職能將由性能遠遜於彼的RQ-4“全球鷹”戰略無人機承擔。根據美國軍方的評估,U-2使用費過於昂貴,每小時飛行費用3.2萬美元,而且飛機本身已經過於老舊落後,因此建議全部退役。美國空軍司令部支持五角大樓的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U-2的部分情報偵察職能將移交給從2013年底開始飛行試驗的RQ-180新型無人偵察機。美國空軍則預計,2019年U-2就將退出歷史舞臺


U080  安德森少校遺照,他是整個古巴飛彈危機中唯一一位戰鬥傷亡人員

據國外媒體報導,全球航空航太業的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近日對外發佈了美國空軍下一代飛行器推進計畫,將研發一種新的戰術偵察機用來取代U-2偵察機,該計畫被命名為TR-X專案,來自著名的臭鼬工廠。這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近披露的一種神秘飛行器,以偵察為主,可選配有人和無人駕駛。

目前僅剩的幾架U-2偵察機將在2019年全部退役,美國空軍對空基戰術偵察平臺的研發目前還沒有提升議程。U-2偵察機已經超過是第60個年頭了,美國空軍將U-2偵察機的最後升級空間都發揮了出來,NASA也用U-2進行試飛測試。這款來自1950年代的偵察機在未來幾年會成為歷史

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研究新的電力和感測器,最強器第四代和第五代戰鬥機的作戰能力,這些技術也會應用于未來的TR-X項目中,甚至在機上安裝防禦型鐳射武器系統。目前部署的前線的U-2偵察機每天都在執行任務,因此先進的戰術偵察對美國空軍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U081  目前U-2的部分任務將由RQ-4“全球鷹”無人機接手

在推進隱身偵察機計畫的同時,美空軍也推進下一代轟炸機計畫,未來的超視距打擊將沒有飛行員參與,新打造的轟炸機目前已經進行全面的風洞測試、2015年已經花費了近10億美元,2018年費用達到30億美元之巨,這項絕密的轟炸機有能力打擊地球上的任何一個
目標,波音、洛克希德馬丁以及諾斯羅普-格魯曼都不同程度參與。
對於新的隱身轟炸機,美國空軍希望能夠具有5000公里的作戰半徑,第一個中隊在10年或者更少的時間內完成製造,可廣泛參與美軍的軍事行動。美軍希望每架轟炸機的成本控制在5.5億美元,預計裝備80至100架,分為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兩種型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謝陸軍野戰砲兵提問: (學長,前幾篇文,有時您提到「我方」中華民國時,誤是用敵方來形容)

因為參照兩邊的戰史資料,尤其是個人回憶錄,就按照其原文,保持其真實性。望軍友們見諒。

[ 本文章最後由 青山之柴 於 2018-03-16 21:43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胤禛 金錢 +52 精品文章! 2018-03-19 11:53

  • 三木 金錢 +12 精品文章! 2018-03-19 08:10

  • 真大吉祥 金錢 +3 2018-03-17 19:09

  • 上尉後勤兵 金錢 +3 我很贊同! 2018-03-17 13:10

  • 大毛 金錢 +3 湯姆漢克主演,間諜橋 2018-03-17 12:52

  • 阿侯 金錢 +10 2018-03-17 08:49

  • Alona 金錢 +3 精品文章! 2018-03-17 06:59

  • 陸軍野戰砲兵 金錢 +44 精品文章!謝謝學長好文分享 2018-03-17 02:59

  • 工蜂火箭兵 金錢 +10 精品文章! 2018-03-16 21:46

引用 TOP

引用:
原文由 青山之柴 於 2018-03-16 21:37 發表
國共對決超高空(十九)
洛克希德U-2偵察機(Lockheed U-2,蛟龍夫人,Dragon Lady)下
1957年初,艾森豪仍沒有批准U-2進入蘇聯的敏感地區,但對蘇聯邊境地區的偵察往往會在無意中成為越境偵察。1957年3月18日 ...
還真意外,U-2竟然到現在還有在使用,比它飛更快更高的SR-71都不知道退役幾年了...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陸軍獨立42旅旅部連

引用 TOP

後 備 軍 友 俱 樂 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回上一頁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