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neuro 2013-04-09 22:59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分享一篇文章 [url]http://icalab.csie.ndhu.edu.tw/teacher/share_articles/article_9.htm[/url]
你遇到類似的情形嗎?你如何面對?
---------------------------------
2003.11.19 中國時報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發,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如果要避免對母親頂撞,她就必須講完她要說的話立刻走開。
    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但是檢討了半天,都找不出為什麼「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來。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捲錄音帶,是星期天整天她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請我分析。分析完畢,我知道為什麼了。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簡短,只回答必要的話。母親的句子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服」、「不要塗深色口紅」、「不要擦地板了,先去買菜」、「不要買這種樣子的小黃瓜,這種胖肚子的,裡面全是子」、「不要放那麼多洗衣粉」、「不要用這種醬油,有色素」、「不要看這個連續劇」,到了晚上,她母親要她換一件厚一點的睡衣時,我的朋友就爆發了。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形成一個防衛機制,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這個人講的每句話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先篩選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
    當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第二次你便不想讓他知道,因為你不喜歡被駁回的感覺,久了以後,便什麼事都不讓母親知道了。但是越是不想讓母親知道,母親越是拐彎抹角地想打聽出來,這時女兒便覺得隱私權被侵犯,於是母女關係就惡化下去了。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我們常常對越是親密的人講話越不小心,忽略了對方需要被尊重。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父母要學會尊重他的選擇,說話時要避免用「不要」這個字作為句子的開頭,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在父母眼中一無是處」。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如果孩子已經去外面闖了個天下,建立了自信心,這種說話方式會使孩子迴避你,雖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但是心理學上的研究已經讓我們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是不同的神經迴路在處理的,心中知道該怎麼做並不代表一定會快樂的去做。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天下沒有什麼事比親子關係不和更令人傷心的了。

san1240 2013-04-10 13:16

我的看法是老母寂寞,沒人對談,也沒發展出其餘的生活重心,窩在家,心眼會越來越小,對於女兒一直停留在小時後的時空,把家庭裡所有的關心全轉化成嘮叨'碎碎唸.一次投注在一個人身上(真的很爽).
小時後天天被念,一樣長大,長大了長腦袋後就不能被嘮叨'---老娘的嘮叨還能多久.從美國進化回來的腦袋沒法
化解老母的關心,這女的也太.......他老母會在短時間灌入這麼多你不喜歡聽的---因為他怕= 失去 .他還未學習到如何與他長大後的小孩相處,這女的也是沒記起小時後如何與父母相處.要人提醒嗎.
老母也該走出來啦,那個只有一個人的家,窩越久人會越偏激和極端,以前人說'孤老'就是指這個.
外面一堆ㄚㄆ一ㄚ的婆婆媽媽,在等他參一腳啦,,,,,XXX 我跟妳說ㄛ,妳不要跟別人說ㄛ,那一攤的白菜你跟他買2斤可以要一粒洋蔥ㄛ,隔壁的就不要啦,買了一堆叫少個10塊錢都不肯,切''''吼對面那白蝦給人秤水都不倒乾淨,,,,,,,,,,還有ㄛ等一下里長那有高麗菜可以拿...哈哈...

djelvis 2013-04-11 20:51

界限就是一種選擇---改變帶來醫治(二十四)p.203-211
[url]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VwqFUXH5s[/url]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VwqFUXH5s[/youtube]
「遙控器」是現代人再也熟悉不過的模式,熟悉到我們習慣性操控別人卻不自知。
我們如何操控別人?很簡單,就是製造別人的罪惡感。
從小我們的長輩就人人都會這一招,說好聽是「動之以情」,說難聽就是「情緒控制」,你不聽話?所有的人都會搬出「父母多麼用心良苦…」讓我們就範,這實在是難以拒絕的大絕招,因為「父母用心良苦」絕對是事實,問題是,父母用心良苦所以我就要用「讓他們滿意」來回報?這真的是父母期望的?
究竟愛我們的人希望我們快樂還是希望「我們讓他們快樂」?
對很多人來說,恐怕問這個問題本身都是充滿罪惡而不可討論的。
對權威,尤其是「為我們好」的權威提出任何質疑都是大逆不道的。

所以;一個孩子是否發自內心喜歡一件事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讓父母傷心」,這就是動之以情背後的邏輯。

沒有人會否認愛我們的人付出的無價關心,他們不是為了「利己」而關愛我們,但是光是「為我們好」就足以讓事情複雜到失控。
什麼是真正的「為我們好」?

三十歲以前結婚是為我們好?
考上高普考是為我們好?
鼓勵嫁入豪門是為我們好?
考第一名是為我們好?
這些情節都很難說「NO」,但是也未必全是「YES」。

作者提醒讀者,我們要作出選擇,不要讓別人為我們選擇,我們不要跟人比較,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能力,我們要對事情的結果負責,不能習慣說「都是你害的」。
當一個人習慣找藉口,不肯檢討自己,那就是界限不清楚。
我們要選擇自己負責,我們要擺脫罪惡感的捆綁作出真正的選擇,不是怕人家生氣,也不是用我們的怒氣去威脅別人。

若我們是父母,不要隨便用我們手中的資源或情緒去對孩子「軟性脅迫」,要幫助他們作出真正屬於他們的選擇。
若我們是兒女,不要習慣性接受父母的心理暗示(尤其是母親的眼淚)。

不讓他們有負面情緒就是孝順?!
這是典型傳統定義,但是值得省思。
父母喜歡把錢丟到馬桶衝掉,我們就照做?
父母要我們休妻另娶,我們也照做?
只要不違背道德,我們都可以犧牲自己的意願,完全照他們的意思?
是不是只要是父母或權威,我們都放棄溝通?
當我們身為父母會不會希望小孩發展出他自己?
憑什麼我們就認為上一代比較固執,不懂得成全我們?
是我們孝順還是怯於溝通,嫌麻煩,只想「打發」他們?

有多少我們深信不疑的「應該」其實都是錯覺?!
或許我們該勇敢一點,重新檢討我們的界限。
如果客廳的電視沙發都可以移動位置,為何我們跟他人的互動模式不能試著改變?

改變才會帶來醫治,一成不變就是僵化。
拿回自己的主權,未必是革命,也許是關係活化的開始。
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
勇於面對自己,就是快樂的開始。

我們可以搖控電視,但是千萬不要遙控彼此啊!

明日進度
認清慾望,採取行動p.211-218

討論默想
1.我會用製造罪惡感操控他人嗎?
2.身邊的人會用罪惡感操控我嗎?
3.我是否常說「都是你害的...」

--------------------------------------
歡迎一起來參加我們的"改變帶來醫治"讀書會

[[i] 本文章最後由 djelvis 於 2013-04-11 20:54 編輯 [/i]]

djelvis 2013-04-17 00:18

何謂溺愛?----改變帶來醫治(二) p.13-19

有一件事很奇怪,我們可以承認自己被嚴格管教,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承認自己被溺愛,雖然二件事都不妥。
在善於說教的家庭長大容易「要求」自己跟別人,這是合理的結果,整個華人社會也瀰漫著彼此要求的氣氛,大家不以為意,這也是「八卦文化」的根由之一,就是過度注意別人的事而且精於用各種角度批判。

從不同角度看一件事本來是好事,就是所謂「歡迎批評指教」,但是裡頭必須帶著愛,希望彼此造就(可惜;八卦文化顯然不是這樣)。

專家學者說了半天,社會更祥和嗎?當然沒有!因為道理不會帶來改變。
如果聽很多正確道理就會改變,那麼牧師家的小孩跟師母應該是聖人,因為聽超多聖經的道理,然而;事實上卻正好相反,牧師家庭往往是壓力最大,性格最壓抑的族群,可見;把正確的道理灌進耳朵,未必有效。

向真理傾斜的背景會用高標準要求別人,也非成容易自責,有罪惡感。
妙的是;依照鐘擺理論,這種人有的時候也會盪向另一邊,就是「縱容自己」,也就是溺愛自己。
沒辦法,父母不溺愛,只好自己來。
一個人如果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就會「凡事怪別人,很會找藉口」。
有一位阿嬤被通知孫子在學校霸凌,她跟老師說:「我孫子很乖,絕不會打人…」
老師說:「我親眼看見他打人」,阿嬤接著肯定地說:「那一定是那個人該打,因為我孫子不會打人」
有一位家長被通知到校,因為兒子在校抽煙,這位律師父親到校以後,要求「檢方」也就是校方拿出所有的證據,證明自己孩子涉案(抽煙)。
更多活生生的例子,相信網友都聽聞過。
所謂「溺愛」不見得要拿大把鈔票給小孩揮霍,只要對小孩有虧欠感(例如父母太忙或是太窮)或是想要彌補上一代對自己過於嚴格或是父母小時候生活很苦,都很容易出現程度不一的溺愛。
簡單來說;該管教的時候沒有管教,無法讓一個人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這就是溺愛。
為人生負責包括為生活習慣,為生活態度,為信仰,為道德,為人際關係,為經濟需求,為情緒感受,為想法…為生活的每一個層面負責。
這麼大的工程是上帝要父母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慢慢幫孩子建立起來的,一旦偏差,那種影響當然也是一生之久。
所以聖經說,從小教導孩子走在上帝的道路上,讓他到老不偏離。
可惜我們都是不完美的父母養出來的,加上我們本身性格不完美,成長環境也不完美,所以我們都有某種不健康。
把這種不健康合理化或是根本不承認自己不健康(多半是理智承認,但是情感上會翻臉)就是一種溺愛表現。

別再找藉口了,確實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來,不要一下子對自己很嚴,一下子又對自己很鬆,這就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上尉後勤兵 2014-01-24 03:20

給生活來點肯定句吧!

擁抱那受傷害的,
親吻那心破碎的,
與那迷失的為友,
愛那孤獨無依的。
─ 佚名

[img]http://www.inspirationalwords365.com/wp-content/uploads/2014/01/Unknown_Author60.jpg[/img]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